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第一中學 王 欣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要關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可以真正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去,從而真正展現(xiàn)出生物學科的育人價值。項目化學習是指讓學生基于真實的問題情境展開知識探究,使學生在真實問題的體驗中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空間。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加強對項目化教學活動的使用,從而改善高中生物教學質量。
項目式教學的起點是項目的確定,基于生物學科的特點,教師選擇的項目主題一定是科學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確保學生可以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解決相應的問題。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從課文內容的挖掘、學生的好奇心、時事熱點等角度選擇項目主題,從而帶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項目式教學的展開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因此,教師要借助驅動性的問題或者任務引導學生展開必要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在與他人的思維碰撞中養(yǎng)成科學思考的習慣,促進學生思維潛能的開發(fā)。
項目式教學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而不僅是看重學生在學業(yè)成績上的提升,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要注重使用具有綜合性的評價手段,增強評價的實用價值。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出一個實際的作品,包括調查報告、文章、演講稿、設計方案、物理模型等,并根據(jù)學生在制作成果中的表現(xiàn)以及最終成果進行有效評價,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要使用具有驅動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具體問題探索中逐漸完成對項目主題的構建。驅動性的問題不一定是難度大的問題,而是可以很好地延伸學生思考力的問題,例如,“細胞的衰老”這一知識點,對學生而言,“細胞的衰老會導致什么樣的現(xiàn)象”這樣的問題具有封閉性特征,無法達成驅動效果,學生只能得到“長皺紋”“有色斑”等固定結論,而如果教師提出:“人變老的特征和細胞的生命活動之間存在怎樣的聯(lián)系?”則可以讓學生形成追根究底的意識,思考內在原因,從而達到驅動效果,促使學生展開深度探究。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大多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以及解題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fā)展,教學缺乏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導致很多學生無法體會到生物學習的意義。此外,部分教師仍然存在落后的教育思想,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缺失。而項目式教學則可以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使其帶著對生活的好奇心去學習知識,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從而極大地提升對生物的學習興趣。
與以往只讓學生解決書面問題、得到固定結論不同,項目式教學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為路徑,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使用自己熟悉、喜歡、認可的方式去探索問題解決方法,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問題解決模式,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空間。另外,項目式教學注重學生對生活中各種材料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變得更加靈活,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大多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解決同樣的問題,得到同樣的結論,導致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習產(chǎn)生畏難情緒,無法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項目式教學手段的使用則可以讓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極大滿足,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自己的學習空間。同時,項目式教學注重實施面向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評價,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學生的成長潛能,讓學生在有針對性的評價引導下改善自身的不足,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學習自信心。
一個充滿趣味性和實踐價值的項目主題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從而為學生的項目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并根據(jù)學生各方面能力發(fā)展的需要設計多元化的項目主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踐空間。
例如,在《細胞的基本結構》這一單元教學中,本單元的核心大概念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是學生整個高中階段生物學習的基礎,因此本單元在學生的生物學習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這一概念,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主題為“制作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的項目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物理模型的制作中進一步認識細胞的各個部分之間是獨立分工又相互合作的關系,共同促進細胞各項生命活動順利進行,從而使學生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念。具體來講,這一主題項目的教育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物理模型的制作,讓學生正確理解細胞內部各個結構的特點以及功能,構建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2.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從整體去觀察細胞,正確理解細胞各個結構之間的分工以及合作。3.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實踐意識,養(yǎng)成用實踐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有了明確項目主題和目標的指引,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更有針對性的引導,有助于項目式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
在項目式教學活動中,教師一方面要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另一方面要以學生完成相應的成果為目的,對其提出必要的要求。因此,在項目實踐之前,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制訂適合的項目實施計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引。例如,在“制作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這一項目活動中,教師設計了以下的項目計劃。
項目任務1:制作物理的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
具體活動:了解物理模型制作的一般方法,根據(jù)對細胞基本結構的了解,分析細胞模型中各個部分結構的大小,按照適當?shù)谋壤M行縮放,設計好物理模型的整體大小;搜集可以用來制作模型的材料,展開模型制作,并通過錄制視頻、拍照等方式記錄制作過程。
項目任務2:制作完整的模型介紹視頻。
具體活動:利用在活動實踐中獲得的圖片、視頻等資源,制作一份完整的介紹視頻,要求介紹模型的要素,以及各成員在制作中承擔的責任。
總之,教師要對學生如何來完成項目實踐形成清晰的認知,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在制訂項目計劃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為學生提示注意事項,如學生之間應當如何實現(xiàn)合作、每個環(huán)節(jié)應當獲得哪些成果等,從而避免學生漫無目的地學習,在有序的實踐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項目式教學注重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因此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并向學生做出必要闡述,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完成怎樣的成果,從而真正體現(xiàn)情境創(chuàng)設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例如,在“制作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這一項目中,教師創(chuàng)設了以下情境:首先,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圖片,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各種逼真的汽車廣告模型、誘人的食物模型等。其次對學生進行引導:“各種模型的制作可以幫助人們更清晰、直觀地了解事物,有助于加大信息傳播力度。”從而讓學生意識到模型在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好奇心。最后,向學生介紹項目目標:“物理模型是指通過實物的方式,根據(jù)相似的原理,將真實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制作出的模型,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入地了解知識,而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細胞的基本結構知識,知道了細胞有葉綠體、細胞核等結構,現(xiàn)在,我們將要舉辦一場模型展覽會,那么大家如何通過模型的方式來呈現(xiàn)細胞各個部分結構的特點和功能呢?”如此,借助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不僅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guī)椭鷮W生了解了項目的目標和意義,有助于學生深度學習。
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參與項目式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教師要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并鼓勵學生對項目任務進行細致拆分,尋找更具體的問題解決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貐⑴c進去,分析學生的需求,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引導,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項目。
例如,在“制作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的項目實踐中,首先,教師讓學生展開充分交流,分析項目主題,探索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引導學生展開實踐。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shù)貐⑴c進來。如有的小組在制作過程中只關注模型的科學性,沒有注重美觀性,教師要提醒學生回憶在項目一開始看到的汽車模型等產(chǎn)品,思考模型的實際用途,嘗試從增強美觀性的角度來完善作品;有的學生在制作中不知道使用怎樣的材料,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發(fā)現(xiàn)了橡皮泥的優(yōu)勢,將其用在模型制作上……最后,在學生實踐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展開有效的分工與合作,當小組內出現(xiàn)意見分歧時,引導學生使用批判性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應對問題的能力。
成果展示是項目式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成果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項目實踐過程和對項目成果的理解等進行深入敘述,從而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過程,引發(fā)學生之間的思想碰撞,讓學生對其中的知識結構、解決問題方法等要素形成深刻認識。
例如,在“制作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項目教學活動中,在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展開實踐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每個小組獨立介紹成果,并闡述清楚以下問題:
1.小組內每個成員都負責了哪些工作?2.模型中運用到的生物知識有哪些,說明了什么道理?3.自己小組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解決困難的?
此外,各個小組可以根據(jù)親身經(jīng)歷展開個性化敘述,從而進一步感受到項目化實踐的樂趣。
項目式教學活動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對學生展開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全面評價,客觀地指出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以及認知上的不足,從而讓學生借助評價內容來改善自己的行為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例如,在“制作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
一是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包括學生是否可以正確理解細胞各個部分結構的特點以及功能。二是學生的溝通能力,具體體現(xiàn)在學生合作實踐過程中是否可以清晰合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正確理解且接納成員的觀點。三是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是否可以通過相互配合的方式來共同完成項目成果。四是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方面,包括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項目實踐、是否可以積極應對項目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等。五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方面,體現(xiàn)在學生是否可以認真思考在項目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找到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六是學生作品的科學性方面,這一評價維度內容比較豐富,包括學生制作的植物模型是否包括細胞壁、葉綠體、液泡等結構,制作的動物細胞模型中是否包括中心體,制作的模型的細胞膜層數(shù)是否正確,細胞核的核膜是否包括核孔,在制作線粒體的過程中是否注意線粒體的結構,是否用適合的方式讓內膜向內凹陷形成嵴,制作的高爾基體內是否有囊泡,制作的物理模型結構大小比例是否恰當,每種結構的位置是否合理等。七是學生作品的美觀性和創(chuàng)新性方面,包括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鑒賞價值等。
全面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實踐體驗,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基于上述維度對學生展開評價后,還要組織學生展開自評活動,讓學生在反思中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更好的認識,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認知上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幫助學生完善認知,形成“教學評一體化”的教育思想。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手段,不僅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加強對項目式教學手段的應用,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生物學習的意義,獲得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促進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