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伍壽 福建省中延菌菇業股份有限公司
現階段,傳統的財務工作模式無法適應企業的轉型發展需求,應當推動業財融合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但一些企業在業財融合建設與應用方面存在短板,亟須企業認識到業財融合的重要價值,進而立足企業自身現狀,主動采取措施推動業財融合的實施與應用,切實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業財融合主要指推動業務活動與財務工作深度融合,堅持以業務為導向開展財務工作,同時以財務為保障開展業務活動,從而實現業財一體化開展,這就要求財務部門、業務部門應當加強聯動,結合企業整體性發展需求、階段性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開展工作,切實提升財務管理的效果,規避財務與業務領域的風險因素。隨著現階段國民經濟的轉型發展,業財融合受到更多的關注,也成為企業財務管理轉型開展的重要方向,對于企業降本增效、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明顯的作用,因此,如何推動業財融合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成為許多企業關注的重點。
業財融合的主要內容可分為以下三部分。一是資源配置,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資源、業務資源,而后根據企業的財務和業務狀況合理配置相關資源,確保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1]。二是財務分析,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加強合作,全面收集財務和業務數據,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從而為接下來的財務管理和業務決策提供依據,提升企業生產經營和決策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三是風險防范,通過業財融合及時發現企業在業務決策、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而后采取相應的識別控制措施,預防風險因素,確保企業風險水平和發展效益狀況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
業財融合的實施降低了企業財務管理成本,具體來看,傳統的財務管理主要采取人工方式,財務人員收集財務數據并加以處理,但人工處理的方式相對低效,而且存在處理出錯的可能,這就增加了企業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成本。與之相對的,業財融合的實施可以幫助企業更快速、更準確地收集并處理財務數據,并且以更清晰的方式呈現企業的財務狀況,有效降低企業財務管理產生的人工成本,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實現降本增效。
傳統的財務管理僅僅是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而后為企業財務部門的決策提供一定依據,與企業的業務活動、管理工作聯系不夠密切,而業財融合的實施推動了財務管理實現功能上的前置和延伸,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財務工作的開展既要以業務為導向,同時也能對業務發展和業務規劃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2]。同時,業財融合的應用可以推動傳統的財務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延伸,從而實現全過程管理,可以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益,實現全程性的財務監督與控制。
傳統的財務管理存在工作內容、工作措施與業務方向不匹配的風險,導致財務管理無法發揮其應有效益,財務人員開展工作不僅無法為業務活動開展提供支撐,反而可能由于財務管理措施不當而引發財務資源配置低效,導致需要資金的業務活動并未獲得相應資金,業務進度受阻,對企業發展造成阻礙,而另有部分對資金需求較小的業務活動卻獲得超額資金,出現資金閑置浪費的情況,這些都是傳統財務管理中財務風險的具體表現[3]。與之相對的,業財融合能增進兩個部門間的溝通交流,確保企業資金實現按需分配,實現資金配置效益最大化,防范資金配置不當、資金管理不當而引發的財務風險。
業財融合是企業提升財務管理效果和企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但仍有部分企業對于業財融合的認識不到位,簡單地將業財融合理解為業務信息、財務數據的互換,而忽視了業務活動對于財務管理的導向性作用,沒有認識到業財融合能促進企業內部資源的充足和配置,故而沒有對業財融合形成足夠重視,也并未針對業財融合的實施做好相應的部署工作。同時,業財融合的實施需要業務人員、財務人員的協同配合,但A 公司的部分業務人員缺乏大局意識,在財務人員開展工作時沒有積極主動地配合,對財務人員的工作造成阻礙,這也從側面反映了A 公司對于業財融合應用的宣傳是不到位的。
在業財融合應用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流程和相關標準均發生明顯變動,例如,企業在進行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或財務決策時要更多考慮現階段的財務狀況,這就需要財務部門主動與業務部門取得溝通,但這并未通過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而且具體的工作流程變動、工作標準變動也并未在企業的財務制度中得以體現,這就導致財務人員仍舊按照原有制度開展工作,不免出現制度要求與實際工作相沖突的情況。
業財融合的實施要求財務部門內部應當成立專門與業務部門進行工作對接的工作小組,但一些企業并未結合這一要求而優化自身的組織架構,致使財務部門內的所有成員都能參與業財融合,導致業財融合的應用缺乏專業性、獨立性,而且一旦業財融合出現問題,也容易引發追責無人的情況。
業財融合的應用需要以業務部門、財務部門的數據信息融通共享為基礎,故而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響到業財融合的應用效果,結合當前情況來看,部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到位,例如,A 公司在編制財務報告的過程中,存在業務部門的系統與財務部門系統不兼容的情況,在兩個部門傳遞財務數據時需要進行轉檔操作,如果轉檔操作不當,就對A 公司的財務管理工作造成數據信息損毀的風險[4]。同時,一些企業的數據信息處理能力較低,在收集財務數據和業務信息以后無法高效處理,沒能發掘數據信息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業財融合的實施。
在業財融合應用的過程中,業財工作隊伍發揮著關鍵作用,工作人員的知識水平、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到業財融合的應用效果,但一些企業忽視工作隊伍建設,導致業務人員缺乏基本的財務知識,而財務人員對業務狀況和企業發展現狀了解不足,這些都會阻礙業財融合的深度應用。同時,一些工作人員缺乏正確的思想觀念,在業財融合實施應用期間缺乏足夠的工作積極性,沒有主動履行職責,并未全身心地投入業財融合應用。
業財融合的應用需要配以相應的監督考核,一般情況下,企業主要以內部審計的形式進行監督,但一些企業實施的內部審計活動缺乏獨立性,甚至審計工作由財務部門兼管,未能發揮其應有價值。同時,A 公司沒有做好對業財融合應用效果的考核,具體表現為考核不受重視,以及未能制定科學的考核方案、考核標準,阻礙考核工作的開展,而且未能通過考核發現A 公司在業財融合應用過程中的問題。
首先,企業要針對業財融合展開內部宣傳,使企業人員意識到業財融合的含義、目的、應用價值、應用流程和標準等事宜,促使企業人員對業財融合及其應用形成科學合理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領導要發揮關鍵的帶頭作用,對業財融合給予高度重視,并針對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工作領導給予相應指示,做好工作部署。其次,通過部門會議、新媒體宣傳、企業內部宣傳、企業官網等手段對業務部門的基層職工進行宣傳,使其意識到業務部門及業務人員在業財融合應用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進而端正思想態度,主動配合財務部門及財務人員開展工作,為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貢獻自己的力量。此外,在宣傳業財融合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成功案例作為宣傳素材,提升內部宣傳活動的說服力,也能為企業接下來的業財融合應用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業財融合的應用推動了財務管理工作內容、流程和具體標準的變動。對此,企業應當主動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對制度內容和流程加以優化調整,提升財務管理制度的適應性、針對性[5]。例如,資金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傳統的資金管理由財務部門單獨負責,而且多為事后管理,但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資金管理應當加強事前預算和規劃、事中監督和控制,而且由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聯動開展,雙方進行多輪溝通協商,共同提升資金管理的有效性。在成本費用控制、預算管理、投融資管理方面應當采取同樣的思路開展工作,而且將這些工作內容和流程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為業務人員、財務人員共同推進財務管理的開展提供相應保障。
組織架構不完善對業財融合的應用造成明顯阻礙,而且會在業財融合應用過程中引發權責不清的問題,針對這些情況,企業應當主動優化內部的組織架構,通過組建專門的工作小組、構建明確的權責關系等舉措為業財融合的應用提供組織架構保障。首先,財務部門內部應當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專門負責業財融合的應用并與業務部門加強工作對接,除了該工作小組以外,財務部門的其他職工或崗位人員不可隨意插手業財融合的相關事宜,以此確保業財融合應用的獨立性。其次,堅持權責一體化的原則構建明確的權責關系,將業財融合應用的具體責任落實到相關人員身上,而且由于業財融合應用獨立性更強,故而權責機制更為清晰、更為合理,一旦出現問題,也能及時追責到人,將責任落實下去。
首先,企業應當主動打破內部存在的信息壁壘,促進財務數據、業務信息的融通共享,具體來看,如果企業規模較大,可建設數據共享中心,方便業務、財務兩個部門進行數據的融通交換,反之,則可通過提升部門系統兼容性的方式促進數據融通共享,為業財融合的應用提供數據層面的支持。其次,企業應當提升自身的數據處理能力,通過技術引進、聯合開發等手段打造高效的數據信息處理系統,或引進更為先進的財務軟件,能夠高效處理數據信息,全面反映企業的業務狀況和財務現狀,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最后,加強信息安全建設,針對財務數據和業務信息進行稽查審核,避免出現數據信息錯誤的情況,而且通過智能防火墻、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的應用防范企業外部的非法訪問和網絡攻擊,提升企業的數據信息安全程度。
首先,發揮傳幫帶機制的重要作用,組織業務人員、財務人員搭建互助幫扶小組,增進雙方溝通交流,幫助業務人員掌握一些基礎性的財務知識,而財務人員則可借此機會了解企業的業務現狀。其次,加強思想教育,使業財融合期間的工作人員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保持較高的工作積極性,意識到自身工作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進而保持更強的工作動力,投入到業財融合的應用之中。最后,加強人才引進,重點考查應聘者的知識結構,爭取引進精通財務知識和業務狀況的復合型人才,充實整支業財工作隊伍并推動其朝著復合型方向發展。
從內部審計角度來看,企業應當設置獨立的審計部門或崗位,采取先進的審計手段對業財融合的應用效果進行審計監督,保障審計的獨立性、專業性,而且可以通過審計監督的方式激發業務人員、財務人員的工作動力。從績效考核角度來看,企業針對業財融合的應用制定完善的考核方案,確定科學的考核指標,堅持多元化考核方式,提升考核結果的全面性與客觀性,同時加強考核結果反饋,針對考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不斷優化業財融合的應用思路及具體舉措,進一步發揮業財融合的價值,切實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有效性。
業財融合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顯著提升財務管理效益,推動財務管理功能的前置和延伸,有效規避財務風險,但當前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仍舊面臨一定的現實困境。對此,企業應當加強內部宣傳教育,使全體人員針對業財融合應用達成共識,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與內部的組織架構,結合財務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等手段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最后則要通過內部審計和績效考核等手段強化監督,多措并舉推動業財融合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深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