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教育教學發展中心 王琳玲
專注品質是幼兒發展的第一要素,也是伴隨幼兒終身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質。學前沒有養成專注品質的不良后果很多,極可能影響幼兒今后的學業、就業和生活。人們普遍認為,智力的差異會導致幼兒學習上的分化,實際上,對幼兒來說,成績的落后往往是學習時沒有養成專注的品質導致的。幼兒期是注意力形成和培養的關鍵時期,學前期的訓練和培養能夠有效地指導和矯正幼兒注意力方面的不足,如果在這一階段能夠幫助幼兒養成專注的習慣,將使他們受益終身。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發現“專注”與“反復進行”之間的關聯性,當幼兒只要“自己來選擇”時就會有“反復進行”的行為,會形成從自由選擇→反復進行→保持專注→懷著充實感和成就感結束活動的現象。學習性區域活動正是幼兒喜歡,可以自由選擇的學習活動。學習區給了幼兒豐富的材料和選擇的機會,他們可以在區域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個性化的興趣得到滿足,學習的原動力得到激發,因此比集體活動更適合培養幼兒的專注習慣。
幼兒期,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物質環境的空間大小、顏色、光線和聲音干擾都是影響幼兒專注習慣養成的先決要素,因此創設安全、衛生、互不干擾的活動區環境是幼兒專注習慣養成的先決條件。
1.合理分隔動靜區域。活動區的性質不同,有的需要安靜的氛圍,有的需要同伴間商討,那么在分區設置時就要考慮到這一因素。安靜區域和動感區域最好能分隔在兩個房間,如圖書區最好不要和娃娃家、建構區安排在一起,表演區最好不要和數學區、益智區安排在一起,以便兩個區域的幼兒都能專注地學習和游戲。
2.巧妙擺放操作臺面。學習區操作臺面的放置方位與幼兒專注學習之間也有著極大關系。如果幼兒圍著操作臺面對面操作,容易相互干擾,而如果將操作臺貼著墻壁或柜壁擺放,幼兒形成肩并肩或背靠背的“工作”狀態,避免直接相對,就能更專注自己的“工作”。
3.合理分配區域大小。區域空間的大小也是影響幼兒專注的一個因素。區域空間過小,彼此之間容易產生沖撞、擠兌,導致情緒上的波動,直接影響操作的專注性;區域空間過大,有的幼兒入區后會產生孤獨感。
4.合理設定背景色彩。區域的背景色彩也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專注力。一般來說,幼兒在整潔、柔和的環境中特別能夠集中注意力。區域環境以淡雅背景色為宜,太強烈的光線、過于鮮艷的背景和花哨的裝飾都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力,不利于幼兒專注“工作”。
1.控制教師的分貝。活動中,教師會因為各種臨時行為而產生操作語,包括在規范幼兒行為時的語言和對個別幼兒的提示和指導。教師的分貝過大,聲音的刺激會直接轉移其他幼兒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可以嘗試采用蒙氏的語言規范,盡量進行隱蔽式指導,不讓自己成為影響幼兒專注學習的因素。
2.提醒幼兒小聲說話。操作中,幼兒經常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如自言自語、合作時的談話、求助教師的聲音等。教師可以在入區標志里加入安靜的圖示,要求幼兒用悄悄話的方式進行必要談話,并提醒幼兒在學習時盡量不打擾別人。
3.減少搬動椅子的噪音。區域活動中很大一部分雜音是由搬動椅子發出的,有些年齡較小的幼兒聽到同伴搬動椅子的聲音就會坐不住,甚至產生換區的想法。因此在活動前,教師可以事先將椅子固定在區域中,提醒幼兒換區不必帶椅子,進出區域只需輕輕挪開椅子即可。
不管何種年齡階段的幼兒在游戲中都比在單純完成任務形式下持續學習的時間久,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注意穩定性相對較強,因此,在各個學習區,教師要努力將活動游戲化,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征精心設計學習區游戲,嘗試改編和自創一些妙趣橫生的區域游戲,如數學區的撲克游戲、數學棋游戲、排序游戲、換錢幣游戲等,操作區的釣魚游戲、擲筷入瓶游戲、編辮子游戲等,科學區的自制陀螺游戲、多米諾骨牌游戲等,讓幼兒在有趣的區域游戲中長時間保持專注力,養成專注學習的好習慣。操作材料的提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幼兒的注意具有明顯的情緒色彩,凡是他們感興趣的材料,總能很專心、長時間地進行操作,因此教師在選擇和設計區域活動材料時應盡量選用顏色鮮亮、形狀可愛、幼兒平時熟悉卻又沒有機會細細把玩的素材,并帶上“趣味性”的色彩。
豐富而有變化的操作材料容易讓幼兒持久地專注學習。如果在同一區域中提供多種不同類型的材料供該區幼兒自由取放,能夠讓幼兒在完成某種材料后有其他選擇的余地,便于幼兒長時間堅守“陣地”,而不隨便換區。比如,在中班益智區投放迷宮游戲材料時,教師可以一次性投放多種內容的迷宮:如“小螞蟻找餅干”“小兔回家”“蝌蚪找媽媽”等,讓不同的迷宮背景和不同的找尋任務吸引幼兒專注操作。
最能引發幼兒直接注意的是那些與他們過去的知識經驗有聯系的、難度適中的材料,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有層次的操作材料,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在學習區中嘗到挑戰成功的喜悅。如大班數學區的“換錢幣”游戲,教師可以分別投放兩個層次的材料,讓能力弱的幼兒先嘗試將一堆1元的硬幣換成10元紙幣,讓能力強的幼兒嘗試將5角、1元的混合錢幣換成10元紙幣。有選擇的材料對幼兒充滿了挑戰,相對抽象的人民幣換算在游戲中得以專注完成。
在區域活動中,規則是幼兒學習和游戲的前提,能夠約束幼兒的行為,幫助幼兒養成專注的良好習慣。為了讓幼兒明確每個區域的操作規則,教師可以設計圖文并茂的入區提醒語和入區規則,為幼兒養成專注學習習慣提供有力保障。
每個區域都有人數限制,如果隨意進出,會影響同伴學習的專注性。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制作進區牌,進區時,幼兒要先觀察入區口的標記數,發現人數已滿就自動離開,不去打擾里面“工作”的同伴。區域活動結束后拿回自己的進區牌,貼回自己的名字欄中,以方便下次進區使用。
進區后,操作活動還有很多規則需要幼兒遵守,如有的區域要求安靜,有的區域要隨手整理,教師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重復強調這些要求,可以在每個區域張貼圖文結合的規則圖來提醒幼兒,促使幼兒自主管理。每個學習區的性質不同,制定的規則也不同:如探索區可以張貼動手動腦、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的規則圖;生活區要求掌握生活技能,需要幼兒一次又一次練習,因此就有了“完成一次、再來一次,直到速度變快為止”的規則圖示;而在大多數的區域中,教師都做了安靜的圖標。這樣,對各區的不同規定,幼兒都能通過自己對圖片的觀察和理解去領會,不需要在活動中因為規則問題反復詢問教師和同伴而中斷專注學習。
整理、清潔學習區工作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該要求幼兒每次操作結束時養成隨手整理材料的習慣,為同伴下一次進區學習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在每個學習區設計圖文并茂的提醒語,提醒幼兒游戲后將區域恢復原貌后再離開。
區域活動中教師的引導很重要,恰當的指導能夠促進幼兒進一步專注學習,反之不恰當的引導會影響幼兒在區域中學習的專注性。教師本著好奇心先導、觀察記錄伴隨、目標激勵輔助的指導原則總結了幾條指導策略。
學習區活動中,一個班兩個教師、一個保育員應該同時進班,實施分工指導。當班教師要“顧全大局”,把握每個區域橫向間的調控指導,配班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區域進行深入具體的觀察指導。
教師的指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介入時機,要考慮自己的介入是否會影響幼兒的專注力。如果幼兒正在專心致志地“研究”,教師不必貿然地提供幫助,因為這樣反而會打斷幼兒的思維而導致操作中斷。當然,如果發現幼兒的探索和操作已經停留在無意義狀態或碰到困難正欲放棄的時候,教師應該馬上介入指導,用適當的語言提示幫助他們繼續深入研究下去,重新激發專注“研究”的興趣和動力。
由于班級幼兒多,教師少,不可能很好地觀察和指導每個幼兒的學習情況和專注水平,所以教師可以設計“學習區個案記錄分析表”和“學習區綜合記錄表”,來記錄區域活動時幼兒選擇的區域名稱、所操作的材料及其完成情況,活動后通過比較同一幼兒或同組幼兒前后幾次進入區域的場所和選擇材料的不同,判斷幼兒的專注水平,分析可能引起幼兒不專注的原因,以便進行有針對性指導。
區域活動的評價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評價,可以讓幼兒反思自己和同伴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在鼓勵中強化自律行為,改變不專注的態度。
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中嘗試讓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如讓中大班幼兒在操作單上畫星星進行自我評價,并反思自己挑戰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對不存在操作單的區域活動,可以設計“區域活動記錄表”,讓每個幼兒在活動后進行自我評價,覺得自己專注“工作”且操作成功的在表上畫一個笑臉,反之則畫一個難過的表情,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自我評價去了解幼兒操作失敗的原因,幫助幼兒分析不能專注的因素,促使幼兒反思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成果之間的關系。
實踐證明,幼兒有機會在整個區域活動過程中觀察同伴,而且他們觀察到的細節往往比教師看到的更多,因此可以將同伴評價作為教師評價的有力補充。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后安排評價環節,讓幼兒說說誰玩得最認真、誰最能堅持不放棄,也可以經常評選區域活動“專注好寶寶”,有時一個同伴帶有細節的描述會讓被描述者自信得挺起胸脯或難為情得低下頭,往往能夠激發幼兒更強的參與感和責任感,有利于同伴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當然,實施最多的還是教師評價,教師能夠給予幼兒盡可能多的肯定和鼓勵,激勵幼兒開展進一步探索性學習,推動幼兒專注力持續穩定發展。在實踐中,教師總結了以下幾個評價原則。
1.評價貫穿活動。教師的評價不僅在區域活動之后,也不僅為了增添幼兒成功的喜悅感,更重要的是支持幼兒更深入探索的需要,促使幼兒繼續專注學習。所以教師要讓評價伴隨整個活動,在恰當的時機激勵幼兒進一步探究。如在小班“找不同”的區域游戲中,一個幼兒找到3處不同后正欲離開,教師馬上走過去,微笑地摸摸他的頭,及時鼓勵道:“剛才老師發現你一直注意力非常集中,在兩幅圖中成功找到了3處不同,如果能繼續堅持,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出更多不同!”聽了教師的鼓勵性評價,幼兒又開始專注地尋找起來。
2.評價尊重個體差異。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不同的幼兒具有不同的思維水平和行為能力,教師的評價應當尊重這些個體差異。教師在橫向比較中尋找專注品質較好的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也要關注個體在縱向比較中專注習慣的逐步養成和專注能力的逐步提升。對那些橫向比較中專注力水平較低的幼兒,要幫助其努力尋找自身的進步,使其建立自信,對那些專注力水平較高的幼兒,要引導其把專注學習作為一種自律的習慣。
3.多種形式靈活運用。教師可以用一個微笑和一個手勢進行即時評價,也可以展示部分幼兒的操作成果,讓其在同伴佩服的目光中體驗專注學習的成功感,還可以描述個別幼兒的操作細節,讓大家幫助尋找專注和操作結果之間的關系。教師的評價沒有統一格式,不應單純以語言為載體,而是要根據每次活動和每個幼兒的不同情況來靈活決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教師應當抱著謹慎的態度開展評價工作。
總而言之,學習性區域是培養幼兒專注習慣的良好載體。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設置區域環境,為幼兒設計妙趣橫生的區域游戲,并提供豐富適宜的操作材料,制定切實可行的區域規則,在幼兒有需求時及時介入,實施多種形式的動態評價,以推動幼兒專注力持續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