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峰
讀寫結合作為語言類學科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在閱讀環節,通過對范文的閱讀鍛煉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與閱讀能力,為寫作積累素材和作鋪墊;在寫作環節,結合閱讀材料進行思想情感的表達練習,改善他們的寫作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教材中的讀寫板塊為基本依托高效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活動進行知識輸入和吸收,使其利用寫作練習進行知識輸出與表達,增進讀與寫之間的關系,以此提高他們的讀寫綜合能力。
當前,雖然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設置了Reading forWriting讀寫結合板塊,一些教師也能夠開展讀寫結合教學,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影響高效課堂的構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為加快課堂教學進度,通常會把英語課堂分割成幾個相互獨立的模塊,即使在Reading for Writing板塊教學中,也會把閱讀和寫作這兩個環節割裂開來,在閱讀教學中將側重點放在單詞、短語、句型和語法等語言知識的講解上,并沒有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導致學生很難將從閱讀中習得的語言知識靈活巧妙、準確恰當地應用到寫作練習中,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從而影響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利于讀寫結合教學的高效開展(孫素青2022)。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寫作教學相比教材內容所占比重也更大一些。一個單元中通常會安排多個閱讀語篇,而寫作任務大多時候只有一項。大部分教師會在閱讀教學方面耗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并認為只要把基礎性語言知識講授好,便可以同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其實不然。教師只有將閱讀與寫作兩個環節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發現,教師的這一觀點并非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而是無法調動起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很難將閱讀中積累的知識和素材應用到書面表達中,導致讀寫結合教學內容較為單一。
由于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出現的時間并不是特別久,一些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觀念上尚未及時轉變過來,主要表現為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聯系不夠密切,甚至獨立授課。雖然學生能夠在寫作活動中積累一些語言知識與思想、寫作方面的營養,但是布置的寫作任務與閱讀主題聯系不夠密切,有時甚至脫節,再加上他們并不是特別喜歡寫作,甚至會出現沒有內容可寫或者寫作方向不明確的問題,就算完成作文的創作,也會出現主題不夠新穎、內容比較空泛、缺乏寫作技巧等一系列不足,閱讀和寫作能力均很難得到改善和提升(周州 2022)。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目的并非僅僅期望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而是從本質上掌握英語語言,適應終身學習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學會運用英語交流和表達,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以讀寫板塊為依托的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中,閱讀是第一個環節,教師須關注閱讀教學的設計與優化,帶領學生認真閱讀讀寫板塊提供的文本,找出文中的語言信息、寫作技巧等,幫助他們不斷儲備寫作知識(高芳 2021)。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一冊Unit 2 Travelling around的Reading for Writing教學時,該讀寫板塊提供的閱讀文本是由理查德(Richard)寫給小李(Xiao Li)的一封電子郵件,內容主要是介紹自己去西安的旅游計劃,屬于計劃類的書信。在課堂上,教師先提出問題:“What city do you want to visit most?Do you know which city foreigners like most to visit in China?”由學生說出自己最想去哪個城市旅游,猜測外國人最喜歡來我國哪個城市旅游,借此引出閱讀文本中的城市——西安,讓他們初步了解閱讀內容。接著,教師提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Xi’an?What tourist attractions do you know?”提示學生結合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討論各自對西安的了解,并在多媒體課件中同步展示一組西安著名景點如大明宮、大雁塔、秦兵馬俑等的圖片,詢問:“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erracotta Army?”使其圍繞圖片自由交流,掌握秦兵馬俑的表達方式,結合文本內容及個人認知討論對秦兵馬俑的認識,一起探討:“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erracotta Army?”指引他們分析文中體現思想情感表達的部分。之后,教師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全文,重點找出作者提到關于旅游計劃的語句,分析語言結構和文本布局,著重歸納旅游計劃的句子描述和寫作結構,并適當加以拓展,使其初步構思寫作內容和建立寫作框架,以小李的身份給理查德寫一封回信,介紹自己的旅游計劃,順利把閱讀中初步掌握的知識呈現在書面寫作中。
針對高中英語這門學科教學來說,寫作是一項極為關鍵的教學構成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合應用能力,是語言輸出能力的具體表現。但是,學生在寫作中的表現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知識積累不足,運用時不夠靈活。在以讀寫板塊為依托的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讀寫教學的主題,保持整體教學方向的一致性,引導學生從閱讀順利進入寫作,使其思維得以持續與延伸,慢慢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邱曉峰 2022)。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一冊Unit 1 Teenage life的ReadingforWriting教學為例,該讀寫板塊提供的文本是蘇珊·羅(SusanLuo)寫給Worried Friend的一封建議信,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本堂讀寫結合課的中心主題是建議信,要求學生自主閱讀這封建議信,一起討論教材第18頁活動1中提供的三個問題,帶領他們在小組內歸納與整理文本內容,使其初步了解語篇大意。接著,教師將側重點放在信件的格式、建議信的表達形式、常見內容,以及提建議的句型和方式等方面,要求學生再次閱讀全文的同時完成以上任務,并完成活動2中安排的兩項任務,使其從整體視角掌握建議信的結構與表達技巧,為他們接下來的寫作作準備。之后,教師設置以下拓展性問題:“What are the main parts of the letter?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function of each part?Are they all necessary?Why?Can you think of more ways to express suggestions?What expression does Susan use to express her personal opinion?Can you think of other ways to express yourself?”引領學生著重評價本封建議信中提出的建議并簡單闡述個人看法,歸納和總結建議信的語言特點與結構特征,使其從成人視角分析文本中提到的問題,借機設置寫作任務“根據個人遇到的問題或者真實情況寫一封給父母的建議信,注重內容要具有說服力,更加容易被讀者接受”,培育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在高考形勢日益嚴峻的形勢下,高中英語教學容量越來越大,部分學生在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面臨舊知識尚未透徹理解就要學習新內容的局面,內化、吸收的時間不夠,導致他們難以把所學內容恰當、準確地應用到寫作中。對于以讀寫板塊為依托的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教師須及時轉變應試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全面分析與解讀該板塊提供的文本,提高他們的知識轉化效率,使其閱讀和寫作能力得到同步增強(胡慧敏 2021)。
例如,在實施人教版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二冊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的Reading for Writing教學時,該讀寫板塊的標題是Make an effective poster,主題是“保護野生動物”,除了安排閱讀文本外,還搭配了兩張海報,內容比較豐富。在課堂上,教師先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本板塊的兩張海報,簡單描述海報的內容與個人內心感受,然后討論下列問題:“What emotions are expressed in the poster?If you had the chance to save one of the animals,who would you choose?Why?”使其進一步探討海報的主題,交流會保護哪種野生動物及原因,由此激活他們的英語思維。接著,教師帶領學生深入閱讀和分析文本內容,再次欣賞海報,找出同文本中相對應的信息,自主組織語言加以概括,深層次發掘海報的內涵,同時搭配下列問題:“Who do you think these posters are for?What is the reason?What emotions can each poster arouse?Which poster works better?Why?”引導他們著重分析和歸納海報的特征,使其整理本單元所學關于保護野生動物的語言知識,為寫作作準備。之后,教師指引學生歸納信息,結合主題“保護野生動物”設計海報,注重圖文搭配及內容的一致性,內容要主題明確、簡明扼要、形式多樣,突出通知性和宣傳性,具有廣告的特征,以此鍛煉他們整合及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使其知識轉化效率更高。
一直以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的地位、比重均高于寫作教學,特別是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比較關注閱讀教學的實施情況,寫作教學相應地遭到忽視。雖然學生通過閱讀積累了一定量的英語知識,但是他們很難恰當地體現在書面寫作中。隨著讀寫板塊在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出現,以及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盛行,教師須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訓練,為學生提供更多寫作練習的機會,實現讀寫結合的深度融合(徐靈紅 2021)。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二冊Unit 3 The internet的Reading for Writing教學實踐中,該讀寫板塊提供的閱讀文本是一篇關于上網的博客,樣式較為特殊。在課堂上,教師先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與分析本篇博文的主要內容,讓他們自由討論和交流教材第32頁活動1中的幾個問題,使其初步了解這篇博客的大概意思。接著,教師組織學生二次閱讀博文,著重分析博客的語言特征與結構樣式,探討下列問題:“What is the theme of this blog?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paragraph 2?What suggestions do bloggers give?The article points out who makes trouble on the network?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How to get online safely?What are your good suggestions?What bad things have you experienced online?How did you respond?”讓他們結合個人親身經歷掌握文本主要信息。之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歸納網絡博文的特征。比如:這是一種新興的新聞問題,包含網友評論、新聞鏈接等內容,往往圍繞一個熱點話題表述個人看法,交流內容比較個性,以陳述為主,習慣使用疑問句和感嘆句抒發個人思想情感。隨后,教師布置寫作任務:寫一篇有關如何安全上網、健康上網的博文,讓學生把在閱讀環節學到的語言知識和寫作技巧運用起來,進一步增進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使其在閱讀中進行寫作,全力提高其讀寫水平。
在高中英語課程教學中,教師須以讀寫板塊的閱讀文本為基本出發點,結合高中生的社會閱歷、生活經驗、認知能力、心理特點與年齡特征等要素,在讀寫主題一致的情況下布置恰當的寫作任務,真正滿足他們的實際學習需求。同時,鼓勵學生在寫作時聯系生活實際,融入個人的真情實感,從而使寫出的內容更具可讀性(沈巧妮 2021)。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語》一年級必修第一冊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的Reading for Writing教學中,該讀寫板塊安排的閱讀文本是博客,屬于新媒體語篇的一種,是一篇網絡社區上圍繞Learning Engish征詢的意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堂上,教師先要求學生快速閱讀這篇博客,思考問題:“Who opened this microblog?Who is responding?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about?”使其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分析和討論初步了解博客的格式,掌握博客的主要內容,尤其是第三個問題可以讓他們把握此類文章的關鍵詞advice與problems,為接下來表格內容的填寫作鋪墊。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全文,隨機提問幾名學生分享各自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讓學生把教材中第67頁的表格填充好,使其了解網絡博文的語言特色和結構特征,積累更多寫作素材。之后,教師設置話題:“What problems do you encounter in learning English?What is the biggest difficulty?How to solve and deal with it?What are some good suggestions for learning English?”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共同分析各自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隨后,教師要求學生寫一篇思路清晰、邏輯嚴謹的有關英語學習建議或者經驗的網絡博文,與閱讀內容做到前后呼應。這使學生根據個人實際情況規劃寫作內容,確保寫出的內容具有可讀性與實用價值,繼而不斷提高個人寫作水平。
在現代化教育觀視角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深刻意識到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性和價值,以教材中安排的讀寫板塊為依托,科學、合理地制訂讀寫結合教學策略,進一步增進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與新高考背景下的讀后續寫題型接軌,讓學生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自覺、主動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促使他們真正達到讀寫聯動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