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改革開放以來,英語學科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即想要和國際接軌,則需要掌握國際語言。英語在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門重點學科,學生被要求具備良好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全面發展。然而,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設計缺乏系統性、沒有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引導他們進行深度思考等。因此,針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高中英語教材整合了單元教學理念,將英語核心知識串聯在一起,便于教師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和教育方向。以大觀念為統領設計英語課堂教學,解決英語教學內容碎片化的問題,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落實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大觀念有顯著的核心作用和主題引領作用,能夠為單元整體教學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撐,為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供良好的依據(鐘素芬 2021)。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sters由新聞播報、對話、報告等多種類型的語篇組成,屬于“人與自然”主題,主要涉及自然災害及其防范、安全嘗試和自我防護措施等內容。立足大觀念教學,英語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各語篇之間的聯系,構建“了解自然災害的類型—了解近現代歷史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事件—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措施”之間的聯系,將碎片化的英語知識進行整合和重組,形成關系緊密、層次分明的單元知識框架,從而開展高質量的單元整體教學(鐘素芬 2021)。
教師應帶領學生對英語教材每個單元的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明確哪些板塊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以及這些內容和本單元主題的聯系與具體意義。本單元的主題是“自然災害”,因此,各板塊從不同角度圍繞“自然災害”展開,每篇課文之間既有一定的關聯和重疊,又有一定的不同。例如,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的主要內容是“為災害作準備”,該板塊內容與單元引言中的raising awareness和reducing mortality相呼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確該板塊的重要意義,并引導其了解、思考面對災難時的準備措施。
單元教學的大觀念以多個小觀念為基礎。提煉單元大觀念,可以采用水平構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本單元主題是“自然災害”,水平構建方法是通過探究“自然災害”而明確單元大觀念,如自然災害的發生對社會和個人有哪些影響,人們面對自然災害應該怎么辦等。自上而下的方法是以課程標準為基礎,先確定單元語境,再根據語境內容捕捉核心概念,最后依據核心概念確定單元大觀念。自下而上的方法是依據單元準備、單元學習內容捕捉核心概念,再將多個核心概念進行整合、歸納,在和課程目標大觀念一致的基礎上逐步構建單元大觀念(江教 2021)。
例如,本單元有如下小觀念:認識自然災害的種類、了解近代歷史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應對自然災害可采取的措施,從而確定本單元的大觀念,即“災害無情,人有情”,在生活中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形成單元核心概念框架。通過分析和梳理本單元內容,形成具有層次性、關聯性的單元框架,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單元內容,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立足大觀念,采用逆向思維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明晰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及需要做什么。“逆向設計”單元模板由威金斯和麥克泰(Wiggins&MeTighe)設計,其中單元教學目標是“逆向設計”單元模板的第一階段,也被稱為“確定預期結果”。單元教學目標主要由遷移目標、理解目標和習得目標三個目標層次構成,主要指學生能夠將課堂中學到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應用在具體的情境中,并深入理解單元大觀念和單元主題內容。明確的教學目標層次為單元整體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支撐,依據單元大觀念框架和對本單元教學層次進行不斷深入,本單元的“逆向設計”教學目標層次:學生需要認同和理解的單元大觀念為自然災害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自然災害的防范措施、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學生需要掌握和完成的任務包括梳理、整合文章信息,了解我國1976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欣賞和學習課文使用的寫作技巧和修辭手法、理解“災害無情,人有情”的情感、總結和學習文本中的限制性定語從句的形式和語法功能、使用定語從句描述自然災害、梳理總結新聞導語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嘗試寫一篇新聞報道;需要學習和了解的基礎知識包括認識自然災害的種類、模仿聽力文本報道突發自然災害。
具體來說,教師在講授Unit 4 Natural Disasters時,本單元的目標:其一,引導學生通過讀、聽的方式了解自然災害給社會和國家帶來的危害,并引導其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如何防范自然災害。其二,應用本單元所學詞匯、語句和語法知識講述自己面臨自然災害時應采取哪些應急措施。其三,引導學生在學習本單元的過程中體會發生災害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情,培養家國情懷。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強調了“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在設計單元活動時,英語教師可以將基礎知識學習、應用和創新活動細化成小型學習活動,如采訪、讀后討論、制作海報、角色扮演、辯論等,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大觀念,并在新情境中應用大觀念,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實現大觀念的應用(王海云 2022)。
例如,在講授Unit 4 Natural Disasters時,單元設計可以分為三類學習活動:其一,獲取和收集信息。在開始單元整體教學前,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自主搜集自然災害的種類,收集目前一些常見自然災害的防災措施。通過讓學生自主收集、整理信息,培養其學習能力;通過讓學生篩選信息,培養其理性思維。其二,小組合作活動。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布置小組任務,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匯報發生自然災害過程中如何確保人身安全,并深入討論國家和社會人士如何防災、救災,從而培養其家國情懷。其三,辯論活動。針對本單位主題布置辯論話題,由學生自主選擇辯方,組成辯論的正、反方。通過辯論活動,引導學生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真正理解和應用學科大觀念(姜健 2021)。
打破課本的局限性是單元整體教學的顯著特點,英語教師應正確認識教學評價的重要性。立足大觀念視角,教師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學內容,引入更多和教學目標相符的教學資源,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從基礎知識評價、單元自評、學生互評等視角體現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效,從而指導其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立足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教學評價具有綜合性,不僅要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而且要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在單元整體評價中可以使用收集、展示、呈現、論證四種不同類型的評價工具。收集指將學生的學習作品和成果收集起來。展示指給學生預留一些介紹自己作品的時間和空間,讓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描述和說明。呈現指學生將英語單元學習中的學習過程和單元大觀念的理解程度呈現出來,應用訪談、測試等方式展現對學習過程和大觀念的理解(王靜 2021)。例如,在講授Unit 4 Natural Disasters時,教師采取學生互評、自評等方式進行課堂評價;選擇自然災害及其防護相關的視頻、新聞報道等內容,豐富課堂教學;在學完課本內容和課外資源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討論,探討自己對自然災害的新認識,并通過小組匯報的方式講述如何防范自然災害;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組內成員互評,再由教師進行針對性指導,確保英語教學實效。
具體來說,進行大觀念下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評價,可以設計以下四類活動:其一,作品收集活動。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布置多個話題任務,不同的話題對應不同的任務。學生認領任務后,由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并介紹圖片中是哪種自然災害。所需收集的信息包括自然災害的種類、近現代國內外發生過的重大自然災害事件、颶風災害的描述等。其二,知識內化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本單元自然災害的防范措施進行概述,并聯系實際生活介紹自然災害突然來臨時應該如何逃生,怎么保護人身安全等,闡明具體方式。其三,辯論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列數據、作比較、舉例子等方式闡述人類能否對抗自然災害。正一:災害很無情,自然很復雜;正二:古往今來,面對災害,想法掙扎;正三:與自然為敵,堅決不可取;正四:遵循自然規律,才是正確選擇;反一:災害誠可怕,科技會更強……其四,訪談活動。使用測評工具進行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評價,從而明晰學生對單元學習過程和單元大觀念的理解。引導學生通過回答問卷調查中的問題了解其防災抗災能力和水平,并通過訪談問題“What influences do you think natural disasters have brought(will bring)to your life?”“How to survive an earthquake?”“How to give safety instructions?”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和防災意識,并掌握基本的防災知識。
立足大觀念視角開展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不僅需要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評價,而且需要注重教學過程設計,并結合教學過程科學引導學生學習,應用單元大觀念幫助他們更高效地認知、學習和發展,根據其英語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引導其深入探究與思考,確保英語課堂教學提質增效。開展高中英語單元教學,教學過程設計十分重要,能有效鞏固知識要點,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實現英語水平和英語素養提升的目標。
例如,在Unit 4 Natural Disasters的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讓學生討論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災害,從而調動他們對本單元課文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為學生預留一定的課堂時間用于自主閱讀本單元文章,歸納總結單元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的內涵。再次,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本單元drought、ruin、judge等重要單詞,提出教學問題,引導他們帶著問題閱讀文章,閱讀關于唐山大地震的內容,初步了解唐山大地震的發生背景(韋君霞 2022)。最后,教師布置本堂閱讀課的課后任務:搜集關于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2004年東南亞地區海嘯等內容,以此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豐富知識儲備。
在講授完本單元的重要詞匯、句型和語法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完成單元閱讀任務,讓其在閱讀中進一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進一步鞏固知識要點;也可以通過單元閱讀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原文精讀和對比分析的能力,以提升其英語學習能力,如組織學生開展“instead of與instead to”“a number of與number of”知識要點的拓展學習,對本單元重點詞匯的應用作進一步鞏固;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本單元的重點語法、“災害”主題或者相關句型的練習,從而使其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本單元的要點內容。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在國際上的地位很高,想要與國際接軌,緊跟全球化潮流,則需要培養具有良好英語水平的現代化人才。開展高質量的英語基礎教育對培養英語人才有重要意義。圍繞大觀念進行英語教育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引領其思想,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立足大觀念視角開展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解決教學碎片化、學生差異較大等問題,實現科學、合理、系統的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推行大觀念,對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開展大觀念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和主題意義科學設計英語教學目標,能夠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提供有效指導,打破課本的局限性,引入更多和教學目標相符合的教學資源,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結合教學過程科學地引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更高效地認知、學習和發展,確保英語課堂教學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