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華 謝雨航
高職院校圖書館擔負著服務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使命,承載著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的價值體現。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需要重視讀者引流,進一步做好閱讀推廣工作。讀者引流是指圖書館充分發掘和利用現有資源條件和設備,竭力吸引盡可能多的讀者主動了解圖書館、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并享用圖書館的各項服務。推廣是將一個事物的使用范圍做到最大化,即通過各種渠道使某一事有更多的人或組織去了解和接受,以此達到宣傳和普及的目的[1]。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客觀上需要結合新媒體技術的實際要求與傳播效果,進一步分析讀者需求,針對讀者引流現狀,選擇適當的讀者引流手段,提升讀者引流策略,有效開展閱讀推廣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讀者進入圖書館進行學習和研究活動,實現館藏資源的有效傳播和高效利用,充分發揮圖書館服務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獨特作用。
在校學生與教師是高職院校圖書館主要的兩個讀者群體。他們對圖書資料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也有明顯的個體差異。
在校學生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最主要讀者群體,他們對圖書資料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專業課程、興趣愛好等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年齡一般處于18~21歲,其個性特點基本趨于穩定,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漸形成。高職院校在校學生正處于文化知識積累期,他們對大學的專業與課程具有一定的探求欲。但是,高職院校在校學生的閱讀趨向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性,這主要是由于個體基礎知識水平、所處學年階段、個性特點或興趣愛好等方面差異導致的。一般來說,一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為了實現職業規劃或進一步升學,會積極主動去圖書館進行自主閱讀;一部分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學生不愿意主動去圖書館借閱圖書,這主要是由于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狀態不佳等原因造成的。另外,處在不同學年階段的學生對圖書資料的需求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一般來說,剛入校的大一學生會更對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料充滿興趣和好奇,其閱讀需求主要以娛樂、休閑或擴展視野為主;高年級學生主要對專業課程、就業指導等方面的圖書資料表現出較強的需求。
在校教師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的重要讀者群體,他們對圖書資源的需求主要表現在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高職院校教師擔負著學校發展規劃、規章制度制定等方面的任務,教師在對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技能。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自身知識體系和技術技能進行持續的完善以及更新,而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料是對此大有益處的。由于工作職責、專業領域、教師年限的不同,高職院校教師對圖書資料的獲取與應用有較大的差異。比如,大多數行政崗位教師對教育教學管理類圖書資料的需求較強;處在行政崗位又肩挑教學任務的教師,他們既需要有時效性與可行性的教育管理類圖書資料,也需要本專業教學相關的文獻書籍;沒有行政職位的專任教師對圖書資料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專業教學提升、技術技能應用等方面。另外,大多數教師也通常去圖書館借閱符合自身興趣愛好的圖書資料。
新媒體時代,在移動化場景下,除了閱讀傳統的圖書資料之外,人們更加傾向于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新媒體讀物,或者是利用社交關系傳播所獲得的各種資訊信息。新媒體可以實現實時化和移動化的傳播,這使得資訊信息傳遞變得更加方便與高效。當代高職院校的師生已經習慣于使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進行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高頻快速互動。高職院校圖書館需要高度重視利用新媒體做好讀者引流,才能贏得更多在校師生的青睞和使用。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不斷發展,圖書館的基礎建設也得以提高。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引流的意識有待提升,部分圖書館只起到為讀者提供圖書資料存放的空間位置的作用。學校領導主要關注圖書館對各種評估體系中所起到的指標符合程度的高低,而對圖書館的讀者引流情況重視程度不高,忽略了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在讀者引流方面的重要性。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參差不齊,部分圖書館工作人員主要從事借閱服務、整理書架等工作,忽略了自身服務意識和管理水平對讀者引流的重要作用。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沒有突出圖書館讀者引流的重要性,部分高職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僅僅體現在表面形式。比如,高職院校圖書館利用學校內部QQ工作群或微信工作群來了解學校師生的圖書資料需求,然后向讀者推薦一些新上的圖書,或者做好新讀者的入館教育工作等,但是沒有做好更深層次的讀者引流工作。
近年來,高職院校圖書館會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一定辦法促進讀者引流,以便不定期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但是,由于很多高職院校內部并未建立圖書館讀者引流的長效機制,出現一些普遍性的問題。一是缺乏讀者引流的整體規劃,且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圖書館一般是集中在某個時間段以“讀書月”“讀書節”等形式開展,有些圖書館僅僅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組織開展一些具體的活動;對于這些輔助性、臨時性的活動,教師參與度比較低,受眾面比較窄,往往不能持續有效地開展。二是缺乏有力的讀者引流價值導向,表現出一定的僵化性。圖書館通常把一些具體的閱讀推廣活動與相關政策導向聯系起來,僅以行政指令來確定讀者引流活動的目的、規模、預算等。三是缺乏有效的讀者引流創新形式,表現出一定的雷同性。圖書館開展的一些推廣活動在形式與內容方面存在較高的相似度或重合度,難以在讀者中引發較強的反響,讀者的參與熱情不高。四是缺乏理想的讀者引流服務意識,表現出一定的功利性。圖書館的讀者引流活動是一種服務實踐工作,如果圖書館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忽視讀者的閱讀傾向,讀者引流活動就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甚至會令讀者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
讀者進入圖書館學習需要受某種特定目標導引,并朝向該目標努力。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引流,就是要讓讀者感受到某種目標指向,自覺地進入圖書館從事圖書資料借閱、專業文獻搜集等學習和研究活動。
高職院校圖書館承擔著文化育人的職責,圖書館需要對校內學生進行目標指向教育,幫助學生明確自覺進入館內從事學習活動的目的。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進入圖書館進行學習的時間不夠充裕。高職院校的學制一般是三年,共計2700個學時左右,各專業課程安排比較緊湊。學生在三年的時間里需要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與實操等課程;大三年級學生面臨實習、就業或“專升本”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等壓力。另一方面,相對來說,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往往是依照自己的興趣獲取課外的知識。另外,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對于課外閱讀缺乏計劃性與目的性,較少進行深度性、經典性閱讀,往往僅憑個人興趣而選擇一些“快餐式”圖書。同時,由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設備的存在,很多大學生喜歡用智能設備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上玩游戲、聊天、看視頻等,這使得他們不會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課外學習上,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進入圖書館學習的頻率。
高職院校圖書館也承擔著學校內部教研、教改方面的學術研究職責,圖書館對教研、教改的資源保障充足,并且具有一定的特色資源。但是學校師生并沒有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有利資源來開展研究,這主要是由于圖書館在讀者引流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圖書館提供的讀者個性化服務較為陳舊,缺乏新媒體溝通渠道;圖書館的官網常年沒有更新與維護,讀者難以從中獲得新體驗;圖書館各項服務指南較為混亂,讀者難以直接找到想要的服務項目;圖書館的數據庫基本上是按照學科、中外文、數據類型和建設方式進行分類,讀者難以根據自己需要的內容主題進行選擇。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逐漸成為信息傳播渠道的主流。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借助自有館藏內容,充分利用專業特色和行業資源,逐步探索和選擇適合自身實際的讀者引流手段,構建線上與線下聯合、館內與館外聯動的新媒體讀者引流體系,有效推動閱讀推廣。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社交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2]。微博呈現出一種公開、實時的自我表達方式,并與自身平臺的社交互動、內容整合與分發功能相結合。根據用戶的人口統計學特點、社交關系、個人興趣和相關行為等特點,微博能夠實現針對個人的營銷和鎖定目標受眾。自2014年新浪微博上線至今,微博的活躍用戶數量持續增加,其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5.86億,日活躍用戶達到2.52億。
微博用戶互動方式是“關注—被關注”,用戶可以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賬號,但是不需要對方確認通過。這是一種不對稱的人際傳播關系,這種關系有利于用戶基于信息共享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網絡關系,進而促進相互之間的互動。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微博的這種特質,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直播等方式發布圖書館的活動情況,實現讀者引流,推動閱讀推廣工作的開展。
微信是騰訊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免費即時通訊應用軟件,支持語音、文字、圖片和視頻通過網絡實現即時發送,還具備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通過不斷更新版本提高用戶體驗,微信已經成為全民級移動通訊工具。
微信公眾平臺官方網站內容顯示,微信公眾平臺主要分為三種賬號類型,包括服務號、訂閱號和小程序。服務號能夠幫助企業和組織快速實現全新的公眾號服務平臺,為企業和組織提供更強大的業務服務與用戶管理能力;訂閱號主要構建與讀者之間更好的溝通與管理模式,為媒體和個人提供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小程序具有出色的使用體驗,具有新的開放能力,可以便捷地獲取和傳播。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向讀者傳達館藏圖書資料資源、活動宣傳服務等相關資訊和消息,實現讀者引流,達到閱讀推廣的目的。
短視頻集文本、語音、視頻于一體,方便用戶進行表達和交流,能更直觀地滿足用戶之間的展示和共享需求。新媒體時代,人們對短視頻的需求很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較2021年12月增長7770萬,占網民整體的94.8%[3]。
2016年9月,字節跳動公司推出抖音短視頻,該軟件是一個面向全年齡段的短視頻社區平臺。通過抖音短視頻用戶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同時也可以認識到更多朋友,了解各種奇聞趣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抖音的日活躍用戶量已超過10億人次。《2023抖音讀書生態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抖音讀書類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65,17%,收藏量同比增長276.14%;2023年2月,抖音上線圖書聚合頁功能,聚合圍繞特定圖書的討論視頻,如內容介紹、解讀、讀書方法、心得,目前已覆蓋近3000本書[4]。數據顯示,與讀書相關的內容在抖音平臺上逐年增加,其播放量也在快速上漲。這表明年輕人的讀書態度和讀書習慣開始發生變化,年輕人樂于通過抖音平臺開展學習閱讀,以短視頻這一形式開展閱讀逐漸得到了認可。
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利用抖音平臺向讀者傳達場館情況介紹、館藏資源推薦、閱讀推廣活動等相關內容的短視頻,促進讀者引流,推動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參考部分省級公共圖書館的做法可供參考。比如,浙江省圖書館于2019年12月底開通“浙江圖書館—大咖來了”抖音號,設置“大咖有話說”“有話說大咖”兩個版塊,讓知識分享變得更有趣,并依托于抖音的4億用戶,完成了浙江圖書館大范圍的宣傳[5]。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根據自身行業優勢和專業特色,通過抖音平臺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短視頻,實現讀者引流,促進閱讀推廣工作。
高職院校圖書館逐漸成為學生的學習中心、教師的教研教改中心。圖書館首先需要通過理念與制度的創新來提升管理、服務與技術的適配性,更好地推動圖書館服務的變革[6]。新媒體環境下,讀者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明顯,圖書館的角色定位就要主動適應讀者需求的多樣性變化。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圖書館需要樹立新服務理念,以服務讀者為宗旨,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工作機制。圖書館應注重利用新媒體讀者引流,嘗試改變原來以物為導向的“冷冰冰”服務面貌,開展全方位的讀者服務活動,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協同合作、互幫互助,發揮服務功能,打造服務供給與主動參與的圖書館讀者引流新思維模式。
高職院校圖書館是集中展示和傳播學校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的公共文化場所。快速發展的新媒體能夠拓展圖書館文化傳播的具體形式、時空限制和受眾范圍。基于自身的特定社會職能,高職院校圖書館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文化傳播的相對優勢,將傳統傳播手段與新傳播技術結合起來,建立圖書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或抖音賬號等,形成新媒體組合矩陣。關注讀者個性訴求,開放讀者溝通渠道,拓展讀者服務時空,打造圖書館讀者引流新推廣模式。
作為學校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的載體,高職院校圖書館基于行業和專業優勢,呈現固有的職業性、教育性等特色。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的行業和專業優勢為圖書館特色文化品牌提供了豐富的創造空間和精神積淀。針對新媒體時代讀者閱讀的碎片化、娛樂化等特點,合理利用行業與專業資源,依靠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為圖書館館藏資源注入行業與專業元素,并凸顯其特色、豎立文化品牌,可以使其在傳遞文化、助力科研的同時增強圖書館的宣傳效應,夯實文化底蘊,打造文化育人與技能養成的圖書館讀者引流新育人模式。
新媒體時代,讀者的認知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多元性、復雜性等特點,高職院校圖書館讀者引流已然成為閱讀推廣的必然。高職院校圖書館需要根據教育教學的新變化和新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解決讀者引流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充分運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合理選擇讀者引流手段,不斷優化讀者引流策略,充分發揮圖書館在促進閱讀、文化育人等方面的作用,實現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