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馨


初次見到魏蓓的人,很難不被她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所吸引。她眼角帶著端莊溫和的笑意,眼神靈動而又彬彬有禮;當和她深入交流時,那雙眼睛又仿佛能透過你的雙眼洞察你的內心……“這是一雙讀書人的眼睛。”記者心中這樣想道。
2023年9月,新學期伊始,暮夏的暑氣尚未消散,初秋的微風悄然拂過枝頭。記者慕名來到江蘇省徐州市少華街小學采訪。等候在那里的,是一位鐘情于帶領學生讀書的語文教師、一位引領校園讀書風氣的校長、一位熱愛閱讀的讀書人——少華街小學副校長魏蓓。
“讀書,是對過去的追憶,對當下的反省,更是對未來的‘投資?!蔽狠黹_門見山,用一句話向記者總結了自己的閱讀理念。她認為,讀書是一件貫穿人一生的事。它既是生活中隨處可及、隨時可見的小事,也是陪伴和引領人生成長的大事。因此,身為一名知識分子、教師和校長,無論是規劃自己的讀書生活、設計學生的閱讀教學,還是引領教師的專業閱讀,魏蓓都希望真正拿起書本的人能把目光放得更長遠,看向那充滿不確定的未來。她說:“我所期盼的閱讀,是一種面向未來的閱讀。”
讀書,引領人生,面向未來
魏蓓的這一獨特的閱讀理念,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由她本人的讀書經歷所引發的。
對于一個熱愛讀書的人來說,出身城市工人家庭的魏蓓并沒有今天的孩子那樣幸運。在她年幼時,像今天市場上這樣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讀物是不可想象的。事實上,大多數與魏蓓同齡的孩子連順利完成學業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更遑論讀課外書了。但比起她的同學們,魏蓓又是幸運的。她的父親十分支持她讀書,在工人平均工資只有幾十塊的年代,每年要花十幾塊為她訂閱、購買各類報刊書籍。稍大一些后,父親所在工廠的圖書館又為她打開了閱讀世界的新大門。這使得年幼的魏蓓有了遠超同齡人的眼界和知識,為她將來的求學、任教乃至整個人生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是在江蘇師范大學讀的書。”提起自己的母校,魏蓓的臉上洋溢著驕傲。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蘇師大后,愛讀書、會讀書的魏蓓很快就找到了能發揮自己特長的舞臺——師大教育系(現改名教育科學學院)系刊《行知》。她開始把自己多年來的所讀所思和在大學里接觸到的新知識提煉為文字,抒發自己對教育、對讀書、對大學生活的見解。是金子總會發光,魏蓓的文章很快就贏得了老師的賞識和同學們的稱贊,她本人也被推舉為《行知》的主編。在她的身邊,漸漸聚集起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那是一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后來,據魏蓓回憶,他們大多成為了各領域的拔尖人才,實現了各自的人生價值,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至于自己,提起那段充實的歲月,魏蓓滿懷感激。她慶幸自己能夠走上這條讀書與寫作的道路,也感謝那些在這條路上對自己予以支持和肯定、提出批評和建議的老師、同學們。魏蓓說:“常言道,書籍就是良師益友。而我何其有幸,能與一群真正的良師益友共享讀書的快樂,度過一段美好的讀書時光。”
初執教鞭時,繁重的教學任務讓魏蓓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隨心所欲地讀書了。幸運的是,略顯迷茫的她接受了一位前輩的教誨:不要放棄讀書,要多讀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專業好書。在這位前輩的指導下,魏蓓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開始閱讀《給教師的建議》《靜悄悄的革命》《閱讀手冊》《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奇跡》《兒童心理學》《唐詩宋詞十七講》《聽王榮生教授評課》等一系列的專業書籍。幾年下來,魏蓓的專業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她開始頻頻在各種期刊上發表論文,教育教研成果頗豐,在本地教育界嶄露頭角,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時至今日,已走上工作崗位近二十年的魏蓓仍然保持著讀書、寫作的習慣。無論工作多么繁忙,她每天都要留出哪怕一小段時間,靜下心來讀幾頁書,寫幾段話?!斑@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不可或缺?!蔽狠碚f。她也積極地勸導、陪伴自己的學生讀書,因為“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讀書是一件能引領人成長的、讓人受益終身的事”。
讀書,朝向未來閱讀教學的方向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當記者問起魏蓓的教育理想時,她回答道:“與其說我想要什么樣的教育,不如說我想要把我們的孩子培育成什么樣的人?!倍@個問題的答案,只能從魏蓓的教學實踐,從她為孩子們所打造的閱讀教學中去尋找。
2019年,徐州市泉山區開啟了對新教學實踐的探索。彼時正執教于泉山區淮海西路小學的魏蓓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變化。經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魏蓓在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同時,也總結歸納出現有閱讀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課內閱讀不夠深入,教師缺乏指導工具和策略,學生的閱讀成果缺乏及時、有效的評價等。她想,新教學的探索,或許會是一次變革的契機。
針對她所總結出的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種種問題,魏蓓嘗試著從新教學的理念和實踐中尋找解決方案。“新教學,以及幾年后的新課標,其實都高屋建瓴地指明了閱讀教學未來的方向?!蔽狠碚f,“在我看來,那就是從淺層的閱讀,轉向兒童思維能力的提升和溝通協作能力的提高?!?/p>
在采訪中,魏蓓以一個真實的教學設計案例向記者說明她的“新閱讀”教學的側重點和導向性。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包含三首古詩、三篇課文,主題是中華傳統文化。魏蓓就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向世界介紹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的主題,以“介紹”作為語文實踐方式,通過四個任務活動,完成在具體的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傳承、弘揚和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大單元的學習目標。在引導學生完成任務一“我和古人一起過節”時,她主要設計了三個活動。
首先,魏蓓安排了“誦讀古詩,一起過節”活動。學生們從小就有著豐富的節日體驗,參加過很多的民俗活動。為了喚起他們的記憶,魏蓓請同學們搜集自己的照片,曬曬過節時難忘的瞬間。一張照片,一個故事,當傳統節日里有了學生的身影,他們對文化就有了真切的感覺?!肮湃藦氖裁磿r候開始過春節的?”“古人過春節時也能放鞭炮、吃餃子嗎?”學生們對古人過節充滿了好奇。此時,學生們再去誦讀本單元關于節日的三首古詩,已經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古詩學習——讀準字音,明白詩意,背誦古詩。他們更希望通過誦讀經典詩詞去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美食、游戲等,借助文本學習去感受其中蘊藏的傳統節日文化。
其次,學生僅僅從文本中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是不夠的。任務驅動下,他們渴望更深入地學習和探究。于是魏蓓設計了第二個活動“傳統節日,我感興趣”,通過一系列進階任務,引領學生深入探究傳統節日的魅力。魏蓓讓學生們自由組合,組建研究小組,圍繞著《中華傳統節日學習活動計劃》展開討論。研討的過程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從剛開始的各抒己見到后來的相互包容,小組成員通過線上線下的交流達成了一致的研究目標。然后,拿著小本子的“小研究員”們就出現在了學校圖書館、民俗博物館里。他們通過查閱書籍、搜索網絡、向長輩請教等形式去探究中國的節日文化。豐富的研究成果又激發了學生們表達與交流的欲望,有的小組制作了思維導圖,全面地介紹了中國傳統節日;有的小組從元宵到粽子再到月餅,用美食串聯,介紹了傳統節日的飲食文化。
至于最后的評價環節,其實魏蓓早在這一任務開展之初就公布了一張《小組展示互評表》。這張小小的互評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會主動和教師交流分享方式,小組間一遍遍磨合練習,他們甚至還請來其他小組進行模擬打分。評價表儼然成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他們在理解評分標準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對接,完成了文化探究和文化傳承的勾連。
不難看出,在那個時期,魏蓓所開展的閱讀教學活動在設計理念上頗為新穎,與后來新課標所提倡的“大單元教學”“學習任務群”“情境教學”等理念不謀而合?!拔蚁M绕饐渭兊貙W會講一段故事、掌握一些字詞、明白一個道理,我的學生們還能在閱讀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并且在放下書本后,還能把這種閱讀行為通過展示、交流、評價和反思等形式繼續下去,從而掌握解決某個問題的能力。”魏蓓說,“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而掌握了這種學習能力的孩子,一定能在未來找到屬于自己的道路,實現自己的價值?!?/p>
讀書,攜手暢想教育的未來
自身的經歷讓魏蓓充分認識到讀書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因此,在走上管理崗位后,她以身作則,對年輕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魏蓓說:“無論是從引導學生閱讀的教育教學層面,還是提升自我、促進專業發展的層面,教師都應當多讀書,讀好書?!?/p>
對此,魏蓓也總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她認為,首先,學校要給予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充足的閱讀時間。在安排教學任務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師本人的成長需求和成長空間。她對記者說,人們總把教師比作園丁、灌溉者,這當然是十分貼切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教師也應是學生,他們的學習和發展并不因站上講臺而終止,反而要“更上一層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比绻唤o教師讀書學習的時間,那他們就只能重復著低效而過時的教學模式,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漸漸被拋下,這對學校、對學生和對教師本人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和不負責任。
其次,教師的閱讀要突出層次感,注重指向性,循序漸進,目標明確?!肮稽c地說,教師不應該把精力過多地分配給重復的、無關的、目的不明確的閱讀?!蔽狠碚f道。在她看來,教師的專業閱讀時間本就是從緊張的教學任務中抽出來的,就應當用在合適的地方。她通過觀察發現,很多教師能給學生設計出豐富、精彩的讀書活動,但卻對自己的專業閱讀缺乏規劃。同一類型的書,翻來覆去地讀;深淺不一的書,不求甚解地讀;不同領域的書,囫圇吞棗地讀……這都是魏蓓認為應當盡量避免的“無效閱讀”。因此,教師閱讀也需要適當的引導和規劃。如何幫助教師規劃自己的專業閱讀,這是魏蓓正在探索的一個課題。
最后,引導教師閱讀,應當注重“身邊人的力量”。這是魏蓓的切身體會。她說,每當她發表了一篇重要論文或者取得了某個獎項時,總能吸引帶動一批教師加入讀書學習的隊伍。這就是榜樣的示范帶頭作用。而且,就像讓學生分組討論能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一樣,教師之間分組共讀,也能帶動一部分教師的積極性。如果能在學科組或者年級組內營造出讀書的氛圍,那么教師讀書積極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作為一名教師,魏蓓能大膽地走出舒適區,先于他人開始種種新教育理念的嘗試,并取得成功。而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作為一位母親,魏蓓會興致勃勃地和兒子互相推薦有聲電子書,似乎毫不擔心電子產品會影響兒子的學習……面對記者的疑惑,魏蓓笑答道:“或許是因為我比較喜歡想象未來吧。這些年整個世界都發生了很多變化。短視頻、5G技術、ChatGPT……層出不窮的新事物總能讓我止不住地暢想:我們的教育在未來會是什么樣?”或許正是這種“面向未來”的精神,塑造了如今的魏蓓,和她所培育的那些“向著未來而讀書”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