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新 梅香香

摘要:大學生就業工作開展的質量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個人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大學生要想順利完成就業并獲得更好的發展,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要求高等院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努力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本文概述了大學生就業壓力產生的背景,論述了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情況,結合實際探索了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壓力;就業路徑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到高校教育、人才培養、社會穩定等多方面的發展。國家 “雙創”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大學生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加。必須提高社會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認可度,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探索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及其解決路徑,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引導大學生合理調整就業期望,促進大學生的個人發展和職業發展。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產生背景
縱觀近年來大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大部分大學生依然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心理壓力。結合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大學生就業壓力來源、社會支持現狀及需求來看,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主要來源于求職過程中的信息獲取和溝通成本。通常來說,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獲取社會支持的渠道主要有學校招聘會、求職網站、同學朋友介紹、親戚朋友介紹和網絡媒體等幾種渠道,其中網絡媒體獲取社會支持的方式最多。[1]大學生就業心理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情感支持,具體體現在就業過程中對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和工作氛圍等方面的滿意度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各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近年來經濟發展增速、行業轉型加快,人才市場的要求也走向了多元化。故而,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出現主要來自社會、學校和個人等方面。而且,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具有階段性,隨著大學生就業環境的變化而變化。[2]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分析
(一)求職人數增加,就業難度加大
高等院校 “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之下,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迎來了發展的 “春天”,高等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且高等院校專業教學種類也在不斷增多。高等院校大學生數量激增,使得大學生求職人數的數量增加。具體來說,受到 “職業教育熱”的影響,部分高等院校為了盡快擴大辦學規模,一味增加招生人數,忽視了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這不僅會增加學校管理的難度,而且會使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受到影響,不利于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開展。
(二)缺乏職業規劃引導,學生發展受阻
通常來說,大學生畢業之后一般會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職業需求、興趣愛好等選擇工作。如果大學生對未來工作沒有明確的規劃,就容易造成就業困難的問題。但是,現階段大部分高等院校開展就業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僅僅只是流于表面,忽視了職業規劃的引導,片面認為 “就業宣講”“擇業教育”“就業答疑”“雙選會組織”就是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開展。[3]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無法匹配自身專業發展、技能特征、興趣愛好等做出正確的職業規劃,也無法了解真實的崗位信息、行業狀態,更無法掌握自身優勢和不足,無法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提高了他們的就業心理壓力。
(三)市場信息缺乏透明,供需壓力增加
盡管我國各行各業轉型加速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是人才市場的信息依然缺乏透明,人才供求信息不對稱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大多對就業市場信息掌握得不夠全面、準確、及時。[4]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和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改革創新,大學生就業市場也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大學生對就業市場信息了解不夠、對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系統以及對自身職業規劃缺乏科學合理的分析與定位等原因,使其在就業過程中容易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自己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全面系統;另一方面,自身職業規劃不夠科學合理。[5]這樣,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不夠高、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和創新意識等問題也成為影響其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進而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就業心理壓力。
三、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解決路徑
(一)加強就業指導
大學生是我國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情況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幫扶,成為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的首要路徑。
具體來說,大學生就業指導要面向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普及創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核心是讓學生順利就業、穩定就業,且借助于就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培養學生創業能力,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適應社會和自我發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涵蓋 “創新創業教育”“就業創業教育”“專業知識教育”“職業規劃指導”等,為學生未來發展、職業發展、崗位認知等提供了助力。這樣,大學生就能明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圍繞著職業生涯規劃方向和目標進行努力,進而減緩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比如,通過舉辦大學生創業大賽、開展創業論壇等形式大力宣傳大學生自主創業典型事跡;對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開展系列培訓活動;將學生創辦企業情況納入學校綜合評估體系;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設立 “大學生創業基金”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6]
(二)加大大學生創業支持力度
創業是就業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大學生創業意識不強、能力不足,缺乏創業經驗,對創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要求高等院校加強大學生創業意識教育、能力培養和政策引導,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支持。
具體來說,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新的精神。要完善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創業指導服務機構,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高校大學生創業信息庫、項目信息庫等信息管理平臺,為高校和大學生提供優質服務。比如,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過程中,高等院校加大對大學生創業扶持力度,可以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提供辦公場地、孵化資金、管理咨詢等方面的支持。[7]同時,依托 “校企政”合作模式借助稅收減免、場地補貼等方式給予大學生創業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持,各地區應積極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來扶持大學生創業企業發展。
(三)準確定位學生就業方向
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出現主要還是部分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目標的吻合度不夠,沒有契合自身實際確立準確的就業方向。因此,高校需要準確指導學生定位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引導大學生合理調整就業期望,轉變就業觀念。通過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教育,加深其對自身和社會的認識,幫助其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念。同時,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社會、了解市場需求,增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度,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幫助大學生準確定位就業方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高校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和學生專業特點,引導學生科學定位就業方向。面對就業壓力,學生應該正視現實,不能盲目跟風,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根據興趣愛好、學習成績等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同時,學生也要客觀認識社會現實,理性對待就業壓力,在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大學生就業擇業時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是應該為長遠發展做好準備。比如,高等院校可以通過舉辦就業指導講座、開展就業形勢分析討論等活動,引導大學生客觀認識自己、合理調整就業期望。高等院校要積極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職業信息和就業指導服務,幫助大學生了解不同行業的發展前景和趨勢,結合自身特點合理選擇職業發展方向和就業崗位。[8]
(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可以滿足學生就業、企業招工、學校就業指導等不同主體的個性化需求。所以,要求高等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崗位需求、行業發展、市場特征為主導進行人才培養,為大學生順利就業創業提供動力,進而達到緩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的目的。
具體來說,高等院校需要將人才培養和就業創業工作融為一體,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就業創業工作方案,借助于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校企政合作”等方式實現大學生的更高水準培養,以確保大學生符合學校教育要求、市場發展要求和企業招工要求。這樣,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才能順利進行。[9]比如,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過程中,高等院校需要對不同專業涉及的相關行業和相關企業進行了解,掌握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情況,明確畢業生職業發展方向,并在歸納總結的基礎之上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就業創業方案。根據市場需求確定高等院校畢業生在職業發展上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再根據這些要求來制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這樣,一旦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達標,自身的就業競爭力也能提升,就業心理壓力也就減小。
(五)完善就業創業教育體系
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核心在于推動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保證大學生 “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創新思想、創造能力、創業理念的培育,進而保證自己在就業過程中不受到社會壓力、就業壓力的影響,具備良好的就業心態。
具體來說,完善就業創業教育體系,要求高等院校各專業為大學生提供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針對性的創業服務、多渠道的創新培養,并逐步整合就業創業教育體系的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并將各專業教育和就業創業教育結合起來,推動大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創業素養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核心素養的發展。此外,為了保證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得到發展,高等院校還應當開展專業化的培訓,以就業導向、創業支持為基礎開展學生的實操能力培養。最為重要的是,就業創業教育體系需要加快就業創業指導空間、就業創業指導資源、就業創業指導內容的建設,讓大學生在自主創業、自主就業上具備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10]
四、結束語
具備健康的就業心理狀態是大學生順利進行就業創業的基礎,健康良好的就業心理狀態也是大學生社會化發展、社會化適應、個性養成、道德素養構建的關鍵。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面臨著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的雙重包圍,使得他們的心理壓力一直較大,不利于他們的發展和就業。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為大學生順利就業奠定了基礎,也為他們創新思維打造、創新能力培育、創業意識構建做好了準備。因此,廣大高校務必要認識到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的價值,結合高校就業創業工作的開展現狀,有的放矢開展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解決,推動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琴.基于“本科職業教育”視角的大學生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包裝,2023,43(05):122-124.
[2] 徐濤,崔亞娟.基于崗位能力的高職與大課程銜接實踐探索[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3,22(03):22-25.
[3] 祝天振,李蕭云.職業生涯規劃視域下大學生面臨的就業質量提升困境和路徑優化[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3,20(03):154-156.
[4] 張譯心.全日制大學生現狀及管理工作研究[J].快樂閱讀, 2022(11):88-90.
[5] 張蕊,韓金春,王發源,等.大護理專業學生擇業意向及影響因素[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5):49-52.
[6] 徐亞萍.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分析:以計算機類專業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18):108-109.
[7] 楊露.淺議大學生的就業意向、存在的問題及提升就業水平的建議:以廣東省江門一高校為例[J].就業與保障,2021(09):
170-171.
[8] 楊欣,黃津津,戈英.高等院校高效優化大促進高質量就業實踐研究:以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綠色科技,2021, 23(03):247-248.
[9] 余文沖.基于SWOT分析法的“大” 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18):60-62.
[10] 郭香,候喬樺,白茜.民辦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初探[J].國際公關,2020(08):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