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賓 等
郭敏? 杜麗娟? 劉璇
[摘 要]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民辦高校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得到了長足發展。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起源于20世紀初的德國包豪斯學院,目標就是創新人才培養途徑,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師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科研水平。文章通過研究、分析國內外高校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結合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工作室的實際情況,探索民辦高校藝術類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新途徑。
[關鍵詞]民辦高校;藝術專業;實踐教學;產學研融合
進入新時代,在“雙創”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傳統的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本文通過闡述國內外高校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現狀,以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學院藝術工作室的實踐教學為例,探索民辦高校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新途徑。不斷提高師生的藝術創作實踐能力,滿足藝術教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一、國內外現狀分析
(一)國外現狀
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模式,是在20世紀初的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作坊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在藝術類專業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并在國外高校中得到普遍運用。在藝術教育中倡導創新教育和實踐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融知識和專業技術于一體的創新型復合人才[2]。例如,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景觀設計專業,在實踐教學中以實際需求項目為中心,跨學科組成師生團隊,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學生運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問題,最終設計出優質方案。這種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模式受到師生們的肯定,同時該校在英國大學教學質量評審中獲得好評[3]。由此可以看出,謝菲爾德大學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模式是以社會需求為核心,以實際項目為載體,依托人才優勢、專業優勢,充分發掘大學生才能和大學的社會功能。
(二)國內現狀
根據中國知網檢索信息,近5年已發表相關研究20篇,其中有關民辦高校的研究僅3篇。從統計中可以看出國內研究者對此類項目研究較少,對民辦高校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研究則更少。這種模式在國外高校的成果值得借鑒,對實踐教學有很大的啟發。
國內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以因材施教為根本,以提高能力為導向。學生和教師以團隊的形式參與各種項目、課題研究、學科比賽等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逐步將“要我學”的消極學習狀態轉變為“我要學”的主動積極學習狀態,這種工作室制的教學實踐地點不再限于室內空間。在項目實踐中,學生有最大化的支配權,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實踐教學與社會發展需求的聯系更加密切,有效改善了學校實踐教學與社會發展需求的銜接問題。
結合國內外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和應用情況,筆者認為,該實踐教學模式也同樣適用于藝術工作室。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學院在這方面的積極探索,也印證了以社會需求項目為核心的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科學性。
二、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綜合素質提升
工作室實踐教學讓師生有更多的機會走出教室。在實地調查研究中,更有利于學生發現自己所擅長的方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強化學生職業素養和就業核心競爭力[4]。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團隊成員在最短時間內統一思想,優化分工、相互配合,積極推進項目進度,及時向教師團隊反饋難點并共同解決問題。學生團隊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強化了團隊意識,錘煉了優秀品質,增強了職業素養,就業核心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總之,筆者認為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是藝術類學生提升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二)有利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教學團隊已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的教學團隊。這就要求新時代的高校教師不但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還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及時將最新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相結合,這樣培養出的時代新人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培養模式是強調項目、工作室、專業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互影響,師生團隊靈活運用各類資源,教與學的方式更加豐富。因此,在教與學的相互促進下,教師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和科學研究水平都會有大幅度提升,將為今后的創新與實踐提供寶貴經驗。所以,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培養模式的廣泛應用,有利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三)有利于藝術專業課程體系完善和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
首先,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將零散的專業知識整合在一個有機體里,項目在實施過程中,不只限于藝術專業,根據項目需求可以實現跨專業、跨學科相互融合。學生團隊在教師團隊的指導下開展藝術創作和實踐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教學質量提升。通過師生團隊的全程參與,發現課程設計的薄弱環節,不斷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其次,在學校課程資源、專業建設、實踐教學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科建設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結合實踐經驗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與意見,為學院學科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因此,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有利于健全藝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藝術教育學科建設高質量發展。
由此可以得出,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新途徑是藝術實踐教學的創新舉措,不僅僅提升了師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而且對藝術學科的專業課程體系和學科建設的高質量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案例分析
(一)藝術工作室的定位與目標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改革方案》指出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學科專業結構和質量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和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5]。要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圍繞形成特色優勢學科專業集群,實現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顯著提升。
實踐教學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是產教研融合引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具體體現,是理論、實踐與專業技能的結合體,強調在工作室“邊做邊學”,以解決當前藝術類專業實踐教學與社會發展需求脫離的問題。根據藝術教育規律和學院發展的實際情況,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學院設立了視覺藝術工作室、布藝工作室和動畫二維手繪工作室。藝術工作室定位是:堅持以社會需求項目為核心,提高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為導向,搭建與實際工作相吻合的教學環境,強調繪畫、設計創新過程,將理論知識融入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中,使師生在工作室里做中學、學中做,教學相長,特別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技能與實踐能力,積極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學團隊,培養一批批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高校力量。
(二)“項目+工作室+專業”三位一體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如何培養出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藝術人才?“項目+工作室+專業”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是藝術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機制下,深度挖掘合作項目,充分發揮學校優勢,以藝術工作室為載體,由教師團隊、學生團隊及政府或企業相關人員組成項目實施小組,各團隊成員不受專業限制,可以跨專業、跨學科組隊以適應項目需求。這種項目式的教學方法將社會需求與實踐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藝術工作室的實踐優勢,既達到了實踐教學目標,又完成了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
具體操作流程:1.項目的承接:項目可以由政府、企業、教師、學生任何一方或幾方共同發起。2.項目討論:召集專任教師、學生和政府或企業相關人員進行可行性討論并制定方案。3.項目實施:由實踐教學中心結合項目實際情況,擇優配備教學團隊和學生團隊。學生團隊在教師團隊指導下進行項目的具體策劃及實施。4.項目反饋:項目成果應用后,結合反饋信息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復盤,總結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寶貴經驗。例如,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學院用設計賦能經濟助力畢克齊鎮鄉村振興項目。該項目以視覺藝術工作室為載體,學生團隊根據項目需求在教師團隊的指導下,融合視覺傳達專業、環境設計專業為畢克齊鎮打造專屬文創產品,包括特色農產品包裝設計、民宿設計、養老社區設計等內容。在內蒙古展覽館后備箱市集展銷活動中,與播音與主持專業融合,發揮專業優勢,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畢克齊鎮的特色產品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通過項目的實施,讓更多的同學學以致用,以實踐促進教學,同時也為企業、鄉村的高質量發展貢獻高校力量。
由此可見,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舉措,在實踐中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肯定與好評。學院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推進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及時發現問題,不斷完善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
(三)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本次調研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學院師生樣本1365份,有效樣本1365份。其中,教師17人,學生1348人。根據調研數據分析得出以下觀點:
1.師生參與項目式實踐教學活動積極性有待加強
從調研數據得出,了解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教師中占88.2%,學生中占38.9%。同時大部分師生認為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中最需要加強的是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從數據分析得出,學生參與項目式實踐教學模式的積極性不高,還需要教師加強教育引導,廣泛宣傳項目式實踐教學成果。如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學院用設計賦能經濟助力畢克齊鎮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并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讓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不斷提升師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2.仍有少部分師生認為校外單一實踐教學活動更有利于復合型人才培養
數據分析顯示仍有17.6%的教師和20.6%的學生認為單一的校外實地調研和參觀藝術展覽更有利于復合型人才培養。進入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培養出能夠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具有多維視角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而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優勢就在于以項目式教學方式,以項目為中心,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不僅提升師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師生多維度、多視角解決各類問題的綜合能力。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學院用設計賦能經濟助力畢克齊鎮鄉村振興項目取得的重大成果,證明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院培養高質量復合型人才。
3.迫切需要加強發展支持
數據分析顯示,52.9%的教師和43.1%學生都認為學校的大力支持是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發展的重要保障。學院始終不斷強化創新意識,為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學院用設計賦能經濟助力畢克齊鎮鄉村振興項目得到社會的一致肯定,取得的優秀成果與地方政府、企業和學院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長足發展迫切需要學院的強力支持,同時充分發揮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機制作用,將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項目走實、走深。
結束語
總而言之,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運行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對新時代藝術實踐教學的積極探索,影響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運行的因素有很多。民辦高校藝術工作室的創新實踐教學不僅要與新時代藝術教育要求相適應,還要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對人才的要求。這種以社會需求項目為核心,學生團隊為主,教師團隊為輔,通過調研、分析解決問題、共同實施和項目復盤的過程就是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藝術學院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新途徑。通過完成項目,不僅提高了學生專業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對學生的發展、就業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提升教師實踐與科研能力有很大幫助,同時也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高效方案。學院藝術工作室實踐教學模式的新途徑是一種創新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舉措,是培養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抓手。
參考文獻
[1]支玉成,張英華,李林芳,等.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專業工作室”平臺[J].科學管理研究,2019,37(03):145-149.
[2]張瑞香.藝術工作室教學模式在美國高校的運用實踐: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為例[J].美與時代(上),2020(06):120-122.
[3]邰杰.國外環境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建構與啟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12):224-229.
[4]戴玥.走向融合——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的發展思路探析[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1,1(24):75-77.
[5]陳文麗.五部門印發方案推進高校學科專業改革[N].中國商報,2023-04-11(003).
作者簡介:李賓(1983— ),男,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研究實習員,本科。
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郭敏(1980— ),女,漢族,內蒙古烏蘭察布人,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副教授,碩士。
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杜麗娟(1986— ),女,漢族,內蒙古包頭人,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劉璇(1983— ),女,漢族,內蒙古巴彥淖爾人,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本科。
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基金項目:2023年度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