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霞
[摘 要]加強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改革的現實需要,也是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的關鍵舉措。由于事業單位具有公益性,部分單位在實踐過程中,對內部控制工作的認識不全面、重視度不足,內部控制建設普遍滯后,不能防范和杜絕腐敗行為、保證國有資產完整安全、抵御財務風險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對此,本文首先闡述事業單位強化內部控制的意義,深層次剖析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策略和方法,以期有助于提升單位內部控制有效性。
[關鍵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問題;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D63文獻標志碼:A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通過加強內部控制的建設,能夠使各項活動開展規范化、有序化,保障國有資產完整、安全,杜絕職工違規操作,減少內部權利濫用,促使各職能部門按照相關規范和制度履行職能,切實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但是,一些事業單位在建立、實施內部控制時,由于人員認知水平較低,內控建設和實施中存在管理松弛、內控弱化等現象,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因此,事業單位要主動認識內控建設的意義,厘清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不足,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和方法,展示其監督、控制等效用。
1 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的意義
當前,黨中央多次強調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嚴格杜絕事業單位內部權利濫用,真正將權利關進“籠子”,真正運用制度管理職工和權利,監督各部門合法合規行使權利。事業單位作為一類公益性組織,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等活動,事業單位強化內部控制的意義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有效識別和防范財務風險。事業單位自身工作職能履行攸關著廣大群眾的利益,通過建設內部控制,能夠自動化識別和排查各環節中隱藏的風險,短期內明確不同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和措施,可以減少財務風險帶來的弊端,真正防患于未然,創設良好的工作氛圍,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及質量。第二,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部分事業單位在實務中,由于多個因素的影響可能產生內部腐敗行為,有損廣大群眾的利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內部控制建設、實施到位,未能發揮監督、控制等效用。因此,事業單位借助內部控制,能夠監督廣大職工合規、合法操作,確保職工自身權利和職責相匹配,從源頭上杜絕權利濫用,進一步減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減少各類違規違紀現象的發生,更好地履行職能,做好廉政建設[1]。第三,保證資產完整、安全。資產是否完整、安全,關乎著事業單位各項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只有確保資產更為完整、安全,才可以提升公共服務質量。事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我國出臺的規范和文件構建內部控制,并將其落于實處,確保資產從初期采購、配置、使用到最終處置等環節的規范化、有序化,減少各類資產浪費或低效應用,提升其使用效益。
2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問題分析
2.1 固定資產內控問題
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資產的核心組成,做好固定資產內控直接影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水平的高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將其真正落于實處,切實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效率、質量。就現狀分析來看,部分事業單位內控管理效果不理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固定資產采購內控制度不健全。部分事業單位在具體采購固定資產時,未能嚴格依照合規、標準化工作流程進行實施,易出現無預算采購或超標采購的現象,造成采購的盲目性、隨意性,使得固定資產采購支出與實際購置預算存在較大的差異。第二,固定資產使用管理效果不理想。事業單位在運營中,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不完善,內部形成大量的“僵尸”資產,并且固定資產盤點時,未能主動落實崗位責任制,產生固定資產賬實不符、責任不明確等現象,使得固定資產管理混亂、無序。第三,處置固定資產內控缺陷。現如今,國家出臺了資產配置和使用的標準,但在實際過程中仍面臨一些特殊的情況,不能依照相關標準實施,使得固定資產難以得到高效利用、閑置資產沒有得到及時處理,造成單位內部賬務資產虛高。
2.2 預算管理內控問題
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核心構成,是規范單位經濟活動、社會經濟秩序的重要舉措,預算管理必須符合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和預算規章制度。事業單位應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內控制度,防止財產、資金流失或浪費。就現狀來看,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內控效果不理想,仍存在一些明顯的缺陷。第一,預算內控編制機制不健全。現如今,事業單位開展預算內控活動時,由財務人員編制年度預算報告,未能出臺相吻合的預算內控編制機制,不能保證全員主動參與,使得預算編制缺乏精準性、有效性,導致預算編制與執行相脫節。第二,預算內控執行不到位。部分事業單位在實施預算內控時,未能主動落實內控監督、考核機制,不能有效展示制度的剛性,無法確保預算管理執行合規化、合法化,導致單位服務質量和水平較低。
2.3 會計核算內控問題
會計核算結果是否精準可靠,關乎著事業單位整體經營和決策的成敗,目前會計核算內控制度不完善,實施效果不理想,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會計核算內控意識薄弱。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內控意識薄弱,核心在于宣傳和教育的載體、途徑較為單一,使得會計核算人員忽視了內控的作用,尚未正確、全面地認識到內控實施的重要價值,顯著增加了會計核算結果失真的風險,阻礙了事業單位履職。第二,會計核算內控制度不健全。由于部分事業單位沒有制定嚴格、完善的會計核算內控制度,也沒有將其貫徹到位,無法約束會計核算人員的行為,不能保證會計核算規范化、標準化,嚴重阻礙事業單位良好發展。
2.4 資金內控問題
事業單位資金內控管理是實現財政資金合法合規化應用、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的關鍵,為了強化事業單位資金內控,必須要考慮自身現實狀況,搭建一套完善的資金授權審批制度,強化資金審批管理。但事實上,部分事業單位忽視了資金內控管理,缺少完善的資金授權、審批制度,不能對每筆財政資金收支進行嚴格控制,在具體實務中易出現違規操作、貪污浪費等現象,使得財政資金浪費,不能真正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事業單位履行職能[2]。
2.5 內控信息化建設滯后
從現狀來看,事業單位內控信息化建設受多個因素的影響,仍面臨著一些困境,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系統間尚未集成和銜接,仍存在信息孤島。不少事業單位內部涵蓋多個信息系統,如資金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等,這些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內控功能,但由于不同系統供應商存在差異,系統數據接口不統一,不同系統間呈現為獨立狀態,難以實現集成和融合,各類信息不能互聯共享,無法實現有效的內部控制,也無法滿足外部監管部門對事業單位內部信息實際需求。第二,內控關鍵環節尚未歸集到信息系統內,仍存在漏洞。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涵蓋方方面面,但現有的信息系統僅包含一部分重要經濟活動,沒有全方位覆蓋各類風險點,不滿足內控實際需求。第三,授權管理沒有嚴格把控,系統防范不到位。一些事業單位從思想層面注重內控信息化,在實踐中仍然由一個人管理多個賬號,沒有高效展示信息系統內控功能,沒有主動對系統存在的故障、數據泄密等進行管控,不能確保內控信息系統的價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事業單位內控效果[3]。
3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策略
3.1 優化固定資產內控
內部控制是事業單位優化內部管理的重要措施,固定資產對任何單位都尤為重要,事業單位也不例外。通過構建完善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可以對固定資產全過程進行管控,以便于提升資產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務與保障單位職能履行。因此,要想保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實施到位,就必須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購置固定資產內控措施。事業單位采購固定資產時,應嚴格依照預算計劃進行實施,考慮當前和未來發展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投資預算,有效安排投資進度、資金使用量,使固定資產采購合法化、合規化。第二,固定資產使用過程內控措施。事業單位要嚴格按照我國會計制度要求出臺相應的固定資產使用制度,構建完善的固定資產臺賬,對固定資產卡片進行規范化管理,做到有物必登、登記到人、一卡一物。第三,盤點和處置固定資產內控措施。事業單位要想保證固定資產高效使用,減少資源浪費,應主動掌握閑置資產數量和狀態,選取多元化的方式進行盤活,提升固定資產使用率。
3.2 強化預算管理內控問題
預算管理實施到位,有利于優化事業單位內部資源、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預算管理內控主要是借助內部控制制度,確保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監督等活動開展規范化、標準化,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幫助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事業單位要想主動調整和改進預算內控,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第一,健全預算內控編制機制。預算編制的精確性關乎著預算管理的實際效果,事業單位要建立預算內控編制機制,保證全員參與,提升預算編制精準性、科學性,能夠為后續預算執行提供指導。第二,高效落實預算內控制度。要想將預算內控執行到位,必須考慮自身現實情況,對預算內控執行全過程做好監督檢查,并且設定相應的考核指標,對不同預算主體、職工業績進行考核,全面落實獎懲機制,對于表現較好的人員進行獎勵,反之,對表現不佳的人員進行懲處,高效執行預算內控,發揮預算管理的效用[4]。
3.3 注重會計核算內控
高質量的會計核算是事業單位實施每項活動的前提,為了確保各項工作高質量地開展,事業單位應注重提升會計核算結果的精準性、可靠性。因此,事業單位必須要注重會計核算內控工作,充分展示內控約束、監督等效用,使會計核算工作規范化、標準化,要主動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強化會計核算人員內控意識。會計核算人員是會計核算工作開展的實施者,要求人員持有先進的思想和理念,正確、全面地認識會計核算內控的重要性,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學習會計核算內控理念,將其融入實踐行為中,以便于會計核算規范化、標準化,切實提升會計核算效率、質量。第二,健全會計核算內控制度。為了保證會計核算結果更準確,事業單位必須充分結合自身現狀,制定一套嚴格、切實可行的會計核算內控制度,為會計核算人員實際操作提供準則,保證每項職責貫徹到位,以免出現問題無法確定責任人的現象。
3.4 加強資金內控管理
事業單位資金主要源于財政撥款,所以事業單位要用好每一筆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用,履行自身職能。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強化資金內控管理,確保資金活動開展規范化、標準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資金授權、審批制度。事業單位應充分結合自身現實狀況,制定嚴格的資金審批制度,高效開展資金活動,資金審批人員要嚴格把控審批關口,杜絕出現越權審批等現象,對于不合規的資金申請應及時拒絕。第二,強化事業單位內部現金管理。事業單位要主動審查每筆收支是否具有批準手續和憑證,按照月、季度等周期完成盤點,將其與賬單及時比對,保障賬實相吻合,負責人員要聯合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對現金進行監督檢查[5]。
3.5 加強內控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時代,事業單位應加強內控信息化建設,實現內部控制規范化、標準化,提升內部控制管理效率及質量,實現穩定健康發展。因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建議主動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突破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加深系統融合。將內控基本原理、技術等融入信息系統內,與固定資產、政府采購等系統聯動,建立集多元化功能為一體的內控信息系統,以便于提升工作效率。第二,正確、全面地梳理單位內部涵蓋的經濟活動、業務事項和內控制度,確保將各項活動都融入內控程序,保障各風險點嵌入內控系統,各控制環節環環相連,加深業財融合。第三,開放系統端口,實現動態、實時監管。搭建與財政、審計等職能部門銜接的通道,按照工作人員及負責人工作范圍進行授權,開放相關信息查看權限,以便于借助外部監督強化單位內控的完善和執行。
4 結語
事業單位強化內部控制,有助于防范內部腐敗、控制財務風險、保證資產完整安全,更好地履行職能,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保障廣大群眾利益。因此,事業單位應做好自身定位,掌握內控建設和實施的重要作用,厘清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和方法,以提升內控有效性,制約各類法規的操作,展示其監督、控制等效用,實現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秦杏莉.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時代商家,2022(29):160-162.
[2]張丹華.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J]. 財訊,2021(1):191.
[3]王佩丹.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常見問題及其優化策略[J]. 經濟師,2023(1):88-89.
[4]魏靜. 行政事業單位財會內部控制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25(4):37-39.
[5]吳文臣,馬思嘉.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策略探究[J]. 國際商務財會,2023(8):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