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先覽 丘偉力
[摘要]在我國,主流媒體已形成由中央、省、市、縣四級行政區劃設立的四級融媒體中心結構,其中最基層的是縣區級融媒體中心。目前,我國基層融媒體中心建設已初具規模,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成為首要任務。文章闡述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分析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的現狀,并針對融媒新聞的傳播渠道和平臺特點提出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技術引領與平臺創新、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優勢賦能與內容構建,從而創新新聞采編方式,提高基層融媒新聞報道質量,增強新聞傳播效果。
[關鍵詞]融媒;基層;高質量發展;新聞工作;傳播渠道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絡上的信息內容不斷增多[1]。基層融媒體中心作為我國傳媒領域的重要力量和地方新聞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發揮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強社會凝聚力以及引導正確輿論的重要作用。然而,當前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如新聞報道質量參差不齊、新聞采編方式仍有不足等。因此,推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成為首要任務。
一、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目前,能否建強用好基層融媒體中心,關系到融媒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關系到主流輿論壯大、基層社會治理。因此,推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能夠促進新聞工作者不斷提高綜合本領,找準新聞報道角度,善于透過新聞表象看本質,挖掘新聞意義,提煉有價值的新聞內容。第二,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能夠促進多元化的地方信息傳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為人民群眾提供及時的信息服務。第三,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有助于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為基層民意表達和社會問題解決提供更加有效的平臺和途徑,增強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第四,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有助于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升地方文化軟實力,促進地方社會發展,加快城鄉全面融合,助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的現狀
基層融媒新聞工作是當前新聞傳播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議題。經過轉型發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既取得一定的成效,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的發展狀況和面臨的問題備受關注。
第一,由于歷史等原因,基層融媒新聞工作存在人才資源較匱乏,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相對不足,以及部分新聞工作者缺乏專業背景等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推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使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同時,在新聞采編工作中,部分新聞工作者由于新聞專業系統訓練不足,對新聞報道原則、新聞寫作規范等方面有待加深理解,相關專業素養也亟待提高。也就是說,要提高基層融媒新聞報道質量,新聞工作者必須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新聞報道專業素養。
第二,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不同于以往的傳統媒體工作,面對錯綜復雜、真假難辨的各類信息,新聞工作者需要具備更強的創新意識和寫作能力、辨別能力。然而,目前在基層融媒新聞工作中,部分新聞工作者的創新意識較薄弱、創新思維不足,導致新聞報道呈現方式較單一,內容以會議新聞為主,尚未凸顯新穎性和個性化。因此,在推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基層融媒體中心既要增強融媒新聞報道的互動性、多樣性和創新性,又要培養和提升新聞工作者的創新意識和寫作能力、辨別能力。
第三,在傳統的基層融媒新聞工作中,采編方式較為保守、固定,缺乏多樣性、靈活性和差異性,已無法滿足當前人民群眾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基層融媒體中心需要創新新聞采編方式,增強新聞報道效果,有效解決在技術平臺建設方面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如專業技術支持不足、平臺維護工作滯后等。另外,基層融媒體中心還要不斷優化、創新傳播渠道和平臺,主動占領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宣傳主陣地,增強新聞傳播效果,提高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綜上所述,基層融媒體中心亟須解決基層融媒新聞工作存在的問題,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新聞報道專業素養、增強創新意識和寫作能力等,并創新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采編方式,優化、拓展傳播渠道和平臺,從而推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基層融媒體中心從建成向建好發展,這就要求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技術引領與平臺創新
在推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技術引領和平臺創新至關重要。
第一,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平臺的持續創新能夠為基層融媒新聞工作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新聞報道方式和手段,有助于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增強新聞傳播效果。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虛擬現實、5G等新技術融入基層融媒新聞工作,可增強新聞報道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同時,基層融媒體中心采用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等傳播工具和技術,也可與受眾進行更深入、廣泛的互動,擴大新聞報道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可見,技術引領與平臺創新有助于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緊扣時代脈搏,實現信息的全方位、多層次傳播。
第二,創新不僅體現在新聞報道內容和形式上,還包括新聞采編方式、傳播渠道和平臺等方面。針對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的實際問題和受眾需求,一方面,基層融媒體中心可以嘗試采用多樣化的新聞報道形式和表現手法呈現新聞內容,如圖文結合、視頻、音頻等,增強受眾的閱讀體驗;另一方面,基層融媒體中心可以通過創新新聞采編方式,如數據新聞、移動新聞、社區新聞等,增強新聞報道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多元性,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效率,充分滿足受眾對新聞的需求[2]。
此外,針對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的傳播渠道和平臺特點,基層融媒體中心可以通過內容推薦算法、社交分享、個性化定制等,優化和改進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的路徑,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一是基層融媒體中心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技術素養,增強其創新意識,培養具備跨界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新聞專業人才。二是基層融媒體中心要建立健全技術引領機制和創新平臺,為基層融媒新聞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創新支持,并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等合作,積極探索技術引領與創新的前沿問題和解決方案。三是基層融媒體中心要加強對技術引領和創新實踐的評估與總結,為基層融媒新聞工作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決策支持。
(二)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基層融媒體中心努力培養集創意、策劃、撰稿、采訪、拍攝、編輯、制作、直播等技能于一身的多能型融媒體新聞專業人才對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尤為重要。
第一,注重人才培養。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新聞報道專業素養和創新意識。一是基層融媒體中心要鼓勵新聞工作者加強新聞專業知識的學習,通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提高新聞報道專業素養。二是基層融媒體中心要鼓勵新聞工作者積極創新,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通過組織項目研究和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創新空間和機會,激發他們的創新潛力。三是基層融媒體中心要調動新聞工作者創作新聞精品的積極性,為新聞工作者參評省市新聞相關獎項提供條件和途徑,通過爭先評優,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榮譽感,從而不斷提升新聞報道質量。
第二,建設優秀的團隊也是推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團隊建設需要優化團隊結構,增強團隊合作效能,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一是基層融媒體中心要根據不同崗位及其專業要求,合理配置團隊成員,發揮每個成員的專長和能力。二是基層融媒體中心要通過團隊合作,提高工作效能,使團隊成員之間加強溝通與合作,共享專業知識和經驗,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提高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三是基層融媒體中心要激發團隊成員的工作積極性,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獎勵制度,充分肯定個人的工作成績和團隊的整體表現。
此外,在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中,基層融媒體中心還需要注重多種途徑的探索和創新:鼓勵新聞工作者積極參與職稱評審,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加大對基層融媒人才的培養力度,建立完善的培養機制;創新新聞專業人才選拔、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新聞專業人才。
基層融媒體中心加強人才培養和建設優秀團隊,增強新聞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基層融媒新聞報道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優勢賦能與內容構建
基層融媒體中心要緊密圍繞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宣傳報道,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基層融媒新聞工作必須立足地方,講好地方故事,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優質內容,滿足地方黨政工作需要,滿足人民需求。
第一,基層融媒體中心雖然規模小,但是貼近基層人民群眾,在內容制作及傳播的本土性、貼近性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應從地方實際情況出發,揚長避短。例如,廣東陸河縣融媒體中心精心策劃推出“綠美陸河”系列宣傳視頻,積極推廣和展示陸河的生態文明品牌,受到央視《遠方的家》欄目組專題報道,其中《遠方的家》陸河篇《小城山水入畫來》創下該欄目一周最高收視率,網絡首播超過10萬人觀看,獲得央視頻道在首屏首頁推送。
第二,基層融媒體中心要堅持內容為王,積極探索人民群眾喜愛的節目形式和內容,把內容供給與人民群眾需求結合起來,推出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新聞節目。基層融媒體中心必須持續提升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傳播力,打造獨具匠心的特色優質內容,以出彩的新聞產品在越來越激烈的媒體角逐中脫穎而出,促進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我國2000多個縣級區域,各地風俗文化、自然環境千差萬別,治理方式、經濟結構也有很大不同[3]。其中,壯美的山川風光、獨特的民俗風情、深厚的傳統文化、悠久的革命歷史,以及鄉村振興的顯著成果、高新科技的高效應用、縣域治理的創新發展等,為基層融媒體中心的創作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內容源泉。因此,基層融媒體中心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要精準對焦地方獨有的特色內容,進行新聞采編和報道。
此外,基層融媒體中心面對復雜多變的傳播業態,應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打造傳播矩陣,通過創作爆款短視頻等,傳播正能量,集聚大流量,充分發揮基層融媒新聞內容輸出的智慧。例如,廣東陸河縣融媒體中心精心策劃播出的《我和我的家鄉》《生活體驗官》沉浸式體驗類新聞欄目,通過主持人或記者現場體驗當地各行各業,引發人民群眾對相關內容產生情感共鳴,收視率和點播量也不斷攀升。
好的內容必須從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來。因此,基層融媒體中心應鼓勵新聞工作者尋找新聞線索、挖掘價值素材、提煉精華內容,從小處入手、大處著眼,以點見面,不斷推出特色鮮明的優秀新聞精品,把地方特色的優質內容推送出去,實現更廣泛的傳播,推動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4],這為基層融媒體中心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信心。文章闡述基層融媒新聞工作的重要意義,分析其現狀,并針對融媒新聞的傳播渠道和平臺特點,提出技術引領與平臺創新、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優勢賦能與內容構建的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基層融媒體中心只有發揮好自身的宣傳堡壘作用,不斷努力探索,才能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和精準的信息服務,達成做大、做強、做精的目標,實現基層融媒新聞工作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軍.傳統媒體編輯記者運用新媒體傳播的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22(12):127-129.
[2]李萌.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思維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3(01):185-187.
[3]陶世明.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向更高層面發展[J].傳媒,2023(12):1.
[4]習近平.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16)[2023-09-20].http://www.12371.cn/2022/10/25/ARTI16667050474744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