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婉婷
(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公司信息技術公司,哈密 839009)
要堅持黨的領導、強化黨建工作,在各個方面都要做好基層黨建工作及不斷擴大黨組織工作范圍,切實實現黨建工作推動企業發展、服務群眾。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增長及地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深入融合是企業黨建工作不斷提高與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對此,為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研究關于推進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實踐與探索,旨在為廣大學者提供理論參考。
從本質角度來看,國有企業作為經濟組織單位,企業黨組織若想實現企業發展創新,在把握企業發展管理理論的基礎上,應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作為自身工作職責與政治任務。在我國經濟爆發式增長及跨越式變革的趨勢下,國有企業改革面臨一系列的難點,黨建工作作為國有企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主要內涵,從工作目標上來看,二者具有一致性,即企業黨建工作服務于企業改革與發展,并貫穿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通過轉換經營機制、加強科學管理、推動科技進步及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國有企業發展是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亦是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
企業黨建工作堅持以發展為中心原則,將黨建工作融入企業經濟工作,形成有機工作整體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二者在工作內容上都是將有效資源整合,做到黨政領導密切配合、黨政部門齊抓共管及共青團組織整體運作的系統性工作。
通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能動性及落實黨員主體地位,堅持以創新思維及方法來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創新,在主動探索并掌握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規律的基礎上,實現黨建工作效率提高及企業發展創新,因此二者在工作原則上具有較強的相近性。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對個體進行教育與管理是幫助企業理順勞動關系與調動職工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的根本。且從具體實施來看,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都是以對人的教育與管理工作為主,涉及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反腐倡廉等幾個方面。從二者的工作機制來看,黨建工作主要以提高黨企業工作效率與質量為基礎,切實貫徹與落實為黨、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引領,構建具有高素質、作風硬的黨員干部隊伍,通過加強組織建設,保障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而企業發展作為促進自身業務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文化、人力資源、制度建設、審計和監督進行優化與革新。因此可以看出,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工作內容具有較強的相通性。
科學構建領導組織是進一步促進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的關鍵。從本質角度來看,黨建工作離不開科學的領導與管理。對此,進一步優化黨組織建設及行政組織,對于提高黨建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具有促進意義。因此,應加強企業管理人員在黨建工作中的相關責任。同時,可增加機構輪換比例,即讓黨員干部熟悉管理工作,也可讓管理人員熟悉黨建工作。通過交叉任職可以讓彼此在具體工作中熟悉對方的工作流程、進度、計劃,減少傳統組織工作內耗,增強管理人員與職工之間的團結協作,對于提高企業凝聚力具有促進作用。具體實施路徑如下。
首先,以黨內有關規定為依據,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構建“三重一大”制度,對會議任務、所討論內容等進行明確,進一步提高決策效率與效果。與此同時,對企業運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定期討論,保證企業在重大問題上有足夠的參與度。在黨委會上也要經常討論各階段的主要工作,以便有計劃地安排黨建工作。行政領導組織會議在對有關問題進行討論時,要將黨組織領導成員納入其中。
其次,優化國有企業領導層人員年齡結構。國有企業黨組織與行政組織結構優化過程中,管理人員應在嚴格按照黨中央部署及規劃要求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發展實質情況,堅持老、中、青三代結合模式,根據年輕化要求,在生產一線勇于提拔與使用年輕、有才能的干部,為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提供活力。
再次,優化知識結構。將具有不同知識和專業水平的管理人員進行合理配置和組合,在強調專業的同時,注重知識綜合性,使領導層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競爭環境,對于落實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融合具有深遠意義。
最后,優化智力結構。對具有不同智力類型的管理者進行適當比例配置。在企業領導組織中,既要有可通觀全局,擁有較強判斷力、綜合能力的管理人員,又要有善于組織實施,擁有較強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管理人員。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于凝聚全黨、全國及各民族人民的思想共識與智慧力量具有促進意義。新形勢下,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逐漸成為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任務,因此應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在具體實施中,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進一步加強廣大黨員及干部群眾在政治上的思想教育,同時深刻圍繞與嚴格把握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圍繞企業發展與改革中存在的難點、痛點,使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充分融合,按照新形勢要求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的多維度思想政治格局。
此外,為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續化與創新化,應從多個角度入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通過文化宣教、文體活動、文藝展演等形式,滿足職工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導力。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瞄準安全生產、經營效益等中心任務,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完善工作制度,在推進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建設。
人力資源管理作為當前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黨建工作融合可進一步明晰當前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針對當前企業發展與黨建工作存在的難點及不足,在進行優化與重組后,制定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將黨建工作有機融入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具體表現為,將優秀人才培養成黨員,將黨員培養成優秀人才的先進模式。同時,積極探索與建立黨管干部原則,深化市場化,在明晰人員晉升、任用渠道的同時,確保黨建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有機融合,為企業人才管理及黨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具體方式如下。
1.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
以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基本目標,將企業骨干發展為黨員。將企業入黨積極分子培養作為發展黨員的總目標,建立完善的工作責任制,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等部門的作用,擴大企業入黨積極分子的規模。同時,注重對優秀職工、先進人員等進行培訓,在加強對相關黨建教育與管理的同時,切實提高相關人員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把握,進而提高廣大職工的政治積極性,為廣大職工在政治上積極進取創造有利條件。此外,除個別錄用原則外,還應對職工進行嚴格考察、監督,實行考核制度、公示制度、票決制度和預審制度,保證職工入黨動機純潔及政治堅定。通過對職工進行有效培養,建立企業的“人才庫”。
2.優化隊伍作風建設機制
優化隊伍作風建設是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融合的關鍵,具體實施如下。
首先,加強隊伍作風建設,使隊伍作風建設更加科學化、制度化。為保障隊伍作風建設標準化,應積極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不斷優化與促進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相融合,切實打造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
其次,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機制,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形成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良好風氣。堅持“好干部”標準,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鮮明導向,加大交流力度,提升班子整體合力。高度重視優秀年輕干部的培養選拔,暢通晉升通道,完善上下聯動的培養選拔機制。通過各種類型的崗位選聘、調整、交流等方式,擴充后備干部隊伍。以經營業績為中心,以價值創造為導向,不斷加強和深化復合型后備管理人才的培養,增強擔當作為和干事創業的主動性。
最后,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按照業務發展實際和工作量完善動態管理機制,科學、合理地調整崗位配置,完善專業技術崗位評聘工作,優化人才梯隊建設,對核心技術骨干“壓擔子、給待遇”,進一步激發技術人員的工作熱情和潛能。克服在用人問題上的印象主義,廣開進賢之路,做到以好作風選作風好的干部,從根本上解決以往存在的視野不寬、識人不準、用人不當問題,最大限度發現人才,從好中擇優,把好質量關。
3.創新載體,為黨建工作融入企業發展提供實踐平臺
創新載體是助力黨建工作融合企業發展的關鍵,在具體實施中可參考以下措施。
首先,對支部活動載體進行創新。從自身實際出發,結合平臺生產特點、設備狀況、職工要求等,在明確各階段黨建工作目標的基礎上,通過構建并完善目標明確、責權分明、運行協調、渠道通暢的基層黨建工作體系和生產工作機制,明確將黨建與生產活動相結合的主要目標,強化對形勢任務的宣傳,將主題黨日開展與生產活動開展相結合,充分調動黨員積極性和參與度,將“黨建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等傳統活動落到實處,打出平臺“黨員突擊隊”旗幟,持續激勵黨員在崗位上的奉獻精神,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其次,通過開展“勞動競賽”“技能競賽”等活動,強化“三基”建設,提高全體職工政治和業務素質,并通過黨支部起到橋梁和紐帶作用,引導職工在崗位上做出貢獻。
最后,在政治理論方面,采取支部集中學習、黨員視頻授課、網上溝通等多種方式,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提高職工的學習興趣,使職工的學習能力更強,并在“三會一課”上開展專題研討,提高學習效果。在生產工作中以支部為單位組建技術小組,提高黨員的學習熱情和自覺性,為黨員模范作用的發揮提供思想保障。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變革,對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建設,通過加強干部管理及加快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實現干部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國有企業作為推動國家現代化及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嚴格要求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文化建設的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