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陽
在教育教學深入改革的背景下,面對新的高考要求,學生需要不斷增加自身的閱讀量。以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單篇閱讀方法已無法供給當下學生們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要突破以往單篇為主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鼓勵學生要多閱讀優(yōu)質(zhì)有特色的文章,將知識積累并學以致用,閱讀內(nèi)容整合歸一形成自己的詞匯量并消化和吸收,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效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目標。
課文作為群文閱讀的重要載體和核心,在日常授課中教師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時,以課文內(nèi)容為基礎,指導學生先對單元內(nèi)的課文進行有效閱讀,同時還可以選擇一些適合的課外閱讀文本與單元內(nèi)課文相結合共同構成群文,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群文閱讀材料。無論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采用的是以上哪種形式,都需要在備課的過程中以文本內(nèi)容為核心,在了解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對閱讀對象進行仔細選擇,確保群文閱讀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文本不僅在結構方面具有較高的相似性,而且在思想意蘊方面也能體現(xiàn)出較強的相通性。這樣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才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加一致的閱讀體驗,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對象進行深入探究的欲望,促進學生對比分析相關的閱讀對象,增加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的收獲。
比如在講解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因為本文摘自于古代典籍《左傳》,文本中不僅將人物的特點形象地刻畫了出來,而且還體現(xiàn)出了說服的語言藝術。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群文閱讀之前利用自己的方式對相關的材料進行查閱,對本篇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進行全面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題材類似的古文引入課堂,組織學生與本文一起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對不同古文的文學特點、語言藝術和說服策略進行分析和對比,進而從各層次、各角度入手不斷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品位。
要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關鍵在于學生自己。因為學習是自我建設,先以自我知識為基礎向外延伸,不斷接受新的知識點最后再統(tǒng)一規(guī)整成為自己的特色,教師是無法代替學生的。但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要想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深刻理解所有的閱讀對象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基于此,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群文閱讀交流活動,這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更加舒適、更加自由、更加開放的閱讀環(huán)境,還可以活躍學生的大腦思維,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不斷的碰撞,促進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比如在講解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故都的秋》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本篇文章屬于散文,里面的抒情意味比較重。文章中之所以會體現(xiàn)出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當時的經(jīng)歷以及作者的性格特征。一般學生在閱讀本篇文章的過程中必然要從自身的情況去著手對作者當時的心情以及心理活動進行理解,從而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不一樣的韻味。如同本單元安排的另一篇文章《荷塘月色》,直到現(xiàn)在人們?nèi)匀粚ψ髡咴谖恼轮兴磉_的思想存在著一定的爭議。因此在本單元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這兩篇文章進行深入思考,對二者如何利用場景描寫來實現(xiàn)情感表達以及文章所具有的情感基調(diào)進行分析對比,對抒情散文的特點進行深刻感悟和品味。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這兩篇文章開展閱讀交流活動和分享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自己喜歡且具有代表性的閱讀文本,發(fā)表自己的閱讀觀點,以拓寬學生閱讀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
要想充分發(fā)揮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作用和價值,還需要語文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因為只有當學生閱讀思維更加靈活、更加廣闊時,他們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才能夠進行更加自主性、深入性的思考。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寫作,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從而實現(xiàn)對閱讀收獲的有效捕捉。
比如在講解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沁園春·長沙》這篇文章的過程中,課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開展自主預習活動,鼓勵學生結合本篇文章的特點自主尋找適合群文閱讀的相關作品,并將自己收集的作品發(fā)送給教師。教師要對學生收集的作品進行整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掌握學生閱讀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選擇的閱讀作品,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并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因為學生選擇的閱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不適合群文閱讀的作品,這就需要教師在整合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對這些作品進行適當?shù)脑黾雍蛣h減,并向學生闡明理由。各小組群文閱讀活動結束之后,需要選派一名代表闡述本小組選擇這些群文閱讀作品的理由,并分享在群文閱讀過程中的收獲。以上群文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不但可以豐富閱讀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使閱讀水平得以提升。
群文閱讀需要圍繞相關的閱讀主題而開展,這樣才能保障群文閱讀的效果。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對閱讀主題進行合理選擇。語文教師可以基于形式和內(nèi)容對閱讀主題進行選擇。在群文閱讀過程中不要以標準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要以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為目的對群文閱讀的主題進行不斷拓展,豐富學生的閱讀知識和閱讀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統(tǒng)編版高一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為例,教師在圍繞前兩篇文章《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對這兩篇文章的共同點進行分析。這兩篇文章都是在民國時期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都屬于抒情散文。教師可以基于以上兩點對群文閱讀主題進行合理選擇。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并給學生拋出兩個群文閱讀的主題,一個是民國時期的散文主題,另一個是抒情散文主題。兩個小組可以各選擇一個主題,并圍繞主題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同時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閱讀的主題為學生提供一些其他的閱讀材料,輔助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并鼓勵學生在組內(nèi)進行討論和交流。閱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兩個小組就剛才的閱讀內(nèi)容進行相互交流,相互之間分享自己的收獲,并將各自的收獲有機關聯(lián)起來,促進學生對文本進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知。
結語: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教學手段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科學合理應用,不僅能夠進一步強化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而且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和提升。不過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對學生以往的閱讀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在掌握學生閱讀需求的基礎上,對教學的引導和注意事項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和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全面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GH2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