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錫民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大單元教學是新課程背景下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從單元整體教學出發,在大單元教學理念的引導下,使用統一的教學目標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利用這種教學模式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下分享個人在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實踐經驗,希望對探討高中大單元整體教學有推動作用。
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是目前教育領域討論的熱點,在各學段已經逐漸推廣應用。而在高中階段實施大單元教學主要有以下三點依據。
第一,以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特點為依據。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編寫者以一定的標準將有某種內在聯系的內容編排到一個單元,這為高中實施大單元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編排的特點實施教學。
第二,以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為依據。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完善,能夠借助生活經驗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深度教學,而高中大單元教學切合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學生從整體視角分析課文、思考問題有很大幫助,這些說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大單元教學有較高的可行性。
第三,以現代素質教育發展理念為依據。現代教育中許多先進的教育理念,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且根據這些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實踐可以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而大單元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學科教學有機統一體,教師在教學中不是將每一課內容分割講解,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實施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高中階段實施語文大單元教學,不是將一個單元內容疊加起來實施教學,而是要采用恰當的路徑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具體地可以嘗試以下幾種路徑。
(一)設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內容
在以往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都是針對每篇課文進行講解,不注重課文之間知識點的聯系,這樣就難以構成整體知識的架構。但是,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對整個單元內容進行統籌梳理,需要根據單元課文以及之間內在聯系,先設定單元教學目標再細化具體內容。這樣學生就會關注到單元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習中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上冊第三單元是古詩詞作品,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將古詩詞分開講解,而應該梳理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從詩歌發展和表現手法的角度引導學生通過誦讀古詩詞、理解古詩詞來感悟我國古詩詞傳統文化的魅力,認識古詩詞的當代價值,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對學生進行引導。確定單元教學目標之后,接下來教師對本單元不同時期、不同體式的古詩詞進行教學,點面結合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再如,在高中必修教材上冊第二單元內容設計以“勞動最光榮”為主題,選擇了袁隆平腳踏實地為了祖國的水稻發展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本單元內容設計中可以從此入手有效串聯起“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的思想,引導學生從中學習勞動精神,端正勞動態度。因此,在本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從“勞動最光榮”出發,感受“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再回到“勞動最光榮”,體現出大單元教學的內在有機聯系。
(二)創設生活情境拉近教學距離
在高中語文單元教學中教師的目標不要只局限于教材和課堂,還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外延。這就需要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適合表達的教學氛圍,當學生處于生活中常見的情境中時,就會拉近自己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并迸發出語文學習熱情。
例如,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六單元中選擇了《勸學》《師說》《反對黨八股》等課文內容,在這些課文中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學習。我們正處在學習型的社會中,身邊的每個人都在學習。通過學習了解外面的世界,學生才能在生活中不斷適應新鮮事物。可以說,一定的學習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黃金時期,學生在本單元學習中應該考慮自己應該如何學習,如何才能獲得高質量的學習效果。這種學習能力直接關系到高考的成績,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關鍵作用。因此,在進行本單元教學中,教師應設計與學生生活場景相近的情境,積極鼓勵學生認真思考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并將所想所思整理寫下來,聯系《勸學》課文內容,形成學生獨到的見解。如,在“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這幾句話中,引導學生思考:成功的秘訣是什么?通過言簡意賅的16個字學生可以領悟到:成功沒有捷徑,只有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地積累才能收獲成功。這也是學習的普遍規律。在《反對黨八股》這篇文章中作者用深刻的筆觸寫了黨八股對革命工作的危害,并論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對革命工作的幫助,通過對比告訴人們:要善于學習,找到對自己有益處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總之,在單元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情境將單元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三)設置適宜任務驅動學生高效學習
通過對高中語文教材的閱讀分析,我們會發現在每個單元后面都設置了“單元任務”。這些任務要求都是從單元內容出發進行設置的,可以以單元任務設置適宜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能夠靈活應用,做到“學和做合一”,高效學習。
例如,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三單元中就設置了很多小任務,對這些學習任務進行分析解讀,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完成“單元任務”的過程中學生要對本單元的古詩詞內容進行回憶并鞏固,這樣才能開闊學生的古詩詞視野。這些小任務體現在“學習提示”和“課后練習”中,這些提示和課后任務能夠引發學生對本單元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而且,在本單元中選取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以中國近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獲得成就的人物為重點,通過學習這些內容,學生可以從這些有成就的科學家和建筑學家身上感受到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對科學的研究態度。通過對單元整體內容的閱讀學習,學生對每個科學家形象理解深刻,進而激發內在的學習動力。
在本單元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布置一項作業:嘗試用說明文對其他優秀人物的成就進行闡述。學生根據自己了解的身邊實例寫不同的人物,或者選擇最近大家比較關注的科學家,如疫情期間的科學家、航天事業的科學家等。也可以搜索相關資料為大家介紹科學家的成就。在這種作業練習中,學生可以通過自行設計任務、完成任務對這種寫作題材加深理解,同時訓練提升寫作能力。
結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出大單元教學之后引起了廣大語文教師極大的關注,教師們也在實際的教學中采用多種方式積極踐行大單元教學理念,希望通過這種新型教學理念優化高中語文教學,提升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在以后教學中,我們還要進一步探討與實踐,為推動高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落實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