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毅
(甘肅省通渭縣華家?guī)X教育學區(qū),甘肅通渭 743300)
語法是語言學習的重中之重,中學生大多缺乏真實的英語語境,需要借助語法來理解英語語言規(guī)律,實現(xiàn)深度學習。因此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重視語法知識點,努力構建深度教學模式。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指出“要幫助學生建立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的語法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選擇和設計既有層次又強調(diào)整合的不同類型的練習活動,鞏固所學語法知識”等,揭示了語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價值[1]。而以單元為主線的語法教學,能夠同時滿足系統(tǒng)性、層次性、整合性等特點,且有利于深度學習。
基于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初中英語單元語法教學特點,教師在具體實踐中應準確把握以下原則,以使各教學策略應用效果最大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益。
初中英語單元語法教學本質(zhì)上是一種單元整體教學,是在整體分析、梳理、把握單元語法知識點的基礎上,以單元為主線引導學生探究和運用語法知識,以促成學生對單元語法的整體掌握[2]。要想在深度學習視角下展開初中英語單元語法教學,教師必須堅持整體性原則。
情境性原則,是指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初中英語單元語法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情境。這是因為語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因此只有沉浸在情境中的學習,才能使學生真正由淺入深地理解和吸收語法。
層次性,一方面指教學應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層次規(guī)律,另一方面指教學應符合教材學習資源的編排層次。前者能夠使學生在“明確單元語法有什么”“認識單元語法是什么”“掌握單元語法怎么用”中實現(xiàn)穩(wěn)步提升的學習;后者是為規(guī)避跳躍性、碎片化的單元教學,防止在“打亂教材原有編排順序”中出現(xiàn)遺漏。
單元語法教學,顧名思義,是以單元為主線的語法教學活動,需要緊扣整個單元的核心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全面分析單元整體來確定教學主要內(nèi)容,明確學生應該通過單元學習哪些語法,同時評估各類語法的重要程度,明確側(cè)重點。那么,如何保障單元整體分析的全面性?教師可以將其滲透在集體備課中。比如,教師先獨立備課,整體閱讀單元語篇,領會主題意義,梳理主要學習任務,確定單元語法基本內(nèi)容及其與主題意義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接著,教師加入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與和本班教學進度相同的其他班級教師合作,分享教案,進一步討論單元語法教學重點,分析單元語法在不同語篇或任務中的表現(xiàn)形式和出現(xiàn)頻次,對側(cè)重點展開深入剖析。各班教師通力合作,避免因個人失誤而出現(xiàn)錯誤判斷單元語法教學重點或忽略某一部分教學內(nèi)容的情況,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在單元學習中有側(cè)重地探究全部語法知識,提前規(guī)避常見的淺層教學影響因素,為深度學習創(chuàng)造優(yōu)良環(huán)境。
確定教學主要內(nèi)容后,教學工作可以向“目標的設定”方面過渡,為學生指明深度學習的基本方向。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英語學習特別是語法認知特點,盡量在保證目標清晰性的同時,使其高度適應學生特點。比如,教師可以先依據(jù)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將其分為幾個層次,再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共性,分層設定具體目標。教師也可以在“整體—部分”視角下,先設定總目標,再將總目標拆分為多個小目標,學生可以基于對自身的了解自主選擇目標,這樣可以使目標既清晰,又高度契合學生特點。下面結合冀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2 進行舉例。
冀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2 的語法教學主要內(nèi)容為“Present Perfect Tense”,意在使學生掌握英語中的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教師可先設定總目標:解釋與應用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能夠通過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將事件或觀點描述和表達清楚。再設定以下小目標:理解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的意義、用法及其在不同語境下的特點;掌握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的結構;掌握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的句型變化;明確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中“have(has)been to”與“have(has)gone to”的區(qū)別。總目標代表學生應達到的深度學習狀態(tài),小目標指學生邁向深度學習應經(jīng)過的幾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將其在單元教學之初就展示給學生,以便使學生快速進入單元學生狀態(tài),準確把握語法深度學習方向。
初中英語單元語法教學,是以讓學生習得語言為目的的教學,而任何以習得語言為最終目標的課程活動,都離不開“活動”二字,學生只有在真實的活動中親歷語法探究過程,才能真正理解其法則與用途[3]。在初中階段,教材單元語法通常存在一定的遞進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注意把握其層級性,通過分層遞進式活動促進學生對目標語法的深入探究。
1.以精讀活動為基礎。一般來說,單元語法在精讀語篇中的出現(xiàn)頻次最高,因此,語篇精讀活動也經(jīng)常被視為單元語法教學的重要基礎。教師首先應圍繞單元語篇,精心設計精讀活動,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語法的妙用,在短語、句子和段落中,逐漸形成深刻的語法認知。比如,教師可以先整理單元精讀語篇,為其分設不同情境,預設指向語法深度學習的不同問題鏈。隨著單元精讀教學活動的推進,對于每一篇語篇的教學,教師都可以堅持以“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閱讀—問題導學—互動精講—課堂小結”為基本教學流程。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自主閱讀能夠使學生發(fā)現(xiàn)全新語法,問題導學能夠使學生深入思考語法特點與功能,互動精講能夠幫助學生答疑解惑,課堂小結有助于學生夯實單元語法學習基礎,是使其在之后系統(tǒng)整理單元語法的重要條件。這樣一來,在由每一篇語篇所衍生的精讀活動中,學生都能充分發(fā)現(xiàn)、思考和吸收語法,從而實現(xiàn)對單元語法知識的深度學習。
2.以聽說活動為輔助。聽說活動也是初中英語單元語法教學的重要載體,以冀教版教材為例,初中英語教材中很多單元的聽力材料和口語訓練任務中,都蘊含著語法元素。所以,教師可以將聽說活動作為輔助,引導學生探究目標語法。比如,在單元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按要求展開聽力練習,結合所聽內(nèi)容選出教材習題的正確答案,隨后在幫助學生糾正聽力錯誤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出示聽力材料原文,引導學生逐句分析材料,并點撥學生遷移精讀活動經(jīng)驗,找出聽力材料中的語法,以此達到強化學生語法感悟與記憶的目的。教師還可以開展口語訓練任務,在任務推進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任務要求,督促學生運用單元語法進行口語表達。口語訓練任務開展得越早,學生就越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語法進行口頭表達,同時越能加深對語法的領悟,這些都對其深度學習單元語法知識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以拓展閱讀為補充。為拓寬學生眼界,最大限度地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幫助學生儲備豐富的英語知識,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可以經(jīng)常設計拓展閱讀活動,結合單元主題意義與語言要素為學生提供拓展閱讀材料,要求學生遷移單元所學展開拓展學習,這也為學生深度學習單元語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教師應以拓展閱讀為補充,在深度學習視角下開展初中英語單元語法教學。教師可以在結合主題意義與語言要素選擇拓展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重點關注拓展閱讀材料所用語法與單元語法的相關性,將有益于學生鞏固單元語法的拓展閱讀材料整理在一個資源包中,并將資源包通過微信、QQ 等途徑推送給學生,向?qū)W生布置拓展閱讀任務,督促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1 到3 篇拓展閱讀,并對所讀材料中的語法知識進行總結,完成“語法拓展學習報告”。學生可以在線提交報告,向教師反饋自己在拓展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單元語法知識,以及對單元語法知識點形成的新思考、產(chǎn)生的新問題。教師可以在線為學生答疑,也可以整理學生們的困惑,特別設計一次“拓展閱讀材料語法答疑”教學,線下集中回應其問題。學生通過適當拓展閱讀再次強化單元語法知識印象,能夠更好地進行深度學習。
層級性探究活動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合作,設置歸納總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一起提煉單元語法核心法則。學生一個人的總結提煉能力是有限的,容易遺漏部分關鍵信息,而合作能夠有效彌補這些不足。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督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合作,相互提醒、幫助和補充[4]。此外,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提供思維導圖框架、表格,提示學生總結提煉思路。例如,冀教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下冊Unit8,其語法教學核心為“Using‘will’and‘be going to’”,學生需要在循序漸進地探究Lesson43 到Lesson48 后,對will 與be going to 在一般將來時態(tài)中的具體用法和差異進行總結和提煉。教師可以在提出小組合作要求后,向?qū)W生提供“will 與be going to 異同梳理表”,點撥學生圍繞表格提示信息總結will 與be going to在具體含義、搭配語境等方面的異同,以便最準確地提煉語法法則。學生結束小組合作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各組選派代表匯報小組成果,評選出最簡潔的單元語法法則描述,以減輕全體學生對單元語法的記憶難度。與此同時,該小組的總結提煉思維也能被其他小組所借鑒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在單元語法總結提煉思維方面的共同進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單元語法的整體探究,最終應回歸在遷移運用中,學生只有在新的語境中靈活運用語法表達想法,才能真正活化和吸收目標語法,達成深度學習。而主題寫作、綜合實踐兩項初中英語實踐活動,均有此作用[5]。教師可以立足實際向?qū)W生布置主題寫作或綜合實踐任務,為其創(chuàng)造“運用—吸收”單元語法深度學習條件。
1.主題寫作。寫作是初中英語教學中遷移運用語法的最常見形式,是通過書面表達鞏固語法意義、用法、特點、結構、功能等。而以單元為主線的寫作,應緊扣單元主題意義。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意義組織寫作活動,引導學生圍繞單元主題寫一篇文章,用單元語法和自己的語言表達個性化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寫作過程、作文修改進行全面指導,以確保學生寫作與單元語法實踐的深度結合。比如,在學生列提綱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將“運用哪些語法”或“怎樣運用單元語法”體現(xiàn)在提綱中,讓學生提前對“如何將單元語法遷移運用在寫作中”做到心中有數(shù)。再比如,在評價和引導學生修改作文時,教師可以將“語法的合理運用”作為側(cè)重點之一,先指出學生合理運用和誤用語法的句子,再帶領學生剖析句子中的語法錯因,最后監(jiān)督學生依據(jù)正確語法修改句子。這樣學生能夠有效避免對單元語法浮于表面的遷移運用,不斷吸收錯誤經(jīng)驗而自省,從而切實進行深度學習。
2.綜合實踐。綜合實踐是對主題寫作的升級,是口語表達、書面表達、社會實踐等多種語用活動與實踐任務的有機融合,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單元語法知識的遷移運用和活化吸收,還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英語綜合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結合單元語篇背景來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語法遷移運用空間。比如,當單元語篇背景為“環(huán)境保護”時,教師可以在相同背景上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自主設計漢語與英語相結合的調(diào)查問卷,在社會與網(wǎng)絡范圍內(nèi)調(diào)查大眾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情況和支持度,然后結合問卷反饋信息,分別用英語完成一篇“環(huán)境保護社會認可度調(diào)查報告”與“環(huán)境保護倡議書”,并在報告與倡議書中分別運用單元語法。最后,教師可以舉行“模擬新聞發(fā)布會”,引導學生結合報告與倡議書,在班級范圍內(nèi)展開演講。學生可以是“新聞發(fā)布會”中的“發(fā)言人”,運用單元所學語法解釋報告或倡議書中內(nèi)容;也可以是“小記者”,運用單元所學語法向“發(fā)言人”進行提問,學生在一問一答中能夠加深對單元語法的遷移運用,加快活化吸收目標語法的速度,加快深度學習的腳步。
總而言之,語法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深度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深度學習視角下,遵照整體性、情境性、層次性等原則推進單元語法教學,通過分析單元整體、設定清晰目標、設計層級活動、鼓勵合作總結、落實遷移運用等手段,讓學生系統(tǒng)探究和把握單元語法知識,實現(xiàn)由淺層學習到深度學習的穩(wěn)步過渡,從而增強英語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