□楊夏
近年來,農村中小銀行資金業務已占據其資產業務規模的“半壁江山”。資金業務具有單筆金額高、審批鏈條短的特點,并且部分業務嵌套多、交易對手復雜、違規行為隱蔽性強。農村中小銀行審計隊伍應進一步拓展審計思路、精進審計方法、提高審計質效,助推資金業務穩健可持續發展。
基礎內控失效。一是授權管理不規范。部分行社資金業務授權機制不健全,或未結合業務特征、風險大小、時效性建立分層授權,或直接授權給部門負責人、資深專家等,導致權責不對等、未集體決策等情況出現。二是印章管理不規范。部分行社對行政公章、法人名章等關鍵印章無審批權限、用印范圍、視頻監控等基礎管理措施,部分行社出現空白文本加蓋印章、先用印再審批等違規情況,部分行社授權或直接使用資金業務部門印章對外簽訂協議,存在操作風險、道德風險和法律風險。三是人員管理不規范。部分行社資金業務組織不健全、崗位職責不清晰,存在業務經辦“一手清”等前中后臺制衡失效現象,容易引發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賬戶管理薄弱。一是同業賬戶管理薄弱。部分行社同業賬戶管理機制尚不健全,同業賬戶開銷戶申請、審批流程以及管理臺賬等檔案資料缺失或不完整,部分行社在同業機構開立結算性賬戶違規辦理投融資業務。二是相關內部賬戶管理薄弱。部分行社存量內部賬在人行賬管系統中無對應同業賬戶,在交易對手處開立內部賬戶代替同業賬戶違規開展業務,個別行社甚至通過內部賬戶核算違規交易、隱藏投資損益、賬外經營等操作。三是交易行為管理薄弱。部分行社繞開資金交易管理系統辦理業務,一些行社充當過券、過票通道,虛假買賣債券或者轉貼現票據,個別行社出租、出借資金業務賬戶,甚至默許非本機構人員在市場上以本機構名義從事交易。
債券交易違規操作。一是突破監管評級投資債券。農村中小銀行債券業務在所有資金業務中余額、增量、收入占比高,并且由于其所處市場及交易屬性,容易成為舞弊操作、內外部勾結違規等行為之所。二是為其他機構代持債券或過券。代持、過券交易大部分通過口頭協議達成,信用風險較大,更可能形成法律風險。
基礎內控方面。一是加強印章管理。要規范雙人保管、用印范圍、審批流程等,要統一優化行社電子印章載體,將電子印章納入印控機管理,實現從“人控”到“機控”的電子印章用印機制轉換。二是強化交易員限額管理。要根據資產規模、人員配置、歷史交易數據等維度,分類設置交易員限額。在資金交易管理系統中增加限額管理功能,禁止未在系統中設置限額的交易員發起交易。
賬戶管理方面。一是規范資金業務賬戶管理。要對同業結算賬戶、內部賬戶、交易賬戶、托管賬戶等資金業務所涉全部賬戶的申請、開立、使用、核算、銷戶、監測等進行全流程管理。二是加快審計系統相關功能開發。加快開發可協助審計人員進行非現場分析,識別行社充當票據轉貼現“業務橋”機構、直接或間接出借賬戶以及前臺系統有成交記錄但資金交易管理系統無對應記錄等類型的異常交易。
債券交易方面。一是加強債券交易留痕管理。規范資金業務網絡通信工具及業務交易詢價、議價、確認等記錄留痕管理規則,如統一使用企業通訊軟件并保留聊天記錄,增加從業人員合規意識的同時,推動后續業務檢查有跡可循,同時促進客戶資源的歸集、管理及維護。二是增強業務系統事前預警功能。要加強與系統監管季報關聯,定期更新行社監管等級信息,實現系統對超監管評級債券投資的自動禁止。同時,要加強與萬得、同花順等外部軟件關聯,實現系統自動推送信用債發行人風險預警信息。此外,要增加債券“價格偏離”功能并與系統審批流程關聯,對價格偏離超過特定數值的交易設置更嚴格的審批流程。三是提高審計系統事后異動監測效能。要以債券買賣虧損筆數占債券買賣總筆數超一定比例,或者每千萬面值虧損金額超某一數額為參數設立債券交易買賣損益異動模型,監測行社債券買賣盈利情況。同時,以交易員為主參數,交易價格偏離估值、經辦業務盈虧額及整體收益率為次參數,設立現券交易監測模型,識別交易價格偏離估值筆數多、金額大,盈虧額波動幅度或累計數較大,整體收益率較低的交易員并顯示其經辦業務明細。
加快打造大審計監督體系。一是激發審計合力。通過支部聯建、召開聯席會議等方式暢通資金業務審計條線溝通,建立“互信互用”機制,形成有序聯動、通力協作的良好循環。二是細化日常監督機制。根據資金業務類型和風險等級建立日常審計監督重點內容分類、分層機制,分別建立審計指導庫,明確各類各層應對措施,對資金業務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監督。三是推動快查快處快改,對代持債券、賬外經營、投資標的突破規定等重大疑點線索限時辦結。四是強化審計結果運用,根據采納情況、堵截風險等維度對資金業務審計建議貢獻度轉換情況進行考核,推動審計條線對資金業務機制、制度、系統、操作等提出更多針對性強、可落地的審計建議。
加快推動審計觀念轉變升級。一是樹立實質風險審計觀念,精準識別表面形式要件合規的資金業務背后可能存在的違規行為或重大風險,深挖違規行為真實動機及背后原因,從根本上開展穿透式審計監督。二是牢固內控管理審計觀念,跳出僅關注操作風險的思維慣性,通過對授權、人員、崗位制衡等方面的審計監督,發現更多隱匿于市場行為和投資動作中的道德風險,彌補系統防控現階段尚存的不足,助推內部控制有效運行。三是運用整體聯動審計觀念,培養審計人員“由A 及B 再及C”的審計思維習慣,深挖違規問題真實意圖及延伸影響,為農村中小銀行經營管理和相關制度建設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四是強化非現場大審計觀念,充分運用審計系統、數據分析、趨勢跟蹤等,適時調整資金業務非現場分析側重點,將資金業務審計監督工作日常化、數據化、持續化,逐步實現由事后審計向事前監督轉型。
提升資金業務審計專業能力。一是全面梳理完善農村中小銀行資金業務流程,將各類業務風險進行點狀分類,明確關鍵審計要點及措施,編寫成體系的資金業務審計監督操作指導手冊,對資金業務審計進行系統指導。二是以問題為導向,以系列化、案例化、實戰化為原則,圍繞資金業務基礎知識、主要風險點、突出違規點、表現形式或典型特征,扎實開展資金業務審計技能培訓。三是通過派員參加資金業務條線例會、條線專業培訓、邀請外部專家學者講課、參與外部培訓或外部項目鍛煉等多種方式,持續提高審計人員識別資金業務風險的能力。
精進資金業務審計監督內容。一是推動歷史遺留問題“跟蹤審計”。開展資金業務專項審計調查,全面摸排歷年非標資產、債券違約等歷史遺留問題底數,挖掘問題形成的深層次原因及后續影響,精準定位風險痛點和整改難點,減少風險潛藏與累計。二是強化對新增業務及存量低頻的“補充審計”。部分新增業務開展時間較短,風險暴露滯后,部分存量資金業務因開辦機構較少或業務量占比不高,在審計監督中也容易被忽視,需要及時采取有效審計手段進行監測和干預,不讓違規行為有可乘之機。三是緊跟監管方向開展“前瞻思考”。隨著《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出臺、《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以及監管機構改革深化,對資金業務監管必然趨嚴走強。需緊跟強化資金業務穿透管理、提升資本計量風險敏感性、風險分類對象由貸款拓展至所有承擔信用風險的金融資產等監管風向,對開展資金業務的合規性、計提風險加權資產的準確性、反映資金業務資產質量的真實性等方面,提前規劃審計思路并做好相應技能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