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制造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佛山作為首批試點示范城市,開創了以專業化金融服務助推制造業創新升級的“佛山路徑”。
制造業當家的佛山,高度注重金融、科技和產業的融合發展。2023 年6 月,其開全國之先河,通過制度安排和空間行動,打造出佛山先進制造業金融集聚區,構建了制造業產融互動的新模式。此舉不僅為當地制造業創新提供了專業化支持,也為金融業發展提供了差異化引擎。其思考和探索,對制造業和金融業轉型升級都具有借鑒意義。

500 年前,佛山就以武術、中醫藥、陶瓷、鑄造等城市名片,躋身中國四大名鎮,這里自古工商業繁榮,并涵養出拼搏進取、敢為人先的城市底蘊。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佛山專注實體經濟、厚植本地根基,堅持制造業立市、興市、強市,經濟總量持續攀升,2019 年突破萬億元,成為全國第17個、廣東省第三個GDP超萬億的城市,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當前,全球制造業圖譜不斷演進,先進制造業成為國家競爭的焦點,制造業當家的佛山肩負更重要的使命,正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制造業的創新,離不開金融血脈的滋養。為滿足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高層次需求,佛山亮出了“拼經濟,金融先行”的鮮明旗幟,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提升實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
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佛山先進制造業金融集聚區,于2023年6月28日正式啟動。其旨在從金融服務產業升級的頂層設計出發,通過金融資源的集聚,提升金融資源的分配效率和效用,并驅動金融機構向專業化分工演化,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助力企業投融資活動的開展,加快產業結構的演化步伐。
眼下,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在內的專業金融機構已紛紛搶灘進駐集聚區。一個以現代金融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藍圖,正在佛山徐徐展開。
過去40多年,全球制造業的宏大敘事之一,就是中國制造業的崛起。佛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珠江三角洲腹地,是深度參與這一歷史過程的重要城市。
佛山行政區劃面積3797.92平方公里,下轄禪城、南海、順德、高明、三水五個區,常住人口955.23 萬,是珠三角西翼經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其與廣州共同構成的“廣佛都市圈”,是粵港澳大灣區一大極點。
改革開放之初,佛山就全面融入國際市場,從代工模式起步,逐步建立起產業門類齊、生產規模大、配套能力強的制造業體系,其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也不斷提升。2022年,佛山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87萬億元。
隨之而來的,是佛山GDP不斷增長,2022 年達到1.27 萬億元,連續第三年穩坐萬億GDP城市俱樂部(圖1)。
今日佛山,用全國萬分之四的土地、千分之七的人口,創造了全國超1%、廣東近1/10的GDP,是全國第17個、廣東省第3個經濟總量超萬億元的城市,工業規模位居全國第5、全省第2,人均GDP從2000年的2.1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13.2萬元(圖2)。
其中,順德區可謂佛山經濟龍頭,2022年生產總值達4166.39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1.2 萬億元,穩居全市第一,連續12 年獲評全國高質量發展和綜合實力百強區首位,也是全國首個工業產值超萬億元的市轄區(表1)。
過去十年,順德GDP增長了1.75倍;2000 至2022 年,增長了11.4 倍;過去40 年,更是增長了640 多倍。發達的制造業和活躍的民營經濟,讓順德呈現典型的藏富于民的特征。2022年,順德人均GDP達到23.4 萬元,同比增長10.5%,將其放在全球比較,高于塞浦路斯、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可排在前30位(表2)。
佛山資本市場30年:上市軍團從3家增加至77家
支撐佛山強大經濟實力的,是遍地開花的企業。
公開數據顯示,佛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9400 家。2022 年,90 家佛山企業入圍“2022年廣東省制造業500強”,數量領跑全省。

資料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資料來源:Wind
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代表,其數量和質量體現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多年來,佛山本土優質企業不斷沖擊上市,令資本市場“佛山軍團”持續發展壯大。
數據顯示,佛山上市公司數量由1993年的3家增加至2023年中的77家,其中,深交所43 家、上交所9 家、北交所2 家、港股及海外市場25 家。截至2022年末,佛山上市公司總市值超1.3萬億元,上市公司凈資產總規模7982.96億元,營收總規模達12881.14億元。A股佛山上市企業實現凈利潤510.23億元。
佛山的上市公司,超八成集中在制造業,其以不到全市企業總數的0.15‰,創造了約23.5%的工業總產值和28.89%的凈利潤,2022 年納稅近600億元。
順德上市公司的數量占佛山全市的半壁江山,截至2023 年6 月,達到40 家,其中包括24 家A股上市公司和16 家海外上市公司,實現了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等資本市場各大板塊的全覆蓋。2022年,順德A股上市公司營收4904.78 億元,占佛山A股公司營收的80.5% ;歸母凈利潤378.91億元,占全市A股公司這一指標的78.28%。順德不僅資產證券化率在同級別城區中處于領先地位,還形成了從培育、輔導到審核企業完備的上市后備企業梯隊。
有研究顯示,500強民企的資產總額和當地經濟的繁榮程度正相關,民營企業規模越大,地區經濟越繁榮。除了本土培養的兩家世界500 強企業,順德還吸引了30多家世界500強在區域內設立超過100個投資項目。
產業基礎扎實,八大產業集群根繁葉茂
雄厚的產業根基,是佛山批量誕生上市公司的關鍵所在。
作為一座以制造業而聞名的城市,一直以來,佛山堅持制造業立市、興市、強市,制造業產業根基扎實,產業體系和鏈條相對完善,制造業大類應有盡有,佛山生產的八成產品,會走進千家萬戶,九成的產業可以實現自我配套,擁有98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是萬億級城市中罕有的工業占比近六成的城市,是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基地。
佛山制造業產業集群有“三五成群”的說法,代表三個新興產業和五個傳統產業。
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是佛山第一大支柱產業,也是全市首個突破萬億級產值的產業集群,占據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半壁江山,孕育了一批工業泵、機床、激光設備等細分領域“隱形冠軍”,陶瓷、塑料等專用設備發展處于國際、國內領先水平。
泛家居產業集群是另一個產業鏈條完善的超萬億產業集群,2022年被工信部納入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之一。佛山擁有家具企業8000多家、規上陶瓷建材企業近600 家、規上家電企業300多家,全世界25%的電飯煲、33%的抽油煙機、43%的熱水器、48%的微波爐出自于此。佛山也是全球主要的泛家居產品采購貨源地、全國最大的家具采購中心,順德樂從家具城面積500萬平方米,現有家具貿易商戶8800多家,匯聚國內外家具品類5萬多種,產品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有家就有佛山造”的整體產業品牌印象。
創新實力強勁的佛山,依托陶瓷、金屬加工、紡織業、塑料制品等優勢傳統產業,還衍生出一個千億產業集群,即先進材料產業集群。

資料來源:順德區統計局

資料來源:順德區統計局
當前,佛山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亦走在全國前列,實現了供應鏈本地化。加速崛起的產業集群,吸引了世界機器人巨頭入駐,庫卡、發那科、ABB、安川、川崎等均在佛山布局,埃斯頓、大族、中大力德、拓野等重磅項目落地佛山,博智林、嘉騰、隆深、利迅達等本土隱形冠軍也在強勢崛起。
數據顯示,全國每銷售11 臺機器人,就有一臺來自佛山。到2025年,佛山智能機器人產業產值有望達到3000億元。
佛山汽車制造產業集群也在發力,成長為廣東三大整車制造基地之一,擁有2 家營收規模超100 億元的汽車制造相關企業、14 家營收規模超過10億元企業和218家規上企業。
此外,佛山企業也在電子元器件、5G通信、新型顯示、光電照明等領域迅猛崛起,一大批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相關主體和研究院在此布局。
佛山還在發展新能源產業集群,引進、培育一批知名企業。目前,佛山氫能源產業鏈初步成型,形成了從壓氣機、燃料電池到整車的完整氫能車輛產業鏈。
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集群方面,佛山擁有嶺南中醫藥名城,正加快形成以生物制藥、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為突破口的高端化產業格局。
當前,佛山正全面吹響“制造業當家”的號角,持續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推動其與傳統產業互動互促,加快三大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向世界級產業集群進軍。
順德作為佛山五個轄區之一,是中國制造業規模最大、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城區,擁有制造業企業近3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近3000家,孕育了家電、機械裝備兩個超3000億級的產業集群。
當前,順德區正在加快培育壯大“4+5”產業集群,四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包括智能家電、高端裝備、先進材料和現代輕工家居,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包括智能機器人、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數字創意、現代農業與美食文旅。當前,順德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產值高達3689.68億元,高端裝備產業集群產值高達3537.21億元。
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也是順德當地產業的寫照。分布在家電、機械設備、房產建筑及電子等領域的上市公司占比逾50% ;此外,也有來自電力設備、基礎化工、有色金屬、交通運輸、社會服務、商貿零售、環保、汽車、非銀金融等領域的公司,顯示當地豐富多樣的產業配套。
多年來,順德的產業分布呈現以家電、機械設備、電子、建筑設計等行業領頭,其余行業不斷崛起的局面,形成了有梯度的“雁陣效應”。“雁陣”內,各產業形成比較優勢,均衡發展,帶來產業、投資、人流的良性流動。
不斷涌現的優質企業,陸續登陸各個資本市場,體現了順德在吸引投資、促進創新方面的努力。
根據《中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順德區再次榮登“高質量發展百強區”榜首。自2012 年起,順德從全國760 多個地級市轄區中脫穎而出,至今已連續12 年獲得這一殊榮。
科創資源豐富,上市軍團成創新主力軍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觀察一座城市發展后勁的重要指標。長期以來,佛山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其后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順德區從全國760多個地級市轄區中脫穎而出,連續12年獲得“高質量發展百強區”榮譽。
2022 年,佛山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82%。佛山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700家,121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散落全城,擁有眾創空間92家,省創新創業團隊11個,企業類省重點實驗室2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90家,省實驗室2家。
上市公司軍團是佛山科技進步的主力擔當。近3年,佛山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近900億元,其中A股上市企業2022年研發投入比2019年增加46%。2022年,佛山上市公司共計創造76.96萬個工作崗位,納稅近600億元。
順德則堅持“工業立區、科技強區”,科技創新動能澎湃。近兩年,順德區社會研發經費投入(R&D)增速為7%,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22年,順德全區R&D占GDP比重達4.28%,多年保持全市五區第一,居全省第二,僅次于深圳。
在順德,創新主體云集。順德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2個,省級工程中心282 個,高新技術企業3485 個,省級創新團隊5 個,35 個院士工作站,3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9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創新氛圍帶動下,順德科研成果豐碩,2022 年累計有效發明專利22140 件,占全市47%,同比增長17.42%,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68.55件,同比增長15.98%,遠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順德也是全國首批11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示范地區之一。
資金、人才、平臺匯聚,令順德科技企業孵化成果顯著。在這里,分布著8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2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還有8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另有12家和6家省級和市級眾創空間。順德科技企業孵化場地面積高達55.6萬平方米,截至2022年底,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946家。
《中國市轄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榜單的評價體系主要從綜合指標、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等7個層面構建,其中,創新發展主要從創新投入、創新創業活動和新經濟發展水平三個方面進行考量,衡量指標包括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等指標。順德區連續12年奪得第一,背后是其創新發展的實力。
近年來,進入資本市場的順德企業,科技屬性越來越明顯,且大都是各細分領域的佼佼者,顯示順德產業轉型勢頭洶涌。
例如,富信科技(688662)處于半導體熱電產業,是國內外少數業務覆蓋上游熱電材料及核心器件的研制、熱管理方案的設計,以及下游熱電整機應用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萊爾科技(688683)是佛山市第三批細分行業龍頭,具備特種膠粘劑研發和精密涂布兩大核心技術,服務半導體、新能源汽車、醫療等領域客戶。申菱環境(301018)處于專用空調領域,在空氣調節設備多個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均超10%。奔朗新材料(836807)是中國超硬材料制品行業的領先企業,在全球陶瓷加工工具市場的占有率居于第一位。
建平臺、聚項目,產業園區建設脫穎而出
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產業園區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載體。在制造業環節,至少90%以上的經濟活動都集聚在專業化產業園區之內。為此,全國各地均加快以園區經濟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佛山亦不例外。
佛山把產業園區建設當作重塑產業空間格局、推進“制造業當家”的重大舉措,近年來,大力推動佛北戰新產業園和“雙十園區”等建設,動態儲備了不少于1.7萬畝的集中成片國有工業用地,優先保障重大先進制造業項目用地需求,有效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
佛山“雙十園區”即“十大創新引領型特色制造業園區”和“十大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區”。其中,佛山南莊高端精密智造產業園,著力打造大灣區精密制造行業發展標桿。佛山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新高地。佛山人才創新燈塔產業園,打造“三鏈”融合發展的新標桿、戰新產業培育的新典范。佛山三山顯示制造裝備產業園,打造國內領先的顯示制造裝備研發和生產基地。佛山九龍高端裝備及新材料制造產業園,打造產業鏈完整、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先進產業集群。佛山倫教珠寶時尚產業園,打造大灣區黃金珠寶產業生態城。佛山北滘機器人谷智造產業園,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高地。佛山臨空經濟區智造產業園,打造智造產業的標桿園區。佛山水都飲料食品產業園,培育全國標桿食品飲料千億級產業集群。佛山云東海生物醫藥港產業園,打造大灣區生物醫藥新增長極。
這些優質產業園區,在空間上把關聯的產業集聚在一起,促進產業配套,培育優良的產業生態,形成集聚發展動能,引導佛山制造勇攀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也因此,佛山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主動出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機遇
2019 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繼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粵港澳大灣區未來要成為第四個世界一流灣區,這也成為廣東各地搶抓機遇的關鍵詞。
從地理位置看,佛山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內環核心圈,是“廣佛都市圈”、廣深佛莞“黃金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30 分鐘可達廣州,2 小時內可達珠三角的主要城市。近年來,佛山積極推進“陸水空鐵”四位一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形成強大的區域輻射帶動效應。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串聯起整個大灣區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
四年來,佛山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深化廣佛全域同城,建設“1+4”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實驗區,共筑大合作平臺;搶抓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機遇,增進產業協作和創新,同時不斷完善交通網絡,實現地理上的大灣區交通互聯。
2022 年8 月,廣東省印發《關于支持佛山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制造業創新高地的意見》,推動佛山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增強珠三角地區核心引擎的戰略支撐。
作為佛山經濟的“領頭羊”,順德明確提出,要主動對接廣深、聯通周邊、面向世界,積極營造大開放格局,推動“香港科技+順德制造”的合作模式成型。以“香港珠寶+順德制造”為例,通過引進香港保發珠寶產業中心項目進駐倫教街道,順德有望在倫教珠寶產業400億元既有產值的基礎上,在3-5年內打造一個千億元產業集群。
順德還有5 個港口口岸,包括1個國家一類口岸(客運)順德港,每天多個航班往返香港,4個國家二類貨運口岸,包括容奇港、北滘港、勒流港、順德新港,設計進出口貨物吞吐量達1200萬噸。
順德區域內有7條高速路和7條快速路組成的主干道,“三橫四縱”分布全區,未來,順德還將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規劃21條軌道線路,包括15條都市軌道,5條城際鐵路和1條國家鐵路,進一步打通與大灣區周邊城市的物理連接。
一個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面向世界的開放格局已經在順德逐步形成。
實體經濟與金融是共生關系,雄厚的產業基礎,衍生出大量的金融需求,需要強有力的金融環境為之輸送血液,為企業的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綠色轉型發展等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反過來,金融業的發展,也將增加實體經濟的發展動力。
近年來,佛山不斷摸索完善金融服務模式與先進制造融資需求的適配度,各項金融指標保持較快增長,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金融與制造業從磨合走向融合,為全市經濟持續平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022年,佛山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709.29 億元,增長8.9%,連續多年高于GDP增速,金融業占GDP比重提升到5.6%,同比增加0.4個百分點,對GDP增長貢獻度達26%。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4%,本外幣貸款余額1.8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保費收入600.04億元,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本外幣存貸款余額、保費收入、證券成交額等主要經營指標居全省第三位。
2022 年,佛山金融業稅收合計135.71億元,同比增長11.3%,占全市總稅收的9.4%,金融業納稅額僅次于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和房地產業,排名第四。
根據佛山銀保監分局數據,截至2023年6月末,佛山銀行業資產總額3.2 萬億元,同比增長19.17%,穩居廣東地級市首位。保險業資產總額2078.3 億元,占省轄的13.46%,同比增長8.8%。1-6 月實現原保費收入406.60億元,位居省內地級市第一,同比增長13.22%。
順德區2022 年金融業增加值200.52億元,同比增長10.8%,占全區GDP比重為4.81%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8139.35 億元,同比增長18.34% ;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5579.64億元,同比增長13.02%。
除此之外,雄厚的民間財富,也是佛山金融機構爆發的重要基礎。作為一座“藏富于民”的城市,佛山是廣東首個存款突破2萬億的地級市,有著旺盛的財富管理需求。根據《2022胡潤財富報告》,佛山市住戶存款1.2萬億元;人均存款12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4萬元;均位居全省第三。佛山擁有富裕家庭7.6 萬戶,位列全國第八;千萬資產“高凈值家庭”3.19萬戶,排名全國第九,億元資產“超高凈值家庭”數量1790 戶排名全國第十一。
金融組織體系日趨健全
佛山已經形成了功能完整多樣的現代化金融體系,全市擁有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8家,銀行業主體機構41家,保險業主體機構81家,保險機構網點達469家,證券期貨營業部數量155家,其中,期貨營業部15家。
作為實體經濟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的大市,佛山還遍布類金融機構,擁有地方類金融機構法人97家,包括小額貸款公司33家、融資擔保公司7家、典當行27家、融資租賃公司23家、商業保理公司4家、各類地方交易場所3家。
佛山更擁有廣東省供應鏈金融創新試點企業,以及全省首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豐富的類金融機構,為各類創新創業主體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支持。
信貸盤子擴容,貸款結構優化
隨著佛山金融業的體量增大,信貸“盤子”也越來越大,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愈加明顯。
截至2023 年6 月末,佛山銀行業貸款余額首破2萬億元,投向實體經濟貸款余額1.26萬億元,同比增長21.75%。
佛山金融機構持續優化信貸結構,著力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制造業,特別是制造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截至2023 年6 月末,佛山銀行業投向制造業貸款首破4000 億元,達4170.52億元,同比增長20.0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6.24% ;制造業貸款占各項貸款20.73%,同比提升1.08% ;先進制造業貸款余額1124.39 億元,同比增長30.07%。
同時,佛山在全省率先推出首貸全鏈條服務體系,并發布《關于印發落實拼經濟金融先行若干舉措的通知》,推廣首貸貼息細則,力促普惠金融擴面提質。2022 年,全市新增首貸戶7871家,新增首貸戶貸款余額237.63億元。
此外,佛山通過組織開展“金融賦能暖萬企”專項行動,走訪企業超4.3萬家,提供授信693.89億元。截至2023年6月末,轄區內銀行機構當年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3.86萬戶,涉及貸款2735.35 億元,其中首貸戶4617戶,涉及貸款120.97億元。
政策性金融工具賦能重點領域融資
一直以來,佛山將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截至2022 年12 月底,佛山支持企業融資專項資金共幫助3239家企業轉貸548.94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7%和30.6% ;政策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累計貸款3011筆、累計貸款金額59.94 億元、獲得貸款企業累計達1458家。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佛山運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手段,建立覆蓋貸前增信、貸中過橋、貸后補償的信貸支持機制,累計幫助超過2.3萬家次企業獲得融資,貸款金額超過1560億元。順德區通過企業信貸風險補償金、轉貸資金、政策性融資擔保業務等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動銀行累計放款金額超460億元。
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是佛山重點項目建設的重要推手。近年來,佛山主動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引入能夠提供長期限、低利率貸款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給重大項目的建設上“保險”。包括佛山地鐵、城際軌道、高速公路、電力能源、新城區、制造業及科技創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其建設背后,均有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的支撐。
截至2022年末,佛山196個省級或市級重點項目獲得佛山市銀行機構授信,授信金額超1300億元。未來三年,專項投向佛山十大制造業園區的信貸規模合計將達1150億元。
推動產業基金發展,打造產業投資大平臺
產業基金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對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和經濟發展,有顯著助力。佛山近年來大力推動產業基金的組建和發展,吸引制造業類、科技創新類基金、產業引導基金落戶,產業基金集群規模持續擴大。

佛山近年來大力推動產業基金的組建和發展,吸引制造業類、科技創新類基金、產業引導基金落戶。
目前,佛山市級產業基金共8只,包括產業發展投資基金、產業金融引導基金、上市企業市級通濟基金、電子信息基金、廣東(佛山)制造業轉型發展基金、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基金總規模2322 億元。截至2023 年4 月底,市級所有產業基金已投資項目521個,投資總額959.07億元。
其中,廣東(佛山)制造業轉型發展基金成立于2021年9月,由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佛山市級國資、深創投共同發起成立,總規模300 億元,首期規模100 億元,主要投向為制造業轉型發展相關項目,包括創新創業、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產業結構轉型。
順德區產投基金亦發展迅猛。例如,2016 年,順德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成立,注冊資本10億元,合作子基金實繳規模為61.96 億元,截至當前,累計完成投資項目161 個,金額44.2億元,其中母基金參股子基金在順德本地投資項目共計34個,投資金額7.55億元。
順德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基金成立于2022 年12 月27 日,由廣東順德科創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基金規模50億元,首期認繳規模20億元。重點支持產業鏈相關公司,補鏈、強鏈、延鏈,助力上市公司做大做強。
此外,順德還設立了幫助上市公司紓解流動性風險的優質企業共濟基金,以債券融資、股權投資等方式,幫助上市企業提質增效,總規模30億元。
作為本土機械裝備龍頭企業,科達制造曾于2019年1月獲得2.6億元馳援資金,這也是順德上市企業扶持基金成立后的第一單。獲得資金輸血后,科達制造進入成長加速期。其剛上市時的營收僅有2億元,利潤為2000多萬元,到2022年,整體營收規模已超過111億元。未來,佛山還將大力度支持產業龍頭企業、大型科技企業和上市公司發展企業風險投資、設立股權投資子公司,助力佛山產業招商、上市公司培育及區域經濟發展。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制造業已深度融入國際產業分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正推動制造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制造業轉型升級并不是一蹴而就。從國內外發展態勢來看,中國制造轉型面臨“爬坡過坎”的艱巨任務,中低端產業成本優勢削弱,高端產業發展優勢不足,關鍵環節存在“卡脖子”現象,此外,制造業發展仍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
創新驅動、發展高價值鏈的內在需求,令制造業對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體系需要有更加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更高效、開放、富有活力的組織形態。
在此背景下,佛山宣布打造先進制造業金融集聚區,旨在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進行頂層設計,通過金融資源的集聚,對金融資源分配效率進行合理調節,實現機構之間信息資源共享,減少信息不對稱、地區資金供需不平衡、融資效率低的問題,從而令金融資源的效用最大化。
同時,金融空間集聚區內的企業間,可以集中進行資金交易,減少交易成本,提升市場活性。
更為重要的是,制造業金融集聚區的定位,能有效驅動金融機構向專業化分工演化,不斷推進針對制造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提升專業化程度,有效滿足制造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和產業多樣性的融資需求,推動現代金融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產業結構演化步伐。專業化發展也有助于金融企業提升競爭優勢。
最后,產業機構的不斷深化,還將反過來引起金融資源需求的集聚,進而引起金融系統運營模式的變化,擴大金融集聚區輻射范圍,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
地處佛山新城核心區,坐享千億配套2023年6月28日,佛山先進制造業金融集聚區正式啟動。其地處灣區之心佛山市、順德區發展藍圖的核心交匯處?佛山新城。
目前,這里已擁有千億成熟配套,建成了文娛、體育、展館等諸多市級地標性建筑,投資額相當于1.5 個珠江新城,已進駐企業超3000 家,企業納稅額達16億元,納稅超億元載體6棟,商服載體總建筑面積近200萬平方米。近三年,佛山新城金融集聚區核心區企業數量年均增速超40%。
引入優質金融資源,不斷完善現代金融體系
當前,佛山先進制造業金融集聚區正逐步構建起完善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在內的專業金融機構已紛紛搶灘進駐。其中,有銀行機構30家,包括1家國有農業政策性銀行、6家大型銀行、10家股份銀行、5家城市商業銀行、2 家農村中小金融機構、5 家外資銀行和1家財務公司;保險機構49家,包括產險機構25家,壽險機構24家;證券機構高達51家,其中注冊分公司的有4家,有47家為證券公司營業部。
此外,該區還進駐了豐富的類金融機構31家,其中9家為小額貸款公司,4家為融資擔保公司、10家典當行、5家融資租賃公司和3家商業保理公司。
集聚區還在積極引入金融功能性服務機構,如會計、審計、法律、咨詢、信用評級、資產評估、資信服務、不動產項目運營管理等相關機構,以及金融行業特色化機構,如投資分析、風險管理、稅收籌劃、資產托管等機構。
金融司法服務體系同樣不可或缺,聚集區還在打造以金融司法為支撐,金融監管、金融調解、金融商協會自治為協同的一體化工作平臺。以順德區金融司法協同中心為例,其成立僅3個月的時間,辦結各類金融案件就達到4658 件,執行到位金額超過8000 萬元,一審服判息訴率98.8%,優質高效化解各類金融糾紛。
按照計劃,未來5年,佛山先進制造業金融集聚區核心區還將持續培育和引入一批優質金融機構,支持設立或引進商業銀行專營機構或專業子公司,“制造業服務中心”等專營機構,證券、保險及其分支機構,以及資產管理部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機構等,同時加快財富管理資源的導入,支持商業銀行理財公司、保險及證券資管公司、家族財富傳承機構、專業投資機構等的落戶發展。
匯聚金融機構,創新賦能實體
金融聚集激發服務能級,各類金融機構創新服務產品和體系層出不窮,以全面服務佛山的制造業當家。
以建設銀行佛山市分行為例,該分行成立于1957年,是建設銀行的二級分行。一直以來,佛山建行在產品和服務上,有諸多創新。例如,其創新定制了“粵園惠企”工業園綜合服務方案;制定完善了差異化信貸政策,對高新技術企業項目開設審批綠色通道;為支持科技創新,設立了全省首只“專精特新”投貸聯基金,創新打造科創快貸、科創易貸和善新貸等專屬產品。
2020 年2 月,佛山建行進駐佛山新城金融集聚區核心區后,持續強化金融服務力量。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末,佛山建行一般性存款超2800億元,各項貸款超1800億元 ,2023年1-5月累計向制造業企業發放貸款近260億元 ,同比增速80%。
平安銀行佛山分行也是優質金融服務的代表性機構。早在2010 年4月22 日,深圳發展銀行佛山分行(平安銀行佛山分行前身)辦公地址就遷址到了今日佛山先進制造業金融集聚區的核心區。依托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優勢背景,長期以來,平安銀行佛山分行持續深化全面數字化經營,著力打造“數字銀行、生態銀行、平臺銀行”三張名片,在供應鏈金融、票據業務、跨境業務、小企業數字金融信貸產品等方面銳意創新,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供助力。至今,平安銀行佛山分行已建立了29 個營業網點。
在佛山先進制造業金融集聚區,保險機構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模式同樣矚目。
前海人壽佛山分公司是佛山地區首家以二級架構籌建的保險機構,2012年11月正式開業,隨后,其第一家分支機構在順德開業。2021 年10月,前海人壽佛山分公司進駐佛山新城金融集聚區核心區。多年來,其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推出移動理賠服務,顛覆傳統紙質單作業的方式,大幅簡化用戶操作流程;制定和公布服務標準與承諾,豐富服務內涵,暢通銷售、承保、回訪、保全、理賠、續收等服務流程,推動分支機構布局及業務快速增長。

佛山積極走出去,全力打造重大戰略平臺,推動產業“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融合。
作為連接中小企業和銀行的橋梁,融資擔保公司在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2021年11月,廣東中盈盛達融資擔保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盈盛達”)總部進駐佛山新城金融集聚區,為區域內金融體系圖譜增添了一塊拼圖。
中盈盛達由佛山市政府出資引導創立于2003年5月,致力于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一體化的金融服務,業務涵蓋融資擔保、小額貸款、保函、供應鏈金融、保理、股權投資、咨詢服務等。2015 年12 月23 日,中盈盛達在香港主板掛牌,成為國內首家以融資擔保為主體的上市機構。其積極與政府部門對接,探索成立產業風險補償基金,通過政擔風險共擔模式,推動本地產業發展。2023年1月,順德區首個鎮街產業信貸風險補償金在樂從鎮成立。目前,中盈盛達分支機構遍布廣州、深圳、東莞、中山等地,并延伸至安徽合肥。
事實上,佛山政府一直充當了推動金融機構服務水平提升的重要推手。例如,佛山鼓勵金融機構開設制造業專營中心,為聚焦轉型升級提供更多資金支持。截至2023 年2 月,佛山銀行業機構設立制造業中心等專營機構達34 家,服務方向包括綠色制造、共享制造、智能制造等。順德區長期持續開展“百家金融機構對接萬家民營企業”活動,每年有100 多家金融機構走訪企業逾5 萬家,精準對接、個性化匹配和服務企業的有效融資需求。
為進一步強化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2020 年2 月,順德區建立了金融顧問制度,面向全區遴選超過400名跨機構金融專業顧問,駐點鎮街金融工作站,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園區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當年度,順德區金融顧問累計走訪企業25652家次,為7275家次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推動放款達66.59億元。
建設大宗商品期現聯動交易市場
佛山是華南地區大宗商品集中地,有色、鋼材、塑料化工、棉紗紡織等大宗產業規模都排在廣東省首位,全國名列前茅。以鋼材為例,順德樂從鋼鐵世界2021年錄得地磅出貨量超1億噸,占全國產量的1/13。
同時,佛山擁有良好的期貨產業基礎,期貨交割庫共有18個,涉及銅、鋁、鋅、鉛、錫、不銹鋼、塑料、瀝青等品種,交割庫數量在廣東排行第二。
根據佛山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建設計劃,將進一步推動區域大宗商品現貨交易提質升級,完善佛山地區大宗商品期現互動功能。通過持續引進國內知名的期貨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期貨資產管理子公司、期貨風險管理機構,以大宗商品交易金融服務為切入點,推動與生產性服務業融資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業態發展,形成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佛山價格”。
打造制造業利用資本市場高地
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融資發展,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佛山先進制造業金融集聚區核心區內,正在建立包含融資、股改、并購、上市、市值管理、股權激勵、債券發行等在內的全方位的資本市場企業服務中心,多維度支持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為企業提供一對一輔導、一體化培育和一站式支持。
當前,順德區已形成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企業梯隊,資本市場順德軍團正加速擴容。截至2023 年6 月,順德區經區政府認定的上市后備企業有43家,培育庫企業有246家 ,廣東股交掛牌企業累計242家,股份制改造企業累計383家。
“ 走出去,引進來”,推動產業與金融深度互融
專注內生增長和改革的同時,佛山積極走出去,全力打造重大戰略平臺,推動產業“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融合,支持企業優先享受貿易及投融資便利化,依托跨境電商推動跨境金融業務壯大。
2022 年,佛山外貿進出口總值6637.8 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居珠三角九市第一;新設外資企業727家,實際利用外資73.14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順德外貿進出口總值2689.5億元,占全市的40.5%。
佛山中德工業服務區(佛山三龍灣科技城)是廣東省重點建設的六大重大合作平臺之一,其近年來引入了一批優質德國項目,強化技術交流和產業合作。近年來,順德先后走進深圳、北京、加拿大溫哥華、德國漢諾威和亞琛、美國芝加哥等城市,舉辦“發現順德,全球路演”活動,推介順德,對接先進。
此外,佛山也在創造會展服務業加先進制造業互促互進的環境。佛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以展促產,以展興城,開館至今已經舉辦展覽及會議活動近400 場,接待專業觀眾超480 萬人次。會展片區近一萬多畝的空間內,目前德國庫卡、大疆無人機已經落地,形成很好的產業聯動。
為推動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力引進一批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總部企業,打造具有比較優勢的總部企業增長極,佛山市中德工業服務區管理委員會出臺《佛山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促進總部經濟發展實施辦法》。其中,總部企業落戶最高獎勵2000萬元,總部經濟貢獻獎勵最高2000萬元。
順德區在搶占數字化發展先機方面發力顯著。為推動數字經濟產業在順德的快速集聚,支撐順德產業提升培育轉型,提升順德數字經濟“軟”實力,其在印發的《佛山市順德區支持數字經濟集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中顯示,擬以世界500強、行業骨干和特色企業為重點招引對象,通過落戶獎勵、辦公場所購置和租賃支持等措施,吸引一批重點企業落戶順德數字經濟集聚區,并積極支持人才引進,推動增量釋放。其中,對于世界500強企業將總部遷移至數字經濟集聚區的,最高給予一次性1億元獎勵。
同時,順德還發布了《推動金融業集聚高質量發展管理辦法》,鼓勵設立引進金融機構總部(區域總部)、地方金融組織、商業銀行專營機構、金融投資控股平臺等金融機構。其中,金融機構落戶最高補貼3000萬元,金融機構經濟貢獻獎勵最高3000萬元。
順德區樂從鎮專門下發《促進佛山新城樓宇經濟發展扶持辦法》,對相關企業的入駐,最多給予連續36個月最高50元/平方米/月的租金補助。
“產業+金融”,雙管齊下,加速融合,推動企業加快發展,探索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新路徑。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筑牢實體經濟底盤
只有政府“搭好臺”,企業才能“唱大戲”。在40 年改革開放實踐中,佛山政府一直與市場保持良好的關系,靈活把握市場規律,不斷轉變自身角色和職能,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進入新時代,佛山同樣注重發揮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不斷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努力實現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2021 年開始,佛山政府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建立完善的佛山“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其對標國際最好最優標準,出臺《構建“佛山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方案(2022 年度版)》,從商事制度、工程項目審批、辦稅服務等方面推進營商環境改革。
近年來,佛山大力探索推行“非接觸式”稅費服務,通過上線“零跑動”、“零上門”可視化辦稅系統、建設“零窗口”智稅云廳等創新舉措,基本實現納稅人、繳費人足不出戶辦稅繳費。
作為“順德模式”的締造者,順德區在2022年發布了《佛山市順德區促進招商引資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發布,為區域內各類項目提供全周期服務。項目落戶階段,提供租金補助、用地支持、外資項目獎勵、總部企業獎勵、高管人才獎勵。項目建設階段,提供貸款貼息、固投補助等。在項目成長階段,提供經濟貢獻獎勵、研發費用補助、技改獎補、利用資本市場扶持,并提供人才引進補貼。
此外,順德區政府還針對平臺型企業、骨干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分別進行精準服務,創新推出“標準地+全程幫辦+分階段施工許可+容缺審批”的“拿地即開工”標準化流程。2022年共推動26個工業項目和2個商住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項目數量居全市首位。
為吸引和留住高層次產業人才,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保障,2021年初,順德啟動了“919人才工程”:通過提供9項人才服務措施,營造一個全方位為人才服務的最佳環境,力爭取得9項目重要人才工作成果,包括,5年引進培育高層次產業人才1萬人,實現產業人才總量翻一番;引進培育高層次教育人才3000人;引進培育高級職稱醫療人才3000人,市級以上重點專科團隊40個;引進培育鄉村振興人才3000 人;引進培育社會工作人才3000 人;引進培育文化藝術人才3000人;引進培育博士人才3000人;引進培育高端技能人才2萬人;引進培育各級創新團隊100個以上。
金融人才,是活躍金融要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資金和金融人才的集聚,能帶來地區的興旺發達。佛山順德也積極引進和培育高端金融人才,激發金融人才隊伍活力,為地區金融和實體經濟助力。
當下,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各種風險挑戰交織,站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前沿的佛山,再次表現出了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的本色。充分借力金融力量,轉變發展動力,全力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產融結合“佛山樣本”正在成為這一切的新引擎。
(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