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開發學生數學思維潛能的重要時期。小學生性格比較活潑,教師要耐心引導學生學會“說”,通過時時“說”來活躍思維,提升數學素養。
一、培養學生“說”的意識
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功。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規律,結合教學內容,做好長期引導。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思維活躍,課上發言積極,但是這一時期的學生數學語言是空白的,需要教師的引導。例如,在進行“數數”相關教學時,教師可以出示實物激發學生“說”的意識,引導學生準確地說出給出的書本、鉛筆等實物的數量,讓學生深入領會學習數學的意義,掌握基礎的數學語言。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表達欲望會有所減退,教師不能自顧自地講解數學知識,要鼓勵學生積極“說”出來,培養抽象思維。
二、創造輕松環境,讓學生敢“說”
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說”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表達欲。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和諧教學環境的創設,為學生創造敢說、想說的條件,讓學生能夠積極表達自己的學習需求。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說”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敢說,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跨出“說”的第一步比較困難,教師可以采取分層的形式提問,對于學習能力及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提出相對復雜的問題;對于有很大壓力、能力相對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相對簡單的問題,以此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三、規范數學語言,以“說”促“學”
數學語言是規范的、嚴謹的。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規范數學語言,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教師在描述數學問題時要做到準確、思路清晰,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掌握精準的數學表達用語,促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夠通過有條有理地“說”出來,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四、豐富教學形式,促使學生多“說”
在數學教學中,教學模式并非一成不變。教師要創新教學形式,通過豐富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造“說”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說”提升數學思維,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演講、提問、討論探究的方式與學生互動,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
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大膽地“說”,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效率。作為數學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說”的條件,鼓勵學生敢說、會說,在說的過程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最終達到以“說”促“學”的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