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高職教育中的重要課程之一,需要與時俱進。高職院校將勞動教育融入課程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職業素養。文章分析了勞動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必要性,探究勞動教育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路徑,旨在將勞動教育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有效融合,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關鍵詞:勞動教育;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要點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0-0063-04
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職業素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在實踐中,高職教師需要明確課程目標,精心設計課程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勞動教育。
一、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職業素養
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職業素養在高職教育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職業素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涯。在高職院校中,學生若只接受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缺乏勞動意識和職業素養,將無法勝任未來的職業、工作。通過勞動實踐,學生可以親身體驗付出勞動所獲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更好地理解職業與社會的關系,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和工作態度,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
(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職業素養可以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在高職院校中,學生需要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壓力,如果缺乏適當的勞動和鍛煉,將會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通過勞動實踐,學生可以鍛煉身體,緩解壓力,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進自我身心健康的發展。勞動教育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勞動教育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降低患病的風險,還可以幫助學生擺脫長期坐姿學習帶來的不良影響,緩解肌肉骨骼疲勞等問題[1]。
(三)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職業發展
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職業素養可以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意識。在勞動中,學生需要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認識自己的職責和責任。通過勞動實踐,學生可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自我意識,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二、勞動教育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必要性
(一)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一方面,將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增強課程的實用性。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選擇直接就業,教學內容的實用性便變得至關重要。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可以學習更多實用的技能,例如維修和保養機械設備、家庭裝修等等。這些技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職業崗位,還可以為他們未來職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將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增強課程的針對性。現今社會,職業道德和職業倫理問題時常被提及。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和職業倫理意識,使學生更加注重職業的價值和意義。
(二)提高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將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提高課程的生動性。勞動教育可以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進行,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使學習的過程更加生動。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學習如何制作某種產品,并進行實際操作。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將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進行勞動教育,例如教授學生如何制作美食、如何維修電器等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2]。
(三)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職業領域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這些變化,學習新的職業技能和知識。例如,通過學習電子產品的維修和保養,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電子產品的快速更新和變化。勞動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勞動教育中,學生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流程進行勞動,例如安全操作規程、材料準備等等。這些規則和流程能幫助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和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感。
三、勞動教育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路徑探究
(一)課程目標的確定
高職院校在勞動教育中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強化職業意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為了充分發揮課程的作用,教師需要明確課程目標。在課程設計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開展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態度和需求。教師還可以了解學生的職業志向、職業規劃等信息,為課程設計提供參考和依據。明確課程目標,教師可以更好地為學生制訂學習計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正確的職業觀念。
(二)課程內容的設計
首先,高職院校可以設立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該課程旨在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鍛煉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到農村學校開展支教活動,或者到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實踐等。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盡全力完成自己的勞動任務,并且要關注他人的需求,合理分配勞動資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此外,高職院校可以開設以勞動教育為基礎的實踐課程。該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解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可以設置一門名為“勞動實踐與創新”的課程,通過學生組隊參與各類實際項目,如機械制造、電子技術、土木工程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勞動的重要性,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同時,通過導師的指導和評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
其次,學習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在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課程中,學習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發展。職業道德是指職業人員在從事工作的過程中所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在職業教育課程中,學生應該學習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規范,如誠實守信、勤奮負責、保守秘密、維護公平等,以便更好地適應職場環境和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在職業教育課程中,學生應該學習職業操守的范疇和要求,如不違反職業規范、不接受賄賂、不盜竊公司資源等,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和保持職業操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信仰和職業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職業發展不僅是為了自我發展,更要為社會作出貢獻。教師還應該通過案例分析和實際操作,讓學生了解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在職場中的應用和重要性,以促進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發展。
再次,學習職業技能和職業發展規劃。職業發展規劃是指職業人員在職業生涯中制訂的一系列計劃和目標并通過后期努力落實自己的職業發展計劃。在職業教育課程中,學生應該學習職業發展規劃的方法和步驟,如自我評估、職業市場調查、目標設定、職業規劃等,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實現職業目標。在職業教育課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職業技能和職業發展規劃,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3]。
最后,高職院校可以加強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培養。勞動實踐能力既包括學生熟練操作技能的培養,也包括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為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開設相關的實訓課程來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如機械維修、電子裝配、建筑施工等。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勞動競賽和實踐項目,如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這些勞動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的思想道德與法治知識,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第一,教師應以案例為主,結合實際情況探討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行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職業道德問題和職業素養問題,讓學生深入了解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涉及的方方面面。例如醫療行業,醫生應該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不僅要注重醫療技術的提高,還要注意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以及對患者隱私的保護和人格的尊重。通過案例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討論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問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內涵,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思考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例如餐飲專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外面的餐廳實習,讓他們親身感受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并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強他們的實際能力和服務意識。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增強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教師可以采用PPT演示的方式,將課程內容制作成幻燈片,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課程內容。例如在機械制造專業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機械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通過動態的圖像和視頻演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機械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教師還可以利用互動教學的方式,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在家政課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游戲,如模擬烹飪比賽、家居布置設計等,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增加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例如在餐飲專業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索,了解國內外著名的餐飲文化,通過展示各種美食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餐飲文化的內涵和特點[4]。
第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和實習活動。通過勞動實踐和實習活動,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首先,教師應該加強對勞動實踐和實習活動的宣傳,使學生充分了解相關信息,了解實踐的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其次,教師應該組織有針對性的實踐和實習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和技能,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勞動實踐和實習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課程評價的方式
首先,考核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師應該訂定科學的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以確保考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考核標準應該包括學生在實踐中所表現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各個方面,例如工作態度、職業技能、工作效率、團隊合作等。評價體系應該明確每個方面的權重和評價標準,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和公正。教師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改進考核標準和評價體系,使其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表現。教師應該采用多種考核方法和手段,以全面了解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包括課堂測試、實踐報告、實習表現評價、小組討論、個人面談等等。教師通過多種方法,了解學生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和反應,能更好地評估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師還可以實際情況觀察學生在具體實踐中的表現,尤其是在與企業和社會機構的合作中,更好地考核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其次,考核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發展規劃能力。學校可以通過設置職業技能考核來檢驗學生在實踐中所掌握的技能水平。例如在工科類專業中,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驗、設計、創新大賽等活動,并將其作為職業技能考核的一部分。通過這種方式,學校可以有效地檢驗學生的職業技能,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學校可以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和實踐。此外,學校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包括就業信息的提供、職業規劃的咨詢、簡歷和面試技巧的培訓等,幫助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
最后,評價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和實習活動的情況。為了有效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高職院校需要對學生的參與情況進行考核。第一,明確考核標準。學校應當明確參與勞動實踐和實習活動的標準,并制訂相應的考核指標和評價體系。這些考核指標應當包括學生參與的活動類型、時長、任務完成情況等方面。第二,注重實踐效果。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和實習活動不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獲取實踐經驗和提升實踐能力。因此,在考核中應當注重實踐效果,如對學生在實踐中所獲得的技能、經驗、成果等方面進行評價。第三,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和實習活動不應當被簡單地看作是完成任務,而應當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對學生在實踐中所表現出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進行評價。第四,將考核與獎懲機制相結合。學校應當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對參與勞動實踐和實習活動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如評選先進個人、發放榮譽證書等。對未能參與或表現不佳的學生應當給予相應的懲罰措施,如降低學分、限制參與其他活動等[5]。
四、結語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職業素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職業發展。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有效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提高課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應當明確課程目標,設計符合學生長遠發展的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對學生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唐國偉,馬暉,任川東,等. 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路徑探析[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03):64-66.
[2] 李小旭,閆軍,桓美麗. 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大思政課的有效路徑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24):101-102+105.
[3] 唐國偉,宦婧,沈曉鵬,等. 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路徑探析[J].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6(02):93-97.
[4] 施云美. 新時代下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0(07):196-197.
[5] 李慕瑤. 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 新絲路,2021(25):132-133.
(薦稿人:楊雪,貴州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
作者簡介:文琴芬(1983—),女,本科,貴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法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