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小涵
(大連財經學院管理學院,大連 116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主動應變、化危為機,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加強數據安全合作,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這一戰略目標。2021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強調,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化發展,明確提出數字中國戰略。而數字化平臺與數據的收集和管理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謝小青等[1]從創新引領、聚集人才優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行政審批服務機制創新、完善創業教育指導以及突出區域產業特色形成創業型經濟方面優化城市創業環境。張銳等[2]從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有機統一的觀點出發,將資源環境、人類活動、社會經濟等進行聯系,構建了基于生態壓力-環境狀態-生態響應(PSR)模型的評價指標體系。郭二艷[3]通過旅游經濟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分析了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李瑛珊[4]從建立區域環境聯動機制、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提升環境科技產業三個角度,分析2005-2013年廣東省環境資源狀態,提出重視環境保護程度與PSR模型的協調度呈正相關觀點。徐君等[5]從要素驅動機制、創新驅動機制、政策驅動機制和“四化”協調驅動機制四個方面,分析了促進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以大連旅游型城市為例,通過分析大連市生態環境的空間布局與城市區域產業重組進行實證分析,建立PSR模型,對大連市旅游收入與區域產業經濟協同發展提供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新思路。
PSR模型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WP)共同提出的,用于評價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本文基于PSR模型,結合當前的經濟理論研究與實踐證明,構建城市生態環境資源的變化,生態質量水平與區域產業經濟協同發展成效,分析城市生態環境格局與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因果關系,進一步研究相互的制約性與影響性,為加快實現數字化質量變革提升效率,有針對性促進服務業數字化的優化,從而分析生態環境的空間布局與城市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因果關系,推進城市建設一體化治理效能,為打造數字化強省提供重要思路。
區域產業經濟發展各個要素指標與海島型城市的生態環境中涉及到的各方面主體與生態環境格局之間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該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類似,處于一個動態平衡的關系中。在PSR模型分析框架中,生態環境、社會發展水平是區域經濟受到相應程度壓力作用下的區域經濟環境狀態的一定反應,會通過響應渠道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作用,從而對生態環境與社會發展產生影響,整個分析系統具有明顯的動態連續性,見圖1所示。
圖1 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壓力、狀態及響應(PSR)模型指標框架
大連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涉及方面較為復雜,大連市為遼寧省重要港口型城市,以旅游業為主要發展方向,不僅涉及當地旅游業發展,還涉及當地經濟狀況、人口、空氣質量、近海域環境等方面,本研究主要選取9項指標進行分層,以壓力、狀態及響應(PSR)理論下的三大模塊進行研究,具體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生態環境與城市經濟協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生態壓力指標(P)對生態環境而言,是大連市生態環境建設最為活躍的領域,近海域優良水質與空氣質量優良率比較敏感,體現其區域經濟中人們經濟生產與潛在的生態環境變化所采取的行動及發展情況,這幾個指標直接反應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相關的活動狀況。近岸海域水質和空氣質量優良率高,說明城市旅游經濟市場活躍,城市區域經濟環境可觀。其中包括與大連城市特點緊密相關的海域環境、海濱城市空氣質量同城市經濟水平相關聯的第三產業生產總值。
環境狀態指標(S)是城市人均GDP和經濟增長率為正向的壓力指標,人口密度越小,說明該區域的勞動力資源越豐富,促進該區域的消費水平,提高人均GDP水平和經濟增長率。在人們生活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可用于提高生活質量的活動資金越高。
生態響應指標(R)包括城市建設投入中用于生態環保治理投資、城市林木綠化和環保投入方面的支出,由此反應城市建設政務部門對優化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響應狀況。同時,響應指標側面反應了城市自身特點進行城市建設與環境建設情況的重要方面,因此城市生態環境對區域經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熵值法的原理是根據評價指標的差異程度來確定權重,指標的差異程度越大,權重越大。在計算時,規則約束使得負值和極值只有經過相應的變換才參與運算。由于評價指標計量的單位和范圍不同,所以存在特定量綱,直接比較不準確,為此先進行指標項的無量綱化轉換,對指標數據進行規范化處理,采用正向指標的無量綱化和負向指標的無量綱化變換,建立2016-2020年大連市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9項指標,確定各指標在整體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程度,從側面賦予各指標一定權重,對其進行客觀分析,提高指標研究的客觀性。
表征第i個類別下第j個指標經過處理后的值,為標準化前的原始值,分別為待標準化處理數據中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式(1)為正向指標無量綱化,式(2)為負向指標無量綱化。
其中,各指標的有序程度是一種度量,因此采用熵值法進行指標無序程度度量,如果評價的各指標熵值小,該指標無序度低,其指標效用值大,指標權重大,確定指標熵值,為此可以確定第j項指標權重,且為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值,如式(3)所示:
利用PSR模型及熵權分析方法對大連市生態環境進行評價分析,通過計算各案與最優、最劣方案的差距,進行方案對比分析,Wj越 小表明方案偏向劣勢。得出所有指標的變異系數后,可以計算第i個指標的權重,如式(4)所示:
利用PSR模型三個層級的協調度狀況進行評分,為衡量大連市環境發展與城市經濟的協調狀況引入壓力、狀態與響應離散系數的協調度函數,進一步了解三者的協調性,其計算公式采用變異系數的協調度函數進行。離散系數大說明數據離散程度大,數據分布不均勻;離散系數小說明數據離散程度小,數據分布較為均勻,以此消除數據水平高低和計量單位的影響,P、R、S分別為壓力層、響應層和狀態層得分,如式(5)所示:
利用因子分析法對PRS各層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進行降維,對各因子的貢獻率為權重計算打分,通過打分情況進行分層依次相加得到城市經濟和生態環境的評價總分。
計算PRS各層得分。利用SPSS軟件因子分析法分別對PRS各層的8個指標進行降維,各層均通過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以各層公共因子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提取公共因子,得到PF(pressure factor),并以各因子的貢獻率為權重計算PRS各層得分,PF1、PF2、RF1、RF2、SF1、SF2分別為P、R、S各層提取的公共因子,權重為各公共因子的貢獻率,得到PRS各層得分,PRS各層得分相加得到經濟和環境評價總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2016-2022年大連市PSR協調度評價
通過對大連市2016-2020年城市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發展情況進行指標評價,大連城市經濟與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存在一定正相關關系,為便于評價信息的直觀性,特進行指標各層評價折線圖,如圖2所示。2016-2017年大連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呈上升的趨勢,但經濟發展速度較平緩,2017年生態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說明在生態環境方面重視程度提高,大連城市經濟和生態環境發展協調性進一步提高。2019-2020年大連市經濟和生態環境發展得分為正數,進一步說明大連城市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水平提高,隨著大連市對生態環境重視程度提高,城市經濟水平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動態關系較為穩定。2016-2020年大連壓力指數逐年上升,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斜率最大,說明這段時間壓力指標變化程度較大。2019-2020年狀態層和響應層曲線平緩,說明壓力指標變化放緩。
圖2 2016-2020年大連PSR各層得分評價
本文利用PSR模型理論與熵權分析大連市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機制的關系,針對大連市經濟與生態環境進行相關因素探究,為了各指標的準確性與全面性,對大連市近5年相應數據進行分值型評估。因為城市發展具有一定的動態性變化,所選取的壓力(P)反應社會民眾經濟活動給生態環境打造具有一定的動力和壓力因素;狀態(S)用于對大連市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破壞的關聯狀態,基于此進一步反映人們生活質量的波動;響應(R)主要針對由以上P指標層和S指標層建立的改善生態環境狀態有效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的措施。采用SPSS軟件進行因子分析,對PSR模型中各層次的9個指標進行降維,最終根據各因子的貢獻率和權重得分,將壓力、狀態與響應(PSR)三層級分數相加確定為大連市城市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度的綜合評價。綜上所述,大連市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程度上升,大連市人居生活質量提高,說明大連市改善生態環境從近岸海域優良水質、空氣質量優良率和城市林木綠化等方面的監管是有效的。
通過構建PSR模型,對大連城市經濟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機制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城市經濟與生態環境二者存在一定的關聯,符合壓力、狀態與響應(PSR)的作用機理,二者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對大連市生態環境打造不斷優化,城市區域經濟水平呈上升趨勢,預計大連市未來城市區域經濟發展為良性螺旋式上升。本文以大連市的現狀為研究基礎,探究城市經濟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關聯性和波動性,以提高遼寧省重要港口型旅游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為目標,對形成特色區域環境聯動機制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實現大連市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視角發揮城市特點,突出大連市旅游型經濟發展的城市特點與港口特色,將經濟發展與城市環境特點協同發展,對提高居民的經濟水平和生活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側重發揮第三產業與城市產業的升級轉型,推動城市資源優化,大力發展數據挖掘,深層次剖析完善快捷的信息化平臺以及突出區域產業特色形成獨有的數字經濟,促進大連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生態環境的重視,完善城市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制度,以實現大連市港口型和旅游型雙特點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