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婉鈺 楊帆
[摘 要]“雙高”建設為新時代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探索高職院校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機制和有效對策,對于提高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育人實效性,提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存在的黨團與班級育人分離的問題,提出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的有效機制與對策。
[關鍵詞]雙高;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
我國最早提出“雙高計劃”是在2019年,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正式啟動,即所說的“雙高”計劃?!半p高”計劃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對我國在高職示范(骨干)校項目的承接,更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對高職院校建設的重大專項投入,這是對新時代高職教育的重大引導與激勵,對促進高職院校在新時代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標志著我國高職教育正式進入“雙高計劃”階段。同時,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實施“雙高計劃”的重要政策,這是新時代推動我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實現我國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研究背景
在“雙高計劃”的背景下,探討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對策,是學界的新趨勢,值得關注和探討。2022年,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為高職院校在新時代開展黨的建設和共產主義青年團建設指明了方向,黨的旗幟就是共青團的旗幟,黨的使命就是共青團的使命,黨的意志就是共青團的意志。新時代的共青團建設,必須以黨的建設為方向,這為高職院校的黨團建設提供了基本方針。事實上,高職院校將黨團建設與班級建設相結合,實現黨團與班級的協同育人,具有現實的必要性。這主要是由于當前在許多高職院校的育人實踐中,黨團建設與班級建設存在著分離的問題,這大大降低了高職院校的育人實效性,降低了黨團對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引作用[1]。
在大力實施“雙高計劃”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更應積極改革,實現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將黨建作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領,將團學建設作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將班級建設作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腳點,積極發揮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大力開展第二課堂,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具體對策
針對當前高職院校黨團育人與班級育人分離的問題,借鑒國內有關高職院校的成功經驗,結合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探索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有效對策。
(一)做好頂層設計,搭建以黨支部建設為引領,以團支部和班級為抓手的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機制,充分發揮黨團與班級的協同育人功能
首先需要明確黨支部、團支部和班級三者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毫無疑問,黨支部在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中應處于核心地位,以確保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確保為黨育人的政治方向。其次,團支部和班級是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的兩個抓手,它們共同圍繞在黨支部這個中心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作為高職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學生黨員是學校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桿,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在廣大學生中的積極影響,大力優化二級學院黨支部建設,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黨支部活動,擴大黨支部在高職學生中影響力,通過介入團支部活動和班級建設等途徑,大力引導高職學生人人了解黨組織、積極靠近黨組織、主動參加黨組織開展的各類學生活動。另一方面,團支部要自覺地在黨支部引領下,積極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切實做好團建,配合好黨建。團支部可以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激發高職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同時,團支部要主動配合黨支部建設,大力培養團員和舉薦優秀團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2]。
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抓手,班級建設要緊密配合黨支部建設和團支部活動,既要做好高職學生的日常管理,又要與黨支部、團支部活動對接,構建優良班風、養成濃郁的學風,提升高職學生日常管理實效??傊?,就是要合理明確黨組織、團支部和班級在三者協同育人中的地位,各自發揮自己的育人功能,做到相互配合和互動,始終以黨支部建設為引導,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團支部和班級主動配合黨支部的思想政治引導。
(二)優化黨團班學生干部考核激勵機制
學生干部是輔導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助手,他們在高職學生中充當著表率的作用,在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積極作用。班長和團支書以及組織委員要經常溝通和相互學習,團支部和黨支部可以組織學生干部開展工作方法和思想政治學習,提升他們的學生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覺悟。同時,要實現學生干部的考核激勵優化。也就是要大力發現和培養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將他們納入學生干部隊伍,充實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的有生力量。與此相對應的,對于那些工作積極主動、為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出貢獻的學生干部,要給予獎勵,樹立先進典型,激發他們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而努力的斗志。而對于少數表現差的學生干部,要及時鞭策,引導他們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覺悟,幫助他們掌握好的工作方法。對于極個別不合格不稱職,甚至存在違規違紀等不良表現、破壞學生干部良好形象的學生干部,要批評教育,責令其及時改正,如有必要,要淘汰思想政治表現差、違規違紀、不盡職、不作為的學生干部??偟膩碚f,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干部隊伍,要針對他們開展深入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教育,要求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以身作則,大力提升學生黨員的表率作用,提升團組織和班級學生干部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工作能力[3]。
以黨建為引領,以團組織建設和班級建設為抓手,通過科學的考核評價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實效性??己说年P注點在于,上至高職院校的黨總支是否起到了作為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的樞紐作用,是否起到了宏觀調配作用,黨總支既要在宏觀上引導黨團與班級組織建設一體化、實現三者運行機制協同化、思想引領有效化以外,還需要統籌協調學生育人工作中的重大活動。而團組織和班級組織是否按照黨總支的統籌,積極有效地開展了有關工作,這些工作起到了什么樣的育人效果,這些都是需要考核的。以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黨史學習教育等主題教育為例,各團組織和班集體如何引導高職學生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如何發揮團組織和班集體育人功效,起到了怎樣的效果,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效度如何,這些都需要有效地考核。
(三)聯合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團—班”第二課堂活動,多途徑培養和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
1.在校園內,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校園活動是豐富高職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方式,黨支部和團組織可以和班級聯合開展各種校園活動,做到與學生專業相結合,培養和挖掘高職學生興趣愛好,大力創建“活力團支部”“活力社團”“活力班集體”,展現青年學生的風采,讓廣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得到成長和收獲。激發高校團支部活力,促進學生社團建設管理,將主題演講、主題講座、主題征文、主題競賽等作為引導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途徑,真正做到以豐富的校園文化育人,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基。
2.在校園外,拓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實訓基地、暑期三下鄉、社會調研等方式,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見聞閱歷,又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這些活動之中。從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的角度來看,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應當是黨支部、團組織和班級協同育人,做到以班級為基礎,團組織活動和黨支部活動為引領,同時要注意對接黨和國家重大政治宣傳等節點,緊跟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大力開展主題學習系列活動,幫助高職學生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懷[4]。
(四)搭建黨團班成員互動交流平臺,提升育人實效性
在“黨支部建設為引領,團組織和班集體通力合作”的協同育人框架下,需要進一步建立并完善黨組織、團支部和班集體的協同運行機制。一要大力暢通黨支部、團支部及班集體開展黨建和團建活動的溝通渠道;二要充分為班集體(也就是普通高職學生)搭建靠攏黨支部和團組織的平臺;三要在黨支部領導下,黨支部、團組織和班集體三方同向,針對重大主題教育活動,做好規劃設計,高度重視,明確協同育人的重點和抓手。提高協同育人的效率,聚焦對高職學生的思想引領,這就為組織協同提供了育人渠道,同時還可以大大降低育人成本。
搭建黨團班互動交流平臺,有利于實現黨團班共建,需要強化聯動機制,也需要優化三者溝通協同的機制。
1.構建黨員聯絡黨團班機制
選拔優秀的學生黨員聯系各班級團組織,打通從黨支部到團組織和班集體的縱向脈絡,充分發揮他們在團組織和班集體的相關主題教育活動、團組織和班級的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中的積極作用,以優秀的學生黨員去引領其他高職學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同時,可以依托入黨推優等平臺,黨支部深度介入并帶動團組織和班集體的思想政治建設、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團組織建設,既可以確保黨支部對人才培養過程的全面領導,也可以為團組織和班集體建設提供有效指導和思想政治支持。
2.高度重視學生黨員、團組織干部和班委干部的培訓工作
想要構建高效的“黨支部—團組織—班集體”學生干部隊伍的一體化工作機制,就必須探索出適合各級學生干部的培養和選拔機制。通過這些機制,可以有效地了解并掌握學生黨員、團員和班級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制訂黨團和班級工作計劃,通過各種群團組織,比如,團組織、班集體和社團等落實育人工作,要重視對每個團組織和班集體學生工作的實效性引導。通過選派出優秀學生黨員、團組織干部和班級干部,參加二級學院、校級乃至更高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一方面可以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提升其思想覺悟,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這些優秀干部去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起到示范作用[5]。
以“永葆底色,深化主題教育”為例,為了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思想引領作用,可以選任優秀的輔導員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優秀的輔導員兼任團總支書記,這就將黨支部育人、團組織育人和班級育人有機地融為一體,確保了黨支部育人、團組織育人和班級育人的順暢溝通,實現了三者育人的同向同行。同時,可以將黨日活動、團日活動和主題班會,根據主題的不同,劃分出不同的模塊,按計劃有步驟地定期對全體學生黨員、團員和各班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在這些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可以加強對黨組織建設的宣傳教育引導,幫助廣大團員和班集體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扎實落實“三會一課”,將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以及專業課的學習相結合,真正將學生理論課堂與實踐活動課堂緊密結合起來,讓廣大高職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引領。
結束語
在“雙高”建設背景下探索黨團與班級協同育人對策,就是看到了高職院校在新時代特別是“雙高計劃”背景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當前,新形勢已經對黨團建設、班集體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的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也迫切需要高職學校創新高職學生育人模式。因此,高職學校應當立足新時代,以黨建為引領,將創新貫穿工作的始終,針對當前高職院校存在的黨團與班級育人分離問題,探索“黨支部—團組織—班集體”協同育人機制,充分實現了黨支部、團組織和班集體之間的有效互動,可以更高效地收集團組織與班集體動態信息,落實協同育人工作任務,形成了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合力。積極踐行“黨支部—團組織—班集體”協同育人,完善三者聯絡機制,以學生黨員密切聯系廣大學生,以團組織和班級建設拱衛黨的建設,大力推動“黨支部—團組織—班集體”協同育人對策探索。
參考文獻
[1]蔣毅,周向文.高校黨團與班級文化建設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6):119-120.
[2]張賀祥.黨、團、班“三位一體”班級模式的實踐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22):119-121.
[3]趙振華.推動黨、團、班“三位一體”,促進班級科學和諧發展[J].教書育人,2010(24):226-229.
[4]李榮華.新形勢下黨團與班級建設創新研
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13):116-118.
[5]周慧云,張莉.“1+1+N”黨團共建班級管理模式的探討[J].漢字文化,2018(21):88+90.
作者簡介:楊婉鈺(1992— ),女,漢族,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實習員,碩士。
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楊帆(1983— ),女,漢族,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本科。
研究方向: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四川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輔導員專項)課題“‘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黨團與班級建設協同育人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22XFDY00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