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冰雪文化與新媒體技術融合,為冰雪文化宣傳推廣提供了新的思路,冰雪文化可借助網絡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關注、弘揚,并參與到冰雪運動中。如何借助新媒體的力量推廣冰雪文化,成為人們關注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文章針對新媒體技術對冰雪文化的推廣價值、推廣現狀及策略加以分析,為助推冰雪文化事業穩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冰雪文化;新媒體技術;因地制宜;多元服務
冰雪文化指的是一切與冰雪自然環境的生活方式、運動方式、生產方式等方面相關的人文符號的統稱,具有綜合性、歷史性、民族性等特點,查干湖冬捕、哈爾濱冰雪節,以及滑雪、滑冰運動等均屬于具有冰雪文化氣息的人文符號,同時這些活動也是傳承我國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新媒體主要是指運用網絡系統、信息技術、衛星及其他渠道向用戶端提供多元服務的新興傳播形態,具有可模擬、虛擬化、超文本、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征。《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及其他的政策為冰雪文化傳播奠定了基礎,加之制定與推行“南展西擴”戰略,進一步擴大了冰雪活動的覆蓋范圍,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數持續增多。因為新媒體技術具有在線傳播與冰雪文化相關的資料信息,視頻、圖片傳播功能,可依托網絡傳至用戶端,滿足人們實時了解冰雪文化的需求?,F階段活躍在微博、抖音、微信等社媒的用戶規模持續擴大,這客觀上為冰雪文化高效推廣創造了條件。然而,在冰雪文化與新媒體技術融合推廣的過程中,存在著技術水平較低、未能充分展現冰雪文化的影響力、有效弘揚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不夠,助力民眾增強文化自信并參與冰雪運動措施不夠得力,基于此,加強冰雪文化及其新媒體技術推廣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冰雪文化與新媒體技術推廣的價值
新媒體為冰雪文化推廣帶來了新機遇,尤其在網絡服務水平較高、終端應用場景持續優化的新常態下,冰雪文化將以更多新穎的姿態映入眼簾,走進千家萬戶。例如,可基于VR體感裝備設計推廣以冰雪文化為內核的游戲,用游戲拉近人與冰雪文化的距離。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冰雪文化推廣方式將持續革新與優化。
據中國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我國2021年社媒用戶數量新增了2.6%,到2021年底約為10.07億,與2011年相比上漲了4.15億,目前我國有70%左右的社媒用戶定期運用多種社交媒體。廣告是社媒平臺信息推廣的途徑之一,字節跳動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3月TikTok廣告覆蓋率有所上漲,廣告能覆蓋約9.7億18歲以上的用戶,雖然Instagram的廣告受眾有所減少,但2022年1-3月的增量依舊有千萬規模。冰雪文化通過社媒的廣告渠道不僅能精準對接受眾,還能在國內外高效推廣,同時可減少推廣成本,繼而凸顯冰雪文化與新媒體融合推廣的價值[1]。
GWI數據顯示,一些職場人士消費決策來源于多個渠道產品的對比與分析,產品網站是營銷渠道之一,約有40%的消費決策與產品網站的推廣內容有關,約有38%的消費決策與社媒渠道共享的信息有關。這說明社媒影響著消費行為,人們亦可借助官方網站推薦冰雪文化相關產品。在此類情況下,冰雪文化可以以此為支點加大推廣的力度,借助新媒體的“東風”被更多人關注,實現高效推廣的目標。
二、冰雪文化及其新媒體技術推廣的基本原則
(一)因地制宜原則
借助冬奧會的東風,河北于2022年組織開展了冰雪聯賽系列活動,聯賽活動主要面對青少年,在秦皇島、廊坊、邢臺、石家莊等地規劃22站比賽,吸引青少年俱樂部、高校、體育訓練單位、中小學、冬季項目特色學校及其他的社會團體參加比賽,這無疑起到了宣傳推廣冰雪文化的效果。在聯賽過程中,網站、電視、廣播進行了大量相關的賽事宣傳報道,依托融媒體拓寬了推廣冰雪文化的渠道,實現因地制宜推廣冰雪文化的目標。
北方具有冰雪文化的先天優勢,南方則要立足實際情況探索冰雪文化推廣新路。例如,在冬奧期間,在社交媒體加持下,冰雪運動在青年人群“燃爆”??梢哉f,榜單中各大互聯網平臺營造的大賽氛圍、冰雪運動與各個圈層受眾的互動對話“熱度”是一大亮點。其中“展示、宣傳”則彰顯出了新媒體的作用,除了提供娛樂消遣,也能夠成為賽事、體育、品牌等利益相關方傳達積極信息、發揮冰雪運動正能量的有效載體,營造線下、線上一體化的冰雪文化推廣氛圍。
(二)以人為本原則
在新媒體時代平臺用戶既是受眾又是內容生產者與傳播者,其中UGC是冰雪文化推廣的“主力軍”,同時運動員可以借助網絡分享訓練視頻、運動感受、參賽體驗,還可介紹一些新穎的比賽項目,“旅游攻略”是社媒移動端用戶推廣冰雪文化的載體之一,可增強冰雪文化的親民性與感染力,驅動更多人感受雪鄉文化,欣賞雪原風光,了解生活在冰雪世界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民風。馬蜂窩旅游網數據顯示,2022年元旦旅游城市熱度第十名為哈爾濱,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松花江冰雪嘉年華、哈爾濱極地公園等成為旅游網站搜索的熱詞。借助“旅游攻略”,人們得以了解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題樂園及冰雕藝術群,還能觀看特色極地主題表演,刺激人們購買旅游產品,達到基于B2B營銷推廣冰雪文化的效果,實現推廣冰雪文化的目標[2]。
(三)文化支撐原則
冰雪文化有著厚重的人文底蘊,人文因子是冰雪文化“入腦入心”的“最小細胞”,亦是冰雪文化借助新媒體技術高效推廣的著力點。為了吸引更多人關注冰雪文化,需加強文化支撐,守住文化根基,助力人們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失去文化本味的宣傳是無意義的。
體育興國運興,體育成為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強勢文化,意味著社會、民族的未來。尤其是冰雪,它是一個最原始、最本能、最野性的一項運動。讓更多青少年喜愛、參與冰雪運動,則是關鍵。如今,通過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讓冰雪運動的文化更具體、更豐富地傳遞到年輕人的生活之中,冰雪運動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中國青年形象的主流文化,以提高冰雪文化推廣的有效性。
三、冰雪文化及其新媒體技術推廣的現狀
(一)技術水平較低
數字技術是新媒體發展的必要條件,新媒體技術雖已涌入多個領域,但技術水平依舊有待提升,同時影響著冰雪文化的傳播與推廣。未來將有更多的技術引進新媒體領域,增強技術的集成性,為冰雪文化推廣夯實技術基石。
(二)未能有效地運用冰雪文化資源
通過分析基于新媒體的冰雪文化宣傳推廣方式可知,影視劇片段、電視節目、旅游產品、冰雪運動賽事等是目前冰雪運動文化推廣的主要方式,雖能吸引人們了解、走進、弘揚冰雪文化,但存在文化資源利用渠道過窄的問題,不能深挖文化潛能,影響冰雪運動文化推廣成效。
新媒體為冰雪文化推廣提供了新平臺,然而現階段存在冰雪文化與網絡有待進一步交融的問題。因為新媒體平臺上的信息參差不齊,加之二度創作,所以可能會出現推廣內容失去感染力的情況,同時推廣內容缺乏新意,這就難以發揮新媒體的推廣作用[3]。
四、冰雪文化及其新媒體技術推廣的策略
(一)5G賦能文化傳播場景
浙江移動于2022年初組織開展了“移動迎亞運 5G傳夢想”的主題活動,在活動現場,VR一體機為人們提供了極具沉浸感的虛擬現實體驗項目,有效弘揚亞運精神。在巡游活動中,VR展臺熱度不斷,觀眾絡繹不絕,人們可以暢玩冰雪游戲,感受5GVR的魅力。文化推廣,VR賦能,無論是亞運會,還是冬奧會,5G、VR技術均為體育賽事與科技的完美融合提供了條件,打造沉浸式觀賽場景,多視角融入賽事;4K超高清、VR技術有機融合,能保障比賽場景全覆蓋,用戶可自選視角觀賽,消除時空界限,身處“C位”,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進而為用戶體悟冰雪文化的魅力打開新“視”界。
當前5G在各個領域扎根,亦是智慧文旅項目落地的一大動力,例如,2017年的“一部手機游云南”打造了全域智慧旅游應用場景,使用前沿技術優化文旅體驗;2018年紅旗渠打造首個河南5G智慧景區,依據游客特點及景區特色打造應用場景,如5G+AI社交分享、5G+AR慧眼、5G+VR全景直播等;2019年故宮博物院與華為攜手創建故宮智慧院區,利用5G技術打造應用場景。實踐證明,5G在文旅場景創設與優化的過程中不僅能實現信息低功耗、泛在化、高效率傳播的目標,還能在文旅智慧營銷、服務與管理等場景發揮積極的作用,實現5G助推文旅產業發展的目標。5G文旅應用場景的成功說明冰雪文化可嵌入其中,依托智慧文旅概念孵化旅游新業態,達到充分利用區域性冰雪文化資源提供多元文旅服務的目的。例如,冰雪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可建設智慧博物館,利用5G+AR技術修復文物,還可使用5G+AI技術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文物講解服務,同時5G技術可進一步搜集與利用線下游覽、線上訪問數據,了解用戶需求,改善冰雪文化博覽對策,優化場景體驗,繼而使冰雪文化更具生命力與感染力[4]。
(二)新媒體技術加強空間敘事
冰雪文化與新媒體技術交融是文化推廣新出路,在線上空間“大做文章”,有效運用冰雪文化資源,達到加強空間敘事的目的。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1.現實空間勾起群體記憶。冰雪游戲、冰雪運動以及冰上漁獵均發生在現實空間,并在具體的事件中予以體現,是空間敘事的起點,我國在成功舉辦了冬奧會之后,現實空間冰雪文化符號意指被激活,點燃了人們探索與追尋冰雪文化的熱情,運動健兒在冰雪賽事中的卓越表現象征著國家的自信與發展,濃縮了民眾的愛國情感,向現實空間持續輸送正能量,這使得冰雪文化推廣熱度不減;2.互動空間盡展文化魅力。例如,人們在欣賞冬奧會24節氣宣傳海報與文案、視頻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冰雪文化之美,風景、詩句均展現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達到冰雪文化與大眾互通互融的目的。當前許多冰上游戲、運動及風俗傳統、冰原美食用小視頻的方式在抖音、快手等社媒傳播,狗拉爬犁、抽冰猴、滑冰鞋、打雪仗等傳統冰雪游戲成為人們跨時空互動的著力點,許多“平替”冰雪競賽項目給人們帶來了無盡樂趣,進而在互動中感受冰雪文化,實現基于新媒體推廣冰雪文化的目標;3.社會空間增強情感共鳴。作為推廣冰雪文化的敘事空間,不只是靜態展示習俗、歷史、游戲、自然風光等內容,還要呈現廣闊空間內的主體,進而依托新媒體擴大共有的情感空間。例如,利用冰雪文化元素的水墨畫、書法、歌曲、雜技等作品將冰雪藝術文化視為一種通用語言,助力人們構建向往美好生活、熱愛運動、崇尚健康、文化自信等共識,那些貫穿古今的人文元素讓每個人都能感覺到冰雪文化就在你我身邊[5]。
(三)冰雪文化與網絡多角度融合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冰雪文化與網絡的多角度融合中需做到以下幾點:1.保留文化根基,在《偶齋詩草》《冰嬉圖》《皇朝文獻通考》《新唐書》《隋書》等典籍、古畫、詩句中探尋冰雪文化之根,解決新媒體推廣無依據、無說服力、無文化養分等問題,奠定基于新媒體的冰雪文化推廣基調;2.網絡平臺“去中心化”,發揮每個新媒體用戶制造優質內容的積極作用,打造扁平狀的冰雪文化推廣平臺;3.加強文化再造,使之符合新時代的認知準則、價值追求、審美標準。例如,凍梨是北方冬季特色美食,屬于冰雪文化元素之一,可在新媒體平臺策劃展開“趣吃凍梨”活動,調動人們創制趣味美食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實現動態傳承特色冰雪文化的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冰雪文化與新媒體技術融合推廣是弘揚優秀文化的重要舉措,人們要踐行因地制宜、以人為本、文化支撐的基本原則,在此前提下用5G技術賦能文化傳播應用場景,加強空間敘事,同時讓網絡與冰雪文化多角度融合,繼而基于新媒體實現高效推廣冰雪文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桐,解晨陽,陳鵬宇,等.基于5G背景下冰雪文化網絡數字博物館設計與應用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3(01):72-75.
[2]張宏,李鎮宇.基于情境認知的冰雪民俗文化功能游戲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2(10):113-115.
[3]陳家驥,魏志宇.北京冬奧會背景下冰雪元素與地方會展發展路徑探析:以吉林省長春市為例[J].商展經濟,2022(09):5-7.
[4]王大鵬,惠百功,鄭永強.當前我國冰雪文化發展特征與路徑選擇[J].山東體育科技,2022,44(01):21-24.
[5]吳愛兵.網絡空間的冰雪文化參與:行為特征、價值轉向與失范[J].體育與科學,2022,43(01):13-19.
作者簡介:于海洋(1984— ),女,漢族,遼寧丹東人,佳木斯大學,二級教師,本科。
研究方向:音樂藝術。
通訊作者:郭鍵霖(1984— ),男,漢族,黑龍江富錦人,黑龍江省佳木斯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音樂教育、指揮藝術。
基建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新媒體技術發展背景下黑龍江冰雪文化宣傳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D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