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 朱彤
摘 要:作為騰訊旗下一款跨平臺即時網絡交友軟件,微信以其方便快捷的通信方式和多元化的信息歸納,迅速受到普羅大眾的喜愛,也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微信文學作為網絡時代在微信平臺上的新型文學樣式,以其多媒體文本的趣味性、閱讀碎片化、類別多樣化和傳播速度快的特點,為文學在媒介形式改變的自媒體時代提供了創新途徑。
關鍵詞:自媒體;微信文學;現狀
在媒介不斷更迭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自媒體時代,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軟件迅速席卷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微信官方發布的《2019年微信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微信月活躍用戶超過11.51億。微信文學作為依托微信平臺的新型文學,以碎片化、方便快捷和類型多樣的特點高速發展起來,憑借多媒體文本的優勢不斷深耕,一躍成為自媒體時代文學發展的新形式。“作為網絡文學的一個亞類,微信文學如同博客和微博文學一樣,是一種輕靈表達、即時傳播、快樂閱讀的文學空間。”[1]如今,使用微信閱讀已經成為多數人線上閱讀的主要選擇,作為新型文學傳播載體,微信文學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國內學者有的從微信文學的形態及其產生的文學價值進行討論,也有的從傳播學的角度分析微信文學的特點、傳播方式及其對文學發展的影響。本文所涉及的微信文學包括依托微信為平臺,創作并在公眾號發布的原創文學和微信推送,也包括具有文學性表達的“文學微信”。“由于新媒體時代文學與非文學、文學與大眾文化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我們也可以把文學微信看作是廣義的微信文學。”[2]微信文學對普羅大眾的閱讀及生活的影響不可小覷,因此,進行現狀分析及問題的梳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更好地促進微信文學引領受眾開啟積極健康的閱讀方式、發揮微信文學在自媒體時代的優勢,這是很重要的課題。
一、自媒體時代的微信文學
(一)自媒體與微信文學
“自媒體”(We Media)由美國的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兩位學者提出:“We Media(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3]簡言之,自媒體就是普通大眾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表達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物的載體,包括微博、微信、論壇等,具有大眾化、個性化、低門檻、易操作、交互性強和傳播速度快等特點。而在眾多自媒體平臺中,微信以其特有的優勢賦予了微信文學強大的生命力,其具有高度自由、充分利用碎片時間、多樣化和淺層化的特點。微信文學在技術賦權的大環境下,受眾逐漸從傳統的被動接受信息轉變成對信息主動選擇,并對接受的事物作出相應反饋,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大眾傳媒時代文化單向度輸出的缺口。創作主客體之間建立起溝通互動的橋梁,創作者與受眾均能獲得有效的雙向反饋。
自媒體時代體外化信息系統日益發達,媒介的力量也不斷升級,微信借助其強大的交互性和即時性,促使信息以迸發的態勢展示于大眾眼前。其傳播的實時性、海量性和全球性的傳播范圍讓文學的傳播自由度大大提高,相應的信息量也極大增多。從博客、微博到網絡文學、微信文學,大眾可以隨時隨地借助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文章。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網民最常使用的移動社交產品調查”顯示,受訪網民中使用的移動產品最多的是微信,占調查人數的73.3%。微信文學作為新文學樣式更依靠微信的絕對優勢影響大眾的閱讀習慣,豐富了文學的內涵和形式。
微信的普及帶來的傳播方式變遷,改變了受眾的信息接收和獲取方式,更重要的是通過改變其生活習慣影響受眾的閱讀方式和審美觀念。正如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基于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理論提出的“媒介即隱喻”,他認為媒介對文化精神和物質重心的形成具有決定性影響,媒介的形式偏好哪種內容,最終就會塑造整個文化的特征。“媒介更像是一種隱喻,用一種隱蔽但有力的暗示來定義現實世界。”[4]自媒體不僅改變了人們信息傳播和獲取的方式,而且提供了獨特的信息渠道,自媒體將以強大的生命力持續改變這個世界。
(二)現存微信文學的特點
1.低門檻的全民參與性
微信文學的低門檻表現在微信文學寫作的門檻低和閱讀分享的門檻低。微信是全民參與、全民公用的網絡平臺,從專業作家到草根大眾,任何人皆可發布自己的作品,對創作的資歷和水平,幾乎不設任何限制,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在遵守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創作并發表文章。創作者根據受眾區隔理論,按照受眾不同的需要、偏好等劃分不同內容,功能分類細化,再利用公眾號推廣出去。受眾可以僅憑自己的興趣偏好決定是否關注該公眾號,而分類清晰、針對性較強、有特點的公眾號更能吸引普羅大眾進行閱讀。此外,受眾也可以將好的公眾號或者推文推送給朋友或轉發至朋友圈,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提高公眾號的知名度和文章的閱讀量。微信是一種熟人圈+強社交關系的平臺,可以利用人際關系分享助推信息的裂變式傳播,更有利于受眾選擇和接受。同時,在特定聯系的群體中傳播,相關的內容分享更容易讓更多具有相同興趣的受眾接觸到。全民參與式的微信文學更加容易達到按需定制、精準推送和雙向互動的目的,受眾的黏性更高。
2.內容形式契合現代人需求
微信文學不僅有純文字文本,還有通過點擊圖片、鏈接或掃描二維碼跳轉的超鏈接形式,里面包含了文本、圖片、短視頻、音頻等多形式組合的多媒體文本,這種視聽結合的閱讀方式極大提高了受眾的閱讀興趣,拓寬了大眾的審美范圍。一些公眾號為文本另附真人朗誦音頻,讓受眾可以解放手和眼通過聽書閱讀,提供了更多的閱讀途徑。此外,微信文學的種類多樣,任何人都可以分享感興趣的內容,除普通文章外,還可以分享其他小眾文化、影評書評、生活百科等,自由度較高且方式靈活。
受眾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是微信文學的主要特點之一。微信文學創作與閱讀的即時性和靈活性讓文章的雙向互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微信文學通常篇幅較短,表達淺顯易懂,閱讀快捷方便。在信息高速化的網絡時代,人們疲于應對日常工作,微信文學的碎片化閱讀方式迎合了平時無法騰出大量時間進行閱讀的人群。
二、微信文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尼古拉斯·卡爾在《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一書中,探討了在媒介工具的變更下,尤其是在互聯網的高度普及下,人的思維更容易受到網絡環境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有利有弊。微信已經演變成一種社交軟件,也成為部分人的娛樂平臺,而微信文學作為媒介更迭下隨著微信應運而生的新型文學也具有雙面性。目前微信文學總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商業化嚴重、標題黨肆虐
微信文學削弱了文化的社會功能,商業化嚴重。隨著傳播手段多樣化,相較于紙媒人們更偏向于網絡閱讀,但有些微信文學往往接觸不到內涵深厚的文化,更多的是現實化和通俗化的文章,寫手通過瀏覽量獲取利益,因此其文章也會更加通俗易懂或者說淺薄無內涵。在文章中也會無形表現出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傾向,為了增加瀏覽量,采取一切手段吸引眼球并吊人胃口,不顧內容的優劣和對大眾的影響。為達到商業目的而寫的文章,不僅讓受眾無形中消耗了時間,而且會影響大眾對高尚文學的接觸度,無形中降低了人們的審美標準,無意中灌輸了功利主義的思想。標題黨流量本位的特點凌駕于內容本位,為了流量不擇手段,一味迎合讀者的獵奇心理,呈現出大眾文化的低俗性,不利于文學的良性發展。
(二)內容泛娛樂化、淺薄化顯著
當今社會的閱讀更加碎片化、娛樂化,也帶來了思想的淺薄化。這種碎片化閱讀雖然幫助受眾充分利用時間、滿足了人們的閱讀需求,但存在簡單易懂無內涵、沒有實質性內容的問題。低層次淺顯化的文學無益于人們的閱讀和思考,不利于受眾的知識積累,甚至會造成受眾在讀名家著作或歷史文獻難以理解時便放棄思考和閱讀,轉而只讀淺薄化文章的情況出現。從長遠來看,受眾的閱讀方式將變得浮躁、淺薄,受眾的價值觀受到誤導。網絡文學的發表無門檻要求,雖然鼓勵了人們積極創作,但是微信平臺缺少“把關人”,給了一些水準不高的作品一定的傳播機會,突出表現在部分內容低俗化、惡俗化。為吸引大眾眼球,有些創作者不惜以低俗化的話題或內容博取瀏覽量,以獲取利益。
(三)質量良莠不齊、容易產生錯誤導向
網絡是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但自由的前提是不違反網絡空間的規范,網絡的監管遠遠無法達到預期標準,這也讓微信文學相對傳統紙質書籍缺少“把關人”。作為新興的網絡文學形式,微信文學和成熟的傳統文學相比還存在文學水平參差不齊、內容低俗淺顯、語言粗鄙等問題,需要加以改進和治理。微信文學的內容雜亂難以把控,這些粗俗的語言和消極的評論容易造成受眾對社會失去信心的不良影響,低俗的文學會讓讀者對傳統文學失去閱讀興趣,不利于群眾文學審美水平的提高。對某些受眾群體而言,缺乏對文學作品的篩選能力,無法挑選出適合自己的文章,如果一些體現不良行為的文章進入受眾眼簾,極有可能會對其三觀造成惡劣的影響,從而不利于大眾的心理健康。
微信文學的起步時間較晚,但在互聯網高覆蓋率的帶動下,微信文學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微信文學也需要注入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讓一些真正的文學愛好者通過微信平臺獲得商業價值。作為以新媒體為媒介的文學推送方式,微信文學正陷入一個利弊參半的情形。怎樣更好地發展微信文學,筆者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網絡平臺魚龍混雜,想要對微信文學的內容進行篩選過濾就必須加大微信平臺的監管力度,對微信平臺上發表的內容提高審核門檻,以合法手段規范微信文學的內容。另外,在實際操作中將敏感詞隨意替換后便無法檢測出不合格信息,這需要開發者在設置程序時增加對敏感詞及相關詞語的攔截,并將攔截的文章轉移到后臺進行人工審核,以此減少微信文學中低俗內容的傳播。
其次,網絡環境高度自由,微信是一個自由的平臺,受眾有自我選擇的權利,因此可以從受眾出發,對受眾進行引導,將深度閱讀和淺閱讀相結合,提高受眾的文化素養,減少低質量網絡文學的不良影響。受眾與作者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受眾可以直接在公眾號內溝通提出建議甚至舉報低俗、違規文章。此外,要積極引導大眾正確閱讀微信文學,開設相應的公眾號,發布一些優秀文章。
最后,對創作者而言,要堅守內容為王的準則,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提升自身寫作水平,既要保護自己的原創不受侵權,同時也不剽竊、洗稿他人作品。微信公眾號運營者需要從自身做起,多推送有價值且優質的文學作品,提高作者和運營商的素養,建立保護原創作品的意識。同時積極整合優質文學作品,為受眾提供便捷渠道。在商業運營上把控好廣告的投放及廣告頁面的相關呈現,以防微信閱讀頁面上出現低俗類廣告,為微信文學的顯現平臺創設較好的環境,同時也讓創作者意識到優質內容才是制勝之道。
三、結 語
微信文學的廣泛性和便捷性彌補了傳統網絡文學的不足,隨著近幾年公眾號發展壯大,不少專業寫手、作家入駐微信公眾號,這對微信文學而言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微信文學的健康發展。除了專業作家,對文學有興趣的普羅大眾也帶來具有各自特色與時代色彩的作品,為微信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隨著微信影響力日益擴大,微信文學這一網絡文學形式充滿無限的機遇與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發展潛質,甚至會成為文學界的一股堅實力量。然而如何進一步提高微信文學的質量,豐富其內涵,充分發揮自媒體時代的優勢,讓微信文學成為一種促進傳統文學并與之共同發展的文學形式,仍值得我們思考。
(廣西外國語學院、南寧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劉暢.微信文學的存在方式與功能取向[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8(12):229.
[2] 同[1].
[3] 胡志剛.自媒體語境下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探析[J].科技傳播,2013,5(17):31,50.
[4] 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