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紹軍 張雪
近年來,我國藝考報名人數穩步增長,各大藝術類院校也在持續擴招,同時,增設藝術專業的院校數量也連年上升。2020 年,申報增設藝術類本科專業的高校達到191 所,涉及42 個專業。因此,探索優化高校藝術類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體系的路徑有其價值和意義所在。
一般資料。筆者于2020 年9 月至2020 年10 月訪談了某高校藝術類專業畢業生、輔導員、專業教師、分管學生工作的學院領導等10 名人員。

研究方法。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運用質性研究中的解釋現象學分析方法,分析藝術類畢業生在就業創業方面的需求、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對其就業創業的影響、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等,從而提出優化高校藝術類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體系的路徑。
資料分析方法。用解釋現象學分析法對轉錄資料展開分析,其步驟是:第一,細致地對訪談記錄進行閱讀;第二,對于具有重要意義的表述進行分析和摘??;第三,有些觀點意義重大且反復出現,要對內容進行編碼;第四,匯集編碼之后觀點;第五,寫出詳細且無遺漏的描述;第六,對于相似觀點進行識別,歸類已有的編碼,形成主題概念;第七,研究人員要不斷閱讀資料,厘清觀點與概念之間的聯系,最后得出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
藝術類畢業生在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方面的需求。一是調整課程設置需求。多數受訪學生表示,希望學校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6 號受訪者:“學校學習大多重理論、輕實踐,實踐課程和社會的實際需求脫節,導致在找工作時有些被動?!? 號受訪者:“希望學校能在課程設置中多加入一些實踐的部分,提供機會讓畢業生去公司實習。”二是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指導。6 號受訪者:“有段時間非常迷茫,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希望學校能多提供一些關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比嵌嗲捞峁┚蜆I信息。6 號受訪者表示,找工作的過程中很害怕被坑,三方協議、勞動合同、五險一金等方面的知識,希望能通過官方途徑多了解一些。7 號受訪者表示,希望能知道師兄師姐們都去了哪些地方就業,這樣找工作的時候心理也就有譜了。9 號受訪者表示,如果學院能建立公考交流群、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某類公司求職交流群等,大家就能在群里共享信息。四是提供求職面試類指導。6 號受訪者說:“現在的面試考核形式多樣,我經歷過即興演講、無領導小組討論、辯論等,希望學校能組織一些這些形式的比賽,讓我們提前感受一下。”9 號受訪者說:“簡歷對找工作很重要,但是自己做的簡歷都是根據網上的模板摸索的,希望學校提供專業的指導。”
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一是思維活躍、情商高、創新能力強。1 號受訪者:“藝術類專業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很容易嶄露頭角、占得先機。”二是重專業輕文化現象普遍存在。1號受訪者:“藝術類專業學生普遍文化課底子薄弱,英語、寫作等存在短板,在找工作中受到影響?!? 號受訪者:“不少同學會在假期報補習班學習日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各種軟件的操作。”5 號受訪者:“學生在專業課考試中基本都不會掛科,但是在英語、近代史綱要等課程掛科的較多。”
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對其就業創業的影響。一是就業創業綜合競爭力更強。1 號受訪者表示,在工作崗位解決實際問題時所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需要每個人都充分利用多種能力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如果單純從高考成績來看,高校藝術類學生的學業成績相比較低,但是藝術類學生大多多才多藝、思維活躍、創新意識強,處理問題的靈活性、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能力不低甚至更高,能夠更快地適應職場生活。二是應試能力較弱。6 號受訪者:“企業招聘時會讓大家做一套測試題,題量大、時間少,對我來說難度較大。”三是大多職業規劃不清晰,對就業情況認識不到位。4 號受訪者說:“很多學生要考研、考公,秋招、春招的時候都不投簡歷,結果最后沒考上研究生,同時也失去了應屆畢業生的身份。”
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一是大多數學生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1 號受訪者表示,藝術類專業普遍專業性較強,畢業后大多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3 號受訪者說:“我的學生主要去了廣告公司、設計公司就業,或者去互聯網公司從事美術相關工作?!倍沁x擇私企工作學生比例較高。2 號受訪者表示,藝術類專業學生去國企、事業單位的較少,大部分去了私企。一方面是因為藝術類學生更加適應私企的環境。另一方面是因為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中,藝術類專業學生文化課底子薄弱,通常在筆試環節敗下陣來。三是靈活就業和自主創業學生較多。1 號受訪者說:“藝術類專業學生選擇靈活就業的比例更高。數字經濟迅猛發展背景下,各類平臺應運而生,學生可以依托平臺靈活就業?!? 號受訪者說:“身邊有的同學去畫室當老師,有的同學自己開畫室,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方向?!? 號受訪者介紹:“我帶的每屆畢業生都有自主創業的,藝術類專業學生創業方向大多都是與自己的專業相關。”
合理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關鍵在于其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取決于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為了適應社會的變化,理應優化培養方案,引導學生不僅要學習好知識,更要思考如何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同時,教師也應及時更新知識儲備,做到與時俱進。
加強就業指導隊伍的建設,形成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的指導隊伍。加強就業指導隊伍建設對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十分重要。目前,高校還未建立起專職、專人、專責、專管的機制,教學、行政、科研、學生等部門分頭行動,對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形成制約。為加強藝術專業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學校專職就業指導教師的素質培養,要在就業指導隊伍中加入有藝術類專業背景的專業人才,加大對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指導力度。其次,應注重發揮輔導員和專業教師的作用,全方位做好藝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藝術類專業輔導員對院系專業畢業生的去向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對市場的需求有較全面的認識,有“過來人”的經驗和體會。而專業教師或多或少和從事藝術類相關工作的人有接觸,可以說是較為了解市場行情。
以人為本,建立有藝術特色的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模式。
從目前各高校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來看,部分藝術學生缺乏就業培訓,導致在選擇時無法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從而錯失了就業機會。要提前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從入學到畢業,提供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如今,很多高校僅為畢業生提供簡歷“門診”、模擬面試等就業指導服務,這種“臨陣磨槍”型的就業指導服務對于學生來說用處不大。因此,在大一新生入校開始,就要針對學生的專業方向、就業環境、興趣愛好等引導學生樹立目標,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在大一到大四的學習中不斷對目標進行修正。
進一步增強就業形勢教育。要引導學生了解就業形勢,鼓勵學生“先就業,再擇業”。
增強實踐和創業教育,提高藝術類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由于藝術類專業實踐性強,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學校應重視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幫助學生完成由學生向社會人的角色轉變,可通過拓展校企合作,提升藝術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綜合競爭力。例如,學?;蛘邔W院可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實習基地;實行“頂崗實習”模式,讓學生到真正的工作崗位上學習、了解相關知識。
發掘有創業才能的學生,支持其創業。將藝術類高校就業質量報告作為對象,分析學生靈活就業的現狀與問題,發現學生的靈活就業率較高、形式較為多元、自主性較強、學生的滿意度較高。藝術類高校學生畢業后可選擇開辦個人工作室、畫室、廣告公司等,這類創業風險較低、投資較小,又與所學專業相關性較大。此外,互聯網平臺眾多,學生可依托互聯網平臺“接活”,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獲得收入。因此,學校在平時的就業指導中,注意發掘有創業才能的學生,支持其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