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芳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養成了過分依賴教師“教”的習慣,導致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師要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精心設計預習單,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課前預習是學生獨立地對新課內容進行準備的學習,是語文學習的前奏和序曲,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中年級學生正處在自主學習能力不斷發展的階段,教師的指導必不可少。教師可以在教學每一課之前都精心設計預習單。例如,圍繞“我來讀”“我來寫”“我來想”三大版塊設計具體的預習內容?!拔襾碜x”版塊,要求學生圈畫出生字、新詞,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并請家長評價讀得是否正確、流利?!拔襾韺憽卑鎵K,不再拘泥于抄抄寫寫這樣單調、機械的作業形式,要求學生自主設計字、詞、句方面的書寫作業。例如,采用“生字開花”“猜字謎”“詞語接龍”“佳句展示”等形式?!拔襾硐搿卑鎵K要求學生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能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者寫下自己初讀后的收獲。這樣的預習單不僅明確了學生預習課文的步驟和自主學習的流程,而且也為教師省去許多時間,為教學提供了方便。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逐步放手讓他們自主設計預習單,增強學生聽課的目的性,讓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二、提供閱讀方法,讓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
在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
教師應從課文入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要求學生能正確領會課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和感情色彩,注重培養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要求他們學會把長文讀短。這樣做既能厘清文章的脈絡,又能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學生學習新課文時,對文章內容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掌握課文大意;第二遍,把握篇章結構,了解作者布局謀篇的用意;第三遍,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領悟寫作方法,感受不同文章的寫作特色。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例如:圈點法、討論法、自讀互議法等,讓學生真正走進“讀”的境界。對學生而言,有些課文比較容易理解,適合學生自學。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充當課堂引領者的角色,放手讓學生自學。例如,五年級下冊的《草船借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題目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緊扣“借”這個字眼,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諸葛亮是怎樣借箭的。學生可以通過自讀、自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體會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適時補充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課文的相關背景。這樣做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認識,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
質疑是創新的開始。一個好的問題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更應當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的的問題。其實,這一過程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過程。
學習《跳水》一課時,有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船長真的會向兒子開槍嗎?既然要救人,為何還要開槍呢?關于這些問題,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學生認為這是船長的一種機智做法,以此來嚇唬孩子,讓孩子趕緊跳水求生。有學生卻說:“在那樣危急的情況下,船長不會開槍。如果開槍就可能打中孩子。”站在不同的角度,答案是各不相同的。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深入思考,從而形成新的認識??赡茉趯W生的對話中,幾方都各持一詞,也達不成共識,但這恰恰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性。創新思維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讓復雜的知識在靈動的語言中流淌。在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完全放任學生自學,當學生走入誤區時,應當適時引導;當學生思路卡殼時,應當適度輔導。
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主獲取信息與資料
在教學后,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獲取信息與資料的能力。這樣做不僅可以加深對所學課文的理解,還可以真正實現由課內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
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將學生帶到學校圖書室、閱覽室,還可以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組織“圖書漂流活動”,讓學生交換書籍閱讀等。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廣泛閱讀,獲取更多資料、信息,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在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搜集資料,開展“猜字謎”和“趣味漢字交流會”活動。教材中呈現了搜集資料的三種常見渠道,教師可以教材為依托,指導學生掌握每一種搜集方法的要點,放手讓各組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采用查找圖書、網絡搜索、請教別人等方法,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對資料進行篩選、梳理,最后在全班進行展示交流。資料、信息都由學生自主選擇,讓學生在從廣泛的閱讀中學會取舍。要做到于我有用,于我所用,于語文學習有用,于提高能力有用。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更需要做好引領者的角色,進行恰當而有深度的引導,促使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同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