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濤 林 曄 劉二彥 孟建勇
以“課程+”為載體提高初中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研究與實踐*
王振濤1林 曄1劉二彥1孟建勇2
(1.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0011;2.無極縣實驗初級中學,0524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進步,傳統的單純依靠體育課發展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已經滿足不了當代體育教學的需求。文章通過分析對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的體育教學模式,總結出其課程+思政、課程+體育競賽、課程+校本體育社團、課程+健康標準測試、課程+體育家庭作業的教學模式更符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2022年版)》中提出的提升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要求,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和增強學生的健康行為,從而全方位、多維度的培育學生的體育素養。
課程思政;體育競賽;校本體育社團;健康標準測試;體育競賽
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對校內外體育活動時間進行合理安排的重大要求,以確保學生每天能夠參與不少于一小時的體育鍛煉。但是現階段大多學初中學校的體育課時每周只有3節,且學生每天放學后的體育活動處在無人組織、無人管理的境況,無法滿足文件的要求。與此同時,河北省中考體育面臨著重大課程改革和全新課程思政要求,為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一線體育教師亟需轉換思想、創新改革,才能構建起與時代教育要求相吻合的先進教學模式,獲得理想體育教學成效。
本文以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課程+”體育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主要查閱體育類、教育類、運動心理學等專著,并通過知網、萬方數據等搜索引擎,以課程思政、體育競賽、校本體育社團、健康標準測試、家庭體育作業為搜索詞查閱相關資料。
1.2.2 邏輯分析法
在本課題研究中積極應用分類對比、匯總歸納等方法,對相關數據信息加以深刻分析和綜合論證。
2.1.1 “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路徑
體育“課程”是基于培養學生良好體育素養、增強學生身心健康程度的教學目標,通過課堂教學和身體練習等方式來幫助學生獲取健康知識、形成體育技能、掌握鍛煉方法的重要學校教育課程。在全新體育課程教學標準下,強化課程建設工作,積極構建“教會、勤練、常賽”的課堂模式,才能引導廣大學生積極掌握基礎運動技能和健康鍛煉技能,學會必備專項技能,不斷增強自身體能。體育課程是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的歷史責任的方法,是《中國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賦予青少年兒童接受體育教育的權利,是完成學業的必須條件。
“+”體現著對體育課堂的全面拓展和有效延伸,是豐富體育課堂內容、提升其質量效果的重要途徑。通過課程+思政,尤其是通過課程+體育競賽、課程+校本體育社團、課程+健康標準測試、課程+體育家庭作業”的具體措施,使學生逐漸養成“校內鍛煉1小時、校外鍛煉1小時”的習慣,實現校內、校外每天1小時的目標。
2.1.2 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就是將與課程相關的一些經典事件、歷史人物、趣事趣聞等里面的育人元素融入到體育各項目的基本知識,從而幫助廣大學生深刻把握體育精神,逐漸樹立科學完善的體育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習慣,使青少年學生具有“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這種融合模式能夠有效推動體育課全程化、全要素、全方位地發揮育人功效,將思想政治元素進行全面滲透,促使體育課程思政目標早日達成,為我國未來建設事業培養出更多思想覺悟高、綜合能力強的優秀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要切實發揮價值的作用,就應該融入社會生活,使我們在實踐中感受和體會。”在學校課程的思想政治建設中,唯有我們的教學方式貼近生活,適合于學生的實際狀況和生活經歷,我們的教育方式才能生動活潑、親切、有感情,也能夠影響學生的行為、認知模式、人生觀和情感。
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在深入結合體育課程活動項目的基礎上,將思政元素做了“五進”,即進教學大綱、進教學計劃、進教案、進課堂、進活動方案。
如表1所示,通過體育課堂上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模仿練習和游戲等環節,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團結協作精神。
表1 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體育教學思政元素
2.1.3 課程+體育競賽
這種課程模式通過設定具體運動規則來組織學生參與運動競賽項目,進行運動技能、體力智力和心理素質的個體較量或集體較量,最后決出優勝的體育教學活動。該模式是學校開展高質量體育運動訓練和相關教學工作的關鍵途徑,同時也是推廣體育精神、提升運動技能、增進學生健康的重要教學措施。
石家莊第四十中學針對學生的身體狀態、心智發育水平等身體成長規律,通過開展國家必修課與校本選修課相銜接的體育比賽活動,在整合學校各年級體育項目資源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了學校“陽光體育”聯賽。在比賽活動組織上,以全員參加為準則,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要求,覆蓋全體學生的同時,深入開展學生大眾化的健身運動,引導更多人積極參與。此外,學校還多次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田徑比賽、排球比賽和足球比賽等重大賽事,榮獲河北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表2 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體育競賽一覽表(N=3127)
如表2所示,以2021-2022學年為例,學校共有學生3127人,2021年10月舉辦的體育運動會參與學生有2596人,參與率達到了83%;2022年1月舉辦的初三年級對抗賽參與學生1166人,參與率達到了37%;2022年10月至11月舉辦的校園足球聯賽參與學生有370人,參與率達到了12%;2022年1月舉辦的元旦迎新長跑參與學生354人,參與率達到了11%;各體育社團類比賽的參與學生人數在70人至112人之間,參與率達到了2%至4%。
2.1.4 課程+校本體育社團
“課程+校本體育社團”,校本體育社團是指學校內部在體育教師或教練員的組織、指導下,基于體育課程育人目標、全面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自發性學生活動組織。
體育類社團是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競賽的有力補充,是學校開展校本體育課程的平臺,是檢驗體育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這種體育活動模式,既能夠大力增強學生的參與體育活動興趣,又能夠產生良好專項訓練效果,幫助廣大學生拓寬升學渠道和發展思路。學校社團能夠與校外體育機構密切溝通合作,建立系統完善的體教融合機制,又能夠豐富拓展體育課堂教學,促使社團學生在共同興趣愛好和發展目標的激勵下加強鍛煉、努力學習,獲得全面發展。
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根據現有資源,組建了田徑、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旱地冰球、棒壘球、健美操、擊劍、攀巖、瑜伽等13個社團供學生選擇,每周五下午為社團活動日,時間為100min,擊劍社團和攀巖社團聘請了體育機構進行專業化的指導。
2.1.5 課程+健康標準測試
該測試體系基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而建立,能夠在此標準的基礎指導下和標準衡量下,對學生的綜合體能素質進行全面有效反饋,對學校工作質量及當地教育現狀進行客觀體現,能夠對學生身體的機能形態、能力素質和運動素養進行全程監測和科學評估,呈現出相關變化趨勢。通過測試,充分利用大數據,針對學生的視力、脊柱、心肺功能等身體形態,及運動技能、身體素質進行科學干預,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使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
第四十中學嚴格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對學生的具體體測結果進行了等級成績評定,具體得分標準如下:優秀標準為90分及以上;良好標準為80分到87分;及格標準為60分到79分;不及格標準是60分以下。在本學年度,不及格的學生可以參加兩次補考,補考后依然不及格的評定為本學年的不及格等級。
表3 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2008—2022)中考體育成績
如表3所示,學校嚴格遵守國家體育測試標準,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成績改進教學計劃,使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中考體育成績從2008年至2022年在裕華區、石家莊市名列前茅。
2.1.6 課程+家庭體育作業
家庭體育作業是指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練習內容、練習強度、練習時長和要求,學生根據自身不足進行鍛煉的方式。家庭體育作業是體育課教學的一種延伸和輔助形式,對穩固體能、提升技術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家庭體育作業能夠對校內體育鍛煉進行有效補充,能夠確保學生的每日體育活動時間,可以有效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家庭體育作業使家庭成員建立良好、和諧的親疏關系,防止學生郁抑、焦慮等不良心理的出現。
表4 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課外健體鍛煉運動組方
如表4所示,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針對學生的體質情況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根據學生運動能力,將體育作業分層次布置。在作業的查驗方面,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自行錄制視頻并上傳至釘釘平臺,教師在釘釘平臺對學生的作業視頻進行檢查。
3.1.1 通過上述分析,其“課程+”的教學模式科學、合理、有效、可復制、可推廣。
3.1.2 “課程+”教學模式符合初中階段學生身體和心理的發育特點,能夠促使體育教學質量成效得到真正提升,全面推動體育教改工作的高效進行。
3.1.3 該模式能夠有效培養體育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全面增強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
3.2.1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完善教師知識結構體系,以提高對課程思政的引領作用。
3.2.2 構建參與學生最大化、整合多種運動項目的學校內體育聯賽競賽體系。
3.2.3 建設學校體育特色課程,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5_494794.html,2020-10-15.
[2]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S],2022.
[3]陳旭.體育社團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20):192-19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with "Curriculum Plus" as the Carrier
WANG Zhentao,etal.
(Shijiazhuang No.40 Middle School, Shijiazhuang 050011, Hebei, China)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 年度資助課題:基于《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初中體育課程育人模式的校本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203004。
王振濤(1975—),學士,中學高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林曄(1988—),學士,中學二級,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