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娟
隨著“雙減”政策在全國各地的落實與推進,課后服務在小學校園中開展得如火如荼,造福了廣大的學生與家長,減輕了雙方在學習與教育上的負擔。課后服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機會來發(fā)展興趣,感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脫離課堂、課本的桎梏,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的魅力。數學,是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很多學生眼中的“難題”。在不少學生看來,數學學科既枯燥又乏味,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巴祵W”課程在課后服務中的實施就顯得重要且必要,既能夠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又能夠實現(xiàn)數學教學活動的多樣化發(fā)展,為學生的數學學習開創(chuàng)了一種別樣的“可能”。
一、“童趣數學”課程在課后服務中實施的積極影響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可以引領學生在學習之路上越走越遠。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生對數學學科存在著嚴重的畏難情緒與抵觸心理,在學習活動中并未領悟到數學學科的樂趣,致使教學效率低下、成果不佳。而“童趣數學”課程在課后服務中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現(xiàn)狀,讓學生看到“不一樣”的數學,體會數學學習的“多種可能”。“童趣數學”課程以“兒童”為中心,以“趣味性”為著眼點進行設計,致力于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制定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趣味數學活動,讓學生自主自愿地參與其中,享受數學學習的過程,消除恐懼心理與畏難情緒,學會用全面客觀的眼光看待數學學科,用興趣與熱情點亮數學教學。
(二)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已然難以與當前的人才需求相契合,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絕大多數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概念教學與習題的練習作為主要活動,這就導致學生實踐的機會與空間不足。學生雖然能通過課堂教學掌握知識、學會做題,但不能夠靈活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也無法把握住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而“童趣數學”則可以改善這一情況?!巴祵W”課程以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為主,一改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數學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實際活動中學習數學。同時,“童趣數學”課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設計,為了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幫助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又能反作用于生活實踐,從而促進應用能力的顯著提高。
(三)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成為了數學教學的終極目標,教育教學更關注于學生綜合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巴祵W”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引導學生獨立自主的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數學學習過程。為保證“童趣數學”的趣味性原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補充一些圖像、音頻、視頻等資料來輔助學生的學習活動,這無疑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象的畫面相結合,為學生搭建起了一座溝通抽象思維與具象思維的橋梁。同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新奇有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另一面”,更積極勇敢地參與其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二、“童趣數學”課程在課后服務中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學習中,課本上難懂的公式、抽象的圖形都會讓學生倍感“頭疼”。而將信息技術與“童趣數學”課程相結合,則能夠給學生打開一片“新天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搜集各種各樣的數學游戲,而且可以搜集一些數學小故事來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當難懂的公式“擬人化”,抽象的圖形“動起來”,學生眼中的數學知識就不再生硬死板,而充滿了活力與魅力。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的結合,順應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幫助學生快樂學數學——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會學。
以計算練習為例,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基礎,也是許多學生眼中枯燥乏味的練習內容。如果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出生動有趣的計算游戲,那么學生便很有可能從“排斥計算”變成“愛上計算”。我們可以利用課件制作,為學生設計一個“計算大闖關”,讓學生分成三個小組,然后通過動畫的形式在多媒體設備上出示三組難度相當的口算題目,學生排隊進行作答,答對一題即可加1分,答錯或者未作答則計為0分,學生答對一題就要站到隊尾,答錯一題就要繼續(xù)作答直到答對,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哪一個小組的積分最多即為勝出。這個數學游戲用精美靈動的畫面抓住了學生的眼球,用緊張刺激的比賽氛圍調動了學生的熱情。在游戲過程中,計算不再是一項乏味的練習,而是充滿了熱情、激情與挑戰(zhàn)性。
(二)跨學科融合引導,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
在傳統(tǒng)的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無外乎“聽課”和“練習”,這種乏味的學習方式既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無法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跨學科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活動?;诖耍處熆梢栽凇巴祵W”的課堂上實現(xiàn)跨學科引導,讓學生體驗多彩多樣的數學活動,實現(xiàn)多種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青島版小學數學中,我們學到了平移、旋轉、對稱這幾種圖形的運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知識點,將數學活動與美術學科相結合,引導學生利用圖形的運動繪制出自己所喜歡的圖畫,并且寫下自己的繪制過程。兒童都喜歡繪畫,可以在繪畫中盡情地使用色彩,在繪畫中快樂地抒發(fā)情緒,而數學與美術的結合,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繪畫的樂趣,又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夯實學生的數學知識,可謂是樂趣與練習兼?zhèn)?,興趣與學習并存。
此外,教師可以讓小學數學與語文、歷史等學科相結合。教師可以在“童趣數學”課程中向學生講述數學的歷史,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科在人類文明發(fā)展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發(fā)展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熱愛與崇敬之情。教師還可以適當通過一些以數學家為主人公的數學小故事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帶領學生學習數學家孜孜不倦、刻苦鉆研的精神,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發(fā)展學生的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在實際生活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發(fā)展時期,比起抽象的數學概念,他們更愿意從生活實際中提取經驗。教師在開展“童趣數學”課程時,應當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為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任務,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青島版小學數學中,我們學過“位置與方向”及“比例尺”的知識,教師可以將這些知識結合起來,設計教學活動。我們的校園很大,有完整的基礎設施與干凈整潔的教學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活動——“為來參觀學校的來賓繪制一張小地圖”。在完成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確定“比例尺”以及“位置與方向”,這就將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的實例形成了完美融合,讓學生在生活應用中學數學,在實踐中發(fā)展應用能力。
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化身成為“校園小記者”,運用自己所學過的“統(tǒng)計知識”,設計出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話題,在校園中進行采訪調查,將調查的數據做好處理并繪制成統(tǒng)計圖,通過數據與圖表分析得出結論。這項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自豪感,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緊相連,從而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童趣數學”在課后服務的數學學習中發(fā)揮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順應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雙減政策在實踐活動中的落實?!巴祵W”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應用能力與思維能力,促進數學教學成效的不斷提高。教師應當樹立創(chuàng)新理念、采用科學策略,通過運用多媒體設備、跨學科融合以及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等方式,讓學生在“童趣數學”中真正感悟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所在。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