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圣彬 力品藥業(廈門)股份有限公司
全面預算管理是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將企業內部生產經營、財務、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各種資源和信息,通過合理配置和有效控制,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一種綜合性管理工具,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企業戰略實施的有效工具,對于現代生物醫藥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十四五”國家藥品安全及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等政策的相繼出臺,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機遇。隨著現代生物醫藥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管理復雜程度不斷提高,如何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費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企業戰略目標,已成為現代生物醫藥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首先,生物醫藥企業全面預算是指對企業在特定時期內的財務資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管理的過程。其目標是通過合理的預算編制、執行和控制,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和財務目標。
其次,生物醫藥企業的全面預算目標,既有短期目標,如銷售收入、成本費用等,也有長期目標,如生產規模、經營效率等。其制定的原則是根據生物醫藥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發展規劃,結合外部環境和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編制。
最后,生物醫藥企業的全面預算仍然包括全方位、全過程和全員的特征。這些特征的存在可以幫助企業全面了解和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為企業的決策提供全面的依據。同時,也可以幫助企業合理分配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1]。
首先,生物醫藥企業的全面預算中,研發投入占據了重要的比例。生物醫藥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創新研發,因此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用于研發新藥、新技術和新產品。這些研發投入包括人力資源、設備設施、實驗材料等方面的費用,同時還需要考慮到研發周期長、成功率低的特點,因此預算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研發投入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其次,生物醫藥企業的全面預算需要充分考慮到行業的風險特點。生物醫藥行業的研發過程中存在著較高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技術風險主要體現在研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技術難題和失敗的可能性;市場風險主要體現在新藥上市后市場接受度和銷售情況的不確定性;政策風險主要體現在政府政策的變化可能對企業的研發和生產帶來的影響。因此,生物醫藥企業的全面預算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些風險,并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
最后,生物醫藥企業的全面預算還需要考慮到生產過程中的特殊要求。生物醫藥產品的生產過程通常需要嚴格的質量控制和合規要求,包括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要求、藥品注冊要求等。這些要求會給企業的生產流程、設備設施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帶來額外的投入和成本,因此在預算中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特殊要求。
首先,全面預算是基于企業戰略目標,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財務、運營等各方面進行規劃和安排。通常,生物醫藥企業的預算編制步驟與大多數科研生產型企業的預算編制類似,預算編制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確定預算期間、收集和分析數據、制定銷售預算、制定資本預算和制定現金流量預算。其中,預算期間是指從預算年度開始到下一年度的某個時間段,是企業可以使用的時間范圍,通常為一年。而銷售預算是企業預算編制的起點,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銷售策略制定銷售預算,包括銷售量、銷售價格和銷售收入等。與生物醫藥企業的預算編制與其他生產型企業不同的是,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階段有更多的投資和研發周期,同時還涉及藥品的生產、銷售和服務等各個方面,因此在預算編制時要考慮到企業的發展戰略,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科學合理地編制預算[2]。
其次,從生物醫藥企業的預算執行控制等方面來看,其實和生產型企業也存在一些類似之處,故而醫院的管理者和預算管控相關人員應認真分析生物醫藥企業的特點與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結合本企業的特點對預算的執行和控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以更好地確保預算編制的有效性,提高預算執行的效率,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并嚴格控制預算執行情況,確保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研發與市場拓展中去,以實現預算管理的動態性。
一方面,對于高風險的研發體現不足。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過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般情況下,研發周期較長、風險較高,但目前在預算編制中對于研發費用的預算較少,這與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風險相違背,影響了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未能全面考慮長期投入的研發周期。對于生物醫藥企業來說,在研發過程中,會出現多個階段,如研發階段、臨床試驗階段等,而在預算編制時,部分預算編制人員未考慮到不同階段的研發投入及相應的科研費用,從而導致對企業長期的研發投入未能充分體現。
一是研發項目的不確定性未能在預算中得到體現。企業在進行預算編制時,缺乏對研發項目的細致規劃和周密部署,只是單純地按照產品研發周期和投入成本來進行預算編制,在研發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未充分考慮到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競爭等因素,導致預算與實際情況偏差較大。特別是對于生物醫藥產品而言,研發周期較長,研發風險非常大。
二是預算中未充分考慮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在市場競爭環境瞬息萬變的情況下,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項目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研發風險非常大,企業在進行預算編制時未充分考慮到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和競爭對手的競爭等因素,導致預算與實際情況偏差較大。
三是生物醫藥企業的預算編制受到的影響因素非常多。例如不同國家對于公共衛生及健康事業的重視程度與管理模式等都會影響到生物醫藥企業的運營以及預算管控。因此,但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生物醫藥企業不具備甚至也無法對未來進行準確判斷,未能充分考慮企業整體利益與長遠發展,導致預算編制存在嚴重偏差。
一是研發進度與預算或計劃不匹配。以創新藥研發為例,部分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項目立項時,對于研發周期的估計過于樂觀,導致實際進度與預算計劃不匹配,嚴重影響了項目的順利開展;部分生物醫藥企業對于研發項目的預算調整也缺乏科學合理的方法,導致預算與實際進度不一致。
二是成本控制的挑戰。在藥品定價方面,生物醫藥企業主要是通過產品的毛利進行定價,由于生物醫藥企業在藥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等過程中成本投入巨大,因此合理控制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成為生物醫藥企業的重要目標。
三是人員素質影響。受生物醫藥行業特點的影響,部分生物醫藥企業的財務人員對本專業的特點不夠了解,風險認識不清,往往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同時,生物醫藥企業的預算執行人員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缺乏對于全面預算管理的了解和認識,不能將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項長期發展戰略進行規劃。
首先,高風險的研發與市場變化較快使得考核無法切實兌現。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是長期持續的,研發具有不確定性,從立項、研發、臨床試驗到最終產品上市的時間周期較長,這意味著風險較大,因此,考核指標應該是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綜合考核指標,而不是當期或短期的考核指標。
其次,部分業務的不可復制性使得前期考核無法完全應用于后期新的預算。生物醫藥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有很多是不可復制的,例如,由于專利、審批等限制,部分項目不能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銷售,因為這類項目的成功與否將直接決定了企業整體業績水平,而這些項目的成功與否與前期的預算有著直接聯系,因此無法在后期對前期預算進行考核。
1.風險評估和規避。在預算中要充分考慮風險的評估及其規避,對于生物醫藥企業而言,市場和政策風險是最大的風險,要提前做好準備,在預算中要合理分配資源,充分利用預算來控制風險。生物醫藥企業的產品具有周期長、研發失敗率高的特點,因此要合理分配資源,對于高風險的項目要慎重投資。在制定預算時,需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盡量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使企業的經營發展更加穩定。
2.風險分散和多元化投資。生物醫藥企業的產品周期較長,因此要注意投資風險,對于新產品、新技術等應進行多元化投資,降低單一風險。生物醫藥企業要充分利用“1+1>2”的原理,進行風險分散和多元化投資,提高投資收益。
3.通過預算建立風險基金(準備金)等對沖風險。企業要建立專門的風險基金,并通過預算保障相關資金來源,同時結合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在預算分析中通過監控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來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規避風險。
1.數據分析和預測模型。企業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和預測模型的建立,提高預算數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幫助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金占用。例如人工神經網絡、指數平滑法、歷史數據分析、專家判斷法等結合預算分析,向企業的研發和市場推廣等提供決策建議。
2.經驗和專業知識的運用。這主要是針對企業財務人員等預算相關人員。在此方面,要建議生物醫藥企業充分將業財融合應用到預算管理中。例如企業要成立專門的預算管理部門,建立業財融合工作機制,負責收集和整理本單位經營活動、財務活動、業務活動等各類信息,為企業提供生產經營所需的數據,并與財務部門合作,根據預算管理部門的要求,為企業提供各類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為企業制定預算目標提供參考。此外,生產醫藥企業往往都屬于高新技術企業,財務人員要積極介入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為企業爭取財政補貼以及稅務優惠政策。
1.研發項目管理的優化。在項目預算編制時,需要考慮研發項目的技術路線和開發方案,將項目進度與預算周期相匹配,增加研發預算在年度預算中的比重,便于提高研發預算的執行效率,通過提高研發人員的參與度,使得企業對研發活動的投入更加全面。在執行層面,企業需要制定合理的項目進度計劃,對研發項目進度進行控制,以確保項目在預算周期內順利完成。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需要進行有效的監控和調整,提高研發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研發項目的順利進行。
2.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對于企業的產品,要做到降低生產成本,需要優化生產流程,降低生產工藝的復雜性,使得工藝的每一個環節都能根據產品的特性進行生產;同時,要減少不必要的工序和人員投入,優化車間布局,減少中間環節。生物醫藥企業要切實建立全壽命周期理念,將成本注入的思路融入新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中,通過科學的成本預算,確保每一環節的成本控制,尤其從研發端充分考慮該項目的整體成本,科學決策立項與研發周期,從而降低企業成本。
3.做好預算調整的相關管理。就生物醫藥企業而言,要確保預算的科學性,就需要做好預算調整的管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預算人員要根據市場需求、經營狀況、環境與氣象等因素或條件,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合理的預測和判斷;在執行過程中,要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對于出現偏差的指標及時進行調整,以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當然,預算的調整應根據企業的相關流程提交決策后方可實施。
1.應用平衡計分卡等全面評估預算執行績效。生物醫藥企業的預算管理正是因為有著紛繁復雜因素的影響,所以其執行的評價也是十分復雜的,沒有完善的評價體系就不能保證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進行,所以要應用平衡計分卡等全面評估預算執行績效,在進行預算執行評價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進行。
2.總結共性結論,著力于企業戰略實現。預算執行評價是對預算執行情況的一種監控,它不僅能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評價,而且能從客觀、科學的角度反映出預算的執行情況,為企業管理層和預算管理委員會提供決策依據,為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要在評價中強化預算分析,總結共性結論。預算執行評價要綜合運用定量與定性的方法,根據全面預算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綜合分析,并以預算為基礎,進行財務分析、非財務分析和經濟技術分析,以便正確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
生物醫藥企業應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戰略目標進行分解,通過合理科學的編制方法,提高全面預算編制質量,實現預算控制與反饋控制相結合,以提高生物醫藥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同時,應注重建立健全預算考核體系,通過完善制度、合理評價等方法對企業各個部門進行全面考核,使全面預算管理與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緊密結合,以促進生物醫藥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