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七臺河市委
七臺河市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創新發展大會要求,堅持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和“創新驅動示范市”作用,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以科技創新賦能七臺河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七臺河市堅持培育壯大新動能,提升科技型企業數量和質量,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的多層次、分階段、遞進式企業培育成長體系。
一是堅持政策激勵,增強科技創新動力。七臺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科技工作領導小組,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新時代加快推動創新龍江建設的意見》《新時代龍江創新發展60 條》,先后出臺了《七臺河市產業扶持資金實施暫行辦法》《七臺河市大力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在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載體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獎補政策激發企業科創活力。目前,2022年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專項資金330萬元,已全部撥付到新增16 戶高新技術企業。2022 年下發的省級研發費用投入獎補資金126 萬元,已全部撥付到企業賬戶。
二是加強技術攻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積極引導企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2021 年度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9478萬元,同比增長97%。2023年,指導、幫助七臺河市規上企業做好2022 年度的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歸集統計,通過國家網上系統,上報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約1億元。大力支持企業聚焦項目開展技術攻關,2022 年,鑫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鑄造冒口全自動切割設備的研發與制造、黑龍江鹿山紫頂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碳中和等離激元二氧化碳合成5000 噸/年清潔燃料中試等4 個項目共獲得240 萬元省級專項資金支持,為解決七臺河市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創中國”黑龍江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創新論壇之七臺河現代煤化工產業論壇
三是開展創新大賽,激發社會創新活力。七臺河市自2017 年開始,借力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平臺,連續7 年舉辦大賽,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多個領域,累計報名企業349 家,參賽企業124 家,其中市級比賽獲獎企業105 家,省級比賽獲獎企業27家,國家級比賽獲獎企業2家。七臺河市科技局已連續6年榮獲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黑龍江賽區)“優秀組織單位獎”“省級突破獎”,黑龍江省北華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的“智能防爆軌道交通變頻調速器”項目獲得成長組一等獎,黑龍江唐寶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可視化展示系統”項目獲得初創組一等獎,為七臺河市發現和遴選了一批優質科技企業,成為弘揚創新精神、培育創新文化、激發創新熱情、提高創新能力、拓寬融資渠道的重要創新服務平臺,許多心懷創業夢想的創新創業團隊脫穎而出,成長為行業領域里的中堅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支持政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更多鼓勵原創技術創新”。七臺河市認真落實國家和黑龍江省有關要求,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強化創新服務,搭建載體平臺,促進創新價值轉換。
一是強化技術人才服務。科技特派員服務實現全覆蓋,選派市、縣兩級科技特派員57 名,覆蓋全市17 個鄉鎮40 個村,為全市鄉鎮村屯開展涉農服務。組建七臺河市科技特派員專家庫,入庫專家86 人。組織開展134 批次企業服務小分隊,深入黑龍江聯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百春固廢資源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哈里牛業有限公司等全市重點企業,持續開展常態化政策宣傳活動,通過實地走訪、大講堂、座談會等形式,宣講高新技術企業獎補、研發投入獎補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惠企政策。
二是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堅持把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圍繞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技術服務需求,培育和建設了一批省級科技創新平臺。2023 年,全市新增三江變壓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外民爆民用爆炸物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晟斯凱特水泥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數量取得新突破,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增長至8家,涉及裝備制造、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新材料、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等領域,為七臺河市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堅持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商品化、產業化與市場化的關鍵環節,積極構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依托七臺河市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和專家構成的智庫團隊,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七臺河市轉化見效。將每年9 月確定為全市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行動月,市縣(區)兩級聯動,高校院所、園區平臺、科技企業和技術轉移機構等協同,圍繞企業創新需求,強化科技成果收集、對接、轉化服務,促成科技合作30余項,2023年以來,實現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1.5 億元。8 月24 日,在省科技廳公示的2023年中央引導地方成果轉移轉化類項目擬支持名單中,七臺河市5 家企業入選,創歷年新高。
七臺河市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不斷強化科技人才培育,發展科技創新企業,為創新驅動發展打牢堅實基礎。

七臺河寶泰隆石墨烯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是在促進創新主體培育上下功夫。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截至2022 年底,七臺河市高新技術企業存量達42 戶,較上年凈增17 戶,增長68%,增速全省第一,受到省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聯席會議辦公室通報表揚。2023 年,通過深入挖掘梳理,已征集2023 年預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0家。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孵化器,2023年已組織申報6批科技型中小企業,七臺河市已有142 家企業參評,目前入庫135 家,正在公示7家,較2022年同期凈增60戶,增長80%。七臺河市電子商務產業園已累計新增入孵企業22 戶,科技企業孵化器累計新增入孵企業16 戶,充分發揮了孵化載體的孵化培育作用。
二是在加強科技人才引育上下功夫。牢固樹立人才“第一資源”理念,出臺《新時代七臺河市人才工作發展規劃(2022—2027 年)》《新時代七臺河人才新政30 條》及8 個配套制度措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1+1+N”人才政策體系。聚焦人才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重點領域和主導產業,深化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對接,通過政策扶持、搭建平臺、用活“人才周轉池”等方式,引導人才資源直接配置到生產經營領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創新實施新時代七臺河英才評選等系列活動,評選七臺河英才30人,為優秀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廣闊空間。全市組建了由36 名專家學者、309名科技人才組成的智庫隊伍。
三是在服務企業科技創新上下功夫。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科技創新的目的是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七臺河市相關部門深入企業,幫助指導企業用足用好政策,最大限度享受政策帶來的紅利。年初以來,已為黑龍江鹿山紫頂新能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百春固廢資源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兌現招商引資政策、節能改造獎勵、崗位培訓補貼等各類資金6000 余萬元。建立多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整合各類創新平臺、科技人才、科技投入、專精特新等高成長性企業清單,實施定向培育、對標提升,全面推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擴容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