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華
人生中每一個十字路口,都會面臨許多選擇,這種選擇往往會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30年前,我選擇了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成為一名體育教師;30年來,操場上度過的每個烈日和寒風磨礪了我堅強的品格和性格,也激發(fā)了我熱愛體育教育、堅守家鄉(xiāng)教育的一片真情。無論是回顧過往,還是眺望未來,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我驕傲,為我的選擇。”
一、夢想——立志當好體育教師
我走上體育教育的道路,與自己在學生生涯中受到優(yōu)秀前輩的影響息息相關。在我的記憶中,影響最大的一位體育教師是初三年級帶我的張春旺老師,他其貌不揚,身高還不到1.7米,體型偏瘦,但直至今日,他在體育課上完成的優(yōu)美標準的山羊分腿騰越示范仍然讓我記憶猶新,也讓我從內心里開始敬佩他,并第一次對體育教師的職業(yè)產生了“小羨慕”。后來他挑選我進入校田徑隊,雖然枯燥乏味的訓練任務讓我?guī)锥韧丝s和逃避,但張老師總是在不斷地給我鼓勵和支持。由于我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張老師用他自己的工資幫助我和我的哥哥交了學費,而他身上總是穿著一身發(fā)舊的運動衣。為了使我們訓練時體力能夠跟上,張老師經常用自己省吃儉用的錢給我們買營養(yǎng)品。訓練休息之余,他給我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說起他在深山區(qū)里沒有操場、沒有器材的情況下,仍然靠著對體育的熱愛,克服各種困難,培養(yǎng)了一批批體育特長生并幫助他們走出山區(qū)的故事。我默默告訴自己:有這樣一位好老師引導和幫助,我一定要好好訓練,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走得更遠。正是以張老師為代表的優(yōu)秀體育教師的身教言傳,不僅幫我練就了強健的體魄、掌握了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領我走上了體育教師之路。
二、奉獻——全心投入體育工作
1992年7月,我從北京體育師范學院畢業(yè),被分配到延慶縣西屯中心小學任教。剛參加工作不久,我組織的課間操得到了縣體衛(wèi)科領導的好評,被推薦到縣運動會中進行總校和4個分校學生合并在一起的大型課間操展示。學校“一總四分”結構的特殊性,及分校的體育教師均為兼職教師,給課間操練習和展示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了讓5所學校的學生動作達到整齊劃一,我每周除了上好自己的16節(jié)課,抓好本部課間操,還要利用第一、二節(jié)課的時間給分校指導課間操。晚上我自己會回到家對照鏡子操練,讓每一個動作達到規(guī)范。每每夜深人靜,為了使課間操的音樂更加清晰,我一遍遍錄制磁帶;多少次利用雙休日,對動作協(xié)調性、領悟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單獨加練,讓他們成為我的得力小助手。為了順利組織好每一次排練,讓每一名學生快速找到點位,我提前到場地上挖坑栽牌子、布點位,整整齊齊的點位凝聚著我的心血與汗水。由于學校是鄉(xiāng)村小學,條件簡陋,僅有的主席臺也設在操場東面,設置并不合理。為了學生們的健康,為了與縣運動場地一致,那段時間我每天站在實驗桌上指揮、排練,烈日炎炎下一站就是兩個半小時,一口水也顧不上喝,一個火燒、一碗粥是我的家常便飯,每天就像個“小陀螺”。
當所有的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們標準規(guī)范的動作,是整齊劃一的展示,是看臺上經久不息的掌聲和領導們的交口贊譽時,我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是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命門”。于是,我把這種精神灌輸到學校體育的方方面面工作中,滲透到對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追求之中,為自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引領——輻射帶動更多教師成長
2004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調入延慶縣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擔任小學體育研訓員。從此,“如何打造一支業(yè)務精良的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成為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由于延慶區(qū)地處北京市遠郊區(qū)縣,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相對落后,體育專業(yè)畢業(yè)教師數量不多,大多為其他學科轉崗教師或兼職教師,他們沒有接受過體育專業(yè)的培訓,嚴重阻礙了體育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為此,我以教學為根、教師為本,從教學要求和教師的需求出發(fā),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系統(tǒng)、規(guī)范地開展教研和培訓活動。
2009年,我和我的團隊參加北京市小學教師教學基本功培訓與展示活動的經歷,成為我成長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認真閱讀展示手冊,分析本次展示內容,接著我以引領者、幫扶者、服務者的姿態(tài),承擔起體育學科展示的重任,并精心選材,耐心細致制訂培訓方案。針對3套教材,進行橫向、縱向的全面梳理,形成網格化知識脈絡;單元計劃、課時計劃、教學重難點、教學背景分析、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大到謀篇布局,小到字里行間,凡事做到親力親為。針對通識部分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教育心理學、課程標準、信息技術等,我們爭分奪秒,連每一次聊天都成為考量知識點的好時機,就這樣在筆試和應用的展示環(huán)節(jié)我們團隊的體育教師都展示了深厚的實力。不僅如此,我主動邀請?zhí)丶壗處熀褪袇^(qū)教研員等專家來指導,幫助我們根據每一位體育教師的實際,完善技能培訓方案。作為他們的“大姐”,我為參賽選手精心準備早餐、解暑茶飲,與他們一起戰(zhàn)勝炎熱酷暑,同他們一道揮汗如雨,“輕傷不下火線”。作為比賽團隊的一員,我努力堅守。由于重任在肩,加上過快的工作節(jié)奏,導致我的身體出現不適,38℃高燒不退,大家都勸我回家休息,但為了給大家鼓勁,我始終堅守崗位。也許是因為我的執(zhí)著感染了大家,在整個過程中,高強度的訓練沒有一位教師喊累,沒有一位教師因為個人原因請假……最終取得全市第5名的好成績。這個成績不僅見證了延慶遠郊區(qū)的教師實力,也是對我當好一名研訓員的最好認可。
“京教杯”是研訓員2年1次的大比拼。每一屆“京教杯”,我都會帶領我的團隊,進行設計、研討、錄課、說課、模擬答辯。在這個過程中,我堅持做到不占用上班時間、不給體育教師添負擔,讓每一次參賽成為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團隊成員自身業(yè)務提升的重要平臺。為了不耽誤團隊成員干好本職工作,我組織大家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周末休息時間和寒暑假時間進行教學設計;每節(jié)課都做好現場錄制;下班后團隊觀看視頻評課、優(yōu)化設計。多少個周末、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們都在一起拼搏,鉆研教材、撰寫單元教學設計,廢寢忘食商討課堂實錄、細化說課環(huán)節(jié)、巧妙編輯視頻內容。大到大單元教學設計、教案撰寫,小到一句話、一個詞語、一個標點符號的使用,我都會要求體育教師做到精益求精。
在十幾年的研訓員生涯中,我指導的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在市區(qū)級教學比賽活動、論文征集活動中表現優(yōu)異,數十次獲得了全國和市區(qū)級獎勵。碩果累累的成績見證著每一位體育教師的成長,凝聚著團隊的力量,也見證著我的汗水與智慧付出。在一次次磨課活動中,我在不斷提升著自己的綜合能力,實現著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之夢。
四、思考——鍛造體育教學與培訓特色
如果說對事業(yè)的堅守和付出是成功的基礎,那么善于思考、勤于學習則是走向卓越的必經之路。我把“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作為卓越教師奮斗終身的目標和夢想。因此,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作為研訓員,我都會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專門抽出時間反思自己的收獲和不足,思考如何讓體育教育教學更有效果,讓體育教師專業(yè)成長事半功倍。2016年,我在研訓員崗位上獲得了高級職稱,但我并沒有因此產生一絲懈怠,依然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為此,我不放棄任何一次學習機會,先后多次參加了“國培計劃”和市級教師培訓研修活動,其中受益最大的是2019年參加了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潘建芬教授主持的市級特級教師培訓班,2年的時間里,我有機會聆聽了課程標準修訂組專家對課程改革理念的解析,有機會與市區(qū)教研同行和優(yōu)秀教師交流工作心得,通過扎實的任務驅動式的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極大地助推了個人的專業(yè)成長。
結合自己的所思、所學,我把自己堅持追求的教學風格總結為“實、趣、活、新”,即嚴謹務實、追求實效,寓教于樂、激發(fā)興趣,靈活多變、因材施教,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進??;把自己的研訓員工作的特點提煉為“研學并重、精準培訓、注重實效”,即一邊鉆研和實踐對教師培訓的新模式,一邊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在教師培訓的工作中有的放矢,精準定位,并在培訓過程堅持做到不做表面功夫,注重實效性。
2019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對加強和深化基礎教育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出了發(fā)展方向。作為繼續(xù)奔跑在體育教研道路的一名“老兵”,我要結合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重新認識和理解自己的崗位職責,樹立修身立德是“立命之本、教研之基”的崇高理想,追求“有所畏,才能有所為”的教研真諦,堅定理想信念與奮斗方向,做到自己繼續(xù)努力向前奔,并帶領更多體育教師一起奔向“卓越體育教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