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一甲子,“楓橋經驗”歷久彌新,成為“中國之治”的一張“金名片”。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來到“楓橋經驗”發源地諸暨市楓橋鎮,參觀楓橋經驗陳列館,指出要“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
諄諄囑托,飽含深深期許;殷殷期盼,指明努力方向。浙江省各級人大代表履職盡責,善治善為、善作善成,堅定當好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踐行者、示范者和推廣者,共同譜寫助力基層治理的新篇章。
駱慧琳 酈建龍
楓溪江潺潺流過諸暨市楓橋鎮,江畔古樹參天,山色靈秀。聞名全國的“楓橋經驗”,正是在這個千年古鎮誕生。
作為“楓橋經驗”發源地的“班長”,省人大代表、楓橋鎮黨委書記傅海林始終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工作的“第一議題”,全力做好“楓橋經驗”護旗人,帶領全鎮干部群眾,摸索出了一條以治理優驅動發展優、以發展強支持治理強的楓橋路徑。
基層治理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平安穩定是“楓橋經驗”作用發揮最直觀的成果,實現“基層安”是傅海林的心頭大事。

傅海林(左)全力做好“楓橋經驗”護旗人,履職盡責助力基層治理。
到任第一時間,傅海林就提出了“優化信訪生態”的目標。他規范運行制度,深化班子成員接訪、“日會商、周分析、月清零”信訪督辦等制度,實施重點案件“揭榜掛帥”,探索“賦分積分考核”,深挖細查信訪辦理背后的黨性作風問題,旗幟鮮明亮明信訪處置“四個態度”,全方位壓實信訪矛盾化解責任。
“看得見的沒人管,管得了的看不見”是基層治理的“痛點”。為此,傅海林把鎮社會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作為突破口,由10 支力量常駐中心,3 支力量輪駐,6家平安類社會組織入駐,全面承擔社會風險研判、矛盾糾紛調處、重大應急管理等八大職能,實行矛盾糾紛“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同時,配套實施隱患事件“源頭式”、日常事件“服務式”、應急事件“警務式”、重要事件“變革式”、疑難事件“專班式”的矛盾糾紛化解“五事分治”工作法。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工作效率提升了,平安指數上升了。
傅海林還在楓源村探索三事分議模式,即重大事務“三上三下”、日常事務“問議辦評”、應急事項“即時即處”,以事務運行規范化推動矛盾糾紛減量化。制度實施以來,楓源村72 項村級工程實現零矛盾,群眾的滿意率達100%。
作為人大代表,他積極走村入戶,傾聽各方聲音。當地村民向他反映,楓橋經濟進入了瓶頸,亟需探尋發展新路徑。
傅海林經過多方調研問計,認為新時代“楓橋經驗”和新時代楓橋經濟應當融合發展,深入挖掘“楓橋經驗”文化內涵,帶動楓橋全域共富。
為用好資源,把經驗變經濟,傅海林把目光聚焦在研學產業上,積極建言獻策,推動搭建了“楓橋經驗”研學平臺。同時深挖本土“和”文化,以楓橋學院為核心串點成線形成精品線路,積極推進紫薇山、三賢文化館等重大項目建設。在他的助推服務下,兩年來,12 個重大項目在楓橋生根開花,為當地打開共富新路徑的同時,也為“楓橋經驗”的創新發展注入無限活力。
田 甜
“垃圾車作業過早,噪音擾民。”“鄰居私裝監控引發糾紛。”“小區公用設備平臺被占用。”在紹興市人大代表,上虞區百官街道大通社區的黨總支書記、社區主任宋惠清的辦公室里,放著好幾本“民情本”,上面細致地記錄了每一位居民反映的意見和建議。
作為社區的“大管家”,宋惠清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充分履行代表職責,深入學習領會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涵要義,積極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社區鄰里矛盾糾紛,助力基層善治。
樓上漏水樓下遭殃,空調水滴滴答答影響休息,鄰居搭出個涼棚影響采光……社區里的糾紛,看似瑣碎,卻是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宋惠清依托網格建立10 個“黨員領航服務站”,線上在黨員領航服務站設置人大代表意見碼,線下勤跑、勤說、勤記、勤做,每周固定時間到黨員領航服務站與小區居民聊天,了解情況,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著力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居民遇到矛盾糾紛,心情肯定不好,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發現關鍵問題,推動解決。”宋惠清從調解工作中總結經驗,不斷提升工作能力。
她摸索創設了“社區事務四方會議”平臺,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共同參與討論,關乎居民的大事小事都拿到平臺上曬一曬、議一議,再提交居民代表大會作出決定,善用巧用群眾力量,做到治理過程讓群眾參與、治理成效讓群眾共享。
因為與群眾離得近,最能聽到民意、看到民情,宋惠清結合工作實際,提交了關于要求加強對房產規劃和裝修設計監管、關于要求加強對業委會管理等建議,均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轉化成增進民生幸福感的有力舉措。

宋惠清的“民情本”里,細致地記錄了每一位居民反映的意見建議。
黃慧鳳 趙開浪

呂月眉(中)盡己所能為群眾排憂解難,為基層治理增添溫度。
慈眉善目,和藹可親,一見就油然生出親近之情,這是很多人對金華市人大代表呂月眉的第一印象。這位年逾古稀的代表,多年來熱心慈善事業,用心傳承發揚永康“龍山經驗”,幫助百姓排憂解難,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呂大姐”。
30 年前,呂月眉和丈夫因企業改制下崗。1997年,她創辦了金屬材料公司,靠著自強不息的韌勁和踏實肯干的拼勁,把企業做大做強。致富后的呂月眉心懷感恩、廣結善緣。與3 名失學兒童結對,鼓勵其求學;為生命垂危的女中學生送去醫療費,帶去希望;給8 名下崗工人送上困難補貼,送去溫暖……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呂月眉心里很踏實、很滿足。
也正是因為這份初心,呂月眉當選人大代表后,積極履職為民,當好百姓的“暖心人”“貼心人”。
2019 年12 月,永康市人大常委會、永康市人民法院共同成立了“龍山經驗”人大代表聯絡站,積極探索新時代人大代表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模式。
這個聯絡站就像是呂月眉的孩子,從成立到成為永康人大工作的一個品牌,她都參與其中,為其建設、發展、完善獻計獻策。很多參與矛盾糾紛調解的代表都說,“呂大姐是我們的引路人、領頭羊”。
2023 年,永康市推進南苑區塊城市更新,相關項目涉及6000 多戶人家,人口結構復雜、利益訴求多元、矛盾隱患頗多,給基層治理帶來了一系列考驗和挑戰。呂月眉主動參與,每天奔忙在不同的簽約網格點中。一次,某征遷戶因簽約協議不規范,涉及的賠付內容并未在合同中體現,從而與親戚發生了糾紛。呂月眉接手調解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開展暖心服務,最終讓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截至目前,她已幫助化解矛盾糾紛32起,有力推動了該區塊城市更新項目的順利實施。
作為連任四屆的金華市人大代表,呂月眉的熱心和較真都是出了名的。永康市已先后啟動兩輪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但由于趕工期等因素,造成不少管道質量差、污水終端檢測不合格。呂月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帶頭進村入戶,深入調研,牽頭起草了一份客觀全面、對策精準的專題報告,為解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遺留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聚代表力量,解群眾憂愁。”呂月眉表示,將始終把群眾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盡己所能為群眾排憂解難,為基層治理增添溫度和能量。
蔣本輝 胡晨艷
“謝謝,謝謝,多虧了你們,我這問題才能解決得這么快!”車主陳先生激動地從何國華手中接過車鑰匙,仔細地對自己的轎車進行驗收。

何國華積極為民履職,推動成立東部車城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
“不客氣!你們雙方能協調好,這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何國華說。
這樣的場景,時常在湖州東部車城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上演。
何國華是吳興區人大代表、湖州東部汽車產業園支部書記兼總經理、東部車城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主任。他是深耕汽車城的“老娘舅”,巧解千千結,為大家排憂解難。
何國華推動成立了東部車城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該中心圍繞“收集民情訴求、排解百姓憂難、協調矛盾糾紛、宣傳政策法規”四大工作重點,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環環可追溯”。
截至目前,東部車城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已成功調處各類糾紛485 件,開展法制宣教102 次,調解款項990 萬元,實現汽車消費糾紛處理在一線、解決在基層、化解在源頭。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何國華常常一邊傾聽大家的“吐槽抱怨”,一邊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認認真真記下一條又一條“鮮活”的民情民意。
今年年初,何國華了解到產業園入駐企業職工住宿問題亟需解決,于是在高新區助推三個“一號工程”政企懇談會上,提出了為東部汽車產業園區職工提供人才公寓的建議。不久,這一建議得到落實,100 套戶型面積不等的人才公寓,為園區內職工筑起了一個個暖心的“家”。緊接著,何國華聯合有關部門積極協商,推動建設園區食堂,解決了園區500 多名職工的吃飯難題。
為進一步優化產業園法治營商環境,讓企業在園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司法服務,何國華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積極鏈接多方資源,推動東部車城法護營商聯治中心揭牌落地運營。
隨著一件件實事的落地,產業園也越來越紅火,何國華履職為民的腳步還在繼續。
陰冠平 鄒佳慧
她在漁船上“亮”出二維碼,第一時間處理海上糾紛;緊跟旅游發展春風,將自己老宅打造成優質民宿,帶動周邊民宿行業發展;依托民宿引流效應,為漁農產品銷售打開銷路,提高漁民收入。她是岱山縣人大代表、漁嫂張銀兒。
岱山縣岱東鎮是一個漁農旅融合發展的鄉鎮。近年來,岱東鎮人大融合漁船上的二維碼、“東海漁嫂”代表工作室、“民情民生大家說”,積極打造具有海島漁區辨識度的“海陸全覆蓋,代表雙聯系”品牌。
張銀兒依托這些載體,利用扎根漁區的優勢,全方位收集民情民意,調解漁民反映比較集中的海上矛盾、勞資糾紛,回答漁事咨詢等。
去年以來,張銀兒積極融入海上全天候“亮碼”平臺,不僅將她的代表碼“亮”在自家民宿,更是“亮”在了漁船上,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漁民訴求表達零距離、全天候。
今年4 月,臨近伏休期,有漁民在海上掃碼反映:伏休期漁船進港時受僵尸船的影響,導致停靠困難,容易發生糾紛。建議相關部門能提前協調,讓漁船安全進港停靠。

張銀兒將代表碼“亮”在自家民宿和漁船上,積極為漁民解憂。
張銀兒收到反饋后,積極向上反映,并通過“民情民生大家說”主題活動,就岱東伏休期漁船停靠問題聽取了漁嫂的意見建議。梳理匯總意見后,張銀兒通過“鎮長有約”數字化平臺約見鎮長,協商解決方案,相關部門表示將共同整治漁港綜合環境,為歸港漁船提供良好的作業環境。
今年以來,張銀兒幫助漁民解決了工資調整、伏休期漁船靠港等10 余件“關鍵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