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金龍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
所謂凝聚力,指的是群體成員為實現共同目標而進行團結合作的程度。學校教育中,班級凝聚力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力量,能夠讓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完成目標。班級凝聚力越強,就越有利于開展班級團體活動,促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提升整體素質。班級凝聚力有利于打造良好的班級學習和生活環境,讓學生產生自我歸屬感和安全感,并且提高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提高自我學習和生活效率,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班級凝聚力的形成也是順利開展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班主任必須把提升班級的凝聚力當成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點,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促使學生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
提升班級凝聚力,對于一個班級的發展和學生個體的發展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班集體就像一個大家庭,對每一個成員的成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一個班集體要想健康良好的運行,班級凝聚力非常關鍵。只有增強班級凝聚力,班主任才能構建出和諧優秀的班集體,才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健康成長,對強化班級管理、提高全體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讓受教育者在個人學習能力、品質乃至身心健康等各個方面都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模式。在學校教育中,素質教育要想得到順利推行,打造具有強大凝聚力的班級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強大的班級凝聚力,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為集體利益而努力,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凝聚力的強大也會讓學生主動遵循班級規章制度,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學會約束自我,為將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當中,學生如果身處一個凝聚力強大的班集體當中,就會自然而然地和其他學生保持良好融洽的關系,無論是學習還是活動,都能夠很好地參與其中,并鍛煉團結協作能力。在凝聚力強大的班級中,學生會感到放松,并且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投入學習當中,不但能夠提高學習成績,還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
一個擁有良好的班風的班級,是促成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基礎。而班風的營造要歸根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在凝聚力較強的班級里,師生關系較為融洽,無論是教師和學生還是學生之間,都能夠互相理解和信任,這有利于消除一些消極的、對班級建設存在不良影響的因素。如果班級凝聚力差,就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班級環境不安全的感覺,導致學生無法產生向心力,從而變得只關注自我,變得自私自利,沒有奉獻精神,以至于班級活動難以順利展開,也不利于日常教學的良好有序開展。
根據經濟學上的“短板理論”,班級凝聚力是增強班級競爭力的重要原因。“短板理論”也被稱為“木桶原理”,木桶由多條木板組成,決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的關鍵木板并不是木桶當中最長的那一根,反而是最短的那一根。如果班級中存在一些“短板”問題,那么班級凝聚力就無法形成,競爭力更無從談起。只有當班級這個“木桶”的各個“木板”都長短一致,才能使整個班級的競爭力增強。一個班級如果擁有強勁的凝聚力,班級內部團結協作的精神就會增強,學生在思想上也會統一,并擁有強烈的榮譽感,班級活動也會獲得強大的推動力。
集體榮譽感在班級建設中是必不可少的,這種榮譽感不但能夠促使學生變得更加團結,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的品質。在凝聚力強大的班級當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對班級產生一種親近感以及熱愛感,同時在這種熱愛當中也會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從而更加樂于為班級建設做出貢獻。如果班級沒有足夠的凝聚力,學生就會漠視集體活動,不愿意為了班級做出犧牲,只是圍繞著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去努力,自然也就不會對集體活動產生榮譽感,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為了有效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結協作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活動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班級活動是班集體建設的重心,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教育學生懂得集體的重要性。要想增強班級凝聚力,多舉辦班級內的各類活動是最簡便易行的辦法。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學生會感受到自己作為個體在集體當中所產生的能動性,并且能夠真切理解和體會到集體的榮譽對于個人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榮譽感會油然而生。對于班級活動的策劃和執行,教師必須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把整個活動的流程都交給學生來完成,讓學生能夠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教師要注重做好引導,不能顧此失彼,要讓每位學生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集體當中的一員。活動內容一定要積極向上,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喜好,充分發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活動編排上,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可以開展班級籃球比賽、文藝匯演、歌詠比賽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迅速點燃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的集體歸屬感。
要想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學生必須要在班級中創造良好的班風。良好班風的形成和每一位學生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形成良好班風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在班級當中進行有效的輿論建設,讓學生積極指出班級當中所出現的不良現象,促使所有學生有意識地改掉自我的不良習慣。例如,在學生進行自習的時候,如果有學生不斷吵鬧,這個時候就要有學生主動站出來對這個行為進行指正。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進行自我規范并擁有良好的集體意識。對于學生而言,榜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班集體當中,榜樣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覷。班主任要在班級當中有效發揮榜樣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班主任要以身作則、謹言慎行,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讓學生知道遵守班級規定是每位成員都必須做到的。班主任在上課、開班會等班級活動中必須認真守時,當學生看到班主任每次都能夠做到不遲到、不早退,自然也會養成守時的好習慣。在班級衛生環境的保持上,班主任也要主動上前,例如當發現教室中有紙屑時,班主任要主動撿起來,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班級清潔衛生的維護者。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注意把班級中表現好的學生作為榜樣進行培養,當學生在某一方面做出優秀舉動時,班主任要給予表揚,并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鼓勵和宣傳,號召大家向這位學生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遵守班級規則的自豪感。當學生出現不好行為的時候,班主任一定要及時給予指正,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更重要的是要讓其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影響班級的凝聚力。總之,班主任要在不斷的敦促中改善班風,進而提升班級的凝聚力。
要想提升班級的凝聚力,首先就要在班級中形成人人都遵守規則的風氣,在這個過程當中,制定相應的符合班級發展需求的規則,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班主任必須把建立班級規章制度放到首要位置。班級制度要適應班級特點,同時也要征求學生的意見,從而形成大家都認可的班級管理制度,如果班級管理制度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就很難讓學生心甘情愿地遵從。有了規范的班級管理制度,才能有章可循,讓學生為了維護班級管理制度的威嚴而努力,從而提升班級的凝聚力。當班級中產生了倦怠心理,學生們不再愿意去遵從班級管理制度的時候,班主任首先要考慮制度本身是不是出現了問題。例如,在新學期開始,班級值日制度推行得通常都比較順利,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有的學生就會出現遲到、早退、拒不值日的現象,接下來還會出現抱怨心理,這些對班級凝聚力的形成極為不利。這個時候,班主任就要思考制度本身是否出現了問題。班主任可以找學生代表談話,了解制度本身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否發生沖突,值日人員時間以及具體要求是不是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然后在充分了解狀況的基礎上對制度進行調整。在新的制度形成之后,班主任應提出相應的獎懲制度,讓學生能夠明確今后的目標所在。班主任尤其要向學生強調,班級制度關系著班集體榮譽,關乎每位學生自身的榮譽,也是維護學生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的重要內容,因此,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嚴格要求自我,遵守班級的各項管理制度,這樣才能夠共同促進班級凝聚力的形成,這和每一位學生的切身利益都是相關的。
在班集體中,管理隊伍的優劣關系著班級凝聚力能否順利形成。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發揮班級管理隊伍的作用,讓班委會成員能夠充分認識到自我管理的主體性,并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對于班級其他學生的影響。班主任在建立班委會的初期,必須從思想上認識到這個管理隊伍的核心,在成立班委會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學習情況等去選拔管理人員。在選拔過程當中,班主任要注重兩方面互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班主任要清楚地認識到每位學生的特點,挑選最適合的人選,另一方面還要充分發揮民主原則,讓學生選舉出自己認為最適合的成員。班長、副班長、文藝委員、學習委員等都要做到適合所在的崗位,不能只是挑選那些學習優秀的學生,也要注重考查學生的實際管理能力以及個人特長。班委會是為全體學生而服務的,他們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管理,促成班級凝聚力的形成,班主任要切記做好指導工作,不能讓班委會和班級其他學生之間形成對立的狀態,一旦發生了對立事件,班主任必須及時進行處理和糾正,要讓學生明白,班委會并不是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為了讓大家都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另外,班主任還要在班會上闡明一個道理,那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班集體的主人翁,他們的任何言行都關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每一位學生都是班級管理者,班委會隊伍也不是一成不變,每位學生都有可能成為其中一員。
在班集體當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揮自我的家長屬性,對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要做到一視同仁,并給予同等的鼓勵、關愛和保護。班主任要付出的最大努力其實是對學生的愛,只有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班主任對他們的愛意,才能讓他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班集體這個大家庭的溫暖,然后從中獲取團結協作的力量,進而促進班級凝聚力的形成。韓愈在《師說》中曾經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班主任在和學生相處的時候,一定要把學生當成一個獨立、平等的個體對待,要學會和學生交朋友,不能因為自己是班主任,是教師,就對學生頤指氣使,班主任絕對不能因為自己所處的地位而對學生進行諷刺和嘲弄。不同的學生在性格、外貌、學習能力、特長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區別,班主任不能以貌取人,或者按照學習成績等將學生劃分成三六九等,而應當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發掘出所有學生的優點,讓他們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共同為班集體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須是一個擁有強大凝聚力的班集體,班級當中的每位成員都是無可替代的,學生們所做出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班集體的共同榮譽。因此,班主任必須要讓學生意識到班集體凝聚力的重要性,要充分發揮自我的優勢以及每一位班集體成員的特點,為了班集體的共同發展而不斷努力,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每一位學生都應該積極參與到班集體的管理當中,從而強化班集體的能量,改善班集體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為了每一位學生自身的提升,也為了共同創造一個優秀的、擁有良好環境的班級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