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柯如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其豐富多樣的演繹手法能夠幫助表演者展示其內心復雜的情感活動。合唱作為音樂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將合唱融入教學活動中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在合唱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技巧,掌握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音樂節奏,在合唱教學中需要把歌曲的基本樂理與基本旋律有機結合起來。與此同時,在歌曲的選擇過程中應偏向于富含傳統優秀文化元素的合唱曲目,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傳統文化,從而提高學生對祖國音樂文化的認知?;谏鲜龅慕虒W目的,教師需要嘗試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音樂合唱教學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本文分析在初中階段音樂合唱教學中如何融入我國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傳統文化 初中合唱教學 融合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8.050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傳統文化的關注,也讓人們看到了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作用。合唱作為一種擁有悠久歷史的音樂形式,其較強的情感共鳴特性使其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價值。因此,對初中生進行音樂合唱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傳統文化與合唱的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結合音樂合唱教學的實際需要,不斷創新合唱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初中階段的學生在音樂素養方面較為薄弱,聲樂知識以及技巧都較為缺乏。所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歌唱技巧,教師要多了解合唱歌曲、經典作品及經典曲目,根據學生所選曲目改編創作歌曲,讓學生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優秀文化的底蘊,并且讓學生們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音樂所蘊含的精神理念。在歌唱藝術技能上,傳統音樂講究“五音”的協調與銜接,而且每個聲部有不同的音調變化,演唱者應控制好音準與節奏性。因此,如何讓傳統文化與合唱教學相融合顯得尤為重要。在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本質與精髓等問題,從而實現音樂教育和傳統文化知識有機結合,讓學生在音樂合唱學習中發揮自身最大的優勢,吸引學生去學習音樂合唱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傳統文化為依托的合唱形式有利于充分解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熏陶,提升學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學生在音樂創作時會更加自信、積極地去展現自我,從而在班級中營造出學習氛圍。
二、傳統文化與初中合唱教學相互融合的必要性
1.以合唱為形式構建中國歌曲形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合唱是一種高難度的音樂形式,許多人都體會不到其中的韻味。合唱是以聲樂為基礎進行的。對于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來說,開展合唱教學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投入到課堂活動當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體會傳統文化。教師可以選擇把優秀的民族文化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通過演唱歌曲的方式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產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2.讓學生通過合唱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成為教學中的重點,如何在初中合唱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成為初中音樂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對傳統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但是對某些中國傳統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在平時的音樂課堂中,教師要結合傳統文化與合唱教學開展創新教育活動,讓學生通過合唱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與主要成就,從而培養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與理解能力,并對事物產生正確認識,為學生創造更多認識傳統文化的機會,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自帶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比如,在教育實踐中能夠培養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與認識,并且讓學生們能夠利用這些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日常生活實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3.讓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如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音樂。人們享受著現代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還會影響人們精神上的滿足感。而合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能夠將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優秀品質與思想展現給人們,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優秀價值并且能夠在傳統文化中找到精神層面上對自己產生幫助和鼓舞的力量。例如,《詩經》中體現出古人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眾所周知,《詩經》中的每一篇詞都是可以唱出來的,所以教師就可以通過合唱的方式讓學生們親身體會字詞中蘊含的感情。之后教師要適當將學生們帶入到現代背景當中,讓學生們以歌詞中體會到的感情來重新審視這個社會,從而獲得新的見解并且意識到傳統文化對于現代社會發展存在的意義。
三、相關實施方法
1.利用傳統合唱教學形式,傳承優秀民族精神
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很強的民族特征,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傳承與發展,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音樂風格,使民族音樂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在初中音樂教材當中有數個單元是專門介紹我國傳統音樂的,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來讓學生們體會到其中的優秀民族精神。以合唱的形式進行相應的教學活動則是一個有效的實現方式。在合唱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沉浸在合唱所營造出的意境當中,從而切身體會其中的優秀民族精神。
例如,教師在向學生介紹火把節當中一些經典曲目的時候,就可以嘗試讓學生們分成十人一組,分別選取其中一首曲目進行合唱,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這些曲目無一不展現出彝族人民積極向上、努力奮斗、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寶貴精神。因此,學生們在排練的過程中不僅收獲到了歌唱帶來的快樂,而且也能夠切身體會到陽光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下定決心在生活實踐當中將這種精神貫徹到底。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教師就能夠在日常的教學課堂中讓學生們主動傳承民族精神。
2.通過朗讀使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更深刻的認識
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合適的時間帶領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更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合唱作品表達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因此,教師在教授相關音樂作品的時候要讓學生充分理解歌詞的意思。對于歌曲中的一些關鍵字和語句要進行朗讀,將歌詞中蘊含著的道理進行背誦。這樣學生才能真正了解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比如《黃河船夫曲》當中就有這樣的一句:“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哎?!睂W生們讀到這里之后可能就會產生好奇,黃河到底有多少個彎,之后就會對后面的歌詞內容產生興趣并且繼續讀下去。在演唱之前通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們先對歌曲整體內容有了大致理解以及產生興趣之后,教師再進行正式教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介紹船夫文化,就能讓學生們體會到以前船夫的生活以及該人群對于當時人們的日常出行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這樣一個教學過程可能更加容易讓學生接受,學生們在好奇的驅動之下對于教師所講述的內容更加容易接納吸收,并產生自己的想法,從而實現將傳統文化融入合唱教學這一目的。與此同時,合唱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運用語言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理解。
3.充分發揮合唱教學優勢
合唱藝術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我國的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來吸引孩子和家長對合唱藝術產生興趣,這也為合唱教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前提。我們知道初中生年齡較小,他們對于各種藝術形式有很大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并且他們也很喜歡參加合唱表演活動,這為學校開展音樂教育提供了契機。
例如,在初中生的演唱過程中,由于他們年紀較小,往往會表現出較強的音樂表現能力與協調能力,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各種優秀音樂藝術形式都有其自身豐富的內涵。對于初中生來說,這也可以激發他們在合唱過程中提高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此外,在一些合唱表演活動中,學生們十分活躍。
例如,教師在教授《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時候就可以嘗試通過合唱的方式讓學生們體會到這首歌背后濃烈的思鄉之情。以合唱形式來演奏這首歌曲比較容易營造一種學習音樂的氛圍。與此同時,由于這首歌是青海地區的歌曲,因此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們介紹青海地區的花兒節,這是一個類似于篝火晚會的節日。這種教學讓學生們不僅能夠學習到一定的歌唱技巧,也能夠了解到一些傳統文化知識。
4.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的情感表達和互動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以及互聯網等技術手段,通過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他們的音樂學習方式。在合唱教學中,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夠,不能有效地進行交流,就會降低課堂教學質量。此外,教師要及時對課程進行評價。
比如,教師要想讓學生們體會到《絲綢之路》所要贊頌的內容,首先要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在演唱結束之后大家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感受到不同的意境。在此之后教師可以進行語言引導。在歌唱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合唱歌曲所表達出來的情感,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注重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后,教師同樣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拓展絲綢之路經過地區涉及的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5.鼓勵學生參與表演、展示自我
音樂是一個開放的舞臺,它可以讓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藝術才華以及藝術特長。在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們展示自己獨特的藝術才能和審美情趣。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表演自己能夠演奏的樂器,讓孩子們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獲得表揚。在一些優秀合唱作品中,可以采用改編的方式提升孩子們的表現力和藝術表現力。當然教師也可以鼓勵孩子們進行表演,讓孩子們獲得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比如:音樂教師可以把一些經典合唱作品改編成一首合唱歌曲作為訓練內容,在樂器伴奏方面嘗試引入琵琶、古箏等傳統樂器,探索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可能性。在訓練結束之后再邀請其他教師和孩子們一起上臺演唱這些歌曲,鍛煉學生們的個人表達能力。
6.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
在初中音樂演唱過程中,要想讓學生對這一藝術形式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唱歌的過程中積極投入其中,感受美、創造美。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是他們對一切事物產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通過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學生就可以了解到一種文化現象并且通過集體歌唱的表演方式產生民族情感,激發孩子們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此同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引入一些與這一歌曲有關的傳統文化,例如火把節等傳統文化知識。當然,音樂與合唱藝術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們強烈的民族情感,我們在合唱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學生對自身民族情感需求的重視,并且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對我國音樂藝術的興趣。
7.發揮團隊精神,實現資源共享
除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之外,團隊精神也是促進優秀文化藝術得到傳承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學校的領導下,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才能夠把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真正融于其中,并獲得更多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在合唱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做到資源共享。我們要把合唱團打造成一個充滿活力、朝氣蓬勃、具有團隊精神與集體意識的團隊,為學生們提供良好學習環境與機會,讓學生們獲得更多豐富的生活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合唱是一種獨特又充滿魅力的藝術形式,它既可以陶冶學生的心靈,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所以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培養復合型人才,使學生在歌唱中提高自身素養,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長遠來看,學生合唱素質的培養應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在培養新時代青年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更要注重文化傳承和創新。因此,在中學音樂教育過程中需要將我國傳統文化與合唱相結合。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音樂之中,以此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與此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夠讓學生們認識到,在當今時代,只用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才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課堂教學只有具備豐富內涵與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新形勢下學生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高秋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學課程資源》2022年第9期。
[2] 朱穎芳《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策略探討》,《考試周刊》2022年第36期。
[3] 范錚《淺析在初中音樂社團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年第7期。
[4] 徐騫《初中音樂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第二課堂(D)》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