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婕,羅 娟,彭 鳳,李小生
(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慢性腎臟疾病(CKD)為臨床常見慢性病,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臟損害或功能下降,多表現為蛋白尿、水腫、乏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腹膜透析(PD)為當前CKD的主要治療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腎臟功能,清除體內代謝廢物,維持內環境穩定,延緩病情進展[2]。但部分患者在PD過程中存在微炎癥狀態,易誘發營養不良、心血管損害等并發癥,增加患者死亡風險,故如何改善患者微炎癥狀態成為臨床研究熱點[3]。中醫認為CKD為本虛標實之證,以脾腎虧虛為本虛,病位在脾腎,可累及肺、脾、肝等臟器,以濁、濕、瘀、毒為標實,病情持續進展可兼夾不同邪實之證,引起病情微妙變化。目前,依據CKD病情特點可分為脾腎氣虛、氣陰兩虛、脾腎陽虛、肝腎陰虛及陰陽兩虛等5 種證型,明確微炎癥狀態與不同證型間的關系,對中醫治療PD伴微炎癥狀態具有指導意義[4]。本研究分析了PD患者伴微炎癥狀態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PD患者120 例,男62 例,女58 例;年齡(62.14±5.27) 歲;體質量指數(23.14±1.49) kg/m2;原發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51 例,高血壓腎病29 例,多囊腎14 例,糖尿病腎病26 例;透析齡(28.58±2.76) 個月。納入標準:均行腹膜透析治療,且持續時間≥3 個月;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有PD管漂管者;合并急性心腦血管事件;伴有重度感染;嚴重精神障礙;嚴重貧血。
中醫證型:所有患者均參照《慢性腎衰竭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試行方案)》[5]中診斷標準進行中醫證型劃分,共分為脾腎氣虛證、氣陰兩虛證、脾腎陽虛證、肝腎陰虛證及陰陽兩虛證等5 種證型。臨床生化指標:所有患者均采集3 mL空腹靜脈血,以3 500 r/min離心5 min,全自動分析儀檢測血紅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清轉鐵蛋白(TRF)、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PD充分性指標:透析充分性依據每周尿素清除指數(Kt/v)評價。
中醫證型分布情況:統計120 例PD患者中醫證型分布情況。
臨床生化指標與中醫證型間的相關性:分析不同中醫證型患者Hb,HCT,BUN,Scr,UA,ALB,PAB,TRF及hs-CRP水平間差異。

120 例中脾腎氣虛證49 例(40.83%),占比最高,其他依次為脾腎陽虛證34 例(28.33%)、陰陽兩虛證17 例(14.17%)、氣陰兩虛證12 例(10.00%)、肝腎陰虛證8 例(6.67%)。
脾腎氣虛證患者Hb和TRF高于其他證型,hs-CRP水平低于其他證型,BUN低于氣陰兩虛證、脾腎陽虛證、陰陽兩虛證患者,PAB高于氣陰兩虛證、脾腎陽虛證、陰陽兩虛證患者,Kt/v高于氣陰兩虛證、陰陽兩虛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證型間Hb,BUN,PAB,TRF,hs-CRP,Kt/v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生化指標與中醫證型間的相關性對比
CKD病因復雜,臨床認為慢性腎炎、高血壓、糖尿病等均可引起腎臟損傷,導致腎臟結構及功能障礙,且腎臟損傷呈進行性加重,并向腎衰竭轉化,危害患者生命[6-7]。腹膜透析是一種符合生理性的治療技術,腹膜生物性好,具有彌散、滲透、分泌及吸收等多種功能,借助多南平衡原理,使得透析液灌入腹腔后可與腹腔毛細血管內血液之間的水及溶質完成交換,以清除代謝產物,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從而維持內環境穩定[8-9]。隨著透析技術的不斷發展,CKD生存期明顯延長。研究發現[10-11],PD患者治療過程中易伴有微炎癥狀態,引起血管損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故改善CKD患者微炎癥狀態對提高生存質量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聚水而從其類也,故疾病的根本在于腎臟清濁調節功能障礙。清者,猶如精血類物質,濁者則為瘀血、濕濁等物質,PD雖具有腎臟替代之效,但不能完全替代腎功能,無法治其根本,故無法糾正機體正虛之證,中醫理念中的證型也會轉變[12]。同時,腹透液在中醫學中屬甘甜滋膩之物,久用易化生濕濁,影響脾胃運化,加之透析過程中氨基酸、白蛋白等物質的流失,五臟失于濡養,亦可加重脾腎及正氣的損害,使病情進展,并轉化為不同證型,故明確微炎癥狀態與不同證型間的關系對中醫藥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脾腎氣虛證為CKD患者主要證型,且不同證型間微炎癥狀態及臨床生化指標存在一定差異。分析原因為,CKD患者初期常為脾腎氣虛證,隨著病情進展及透析時間的延長,可逐漸轉化為脾腎陽虛之證,水毒化熱傷陰,又可轉為肝腎陰虛、氣陰兩虛等證,病情進展至后期可出現陽損及陰之象,形成陰陽兩虛之證[13]。因此,在hs-CRP水平方面,不同證型間也存在明顯差異,以脾腎氣虛證最低,陰陽兩虛證最高,可見微炎癥狀態與中醫證型間存在密切關系。病情輕微時,腎臟損傷小,透析時間短,炎癥反應變化不明顯。隨著透析時間的延長,可加劇機體正氣損耗,炎癥反應持續加重,中醫證型也發生轉變,故不同證型間微炎癥狀態可發生明顯變化。
綜上所述,PD患者伴微炎癥狀態與中醫證型存在明顯相關性,其中脾腎氣虛證患者炎癥最輕,陰陽兩虛證患者炎癥較為嚴重,可作為中醫藥治療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