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一中江陰港城校區 黃 峰
初中英語教師創建多元化文本深度解讀學習活動,不僅能夠高效落實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改善英語教學的最終效果,還能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與合作閱讀的水平,使其掌握正確的英語深度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提升英語閱讀學習質量,形成良好的英語綜合素養。對此,為了發揮文本解讀教學應有的作用,本文從教學手段優化視角出發,闡述教師通過開展關聯思考、朗讀交流、問題解答、詞句解讀、感悟內涵等活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的具體策略。
英語文本解讀指的是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容進行細致了解和深度解析,從而把握文本的英語語言特點,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文本內容,以及文本深層次內涵的一種深度閱讀方法。由此可見,文本解讀是學生對英語文本進行透徹理解和知識高效內化的一個過程。而文本解讀教學也是教師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深度學習能力、深層感悟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同時,能夠讓學生掌握由淺入深的閱讀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提升文本閱讀效果,實現高效的英語文本解讀教學。
英語閱讀教學的基礎目標是讓學生真正理解文本內容的意思,深入體會文本所蘊含的各種情感,同時,實現對相關知識的扎實掌握。對此,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這一要求,教師要開展更加靈活的自主探知類授課活動,引發學生對英語文本內容的深度思考,使其有意識地探究文本語言,探尋文本內涵,通過文本細致研究的方式實現對知識的透徹理解。由此可見,文本解讀教學能夠更好地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和解讀英語文本,能夠使其真正理解文本的意思,知道文本與生活之間的關聯,了解文本背后的深刻內涵,進而實現高效的閱讀學習,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在英語文本解析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從詞句、結構、段落、主題、聯系、內涵等多個視角出發,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研究。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思維能力,幫助其掌握正確的深度學習方法,同時,培養其文本深層次理解和情感深入體會的意識。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質量,又能借此提升其綜合閱讀能力,培養其英語核心素養,進而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教學要求。
導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其自主探知興趣,增強其學習動力的重要環節。由此可見,教師要想提高文本解讀教學的導學質量,使其滿足新課標教學要求,需要合理優化導學方式,巧妙結合現實生活元素,創建生動的關聯性思考探知活動。比如,教師可以提供與文本內容有關的日常生活資料,借此引發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好奇心,再引導其將所獲得的信息與自身生活經驗進行合理關聯,回顧與文本內容相似的生活場景,在關聯性思考過程中實現對教材文本的初步理解。
以北京仁愛版英語教材初中七年級上冊“Unit 1 Making friends”課程為例,本單元圍繞了解他人、結交朋友等內容展開。對此,在導學環節,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現實生活中的交友場景,借此引發學生對以往經歷的回顧性思考,使其聯系自身的真實生活經驗,結合教材文本,分析與陌生人相識的方法,從而實現對文本內容的初步理解。例如,學生可以從課件中看到人與人之間初次相識的對話場景,了解他們的對話內容。比如,圖中兩個人分別詢問了對方的姓名、年齡、來自哪個國家、哪座城市、所在班級等基礎信息,然后深入討論了對方的興趣愛好,詢問了對方的電話號碼。對此,學生需要結合開學時與班級其他學生初次見面的場景,以及本單元的文本內容,對交友步驟和交流方法進行互動討論,在交流過程中學習文本中出現的新單詞和新詞組。
例如,在交友過程中,首先,雙方可以用hi,hello,good morning等詞語相互問好,或者直接使用“I am...”句式介紹自己的名字。其次,雙方可以針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詢問,如“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 are you?”“What class are you in?”,以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初步學習excuse,name,where,be from等單詞和短語,知道“What’s your name”等英語句型的意思和應用場景,從而為之后的深度解讀奠定良好基礎。教師開展日常生活關聯性導學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對教材文本的熟悉感,從而提高其主動閱讀與思考的興趣,提升導學探知效果。
在新課標要求下,為了高效培養學生文本深度解讀的能力,提高其閱讀學習質量,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手段進行合理改進,結合實際學情和授課要求開展多樣化的文本解讀教學活動,如朗讀交流、問題思考、詞句解析、內涵探尋等,以提升其詞句解析、段落梳理、內涵感悟能力,從而更好地提升英語文本深度解讀學習質量。
1.文本朗讀交流,深化內容理解。
在新課標教學要求的指導下,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語句的意思,知道重點句型的運用方法和應用場景,提升其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可以開展文本朗讀和深度交流學習活動。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教材文本朗讀,使其知道文中重點詞匯的發音和意思,了解詞匯與句式連讀的正確方法,在強化學生英語語感的同時,提升其英語口語水平。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合理內化文本中的重難點語句,鼓勵其結合以往的學習經驗,運用文本語言進行對話交流,談論現實校園生活,從而提升文本深度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與運用能力。
以北京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5 Our school life Topic 3 My school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Section A”課程為例,本單元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圍繞學校的課程安排問題展開,涉及學習科目、科目授課時間、學習星期等內容。在文本解讀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使其了解Mo nday,Thursday,Friday,history,art等星期詞匯、學科詞匯的讀法和意思,以及“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class are they having”“They are having a music class”等英語句型中詞句連讀的方法和語句的應用場景。其次,學生需要針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分析詞句的用法,同時運用所學知識交流本學期的學習科目和課程安排。比如,學生可以用英語談論本學期需要學習的英語、語文、體育、音樂等學科,根據課表描述不同學科的學習時間。學生通過參與課文朗讀和文本交流學習活動,不僅能夠更加扎實地掌握單元基礎知識,提升口語表達能力,還能結合現實生活進一步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從而提升交流式解讀學習質量。
2.設計串聯問題,探尋文本邏輯。
思維培養是英語新課標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對此,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提升其多維思維靈活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在文本解讀課程中創建問題鏈分析與解答活動。在串聯性問題解答過程中,學生要研究單元各文本的意思,探尋句與句、段與段以及前后文之間的聯系,同時,在深度分析過程中梳理文本的寫作思路,找尋文本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實現對教材文本的深度理解。另外,學生可以通過解答閱讀問題提升分析思維、邏輯思維、關聯思維等多維思維能力。
以北京仁愛版初中英語下冊“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 Topic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 Section A”課程為例,教師可以設計關聯性的問題鏈,引發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度思考,使其知道作者的寫作思路,明確文本的行文邏輯,進而提升解讀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提出以下串聯性的問題,如在step1文本中,康康出生于哪個季節?這個季節有著怎樣的特點?一年一共有幾個季節?每個季節的突出特點是什么?觀看教材插圖,結合文本內容,分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分別有哪些天氣特征?其中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閱讀step3部分,結合文本討論不同的季節分別適合開展哪些活動?根據上述問題,總結本單元文本所講述的內容,梳理文中人物對話的邏輯。學生逐步解答上述串聯性的問題,能夠知道本單元主要講述的是一年四季的天氣和氣溫變化情況,以及針對不同季節開展的不同活動。如春天氣溫適宜,是個放風箏的好季節。夏天天氣炎熱,更適合在海邊游泳。冬天氣候寒冷,所以更適合滑冰或滑雪。與此同時,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知道本單元的行文邏輯,即先詢問當前的季節或者對方喜愛的季節,再談論此季節的天氣情況和氣溫變化情況,并探討更適合這一季節的各項活動(如圖1所示)。

圖1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課程文本邏輯
教師開展單元問題鏈教學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文本閱讀與探討方向,提升其閱讀理解效率,還能促使其快速梳理文本的行文思路,從而提升邏輯思維、關聯思維、分析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加深文本結構化認知效果。
3.解析關鍵詞句,實現深度解讀。
在英語文本解析閱讀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善其深度認知效果,更高效地完成新課標教學任務,教師需要結合單元重難點知識創建文本詞句深度解讀活動。在文本深度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文中陌生詞匯、重點詞匯、基礎句型等語言知識進行細致研究,聯系文本情境分析各詞匯和句型的意思,探究在具體語境下的應用方法,從而改善語言理解效果,提升語言知識探究與應用水平,提高文本解讀能力。
以北京仁愛版八年級初中英語上冊“Unit 2 Keeping healthy Topic1 You should brush your teeth twice a day”課程為例,本單元通過講述康康給醫生父親電話留言的故事,講述了人們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引出與健康生活有關的各種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疾病預防措施,以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意識。對此,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針對文中關鍵詞句開展深度解析教學活動。例如,在閱讀Section A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提煉文中的陌生詞匯和關鍵語句,如prefer,journalist,crowded等詞匯,keep away from,all the time,take sb’s advice,go ahead等短語,以及以must開頭的一般疑問句及其否定回答等英語句型。然后,學生需要針對上述英語詞匯和句子進行細致解析,研究單元重點詞匯和句型的適用場景,以及在具體時態下的應用方法,如“What’s wrong with her?/She has a cold”等。與此同時,學生還需要梳理本單元文本中與疾病有關的英語知識,列出相應的知識圖表(如圖2所示),從而加深對重點知識的記憶。

圖2 《Keeping healthy》疾病知識
教師開展文本詞句深度解析活動,既可以改善學生文本理解效果,又能幫助其更扎實地記憶單元基礎知識,提升語言深度學習能力。
4.探索文化背景,體會文本內涵。
英語文本解析閱讀不僅要理解文本的表層意思,還需要通過深入研究與文本相關的各種信息,真切地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體會文本的深層內涵,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閱讀理解。對此,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結合課內外信息開展教材文本文化背景深入探究活動,讓學生了解多元文化知識,透過表層文字信息感悟作者的情感,進而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其文化素養。
綜上所述,要想進一步提升文本解讀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標要求,合理設計授課形式與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更多深度學習的機會,使其在意思探究、詞句研究、文本梳理、觀念感悟過程中實現對文本的透徹理解,提升文本解讀能力,提高英語閱讀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