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紅
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學校與家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做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基于此,在家校合作視野下,學校與家庭應做到精誠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有效實現對德育思想的滲透。筆者從整合家庭資源、搭建合作平臺、策劃實踐活動三個層面入手,闡述如何有效落實家校合作視野下的初中德育。
一、家校合作視野下初中德育的注意事項
(一)增強學校的家校合作意識
在應試理念影響下重視學生成績的教育氛圍中,部分學校在某種程度上淡化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以成績的高低對學生進行綜合判斷。這種教育形式和理念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基于此,在重視學生德育素養的教育環境中,家校合作已經在許多學校中有效開展,并將此作為落實德育的重要渠道。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然有部分學校未能充分重視家校合作,原因是對學生成績的重視高于德育,最終使得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對此,學校應及時調整教育方向,重視學生的德育,增強家校合作意識,打通家校合作渠道,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二)培養家長的家校合作意識
在許多家長的認知中,孩子進入學校后,一切都需要學校負責。殊不知,家庭才是孩子樹立正確思想意識、塑造良好品質的第一課堂。在重視家校合作的環境中,仍有部分家長未能充分重視家校合作的價值,甚至固執地認為家校合作是學校單方面跟家長說明學生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需要提高自身對家校合作的認知,意識到這是學校與家長進行雙向溝通的渠道,及時與教師溝通,說明孩子在家里的情況。家長還應積極從學校了解德育要求,知曉如何在家庭中配合學校落實德育,使學生在學校與家庭的合力中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
(三)提高德育開展的實效
在家校合作視野下,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重視實施德育的實效性,保證學生能夠真正從德育中吸收知識、實現成長。在傳統的德育中,存在學校因注重成績而忽視德育的情況,也有家長因“棍棒底下出人才”的思想而實行打擊式教育,這些情況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育的實效性,不利于促進學生的長久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實施德育,學校與家庭應重視合作,重視德育措施實施的可行性與實施效果的目的性,這樣才能在教育合力中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
二、家校合作視野下初中德育的實施策略
(一)整合家庭資源,開展德育
家庭資源是家校合作中的重要資源,能夠更好地促進德育的開展。“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樹立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父母應與孩子進行真誠溝通,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了解其內心想法,這樣才能在家庭中有效滲透德育。此外,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德育,家長并非“單兵作戰”,而是有著學校這個重要的“幫手”。基于此,在進行德育時,家長應主動與學校交流,將自身的德育資源向學校傾斜,學校也應積極整合家庭資源,使其成為學校開展德育的一大特色,真正發揮德育的作用。
具體而言,家長在各行各業努力奮斗,其豐富的社會經驗與思想意識是重要的德育資源,能夠幫助學生從不同方面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有助于促進學生德育素養的提升。比如,有的學生家長在管理、培養人才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教師可以邀請該家長來學校與學生們分享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和自我管理,這對培養學生堅強意志品質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的學生家長在醫院工作,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比較叛逆,心理與生理認知存在不足,教師可以邀請該家長分享有關心理健康、衛生健康方面的專業知識,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樹立良好的衛生健康意識。
學生家長中不乏其他行業的優秀者,教師可以進行定期邀請,使學生能夠在課本知識以外豐富自己的認知、拓寬自己的視野,這對學生思想的成長、心理的建設、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家校合作下開展德育,學校應合理運用家庭資源,讓學生了解學校教育之外的信息。
(二)搭建合作平臺,加強教育溝通
1.構建線上平臺。
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社會環境中,學校應與時俱進,豐富與家長的溝通渠道,如構建線上溝通平臺。搭建線上平臺,既有助于提高家校的溝通效率,使雙方及時知曉學生的情況,還能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使家校溝通不再局限于線下面對面的交流,而能夠進行線上視頻、語音電話等,加強家校之間的教育溝通。同時,線上溝通的形式,還方便了工作較忙的家長,使其能夠同教師在不同的空間內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
目前主要應用的線上平臺有微信、QQ、騰訊課堂等。微信是人們使用廣泛、使用率高的交流平臺,特別是在家校溝通中,許多家長群也是在微信中設置,基于微信的視頻、語音功能,提高了教育溝通效率。所以,微信平臺是家校交流的首選平臺。QQ平臺除了具備微信的上述功能外,還具備文件保存時間長、視頻傳輸不壓縮質量、大型文件傳輸快等優勢。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不同的交流平臺都有各自的優勢所在,家校合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線上平臺。
在統一的線上平臺中,不論是家長與教師的交流,還是教師與家長交流,都應得到快速響應,這對落實德育有重要作用。家校雙方應充分利用線上平臺,做到經常溝通、有效溝通,讓平臺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因此,在家校合作中,教師應與家長商討,確定多數人都在使用的線上交流平臺,而對于少部分無法使用線上平臺的家長,教師可以采用其他形式進行交流。
2.開展線下家訪。
除了上文提及的線上交流平臺外,線下家訪也是教師落實德育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技術尚未如此發達的時期,家訪便是教師了解學生生活情況的重要方式,也是家長與教師進行溝通的重要渠道。而在信息技術已經廣泛運用的背景下,線下家訪成了德育的重要輔助手段,能夠有效彌補線上溝通中存在的不足。
在線下家訪中,教師應注意家訪的內容與形式,避免出現將家訪變成“興師問罪”。因為在許多學生眼中,家訪是教師向家長陳述學生“錯誤和不足”的行為,但事實并非如此。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深入溝通的重要渠道,溝通的內容既包括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成長情況、思想狀態,也包括學生在家庭中的成長情況等。通過家訪,教師可以對學生產生更全面的認知,有助于后續教學活動、德育落實,而家長則能夠借助與教師的溝通,更進一步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因此,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重視家訪。
此外,在進行家訪時,教師應對家訪內容做到充分準備,如具體訪談哪些內容、訪談的側重點、想要達成的訪談效果等,都需要在正式訪談前進行充分準備,以保證訪談效果。在訪談中,教師還應將德育思想進行巧妙融合,如談到學生在學校不喜歡勞動時,可以適當融合有關勞動的好處、真實的勞動案例等,讓家長與學生看到勞動對成長的益處。再如談到學生成績不理想時,教師可以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切入,以此將家長的視野從單一的點擴展到面,讓家長對孩子的情況有更深入的認識。
在上述表述中,教師應把握好家訪的度,讓家訪能夠在家校合作背景下真正發揮作用,達到落實德育的目的。
3.組織主題座談。
在家校合作中,為了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學校可以組織關于德育的主題座談會,邀請家長來學校參與。主題座談會的內容是分享德育理念,讓家長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什么是德育、為什么要開展德育、怎樣發揮學校與家庭在德育中的作用等。并且,主題座談會是一次集中全部家長的重要途徑,故而在開展主題座談會時,都應保證交流的內容既和德育相關,也是家長最關心的,這樣才能保證主題座談會的有效性。
開展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為主題的座談會,既圍繞家長最關心的學習問題,也與德育相關。在座談會中,教師可以先分享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生都有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后具體分享學校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方法、手段。在教師完成分享后,家長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既可以針對教師分享的內容,也可以談自己在家庭中是如何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的。這樣,在互相分享中增進教師和家長的聯系,讓家長了解到更多關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此外,在每一次主題座談會結束后,教師應將座談會中的主要內容進行綜合整理,形成規范的文檔并分享給家長,供家長日后了解使用。
在家校合作背景下開展主題座談會,是加強家校間溝通的有效渠道,也是落實德育思想的重要方式。通過主題座談會向家長分享德育知識,既可以提高家長對德育的認識,也可使其在家庭中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德育,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三)策劃實踐活動,滲透德育
1.組織校內實踐活動。
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學校可以邀請家長到校參與重要的活動,如欣賞學生創作的畫展、與學生共同參與校級手工展等,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夠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更好地滲透德育思想。同時,教師在班級中舉行的小型活動,也可以邀請有時間的家長到校參與,進一步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
在組織校內實踐活動時,許多活動具有周期長、體量大、重要性高的特點,學生和家長在參與過程中應給予充分重視,真正從中獲得成長。比如,在舉辦校級朗誦比賽時,學生不僅要準備朗誦的內容,還需對朗誦的形式、著裝等做精心準備。學校組織的朗誦比賽要以德育內容為主,如愛國、成長、誠信等。在朗讀準備階段,為了讓朗讀的內容更豐富、更扎實、更生動,學生需要全面搜集朗誦資料,并進行整理、提煉。這對學生而言,不僅是整理資料的過程,也是深入理解一項內容的過程。在朗讀比賽階段,學校可以邀請家長到校觀看學生們比賽,既增進了家校之間的聯系,也讓家長進一步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而且,在參與大型比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審視自己的能力、發掘自己的潛力、提高思想認識等,這對自身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學校應重視組織關于德育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同時根據活動的規模、形式等邀請家長到校參與,在滲透德育思想的過程中增進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
2.組織校外實踐活動。
除了組織校內實踐活動外,學校還可以利用節日、寒暑假等時間開展校外實踐活動,落實德育。
在校外實踐活動中,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郊游、觀光博物館、植樹勞動、參觀戰爭遺址等。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獲取的德育思想是不同的。比如,在郊游時,學生需要有愛護環境的意識,愛護郊游中遇到的一草一木、不亂扔垃圾等;在觀光博物館時,學生應遵守管理規定,不大聲喧嘩,認真聽取引導員的講解,了解館中藏品的歷史;在進行植樹勞動時,應認真對待每一棵樹苗,知曉樹木成長的不易,塑造堅韌的品質;在參觀戰爭遺址時,應心懷敬畏,感恩先烈的付出,增強家國情懷和民族意識。至此,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心理與身體能夠得到切實鍛煉,能夠從思想意識層面真正提升自己。
所以,在家校合作背景下,學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德育思想、感受德育內涵、接受德育,促進學生的長足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開展德育,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方法滲透德育思想,保證德育的有效性。本文提及的整合家庭資源、搭建線上平臺、開展線下家訪、策劃校內外實踐活動等,蘊含了不同的德育內容,且在學校與家長的參與下,學生能夠做到有效認識、深入體會,進而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實現自身思想與品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