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舒,李婷,居永慧,王莉
(1.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醫藥技術學院;2.鎮江市功能化學重點實驗室,江蘇鎮江 212028)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3]。導師制起源于歐美國家。除了督促學生參與科研,導師還要對學生的學業、生活、心理等多方面進行監督指導。目前,導師制已經在我國的高學歷人才培養中廣泛實施。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推進,職業院校也開啟了導師制的嘗試[4-5]。
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讓思政育人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目前,在高職院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導師和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此,高職院校要組建一支由思政導師和專業課教師組成的學業導師團隊。思政導師和專業課教師在工作中互為補充,形成育人團隊,定期交流,對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進行探討,實現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多元互補。
在本次調查中,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課程思政實施現狀的調查,了解高職在校學生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知情況。筆者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課程思政內涵的認識、課程思政的建設需求和課程思政在實施中存在哪些困難。
學生認為課程思政可以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以提升職業素養。96.16%的學生非常樂于接受課程思政模式下的教育。在專業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與思政課程相比,專業教師開展的課程思政教育存在著規模小、具有偶發性和重復性的特點,主要突出表現為內容生硬添加(26.23%)、方式單一(19.68%)和實效性不強(16.09%)。97.44%的醫藥類專業學生認為交流時間不足是影響課程思政效果的重要因素。除了思政課程外(51.28%),能夠更好地影響學生的品德和行為的項目是專業實訓(26.92%),這說明學生更傾向在實訓中接受課程思政教育。
高職院校的思政人員和專業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相對獨立。教師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思政教育,在課堂外,教師指導學生的機會并不多。思政人員和專業教師有不同的專業背景,缺乏交流學習機會,導致他們在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方面雖各有特色,但也有各自的局限性[6]。
專業教師將思政元素生硬地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在授課的引導和總結階段形式化地講授一些課程思政通用知識點,強行將思政元素與授課知識點捆綁。這如同僅僅在食物表面撒鹽,學生先吃鹽后喝湯,容易出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兩張皮”現象[7]。
高職學生的年齡較小,經驗不足,易受他人和潮流的影響,亟待教師對其加以引導。相較于思政課程的任課教師,學業導師在思政教育的時間和空間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高校開展課程思政的有效補充。思政導師和專業教師要相互配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在課堂內外強化“課程思政”理念,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挖掘所教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使專業課程在育人上形成協同效應。專業教師要把價值引領、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貫穿于日常教學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呈現良性循環[8-9]。
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包含著諸多因素和環節。這些內容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教師片面、孤立地強調某一方面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失敗。專業教師要結合專業知識所涉及的領域,根據課程類型,結合不同課程的特點、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梳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類型特點和專業培養要求深入進行學情分析,挖掘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職院校要形成具有國家意識、人文情懷、專業素養的育人特色,形成一個“知識、能力、價值”三維立體育人機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案例1:儀器分析、有機化學是藥學等專業的核心課程。儀器分析課程和有機化學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德育元素,對培養學生強烈的職業認同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獨立思考的工作能力具有極大的意義。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時,會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常常出現“按部就班”操作思維。魔芋葡甘聚糖(KGM)是繼淀粉和纖維素之后的一種比較豐富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資源,具有很好的藥學應用前景。導師針對KGM的特性,引導學生利用KGM的緩釋或吸附作用,將KGM作為性能良好的藥物緩釋劑。學生以低濃度的魔芋溶膠為基材,研究各種制備條件下薄膜和微球對藥物的包封率及緩釋藥物的規律。教師結合教學實際,深入挖掘與課程相關的思政教育資源,引入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豐富的教學方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起來。

圖1 乳化交聯法制備KGM 材料SEM
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課程思政強輸出模式,避免出現為課程思政而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達到1+1>2的育人效果。高職院校要構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思政育人模式,將科創比賽融入教學全過程。
針對學生不同的需求,高職院校要大力開設學科競賽課程,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挖掘企業資源,讓“產學研”落地,引導學生參加學業導師的研究項目和各類比賽。雙導師制不僅增加了師生的交流時間,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教師通過科創競賽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在教育觀念上形成統一,在教學管理上形成合力,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
案例2:組織學生到茶葉基地研學實踐。為了更好地了解市場情況,學校組織學生到茶葉基地調研農藥使用及殘留情況。通過當地茶農的反饋,學生發現大部分茶農都能了解農殘檢測對茶葉的重要性,但因檢測繁瑣、操作不便、成本高昂等因素,導致檢測不能及時進行。學生在導師指點下改進實驗方案,為當地茶農提供新型的檢測方案,得到了茶農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在實踐中領悟到專業知識的魅力。
課程評價常常具有思想引導、教學效果診斷、成果激勵等功能。學校在對教師進行評價時,不僅要考查教師是否能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而且要關注教師融入的思政元素是否恰當、融入的方式是否得當、學生的反饋意見等。針對課程思政難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一特點,在反饋評價中,學校既要注重教師已取得的育人實效,又要注重教師在育人過程中的管理方式。
案例3:組建“因運而生”運河小鎮振興實踐小分隊。成員以“運河生態”為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線上調查問卷了解群眾對水資源保護、低碳生活的觀點和看法。成員對河流進行實地考察,拍照記錄水體細節,了解大運河附近的生態空間和運河流域的水體情況。通過開展社會實踐,實踐成員充分了解了水源保護發展的真實狀況。這不僅能使成員充分意識到節水減碳、綠色發展的重要性,而且能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教師要通過后期數據處理、數據繪圖等方式,讓學生充分領悟到專業課程的目的與意義。學生要及時向任課教師反饋其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方便教師調整教學內容。
學校要厘清專業導師與思政導師之間的關系,明確其工作職責,從而使育人工作更有針對性。近年來,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創新創業比賽的高職學生逐年增加,獲獎率也隨之上升。在各類賽事中,專業導師和思政導師共同指導的學生的優勢更加明顯。專業導師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能幫助學生根據所學專業和自身優勢明確職業目標,做好職業規劃。思政導師則可以從領導力、團隊建設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輔導,結合實際做好工程倫理工作,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專業素養,讓教育充滿“思政味”,讓課程思政成功落地。
目前,高職院校的輔導員主要以年輕教師為主。很多輔導員從高校畢業后便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工作,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10]。思政導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素養,加入學生管理工作后,能對現行的輔導員機制進行有效補充。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明確發展方向,從而強化課程思政育人理念。教師要通過針對性的談心、布置任務、輔助專業訓練等方式指導學生,讓學生進步得更快[11]。
針對師生之間缺乏溝通的問題,學校要通過技能競賽、學科比賽等學生喜歡的活動,充分發揮高年級學生的引領示范作用,以搭建好學生梯隊,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有效減少導師的事務性工作。導師之間定期進行交流,分享管理經驗,及時傳達理論學習的精神,強調技能學習的要求,解答學生的疑難困惑。通過這種方式,導師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也能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雙導師制是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協同育人、全面開展思政教育的有效探索,是學校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機制落到實處的一種嘗試。專業導師和思政導師要協同育人,多維度提升育人效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