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書法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處于觀念形成、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面向小學生開展書法教學,幫助他們掌握書寫基本技能,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會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文章從當前提高小學生書寫基本技能和書法藝術欣賞能力面臨的困境入手展開分析,探索有效的教育路徑,讓學生掌握書寫基本技能和書法藝術欣賞能力,提高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書寫基本技能;書法藝術;欣賞能力
作者簡介:劉建強(1972—),男,甘肅省榆中縣夏官營美豐實驗學校。
我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人們能夠從書法藝術中一覽漢字的演變過程。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階段,面向小學生開展書法教學,能夠使他們受到書法藝術的熏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在掌握書寫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堅定文化自信,并對學生正確三觀的樹立產生積極影響。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運筆勾勒字形變成了雙手敲擊鍵盤,提筆忘字的現象屢見不鮮;統一的字體、單一的審美、有限的想象空間,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導致學生書法基礎薄弱,書寫不美觀,不良的書寫習慣可能會對學生日后的發展構成隱患。對此,小學教師應提高對書法教學的重視,并尋找高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書寫過程中打好書法基礎,同時學會欣賞書法藝術,培養審美能力。
一、提高小學生書寫基本技能和書法藝術欣賞能力面臨的困境
以往在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效率低下,教學目標模糊,課堂教學枯燥乏味,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校和教師往往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知識性課程的講解中,從而忽視書法教學的開展,導致學生書法基礎薄弱,書寫習慣較差,這對他們日后的學習生活會產生消極影響。而在新時期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已經能夠認識到面向小學生開展書寫教學的重要性,并為之付諸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引入趣味化的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是從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仍在沿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氛圍沉悶,缺乏吸引力,導致學生對書法藝術知之甚少。
二、提高小學生書寫基本技能和書法藝術欣賞能力的有效路徑
(一)加強技巧指導,營造書法氛圍
小學生各項能力尚處于發展狀態,受到年齡的影響,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意志力相對薄弱。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這一特點,明確書寫基本技能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前設定清晰的教學目標,可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將長遠的教育目標進行拆分,避免學生出現畏難情緒,讓學生以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書寫技巧的講授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并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練習書法,感受到書法的魅力。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部分學生的書寫姿勢千奇百怪,而不良的書寫習慣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身體發育,因此教師需要糾正學生的不良書寫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1]。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書寫技巧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助力。例如,借助多媒體展示正確的書寫姿勢,直觀的圖片能夠帶給學生視覺沖擊,引起學生的模仿學習,同時鼓勵學生分享不良的書寫姿勢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使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指引規范書寫姿勢。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握筆姿勢為切入點,通過多媒體呈現學生各種千奇百怪的握筆姿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自覺對自己的握筆姿勢進行調整,從而使得日后的書寫過程更加規范、嚴謹。在此過程中,教師再應用信息技術,通過播放相關的視頻呈現正確書寫姿勢,帶給學生直觀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觀察視頻中的細節之處,反思自己的書寫過程[2]。
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優質的書寫用具,即筆墨紙張等,并通過在教室里展示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營造良好的書法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書寫興趣。教師應確保學生每天都有一定的書寫時間,讓書寫成為學生的日常習慣,這樣學生可以提高書寫效率和書寫質量。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放慢書寫速度,仔細書寫每一個字,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書寫基本技能,提高書寫的準確性。
(二)注重示范引領,提高書寫興趣
在新時期,教師要認識到書法教學的重要性,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書法知識的學習中掌握書寫基本技能,培養審美能力,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在此期間,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的書寫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學生會模仿教師的字跡、筆順以及寫字風格,以獲得教師的贊揚。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并不注重板書的規范性,在書寫的過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情況,字跡比較潦草,會給學生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難,導致學生無法從板書中有效獲取信息,學習效率受到影響。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及時反思并做出調整,利用課余時間堅持練字,規范自己的書寫。在課堂上,教師要抓住時機為學生進行示范,并鼓勵學生一同書寫,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漢字的形體美,對書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積極參與書寫活動,糾正不良的書寫習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書寫情況,對班級中字跡優美、書寫習慣良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還可以高效利用教室內的空間,打造展示書寫基本技能的平臺,通過張貼學生優秀的書法作品,給予每個學生展示的空間,在班級內營造良性的競爭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努力提高自身的書寫能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除此之外,教師在批改作業期間也要注意自身的書寫情況,要保證評語的工整、美觀,明確指出學生書寫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針對性的建議,推動學生的成長和進步[3]。
(三)豐富書寫形式,加強過程評價
在新時期面向小學生開展書法教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入多種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組織開展多種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生字教學為切入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開展趣味競賽:在講解完生字之后,隨機挑選五個學生到講臺上進行示范書寫,其他同學要仔細觀察其書寫過程,從姿勢、筆畫等角度展開評價,指出講臺上學生書寫存在的問題,同時反思自己在書寫中是否存在相同類型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換位思考,在互相評價中汲取經驗,學習借鑒優秀的書寫方式,提高自身書寫的美觀度,在欣賞的基礎上奮發圖強,實現欣賞能力的提升。
教師還可以定期開展書寫活動,選擇教材中的文章作為練習內容,預留出充足的時間供學生書寫,在學生完成書寫之后進行匿名投票,推選出優秀的書寫作品,并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培養學生的書寫自信。在活動中,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距,并利用課余時間辛勤地練字,縮小與同學之間的差距,掌握書寫基本技能。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組織趣味書寫游戲:在黑板上書寫之前學過的詞語,并對詞語進行挖空,讓學生搶答,將詞語補充完整。通過這種方式,在保持課堂氛圍活躍的同時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學生完成書寫任務之后,教師應對其進行評價,指出學生在書寫過程中的優點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并為學生提升書寫水平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4]。
(四)欣賞書法作品,引發思想共鳴
小學語文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要發揮出語文學科的優勢,滲透書寫基本技能的傳授,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優秀的書法作品供學生品鑒,提高學生的書法藝術欣賞能力,使其從中感受到書法藝術的魅力,從而投入更多的精力練習書法。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圍繞課程內容挑選適合學生的書法作品,借助多媒體呈現給學生,并指導學生細細品味其中的內涵,使其對書法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所選擇的書法作品太過復雜,學生較難理解,這樣的做法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會消磨學生對書法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要認真地進行反思,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應用多種教學手段,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帶給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視頻的形式呈現書法作品,同時補充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在了解作品創作背景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此外,教師在選擇書法作品時,可以從漢字的演變過程著手,拓展和延伸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字體,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引導他們品鑒書法作品,培養其欣賞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以更高的標準進行書寫[5]。另外,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與學生分享名人練習書法的故事,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習名人身上的優良品質,逐漸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到生活的深度和寬度,體驗到書法之美。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可塑性較強,在這個階段,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書寫技能是小學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基礎技能,也是這個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要制訂清晰的教學計劃,選擇合適的書法作品供學生品鑒,幫助學生掌握書寫技能,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書法教學并不受重視,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將重心放在對知識的講解上,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性課程的成績,導致班級中部分學生書寫習慣較差,對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對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認識到書法教學的重要性,從基礎的書法練習著手,制訂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營造出濃厚的書法氛圍,讓學生受到環境的熏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參考文獻]
[1]何玉娟.書法教育進課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基礎教育論壇,2023(5):53-55.
[2]謝輝.加強書法基本功培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22(18):23-25.
[3]徐靜.激趣藝術:讓情趣充盈書法課堂——以“品字形結構”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22(31):33-35.
[4]朱卉平.論高校書法課程的素質教育功能[J].美術教育研究,2021(20):132-133.
[5]劉迎久.書法進校園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師教學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0(7):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