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美坤 李章偉

摘要:在當前中職學校數控專業教學中,工學一體化理念日益受到重視,并對教師的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以工學一體化為基本需求,中職數控專業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教學走深、走實。基于此,文章提出以“小師父制”教學為主體的數控專業教學新思維,力求對教學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數控專業教學;小師父制;實操能力
一、“小師父制”教學方法概述
“小師父制”教學是指基于校企合作平臺,學生自主參與的崗位化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的基礎是工匠進校園與工學一體化,即致力于學生應用技能、崗位技巧和實操能力的鍛煉。具體來看,“小師父制”是一種“適配性”的教學模式,與“1131”培養方式存在內在聯系。“1131”培養方式是指充分利用各方面素質過硬的學生,即選擇一名學生作為“師父”,逐步成為技能過硬、專業素質突出的尖子;由教師引領培養成為一名“小師父”,組成幫教團隊;小師父要教會三名徒弟,使其全面熟悉并掌握知識點;作為師父指派一名小組成員代表進行成果展示和任務總結。
二、工學一體化背景下中職數控專業推進“小師父制”教學方法的意義
首先,“小師父制”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小師父制”教學方法的核心是技能出色、職業素養優異、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尖子生,而推進“小師父制”教學方法能為數控專業教學樹立“榜樣”,調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教學深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職業能力成長的重要支點。
其次,“小師父制”教學方法符合中職數控專業教學規律與育人特點。在中職數控專業教學中引入“小師父制”教學方法,就是在學生群體中打造行動標桿,能更好地驅動學生進行交互激勵和彼此引導,從而實現共同進步。通過開展“小師父制”教學方法,中職數控專業教師與工廠技工能協同育人,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點撥和幫扶,確保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穩步提升。
最后,“小師父制”教學方法能實現教學資源的集聚和有效配置,對教學發展意義重大,尤其是在傳播工匠精神與勤勞敬業的職業情懷方面,“小師父制”教學方法的推廣和實施展現了多元價值。對中職數控專業教師來說,密切與合作企業(工廠)的合作,能落實實訓目標下的“小師父制”教學方法,確保教學資源得到優化配置,這將極大增強中職數控專業教學的動能。
三、工學一體化背景下中職數控專業“小師父制”教學方法的實踐路徑
(一)完善“小師父制”教學方案,培養學生自主能力
從工學一體化的維度入手,教師在數控專業教學中采用“小師父制”教學方法,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對學生全面發展意義重大。為此,教師要與工廠技工師傅密切合作,共建共享教學資源,打造一體化的“小師父制”教學方案,合理選拔“小師父”,構建完善、務實的合作小組,為學生參與到工廠學習、操作和崗位見習等創造良好條件。中職數控專業的“小師父制”教學方案可以嘗試以下思路。
第一,教師與工廠技工師傅取得聯系,協同制訂“小師父制”教學方案,選拔優秀學生作為“小師父”,并明確“小師父制”教學的計劃、流程和評價策略。
第二,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劃分“小師父制”教學方向,細化實訓項目。在項目引導下,各小組由“小師父”引領,開展工廠環境下的學習,逐步提高專業能力,豐富實操經驗。
第三,在“小師父制”教學中,教師與工廠技工師傅要發揮驅動功能,對學生進行監督和激勵。比如,在“氣缸連接頭模型的制作”項目教學中,“小師父”可以帶著組員進行實操,教師則一旁給予指導,學生分別從氣缸連接頭模型加工、氣缸連接頭模型加工工序編制、氣缸連接頭模型加工與氣缸連接頭模型裝配及誤差分析等分項目入手,逐步深入了解加工制作方法,最終掌握氣缸連接頭模型加工、制作步驟。
第四,在“小師父制”教學中,組員可以自我監督、相互激勵與相互引導。小組內的成員在“小師父”的帶領下按計劃開展學習,在開放包容的氛圍中進行充分交流,大家相互督促、激勵,改進學習方法和策略,規避實訓風險,穩步提高協同學習能力。
(二)打造實訓教學項目,增強學生實操意識與技能
為了更好地推進數控專業“小師父制”教學,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選拔“小師父”,之后設計實訓教學的項目,在規定時間內考查各小組的學習情況。以“小師父制”教學方法為引導,各組能圍繞實訓項目進行分析、研判和實訓,在知識驗證、總結和崗位化操作中發現問題,總結不足,逐步積累實操經驗,掌握更扎實的操作技巧。“小師父”是實訓教學的核心,也是項目探究的引導者。小組成員要密切配合“小師父”,協同解決問題,著力增強實操意識,掌握扎實的操作能力。
例如,在數控專業“手柄模型的制作”教學中,“小師父”要對教學任務進行客觀分析,分階段推進教學,讓全體組員掌握操作技法和步驟。具體來說,“小師父”要借助工廠已有的設備和器械,分解制作流程,具體如下。
工學活動一:手柄模型加工任務分析,即成員一起分析任務特點,明確操作方法。
工學活動二:手柄模型加工工序編制,即對加工工序進行編排,確定操作規范。
工學活動三:手柄模型加工,即開始嘗試加工,組員逐個上手實操,形成肌肉記憶。
工學活動四:手柄模型裝配及誤差分析,即進行模型制作與誤差研判,提高制作精準度。
工學活動五:工作總結與評價,即對加工和制作流程進行小結,組員各抒己見,改進學習步驟。
通過細化實訓教學的項目,“小師父”帶著組員進行任務分解,按部就班地推進實訓,讓每個學生形成實操意識,逐步提高操作能力,積累實操經驗。
(三)推動過程性評價與反饋,優化教學實踐方法
在工學一體化目標導向下,中職數控專業的“小師父制”教學應突出全過程特色,即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關注和記錄學生,把握“小師父制”教學的優勢和不足,及時總結,快速反饋。教師是“小師父制”教學的監督者,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觀察、記錄、總結、點撥和指導。教師還要設定多主體的評價方案,對中職數控專業“小師父制”教學的情況進行動態化評價,然后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師生共同總結得失,歸納經驗,對“小師父制”教學的后續措施進行改進和優化。
如表1所示,在中職數控專業的“小師父制”教學評價過程中,由“專業教師+學生+工廠技工”形成的多主體評價模式,可以全面反映“小師父制”教學的優勢和不足,同時能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每個學生,實現“小師父制”教學的改進和優化。
如在講授簡單零件數控車床加工時,“小師父”可以帶本組成員參與數控車床的操作與實習,教師可以在一旁觀察、記錄,重點總結學生實操的步驟、方法、時間點等內容。又如在“螺紋端蓋的數控車加工”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分別從“螺紋端蓋的工藝分析與編程”“螺紋端蓋的數控車加工”“螺紋端蓋的檢驗與加工質量分析”三個方面進行講述與實操演示,然后要求學生逐個上手操作,熟悉操作技法與步驟。待教學完成后,教師針對記錄到的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然后給出客觀評價,并要求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通過有效的過程性評價與反饋,教師能把握“小師父制”教學的進度,確保學生穩步掌握實操能力與應用技巧。
(四)定期開展職業技能比賽,錘煉學生專業能力
在中職數控專業“小師父制”教學過程中,各類職業技能比賽必不可少,這也是學生技能提高的重要依托。教師要主動作為,積極組織并開展各類職業技能比賽,強化競賽類活動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錘煉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中職學校可以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定期舉辦主題性的數控專業技能大賽,為“小師父制”教學提供驗證、比拼和競賽的舞臺,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比如,中職學校可以組織“數控車削加工技術”主題的競賽活動,要求參賽學生在實操中充分利用數控設備開展車削加工,爭取最佳成績,達到鍛煉操作技能的目標。又如,中職學校可以圍繞數控銑工的培養目標,組織以“數控銑削加工技術”為主題的競賽,按照數控銑削加工的技術要求和規范,對學生進行有效錘煉,按照競賽規則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提高學生的銑削加工技能。
除此之外,中職學校還可以分別以三軸及多軸聯動加工技術、數控智能制造技術應用等主題,分別組織并開展主題競賽活動,營造“以賽促學,以賽培智”的氛圍,讓學生在競賽場域中磨礪應用思維,逐步提升操作技能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全程參與職業技能比賽,給予學生針對性的點撥、幫扶、指導,促進學生專業能力成長,確保實現競技性比賽與常態化教學的融通。
綜上所述,隨著工學一體化導向下中職數控專業教學的深入發展,教師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運用“小師父制”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分組實訓和指導,激發學生的實訓熱情。在“小師父制”教學的氛圍下,學生能提高專業能力,逐步掌握實操技巧和經驗。
參考文獻:
[1]豐飛.基于一體化教學的技工院校數控專業學生技術技能培養[J].中國培訓,2021(4).
[2]謝秀連.現代學徒制背景下中職數控專業教學方法分析[J].廣西教育,2021(30).
[3]徐學平.中職數控專業課程改進技巧與方法[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2(1).
[4]周偉.關于提高中職數控教學質量的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9).
[5]董峰.基于課程改革背景分析中職數控教學改革策略[J].中外企業家,2020(6).
[6]毛宇東.中職數控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探討[J].科技風,2020(29).
基金項目:2022年度廣西技工教育科研課題“基于工學一體化下‘小師父制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以數控加工專業為例”,項目編號:2022JGY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