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時空差異與收斂性研究

2023-11-08 01:30:24陳佳睿胡亞權
生產力研究 2023年10期
關鍵詞:融合差異水平

程 靜,陳佳睿,杜 震,胡亞權

(1.江蘇科技大學 人文社科學院,江蘇 鎮江 212100;2.東華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3.宿遷學院 商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為邊疆地區的穩定、國家安全和各民族的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并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步入小康社會的歷史性跨越。但是,西部地區的整體發展還是落后于東部地區,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而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所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成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工作重點[1]。然而,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分割和要素、服務、產業等向城市單向流動造成了城鄉失衡問題,而城鄉失衡顯然也已成為制約“三農”發展的一大障礙。因此,為了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和城鄉二元對立問題,我國提出了城鄉統籌與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城鄉關系不斷緩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逐漸被完善,中國城鄉開始步入協調發展時期[2],但是城鄉融合發展水平同樣存在著較大的內部差異與分化,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相對其他地區較低[3]。因此,解決中國地區差異的重點在于西部地區,而西部地區發展的重點則在于城鄉融合發展。但西部地區城鄉發展基礎、產業結構、資源稟賦等都存在明顯異質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的發展。因此,對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發展現狀與差異特征等問題的考察,有助于西部地區各地城鄉融合的差異化發展道路的推進,對于日漸突出的城鄉發展失衡問題和地區發展失衡問題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從現有研究來看,學者們對于城鄉融合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做了理論分析,并在指標體系構建和測度等方面進行了實證研究。

一是關于城鄉融合的理論分析。國內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出發來認識城鄉融合的內涵,進而討論城鄉融合的現實阻礙和實現路徑。總體上,學者們一致認為“城市與鄉村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榮的生命共同體”[4],而城鄉融合則主要依靠城鄉產業、要素、空間、制度、治理的融合來實現[5]。眾多學者從不同視角對城鄉融合進行了研究:(1)基于馬克思城鄉關系理論的研究。許彩玲和李建建(2019)[6]認為城鄉融合是一種“城鄉兩極,協同交融的發展”;徐宏瀟(2020)[7]、李紅玉(2020)[8]則從理論上論述了城鄉融合的可行性,并提出城鄉融合發展的實現路徑和現實梗阻。(2)基于城鄉融合的歷史發展視角的研究。崔樹強等(2022)[9]對中國的城鄉政策和國內外的城鄉關系研究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并把中國的城鄉融合發展歷程分為了“城鄉對立”“城鄉分治”到“城鄉融合”三個階段,而吳振方和李萍(2021)[10]總結了我國近幾十年的城鄉關系發展變遷,并認為城鄉融合發展是一種平等、均衡、和諧和高質量的發展。(3)基于國際城鄉融合發展經驗的研究。劉守英和龍婷玉(2022)[11]提出了“城鄉融合連續體范式”,認為“應從單向城市化思維向城鄉融合思維轉變,更加注重城鄉之間的聯系與相互依賴性”,而陳志鋼等(2022)[12]認為城鄉融合應集中在城鄉經濟聯系機制、城鄉生態環境聯系機制和城鄉公共服務聯系機制三個方面。

二是關于城鄉融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和測度研究。從測度指標上看,郭海紅等(2020)[13]從城鄉融合前提、城鄉融合動力和城鄉融合結果三方面進行測度;孫群力等(2021)[14]則根據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以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發展水平作為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測度指標;李艷等(2022)[15]則從創新發展、經濟發展、生產生活、信息交通和共建共享五個方面對城鄉融合進行測度。對于具體的評價指標,學者們主要從“要素、產業、生態、空間、制度、治理”[16-18]這六個方面出發,緊貼了城鄉融合的具體內涵,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一個地區的城鄉融合發展現狀。在測度方法上,張新林等(2020)[19]使用熵值法對淮海經濟區20 個城市的城鄉融合水平進行測度;劉明輝和盧飛(2019)[20]使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對中國省級城鄉融合水平進行測度,探究了資源錯配對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影響;趙德起和陳娜(2019)[21]運用橫縱向拉開檔次法對中國城鄉融合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并以此來展現中國城鄉融合水平的時空差距;楊阿維(2021)[22]則以新發展理念中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標準,運用因子分析法對城鄉融合水平進行測度。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們對于城鄉融合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本研究提供了足夠的文獻基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可拓展的空間。第一,有關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研究較少,對城鄉融合的區域異質性討論不足。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區域協調發展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并且在黨和人民的不懈奮斗下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和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但不能否認的是,西部地區因為區域發展不平衡、自然環境條件復雜多樣等原因,在中國仍處于經濟發展的“低洼地區”。第二,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的地區差異以及收斂分析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許多學者在研究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時僅進行指標構建、測度分析或影響因素分析,并沒有涉及地區差異以及收斂分析。西部地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因素較之于東部地區更為復雜,對于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時空差異和斂散性分析的研究則更加重要。

基于此,本文將進一步展開研究,首先根據城鄉融合的內涵將測度指標從“經濟融合、空間融合、社會融合、生態融合”四方面展開,運用熵值法對各指標進行權重的確定,再使用TOPSIS 法計算西部地區11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城鄉融合水平,然后利用Dagum 基尼系數分解法對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的地區差異進行分解,最后使用靜態面板收斂模型檢驗其收斂性。

二、研究設計

(一)指標構建

城鄉融合的本質是在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平與共享基礎上的城鄉協調和一體化發展[23],城鄉融合下的城鄉關系不應該是城鄉“同質化”,也不應該是城市統領鄉村,以城市方法來解決農村問題的“城市主義”[24]。因此,僅從城鄉融合的單一方面進行測度是不能夠完整反應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對于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測度需要集中在城鄉的協調發展和城鄉整體發展兩方面。鑒于此,本文在構建城鄉融合指標時,首先從城鄉融合的內涵出發,構建了“城鄉經濟融合”“城鄉空間融合”“城鄉社會融合”“城鄉生態融合”4 個一級指標和8 個二級指標,再考慮到城鄉之間的差異和城鄉整體發展構建了25個三級指標(見表1)。

表1 城鄉融合水平測度指標體系

(二)研究方法

1.熵權-TOPSIS 法。基于上文確定的指標,本文選用熵權法對指標進行權重的確定,再使用TOPSIS法對賦權后的數據計算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并以個體對最優方案的接近程度作為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測度。熵權法的賦權過程在保留原始變量含義的同時,又能避免權重過于主觀隨意,能夠科學、客觀、合理地為每個指標賦權[25]。熵權法和TOPSIS 法的結合能夠在TOPSIS 對指標進行測度的基礎上對指標加入權重,使得測度的結果更加客觀合理。

2.Dagum 基尼系數分解。本文采用Dagum(1997)[26]提出的基尼系數的求解及其分解方法,來進一步研究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地區差異及其來源。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總體基尼系數G 能分解為區域內差異貢獻Gw、區域間凈值差異貢獻Gnb、超變密度差異貢獻Gt,且G=Gw+Gnb+Gt。一般而言,基尼系數越小代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差異越小,區域趨同性越強;反之,基尼系數越大則意味著區域協同性越弱。

3.城鄉融合水平區域差異收斂模型。為了考察我國西部地區各省份城鄉融合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演變趨勢,本文進行了收斂分析。收斂模型主要包括σ收斂、絕對β 收斂和條件β 收斂。收斂這一概念來源于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表示不同區域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進最終會越來越小,最終達到各地區發展水平趨同的穩態水平。

其中,σ 收斂是指不同地區之間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離差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呈現的下降趨勢,本文使用變異系數來刻畫σ 收斂,公式如下:

式(1)中,j 代表的是不同區域,i 代表不同省份,分母為區域j 內的城鄉融合水平均值,nj為j區域內省份的數量。

β 收斂則表示城鄉融合發展水平落后的地區會因更高的發展速度而追趕上發展水平更高的地區,地區間的差距逐漸縮小,并最終收斂到趨近一致的發展速度。β 收斂可以分為絕對β 收斂和條件β 收斂,絕對β 表示在不考慮其他會影響到城鄉融合發展水平因素的情況下,城鄉融合水平最終能呈現收斂的趨勢,而條件β 收斂則是在控制了不同地區和城鄉融合相關的經濟社會特征條件下,地區之間也能夠呈現收斂的趨勢。絕對β 收斂模型如下:

式(2)中,i 和t 分別表示不同省份和時間;URCi,t和URCi,t+1分別表示在i 地區t 期和t+1 期的城鄉融合發展水平;表示第i 個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在t+1 期間的增長率;α 為常數項,β 為收斂系數,若β 顯著小于0,則說明城鄉融合發展水平存在收斂特征,反之則存在發散特征;收斂速度可由-ln(1+β)/T 計算得到;φi和γt分別表示地區固定效應和時間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擾動項。

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狀況不同,對于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影響也不同,所以條件β 收斂在絕對β 收斂的基礎上添加了控制變量,使得模型更具有現實意義。

式(3)中,λ 表示控制變量的系數;Controli,t為影響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控制變量;j 表示控制變量中的第j 個;n 為控制變量的總數;其他變量的含義和絕對β 收斂相同。

(三)變量說明及數據來源

1.變量說明。控制變量的選擇主要參考了李俊杰和梁輝(2022)[27]、蘇春紅和李真(2022)[28]、劉融融等(2019)[29]的研究,并結合本文的需要,選擇了下列指標作為控制變量。(1)農村發展水平,該指標使用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來表示(單位:萬元)。(2)城鎮化率,本文使用城鎮人口和總人口之比來表示(單位:%)。(3)財政分權,根據崔志坤和張燕(2017)[30]的計算方法,財政分權可以使用各省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各省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央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來表示(單位:%)。(4)交通通達指數,城鄉之間的交通便利程度是城鄉要素融合的一個重要因素,并考慮到西部地區地處內陸,河運和海運并不普遍,所以在這里使用(公路總里程+鐵路總里程)/地區總面積來衡量(單位:%)。(5)城鄉發展差距,本文使用城鄉居民收入的不平等指數即泰爾指數來表現城鄉發展差距,根據王少平和歐陽志剛(2008)[31]的做法,表示城鄉收入差距的公式如下:

Gapi,t表示i 地區在t 時期的城鄉收入差距;P1i,t和P2i,t分別表示i 地區t 時期的城鎮居民收入和農村居民收入;Z1i,t和Z2i,t分別表示i 地區t 時期的城鎮人口數和農村人口數;Pi,t和Zi,t分別表示i 地區t 時期的總收入和總人口。(6)產業結構,為考察地區產業結構的合理程度,參考徐敏和姜勇(2015)[32]的研究,公式如下:

Isr 表示產業結構的不合理程度,Isr 越小,產業合理化程度越高;Yi和Y 分別表示i 產業產值和三次產業總產值;Li和L 分別表示第i 產業從業人員和三次產業從業總人數。

2.數據來源。本文考察樣本為2005—2020 年西部地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面板數據,由于西藏部分數據缺失,故本文的研究地區不包括西藏。文中所涉及的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國財政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及2005—2020 年各省區市統計年鑒等等,個別數據缺失已由線性插值法補齊。

三、城鄉融合水平的時空差異分析

(一)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時空分布

根據2005—2020 年的城鄉融合發展水平各項指標的數據,運用熵權-TOPSIS 法對其進行測度。從時間趨勢來看,西部地區總體的城鄉融合水平增長較快,總體年均增長率達到了6.48%,2005—2010年、2011—2015 年、2016—2020 年的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03%、7.91%、5.49%,說明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在經過快速增長之后,最終增速放緩,呈現出收斂的趨勢。隨著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戰略、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等城鄉融合政策的實施,我國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也呈現出由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其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是貴州、寧夏和重慶,年均增長率分別為8.80%,7.56%和7.42%,可能的原因是貴州和寧夏本身的城鄉融合基礎較差,在發展時具有“追趕效應”,以更快的速度收斂于更高水平的城鄉融合,而重慶作為長江經濟帶、成渝都市圈以及“一帶一路”上的核心城市,具有政策、資源的雙重支持,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高,所以會帶來更快速地城鄉融合發展。而城鄉融合發展水平增速較低的地區為新疆,其年均增長率為2.94%,但是新疆的城鄉融合水平較高,可能的原因是新疆地區的農業發展基礎較好,較大的溫差使得新疆地區的農產品具有天然優勢,所以農業發展快速;但和新疆的遼闊土地相比,耕地占比小,地區跨度大,交通通達水平較低,又制約了城鄉融合發展。

從區域差異來看,在2005 年和2010 年各地區的差異并不顯著,西部地區大部分都處于一個同等的城鄉融合水平,而在這兩個時期,新疆和重慶的城鄉融合水平較為突出。而經過五年的發展,在2015年各地區的差異開始拉大,重慶地區率先進入高水平的城鄉融合,而甘肅和云南的發展則落后于周邊地區,未達到較高的城鄉融合水平。而到了2020 年,新疆、內蒙古、陜西、青海、寧夏都進入了高水平的城鄉融合,而重慶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則遠超其他地區,云南、貴州、廣西、甘肅的城鄉融合水平則低于上述地區。可以看出,在2005—2020 年間,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的地區差異經歷了“無差異-較大差異-差異縮小”這一過程。所以,為了更好地理解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的狀態,需要找到具體的差異來源以及差異的發展趨勢,從而能夠找到更加適合西部地區的城鄉發展戰略。

(二)基尼系數分解

上文描述了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時空演變趨勢以及各部分的差異,本部分將使用Dagum基尼系數及其分解來對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差異水平和差異來源進行具體測算。

1.總體差異與區域差異。圖1 繪制了西部地區總體以及各區域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基尼系數變動情況。從總體基尼系數來看,呈現出“降-升-降”的波動降低趨勢,且波動較為平緩,其均值為0.105。基尼系數的縮小表明西部地區總體的城鄉融合水平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和理論預期的“收斂”狀態一致。從演變過程來看,2005—2006 年下降幅度較大,達到了12.39%,但是從2006 年開始城鄉融合水平的基尼系數降低趨勢并不明顯,很多年份都有上升的趨勢,在2006—2014 年區間,年均增長率為2.36%。而2014 年則為一個轉折點,總體的基尼系數開始穩定下降,降幅為6.85%。

圖1 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總體差異及區域內差異

從西南和西北區域來看,其發展動態和總體一致,都呈現“降-升-降”的波動降低趨勢,但是不同地區的基尼系數差異較大。西北地區內部的城鄉融合差距更小,基尼系數均值為0.078;就差異的發展趨勢而言,總體呈下降趨勢,年降幅為2.86%;在2008—2011 年之間西北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差距逐漸變小,在此期間年均降幅達到了12.37%,和同時期的其他地區相反;而到了2020 年,西北地區內部的城鄉融合水平差距最小。可能的原因是西北地區經濟社會水平差距較小,而城鄉融合的發展則需要依托地區的城市化發展以及城鄉間要素、產業等的相互流動,所以西北地區的城鄉融合發展水平差距更小。西南地區的內部差異和總體差異發展趨勢相仿,其基尼系數均值為0.116,相對于西北地區更高,總體呈下降趨勢,年均降幅為0.59%,比西北地區更低;其在2005—2008 年的區域差異波動較大,尤其是2007 年,增長率達到了38.04%;2008—2020年間的區域內差異變動較為平緩且穩定;而2011 年為西南地區的地區差異轉折點,城鄉融合差距由波動上升轉變為穩定的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西南地區內部的區域發展并不平衡,其內部可能存在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城鄉融合共存的現象,存在一定的斷層,所以形成了較大的差異。

2.區域差異來源。圖2 為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的差異來源及貢獻率。從差異的發展趨勢來看,組內差距、組間差距和超變密度對于總差距的貢獻變動情況是不同的。一是區域內差異貢獻率。其變動一直比較平穩,年均降低幅度為0.18%,但就其具體貢獻率來看,區域內差距對總體差距的貢獻率較高,其年均貢獻率為42.05%;區域內的差距在2005—2017 年期間一直是總體差距的主要來源,但是在2017 年以后超變密度成為整體差距的主要來源。二是區域間差異貢獻率。其年均的差異貢獻率為22.51%,總體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其年均降幅為14.20%;在2005—2014 年間,其變動總體較為穩定,年均降幅為1.3%,但是在2014 年之后成為區域間差異貢獻變動的轉折點,區域間差異貢獻率開始了大幅度的下降,年均降幅為33.55%。三是超變密度的貢獻率。超變密度指的是不同區域的交叉重疊所引起的差異,在本文中的含義指在城鄉融合高水平組內出現低水平區域,而在低水平組內出現高水平區域,從而引發的總體差異的增加。其變動和區域間差距貢獻率變動恰好相反,整體呈現“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動上升趨勢,其年均增長率和年均貢獻率分別為9.87%和35.44%;在2005—2014 年期間,其增長較為平緩,在2014 年的差異貢獻率僅為28.6%,但是在2014 年之后便開始了大幅度的增長,在2015 年就達到了42.4%,而在2015—2020 年期間,其年均增長率為12.71%;在現階段,超變密度已經成為整體差異的主要來源,區域內差異的貢獻略低于超變密度,區域間差異貢獻率最低,這說明西部地區整體差異正在縮小,而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的兩極分化現象構成了主要的差距來源,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圖2 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差異來源與貢獻率

四、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斂散性分析

在對城鄉融合水平的時空分布以及差異分解之后,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差異的演變趨勢,本文利用σ 收斂模型和β 收斂模型驗證其收斂性。

(一)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σ 收斂檢驗

圖3 展示了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變異系數的演變趨勢。從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變異系數呈現“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動下降趨勢,且波動較為平緩;在2005—2014 年期間,變異系數只減少了5.86%,收斂現象并不顯著,但2014年成為了轉折點,變異系數開始穩定的下降;而從考察期初到期末下降了46.53%,因此西部地區在后期存在著σ 收斂。從不同地區來看,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收斂趨勢并不相同。西南地區的變異系數的變動以2011 年為拐點開始降低;在2005—2011 年期間西南地區的變異系數總共增長了59.78%,并不存在σ 收斂,但是在2011 年之后呈現了穩定的下降趨勢,年均降幅達到了5.31%,呈現顯著的收斂特征。而西北地區的變異系數則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從期初到期末總體減少了49.86%,并以“下降-上升-下降”的變動趨勢逐漸減少;而在2005—2014 年之間波動幅度較大,并以2014 年為轉折點,變異系數開始穩定的下降。由此可以判斷,西部地區總體和西北地區都存在顯著的σ 收斂特征;而西南地區在前期存在發散趨勢,但是期末值相對于期初值有所下降,且隨著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最終呈現出穩定的收斂趨勢。

圖3 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變異系數演變趨勢

(二)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β 收斂檢驗

1.絕對β 收斂分析。表2 中的列(1)、列(3)、列(5)匯報了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的絕對β 收斂狀況。在控制了時間固定效應和地區固定效應之后,收斂系數β 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表示西部地區和西南、西北地區均存在絕對β 收斂。這說明,在不考慮地區現有的城鎮化水平、產業結構、財政分權等會影響城鄉融合水平的因素的情況下,城鄉融合水平低的地區會有更高的發展速度,從而對更高水平的城鄉融合地區有“追趕效應”,最終收斂于穩態水平。從收斂速度來看,西部地區整體、西南地區、西北地區的收斂速度分別為0.026、0.049、0.026,西南地區的收斂速度大于西部地區整體和西北地區,表明西南地區將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至穩態水平。

表2 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條件β 收斂和絕對β 收斂檢驗結果

2.條件β 收斂分析。表2 中的列(2)、列(4)、列(6)匯報了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的條件β 收斂狀況。根據回歸結果可知,條件β 收斂的系數同樣顯著為負,表明西部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均存在條件β 收斂。考慮到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存在異質性,在控制了影響城鄉融合水平的變量之后,依然存在城鄉融合水平落后地區對于高水平地區的追趕,并最終收斂于穩態水平。從收斂系數來看,西部地區整體、西南地區、西北地區的收斂速度分別為0.033、0.065、0.039,表示在考慮地區發展狀況的條件下,西南地區的收斂速度同樣快于西部地區整體和西北地區。并且,西部地區的條件收斂系數相對于絕對收斂系數而言,具有更高的經濟顯著性,表明在考慮到地區發展的異質性后,加快了收斂的速度。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的基礎上,根據城鄉融合的具體內涵,從“經濟”“空間”“社會”“生態”四個方面構建了城鄉融合水平指標體系。首先運用熵權-TOPSIS 法對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進行測度,并對其時空分布與差異進行分析;其次使用Dagum 基尼系數及其分解對差異的來源與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最后使用σ 收斂模型和β 收斂模型對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收斂性進行檢驗,研究發現:

一是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發展速度快,但是總體水平不高,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通過測度發現,2005—2020 年期間,西部地區總體的城鄉融合水平增長率的平均值為6.48%,但是城鄉融合平均水平僅為0.313,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西南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均值小于西北地區,但是西南地區的增速大于西北地區。

二是西部地區整體的城鄉融合水平差距和西南、西北之間的城鄉融合水平差距都在降低。就其絕對差距而言,由于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最開始其城鄉融合水平差距的縮小并不明顯,但由于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發展存在“追趕效應”,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西部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差距明顯縮小。就其相對差距而言,西南地區的區域內差距大于西北地區;而西南、西北之間的差距較為明顯,且其差距呈現“擴大-縮小”的發展趨勢。就差異的來源而言,區域內的不均衡在大多數時間是差距的主要來源;而西南、西北的區域間差異的貢獻逐漸縮小,被超變密度所替代,在最后,超變密度成為差距的主要來源,表明區域內的極端值造成城鄉融合水平差距。

三是西部地區整體和西南、西北地區的城鄉融合水平均存在絕對β 收斂特征和條件β 收斂特征。西部地區整體和西北地區存在σ 收斂特征,西南地區在2011 年之前存在一定程度的σ 發散特征,但是在2011 年之后其σ 收斂特征顯著。

(二)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結論,提出三點政策建議:

1.提高西部地區整體的城鄉融合水平。一方面,要把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總抓手,聚焦三農問題,盤活農村資源,為西部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增添新動力;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緩解相對貧困問題,提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從而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另一方面,需要打通城鄉之間的制度障礙,促進城鄉間的資源“對流”,逐漸形成“和而不同”與“城鄉互促”的良性城鄉關系;最后是統籌城鄉市場、制度、治理一體化,促進城鄉之間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農村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2.推進差異化的城鄉融合發展道路。現階段,區域內差異與超變密度成為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差異的主要來源。西部地區各地首先要樹立全局觀念,重視區域間統籌發展與城鄉間協調發展,再立足于自身的經濟發展狀況、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因素,分析影響和其他地區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補齊短板,走地區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道路。

3.關注落后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及其收斂趨勢。在提高西部地區城鄉融合水平的同時,落后地區的收斂速度同樣關系到人民福祉。國家以及各地政府需要對落后地區實施政策傾斜,加強財政支農的力度;落后地區要發揮“學習效應”,加快向發達地區的收斂速度;而發達地區也要發揮“涓滴效應”,帶領落后地區發展,同時,政府應該利用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等手段,抑制發達城市的“虹吸效應”,保障落后地區的快速發展。

猜你喜歡
融合差異水平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張水平作品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找句子差異
加強上下聯動 提升人大履職水平
人大建設(2019年12期)2019-05-21 02:55:32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国产网站在线看| 日韩国产 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a网站| 蜜臀AV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日韩黄色在线|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1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亚洲视频| 色婷婷啪啪|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一级福利视频| 人妖无码第一页|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成人日韩欧美|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黑色丝袜高跟国产在线91|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www亚洲精品|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福利拍拍拍|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九色视频一区| 综合网天天|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欧美|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5555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亚洲第一视频网|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就去色综合|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久久91精品牛牛|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草逼视频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99久视频| 日韩免费毛片|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久久五月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久久福利网|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99视频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