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經濟發展注入動能活力
《人民日報》2023年10月3日第2版
松花江兩岸,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跨過江橋,就來到我國最北部的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這里處處透著“科技范兒”,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足跡清晰可見。

編輯點評
近年來,哈爾濱市著力以創新為城市錨定新的發展坐標,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努力把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振興發展的“最大增量”,加快實現從科教強向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邁進。

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人民日報》2023年10月5日第2版
佳木斯積極對接和引進國際國內農機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高校院所產學研對接,成立智能農機產業聯盟引領創新發展,全力推動產業要素集聚,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目前,佳木斯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共簽約9 個項目,擁有農機生產企業48 戶,是黑龍江省內農機產業配套最齊全的地區。

編輯點評
佳木斯市瞄準建成世界一流特種電機制造和服務基地的目標,加快培育壯大電機裝備、智能農機產業集群,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做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發展新動能。

踏著鐵人腳印大步走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8日第2版
近日,鐵人王進喜誕辰100 周年紀念活動在中國石油大慶油田舉行。60多年過去了,從第一口油井到如今7 萬多口油井,從第一列原油外運到產油超25 億噸,從第一支鉆井隊伍走出國門到大慶隊伍進入過54 個國家和地區,幾代大慶石油人踏著鐵人腳步攻堅克難,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閃耀著時代光芒。

編輯點評
鐵人王進喜是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范,他把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獻給了我國石油工業,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在他的影響下,一代代鐵人在神州大地孕育成長,他們把自身命運與祖國利益、人民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推動鐵人精神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
《經濟日報》2023年10月10日第3版
正值秋糧收獲季,糧食生產大省黑龍江廣袤的田野色彩斑斕,水稻、玉米、大豆等主栽作物陸續進入收獲期。今年,黑龍江秋收工作早動員、早謀劃、早部署,提前安排好收割機械,搶抓晴好天氣進行收割,確保完成保秋糧奪豐收重要任務。

編輯點評
作為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入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打好增產增效組合拳,為“中國飯碗”裝進更多龍江糧,堅決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黑龍江向“新”而行
《新華每日電訊》2023年9月27日第6版
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打造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心樞紐,一個向北開放的高地正在隆起……“新”,正成為黑龍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倚重。

編輯點評
厚植新質生產力、打造開放新高地、展現更大擔當作為……新時代新征程,黑龍江省扭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咬定目標不放松,敢闖敢干加實干,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

用“含綠量”提升含金量
《新華每日電訊》2023年10月3日第1版
10 月的黑土地,豐收的味道在空氣里彌漫。在城鎮、鄉村,越來越多的綠色工廠也迎來了忙碌季,沖刺著全年的好光景。近年來,老工業基地黑龍江從專班推動、政策支持、幫扶培育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舉措,支持制造業企業綠色轉型,用“含綠量”提升含金量,已累計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65 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戶、綠色設計產品24個,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編輯點評
隨著綠色生產制造備受重視,黑龍江省越來越多的企業兼顧“經濟賬”“環保賬”,加快推進碳排放最低化、資源利用最大化,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引領綠色轉型發展。作為傳統老工業基地,黑龍江正沿著以綠色為底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