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段 華
鄭州市骨科醫院手術室,河南 鄭州 450052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骨質疏松癥患者數量不斷增加,因此,下肢骨折的風險也隨之提升[1]。骨折后,患者常常出現行走障礙[2],多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圍手術期護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老年患者由于自理能力低,容易產生心理障礙[4]。在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由于手術本身是一種不良的應激源,會引起多種應激反應,出院前常規健康教育由于時間短且形式化嚴重,因此效果不甚理想[5]。開展壓瘡專項健康教育,旨在有效提高壓瘡相關知識知曉率,提高護理效果[6]。預警護理旨在針對應激損傷的危險因素制定護理干預策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7]。本研究旨在探討壓瘡專項健康教育結合預警護理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照顧者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照顧行為及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的影響,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4 月—2021 年12 月鄭州市骨科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66.35±3.12)歲;股骨頸骨折10 例,股骨粗隆間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2例,髕骨骨折9例,脛腓骨干骨折8例,脛骨平臺骨折2例,踝部骨折1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65.61±3.47)歲;股骨頸骨折8例,股骨粗隆間骨折9例,股骨干骨折3例,髕骨骨折7 例,脛腓骨干骨折9 例,脛骨平臺骨折2 例,踝部骨折2例。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下肢骨折。(2)年齡55~80 歲。(3)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1)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2)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樣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及健康教育干預。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褥瘡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方法,住院期間協助患者定時調整體位,告知患者出院后在家靜養期間保持床鋪的干凈衛生,不要長時間臥床不動。觀察組實施壓瘡專項健康教育結合預警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預警護理。①成立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其余護士為組員。小組成員均進行壓瘡相關內容培訓,根據修訂后的Braden 評分法和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②按修訂后的Braden量表將患者分為低危組(7~19 分)和高危組(>19 分)。③低危組術前保持床單清潔,患者皮膚清潔干燥。在容易產生壓瘡的部位預先涂上保濕噴霧,放置海綿墊于患者身旁。術中在易壓迫部位放氣墊圈,腳穿襪子和牽引鞋,護士幫忙調整牽引力,定期觀察患者皮膚狀態,術后密切關注受壓處情況。④在低危組護理的基礎上,高危組應加強術前健康教育,術中注意保溫,并加強術后管理,盡量減少受壓部位的壓力。(2)壓瘡專項健康教育。①心理教育。骨折后,患者會因疾病而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心理變化,護士應積極向患者介紹手術情況,引導患者向前看、向好處看,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告知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態有助于康復,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②壓瘡指導與護理。建立壓瘡高危人群數據登記冊,由責任護士進行評估,逐一登記數據,并向患者及護理人員說明老年骨折患者長期臥床在家易發生褥瘡;組織小組講座,講解什么是褥瘡,導致褥瘡的原因和褥瘡易發部位。開具健康教育處方(附圖,并注明好發部位);減少局部壓迫護理,用氣袋或海綿幫助患者至少每3 h 改變體位1 次,指導患者如何自行翻身;保持床單清潔干燥,減少局部物理刺激,避免受潮。③功能指導。告知出院患者每天用溫水按摩足部兩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同時,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借助醫用人體模型操作演示,以便其能夠更直觀地觀察、模仿和實踐。此外,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實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培訓,手把手授課,并不斷鞏固加強。護士為患者進行預防褥瘡按摩時,讓家屬認真觀察和練習。出院前1 天,檢查患者及家屬對預防褥瘡方法和護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及時糾正錯誤方法,督促其出院后認真執行相關預防褥瘡方法。
(1)患者照顧者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了解情況。護理干預前后,采用本院自編問卷對兩組患者照顧者進行下肢骨折知識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下肢骨折常見并發癥知識、壓瘡預防知識及功能鍛煉知識。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65。(2)患者照顧者照顧行為情況。采用本院自擬問卷評估兩組患者照顧者照顧行為情況。問卷內容包括翻身行為(6 個條目)、營養支持(2 個條目)、骨折部位護理(9個條目)、皮膚護理(5 個條目)和減壓裝置使用(4 個條目)5 個維度共26 個條目。問卷答題范圍從“總是”“經?!薄坝袝r”“偶爾”到“從不”。正向計分從4 分到0 分,反向計分從0分到4分,總分為104分,得分越高,照顧者的照顧行為越好。照顧者照護行為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768。(3)壓力性損傷發生情況。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照顧者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了解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照顧者的骨折并發癥知識、壓瘡預防知識、功能鍛煉知識了解率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照顧者干預前后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了解情況 例(%)
觀察組患者照顧者照顧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照顧者照顧行為評分情況(x±s) 分
觀察組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1 例,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為2.50%,對照組壓力性損傷發生8 例,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為20.00%。觀察組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下肢骨折后有劇烈疼痛,患者也會出現明顯的肢體功能障礙,這種突發性創傷往往對患者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有必要改進護理方案[8]。壓瘡專項健康教育主要針對壓瘡的病因、現狀及自我心理調適,讓患者了解自身情況和應對方法,為患者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護理依從性[9]。通過壓瘡預警評分,客觀評價術中可能引起應激性損傷的危險狀況,對制定壓瘡危險因素的護理干預策略具有重要意義[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患者照顧者的骨折并發癥知識、壓瘡預防知識、功能鍛煉知識了解率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照顧者照顧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壓瘡專項健康教育結合預警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照顧者對疾病的了解情況以及對患者的照顧行為情況。分析其原因在于,常規的“填鴨式教育”會使受教育者容易忘記和誤解內容,而針對壓瘡的專項健康教育能更好地評價受教育者對傳遞信息的掌握和理解,更具體地加強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溝通,有利于信息的正確傳遞[11],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照顧者對壓力傷害的認知水平,有利于糾正以往護理的錯誤行為,從各個方面減輕了照顧者的壓力[12]。在傳播應激損傷知識和護理行為知識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不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壓力[13]。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壓瘡專項健康教育結合預警護理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風險。分析其原因在于,壓瘡預警系統的護理模式是以壓瘡預警評分為基礎的針對性護理,對低風險患者實施規范化護理,對高?;颊邔嵤┽槍π宰o理,從而促進患者康復[14]。下肢骨折患者壓瘡的發生率與其對該病的認識程度有關。老年患者心理較為敏感,易發生負面情緒,通過健康教育,護士可以幫助患者建立正確認知,以積極的態度接受康復和治療。同時,健康教育可以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增進患者的合作,提高護理經驗,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壓瘡發生風險。合理的功能訓練能降低并發癥風險,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和后期治療。
綜上所述, 壓瘡專項健康教育結合預警護理能夠增加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照顧者對壓力性損傷相關知識的了解,改善照顧行為情況,降低壓力性損傷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