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紫君
(井岡山大學 藝術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21 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認知也在持續提升。廬陵文化作為優秀、獨特的地域文化,在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豐富高校舞蹈課堂的教學內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詮釋了文化自信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促進作用。文化自信的培養需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優秀的文化內涵豐富課堂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認識文化自信在增進理論知識積累中的重要作用,結合優秀地方文化,融入舞蹈教學實踐,在弘揚地方傳統文化同時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廬陵文化自古以來就是江西優秀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素有“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的美譽。將廬陵文化融入高校舞蹈課堂中,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還增強了舞蹈專業大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巨大信心。
廬陵文化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其傳承和發揚顯得意義尤為重大。民族民間舞蹈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縮影,將舞蹈教學融合廬陵文化內涵,有助于弘揚和賡續傳統文化精髓,極大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提升舞蹈課堂教學效果。將極具地方特色的廬陵文化融入高校舞蹈課堂,是多方面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以其超強的生命延續力,對中國的社會發展及民族凝聚力形成展現出歷久彌堅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提出重要論述。他指出“要加強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讓中國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發揮出新的魅力與時代風采。然而,在全球化與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當下,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造成了一定沖擊。青年一代對于傳統文化,尤其是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不僅缺乏有效認知,更是在傳承和發揚中出現明顯斷層現象。對于年青一代,尤其是高校學生,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增進學生的傳承意識,增強學生文化自信,顯得極為迫切。高校舞蹈課堂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秀地域文化資源挖掘與傳承的重要載體。通過將廬陵文化融入舞蹈課堂,將廬陵文化的特征“其內涵是博大精深,其表現是優美典雅,其精神是剛正義烈”融入舞蹈動作及劇目中,將極大促進廬陵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大型實景演出《夢回廬陵》就是科技、舞蹈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典范,讓人耳目一新。
廬陵文化,是以古廬陵郡治為中心的區域文化,是贛文化的主要分支和中心支柱,包含著吉州窯陶瓷工藝、古建筑、歷史遺址、書院、名人、民俗等多種文化資源,為高校舞蹈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開辟了新路徑。廬陵文化在與舞蹈課堂教學融合過程中要注重文化內涵與精神的吸收,廬陵文化的熏陶能使學生對舞蹈肢體動作的理解更為深刻。學生在理解舞蹈動作背后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后,對于其文化藝術修養提升,甚至舞蹈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高校舞蹈教師,充分認識到廬陵文化對舞蹈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不僅有利于豐富舞蹈課堂教學內容,更有助于廬陵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這充分體現了高校教育中文化育人的重要性。高校作為文化育人的主陣地,應充分發揮優秀地方文化資源的育人作用,利用優質教學資源,把文化自信融入課程教學實踐中。在進行理論知識教授的同時,立足弘揚地方文化資源,打造高校特色文化名片,加強校園文化的渲染作用。以井岡山大學為例,將廬陵文化融入高校舞蹈課堂,通過對“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金廬陵”的廬陵優秀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將極大啟迪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和認知,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并增強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自信。
21 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的舞蹈課堂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把優秀的地域文化融入舞蹈教學中,這是文化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有力嘗試。但縱觀當下高校舞蹈教學,談及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及融入效果,仍存在著一些不足。
以井岡山大學為例,在舞蹈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對廬陵文化的認識不夠深入,對于廬陵文化的精神內涵理解不夠透徹,同時也忽略了廬陵文化對舞蹈課堂教學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大部分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僅注重實踐訓練,機械化進行舞蹈教學的口傳身授,無法滿足學生自我探索的需求,學生難以意識到文化學習對舞蹈技巧提升的重要性,更不理解優秀的地域文化知識儲備可能會對自身今后的舞蹈創作和表演帶來深遠的影響。這些因素最終導致學生缺乏對廬陵文化的有效認知,割裂了廬陵文化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有機融合,致使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授課教師作為舞蹈教學過程的主導,如果能加強自身對廬陵文化內涵的理解和吸收,重視廬陵文化的融入,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強廬陵文化元素的引入與創作,將起到較好的融合效果。
在高校舞蹈課堂中,教學內容固化也是影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舞蹈課堂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而言,舞蹈課堂的教學內容較為固定,但固化的教學內容學習無法有效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舞蹈教學和創作中呈現諸多弊端。同時,由于高校舞蹈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主要教學方法是言傳身授,在舞蹈課堂中存在著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授課教師和學生通常注重實踐的探索,而忽視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蘊和理論的學習。此外,授課教師在舞蹈課堂教學中對地方傳統文化知識的關注和提及較少,優秀傳統文化如廬陵文化,對舞蹈教學的促進作用未能凸顯。單一且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填鴨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廬陵文化的了解缺乏興趣。因此,將優秀的廬陵地域文化元素融入高校舞蹈課堂,不僅能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產生耳目一新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快速學習舞蹈動作要領,理解舞蹈動作蘊含的文化元素,而且能極大促進優秀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部分高校舞蹈學生對地方傳統文化所知甚少,例如,身處“文章節義金廬陵”吉安的井岡山大學舞蹈專業學生,普遍對廬陵文化的了解較少,同時缺乏對廬陵文化學習的興趣。究其原因,誠然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個人興趣高低有關,但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也至關重要。教師如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加強對廬陵優秀文化的學習和了解,不斷拔高地域文化在舞蹈學習中的作用和指導意義,將極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教師要充分認識廬陵文化與舞蹈教學的融合促進作用,要在利用廬陵文化元素不斷豐富舞蹈教學內容的同時進行廬陵文化的吸收與再創作,讓學生感受到廬陵文化與舞蹈結合的獨特魅力,這無疑會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加強對文化與舞蹈的深度理解。
“天下多舉子,朝中半江西,翰林多吉安”,古廬陵人才輩出,廬陵文化蔚為壯觀。通過廬陵地域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認知,同時創新高校舞蹈教學,是極具現實意義的實踐探索。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文化與舞蹈交融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多元豐富的舞蹈課堂,同時深入了解并感受廬陵文化的魅力。此外,通過依托廬陵文化元素創作舞蹈作品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增進文化自信,并加強對優秀地域文化的傳承、發揚與創新發展。
在高校專業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實現兩者的協同育人是新時期“課程思政”理念的重要要求,更是強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思維的重要途徑。但由于舞蹈專業課程的局限性,思政融入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佳,而優秀的廬陵文化為舞蹈課堂提供了有力的思政教學素材。民族民間舞蹈和地方文化的融合可有效地將思政教學進行“軟著陸”。通過將廬陵文化融入舞蹈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廬陵文化在舞蹈課堂中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藝術修養以及文化自信具有獨到之處。首先,廬陵文化融入舞蹈課堂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其次,在舞蹈課堂中引入廬陵文化相關內容展開教學與實踐,讓學生了解高校所在地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提升其人文修養,增強他們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例如,書院教育注重弘揚中華民族正心誠意,講求經世致用、學術創新,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將以白鷺洲書院和陽明書院為代表的廬陵書院文化融入舞蹈課程中,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并提高學習積極性。
廬陵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大量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托廬陵文化的豐富資源,充分挖掘舞蹈文化元素,與舞蹈教學實踐充分融合,將這些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舞蹈課堂,從而改變高校舞蹈課堂中教學內容單一、舞蹈文化元素單調的現狀。這對于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素質復合型舞蹈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教師需深入了解廬陵文化內涵,并借助書籍、網絡及實地探訪等方式提升對廬陵文化的認知程度,進而為創新特色舞蹈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吉安采茶戲是贛文化的重要分支,也是廬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產生于人們的采茶勞作生活,在勞動中歌唱與舞蹈,逐漸被文藝工作者挖掘、加工與整理,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授課教師如能將這些文化資源引入到舞蹈課堂中,可極大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開闊藝術視野,并有效進行高校舞蹈特色課程的創新與探索。
加強實踐采風教學是培養高校舞蹈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外出實踐活動,通過文化結合實踐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廬陵文化的魅力。例如,可帶領學生前往白鷺洲書院、青原山、渼陂古村、吉州窯等廬陵文化的代表地進行采風學習,這些都是學生學習與感受廬陵文化的重要教學素材。在采風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廬陵文化的宣傳與講解,幫助學生掌握當地文化的歷史淵源與風土人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了解與感受廬陵文化后融入相關文化元素自主進行舞蹈創作。以學生自主創作為主,教師引導為輔,提升學生的文化感知與融合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
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不斷豐富舞蹈內容的同時,加強舞蹈課堂的多樣性極為重要。廬陵文化的融入不僅能創新舞蹈課堂教學模式,還能讓舞蹈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積極探索舞蹈課堂中融入廬陵文化的有效路徑,幫助學生增進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自信,甚至成為優秀地方文化的傳承載體。作為高校舞蹈教師,在舞蹈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摸索與挖掘,通過有效地將傳統文化與舞蹈教學相融合,豐富舞蹈課堂教學內容與方法,從而提高舞蹈教學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