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漫玲 本刊記者 陳天航
近日,為進一步探索“政務+金融”的合作新模式,一個名為“資中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幫辦代辦窗口”的特殊服務窗口在該縣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并正式營業。這是資中農商銀行與資中縣行政審批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創新將政務服務嵌入銀行業務,實現金融服務的有效捆綁和使用,為資中縣工程建設項目辦理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審批事項開展的幫辦代辦服務點,在政務服務中心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服務風景線。
為進一步拓展各項金融業務,資中農商銀行領導班子于今年4 月組織力量,帶領公司業務部、普惠與零售業務部主動作為、密切追蹤,通過與縣住建局、與相關負責人反復交涉,最終與其達成合作協議。即以住建局牽頭,匯集10 個縣職能部門的審批事項通過施工方委托后,交由資中農商銀行代為辦理,并在資中縣政務服務中心為農商銀行提供辦公場地。為此,縣住建局負責對幫辦代辦業務人員從立項到竣工驗收整個流程進行業務培訓,并提供一個綜合窗口賬號,用于幫辦代辦人員錄入和受理審批事項,以及對在辦理審批事項過程遇到的問題做好協調保障工作;資中農商銀行選派2 名業務人員進駐窗口辦公,并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各審批部門提供的審批事項資料清單對接項目建設單位收集相關審批要件,為建設單位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審批事項的幫辦代辦事項。在工作開展中,幫辦代辦點實行“雙人辦理,雙項臺賬,雙方管理”原則,做到實時接件,及時受理,建立好營銷臺賬,主動開展上門收件和部門協調服務。
雙方在此項工作的合作中,將達到多方共贏的工作效果。從各審批職能部門看,實現專人代辦既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又能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從施工企業看,有第三方幫辦代辦審批手續,既減少了施工方的工作量,又提高了項目審批成功率;從農商銀行看,介入幫辦代辦業務,既可以第一時間獲取施工企業的項目信息和金融需求,又可以對企業的上中下游及時開展全流程的金融服務,這不僅是金融服務創新的一個全新模式,還是資中農商銀行“政務+金融”的又一個營銷成功案例。運行一個月以來,資中農商銀行幫辦代辦點已經接收6 項施工項目資料,并按照流程開展審批事項辦理,獲得了施工企業和各審批單位的一致肯定和好評。同時代辦點工作人員通過將擬辦理業務建立臺賬,登記客戶需求及聯系方式;及時反饋,就近分配業務經辦行;主動協助,必要時提供上門服務;督促進度,順利推進實施工作;實時溝通,了解客戶的滿意度及其他的金融業務需求等“五步營銷法”積極營銷客戶,在此期間,成功開立施工企業的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3個,營銷單位賬戶6 個,工資代發3 戶,樓盤按揭業務2 個,對接惠薪貸業務單位6 個,營銷各項貸款1280 萬元,各項存款977 萬元,收獲了較好的工作效果。
今年以來,資中農商銀行打破固有“單兵作戰”思維,逐步確立了領導有力、規劃有序、組織有方、管理有效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公私聯動、定義清晰、標準明確、層級精細、優勢互補,由公司業務部和普惠與零售業務部組合而成的綜合營銷團隊,從“全行發展戰略、客戶經營、自身發展”出發做好戰術配合,為客戶提供綜合類一攬子的金融服務,尤其在探索“政務+金融”的新金融服務模式方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工作成效。比如資中農商銀行不動產抵押登記延伸服務窗口的率先設立,讓群眾、企業更深地體會到金融惠企便民服務的高效、便捷;與縣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服務中心共同打造志愿者V 站3 個,建立金融志愿者服務隊,整合資中農商銀行企業文化教育基地、支行網點、農綜站、公眾號等現有資源,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元素,突出金融服務功能,實現“一個陣地、多種使用”,搭建15 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金融服務圈,打通普惠金融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與縣總工會聯合,在資中農商銀行營業網點建立甜城職工服務驛站,為戶外勞動者和工會會員建立便利的服務場所;與縣慈善總會合作,在資中農商銀行開立單位賬戶,在全縣的366 個村(社區)建立慈善捐助便民服務點,以惠支付收款碼獲取社會各方的善款捐助,進一步拓展社會慈善事業發展;與縣公交公司合作,在80 多輛公交車上安裝惠支付收款碼,實施便民服務;與縣婦幼保健院合作,安裝“停車通”,為該院日常運行提供了優質金融服務,為下一步雙方即將達成的“點餐通”和“就醫通”的業務合作打下了基礎;與某局達成合作協議,將案款的代管資金指定存入資中農商銀行,既將專用資金及時入行確保了資金安全,又加深了雙方的合作基礎;與縣教體局簽訂合作協議,共建線上繳費平臺,為全縣的所有學校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基于四川供銷系統在資中縣實施“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為農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相關業務試點工作,資中農商銀行與供銷合作社本著服務宗旨同根,服務群體同源,在服務鄉村振興大背景下,發揮各自優勢,共同致力于促進新時代“三農”事業邁上新臺階,該行制定了《四川供銷系統為農服務體系建設(資中)金融服務方案》,為供銷系統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