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廈門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廈門市婦幼保健院,福建 廈門 361000)
在外科手術向微創方向發展的今天,腹腔鏡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各科,在婦科的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展,其中包括宮外孕、子宮肌瘤、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疾病[1-2]。婦科腹腔鏡手術具有不開腹、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術后疼痛輕等優點,而且縮短了住院時間,美容效果顯著,已成為當前臨床用于診斷和治療各種不孕癥和婦科疾病的首選。但實施婦科腹腔鏡手術過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對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創傷,同時患者對腹腔鏡手術的懼怕和擔心也會影響手術效果和預后。相關研究顯示[3-4],術后針對患者實施細致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循環質控理論下程序化鎮痛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臨床護理干預模式,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及患者疼痛度,改善患者預后。本文探討循環質控理論下程序化鎮痛護理在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鏡手術患者90 例。按紅藍球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 例。對照組年齡(52.57±11.63) 歲,病程(1.75±0.25) 年,卵巢囊腫11 例、子宮肌瘤21 例、異位妊娠13 例;觀察組年齡(52.59±10.41) 歲,病程(1.25±0.17) 年,卵巢囊腫17 例、子宮肌瘤19 例、異位妊娠9 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婦科腹腔鏡手術指證;年齡≤75 歲;首次接受本次研究的干預方法;自愿加入并依從性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各項生命體征穩定。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整;合并其他心、肝、腎、肺等臟器功能障礙者;合并認知功能障礙;中途退出者。本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常規藥物護理、各項身體指標檢測、心理疏導、健康宣教和注意事項講解等。觀察組則實施循環質控理論下的程序化鎮痛護理。第一,計劃(Plan):醫護人員對行腹腔鏡手術患者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分析患者的基本資料、術后身體和心理狀況,并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分析術后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在此基礎上制訂管理計劃。管理計劃中應包含對護理人員的定期培訓教育工作、重視相關護理人員調配和工作安排、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注意維持井然有序的良好工作環境等。第二,實施(Do):首先,成立循環質控理論下程序化鎮痛護理小組,主要成員包括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工作經驗在15年、10年和5年以上的護師各1名。由副主任護師擔任組長,每天定時檢查工作并開展周度工作匯總。小組成員進行統一培訓和考核,熟悉循環質控理論下程序化鎮痛護理干預流程,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風險意識,確保臨床護理操作實施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其次,術后健康教育。就相關婦科疾病發病原因、發病機制、常見危險因素、一般疾病發展和預后等疾病知識,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并發放相關疾病防治宣傳手冊,通過疾病知識講解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正確認知術后恢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再次,術后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術后基本情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充分溝通,建立信任感,緩解患者及家屬緊張焦慮的情緒。護理人員用親切溫和的語言及微笑安撫患者,必要時進行一對一的單獨心理疏導,幫助患者保持穩定情緒。最后,術后鎮痛干預。術后由護理人員采用躁動鎮靜評分量表和視覺模擬法評估患者鎮痛鎮靜效果,并根據評分適當調整鎮痛鎮靜藥物的用藥劑量和用藥速率。同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確保鎮痛鎮靜的安全性。第三,檢查(Check):質控小組每周定時進行質量檢查工作,并對檢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匯總,找出具體誘因,制訂針對性整改計劃。組長還可以隨時抽查分析檢查結果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好的方法進行借鑒,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對不達標項目分析原因并提出指導意見。第四,調整(Adjust):結合每次周度總結以及前期工作中的成功經驗,不斷調整整改計劃和管理標準,并將調整好的計劃和標準應用于后期工作中,在后期工作中進行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直到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其中還要注意將有效的計劃對策優化,實現標準化流程。
術后恢復情況:術后觀察并記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及總住院時間。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分別記錄患者術后1 h,1 d,3 d,7 d疼痛程度,分值為0~10 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烈疼痛,分值與疼痛程度成正比。
負性情緒: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6]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7]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分,焦慮量表滿分56分,抑郁量表滿分36分,分值越高精神癥狀越差。
護理滿意度:所有患者均于術后7 d填寫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100分,評分≥85分為十分滿意;分數60~84分為滿意;分數<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不良事件發生率:觀察并記錄護理期間常見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術后下床、術后首次進食及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各時間段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情況對比 單位:分
觀察組干預后HAMA評分、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負性情緒評分對比 單位:分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單位:例(%)
觀察組總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單位:例(%)
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期間,通過攝像裝置可以將腹腔內各器官所有影像清晰地顯示在監視屏幕上,婦科醫生可借此評估子宮、卵巢、輸卵管、闌尾、肝臟和膽囊情況[8]。當前臨床上對于許多婦科疾病的治療都用到了腹腔鏡技術,它跟傳統的手術相比,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但是腹腔鏡手術畢竟是一種創傷性手術,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因此針對患者術后護理的正確實施尤為重要。研究[9]顯示,針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手術效果,改善預后。
循環質控理論又稱PDCA循環理論,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是一套全面而系統的質量管理體系,主要通過按照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調整(Adjust)四個步驟進行整套循環管理[10]。目前護理期間采用循環質控理論模式護理干預已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劉敏[11]研究發現,針對剖宮產產婦術后實施基于循環質控的護理風險管理,產婦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顯著降低,能夠有效緩解產婦產后負性心理,提升護理滿意度。甘麗紅[12]研究指出,給予剖宮產手術的患者基于循環質控理念的護理風險管理干預,有利于進一步改善患者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程序化鎮痛護理通過應用藥物手段消除或減輕患者的疼痛和身體不適,減少交感神經系統的不良刺激和過度興奮,幫助和改善患者睡眠和負性情緒,是臨床患者手術后實施的重要護理模式之一[13]。為進一步驗證循環質控理論下程序化鎮痛護理在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文共納入90 例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術后下床、術后首次進食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VAS評分、負性情緒評分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由于護理人員工作強度大和職責劃分不清、醫護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工作流程不合理等因素,常規的管理模式很難調動員工的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容易導致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大大降低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使用循環質控理論模式對患者集中調配管理可以按計劃有效整理好需要完成的工作,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工作內容,在計劃、實施、檢查、調整每個階段都能做到全員參與。另外標準化程序的管理模式也使得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有據可循,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同時循環質控理論模式相比于常規管理方法更加重視風險防范,相關工作人員在正式工作前必須接受正規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才能開展后續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全體人員的智慧,改變傳統管理中一些難以發現的細微缺陷,讓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14]。術后護理作為一個高要求和高強度的工作過程,在管理過程中,計劃、實施、檢查、調整四個階段環環相扣,相互銜接配合,有利于加強術后護理管理水平,能夠顯著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患者預后。隨著臨床治療和護理的不斷發展,患者對醫療和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對治療與舒適的要求更為突出。鎮靜干預是通過使用藥物鎮靜及非藥物鎮靜的方法使患者在精神和肉體上感覺舒適,有利于改善各種心理問題和軀體上的不適[15]。疼痛監測已被視為世界第五大生命體征,術后患者鎮靜鎮痛的需要越來越受到醫護人員的關注,在此次治療和護理患者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認真觀察病情、檢測各項指標、注意鎮靜程度的調整,使鎮痛藥物的臨床應用恰到好處,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不良情緒,顯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綜上所述,臨床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在術后實施循環質控理論下程序化鎮痛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有利于減輕術后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同時還能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