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波,丁藝桐
(1.莒南縣相溝水利服務中心,山東 莒南 276625;2.山東建筑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0)
莒南縣有兩大水系:沭河水系,居縣境西、北部,流域面積902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51.4%;濱海水系,位于縣境東、南部,流域面積850 km2,占全縣總面積的48.6%。境內有323 條河流,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4 億m3。有大型水庫1 座,中型水庫3 座,小型水庫182 座,濕地面積達到0.2 萬hm2,多年平均水資源量5.6 億m3,整體呈現“中西部多、東部少”的分布格局。莒南縣推進資源總量控制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精心謀劃、善作善成,多措并舉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把節約用水貫穿該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殷實的水資源保障。
近年來,莒南縣東部尤其是臨港片區鋼鐵、化工產業發展迅猛,用水量逐年攀升,水資源結構性供需矛盾突出。為優化水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提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水平,莒南縣自2009 年便開始探索實施“串、調、跨”工程,著手建設現代水網。
陡山水庫是莒南縣唯一一座大型水庫,興利庫容1.47 億m3,是莒南縣的“大水缸”,但陡山水庫至縣城的輸水能力僅為5 萬m3/d,提水隧洞輸水能力僅為10 萬m3/d,完全不能滿足縣城用水需求。石泉湖水庫、相邸水庫兩座中型水庫雖然水資源總量不如陡山水庫,但輸水能力強。立足這一實際,莒南縣投資4.2 億元,新建陡山水庫至石泉湖水庫輸水隧洞1 條,設計輸水規模為50 萬m3/d。同時,新建第二凈水廠,安裝水凈化處理模塊規模10 萬m3/d,鋪設各類管道19 km,形成陡山至石泉湖水庫、相邸水庫的聯通,整個工程預計2023 年12 月完工。
莒南縣自2014 年7 月開始實施東部供水工程,投資2.86 億元,自相邸水庫鋪設管道46 km至臨港產業園區、至臨港經濟開發區,實現了向莒南東部工業基地供水,滿足了臨港產業園區、臨港經濟開發區年用水量8 500 萬m3的需求。為了充分利用沭河水源,自2015 年底至2021 年12 月,又投資3.75 億元,新建朱家莊橡膠壩、魯溝泵站,設計日調水50 萬m3;新建扁山隧洞4.16 km,鋪設管道21 km,實現了沭河至東部供水工程的聯通。自2021 年3 月開始,新建西部污處理廠和東部污處理廠輸水泵站2 座,輸水至沭河雨洪資源調配工程管道,鋪設管道8 km,工程投資5 000 萬元,實現了污水的處理再利用。
莒南縣準確把握當前水利改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認真貫徹國家節水行動,實施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和水權跨行業交易,強化水資源遠程在線監控,不斷用好用活市場機制、強化水資源行業監管,構建了經濟社會發展全要素節能增效新模式。2020 年莒南縣水資源稅遠程在線監控平臺實現對取用水戶的遠程監控全覆蓋;2021 年省發改委、財政廳、水利廳在全省推廣莒南縣區域綜合水價改革試點經驗。以開展區域綜合水價改革試點工作為契機,制定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的區域綜合水價,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成立了由縣委常委、副縣長任組長,政協副主任任副組長,發改、水利、財政、住建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區域綜合水價改革領導小組,集中時間深入全縣7 處供水水源、4 家供水公司調研,對供水生產經營情況進行成本測算,對企業用水價格變化和企業承受能力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明晰了“原水價格計入各用水企業供水基本成本,終端水價隨原水價格同步調整,通過一體化平臺對全縣地表水源進行管理”的改革路徑。
一是制定出臺《莒南縣區域綜合水價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水價改革方向、目標任務時間表和保障措施。二是制定出臺《莒南縣水資源綜合利用管理平臺建設方案》《莒南縣多水源平臺建設施工方案》《莒南縣供水價格調整方案》,明確了多水源平臺的建設內容、設備安裝、運行管理和水價調整的原則、方向等內容。三是搭建管理平臺,實現統一監管。縣水務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搭建莒南縣水資源綜合利用管理平臺,在7 處供水水源地建設水位、水質監測點,接入10 個水廠的流量數據。平臺上線運行后,通過生產監控、營業收費、水質化驗等六大功能模塊,對供水水源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配置、統一供水價格,供水水源從無序到有序、從粗放到精細、從低效到高效,極大提升了全縣水資源監管和供水保障能力。
為解決新發展條件下的水資源供需不平衡矛盾,莒南縣積極爭取將跨行業水權交易試點納入全省重大改革事項,將農業灌區節約下來的水用于新增工業項目,在保證灌區正常用水權益的同時,為工業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和保障。近年來,莒南縣承接建設了鋼鐵基地重任,一大批重大鋼鐵項目在東部臨港經濟開發區落地生根,全縣工業用水量猛增。與此同時,農業供水方面,莒南縣圍繞西部的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通過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5 年的0.629 1 提升至2022年的0.640 4。結合全縣水資源現狀,確定莒南縣水權水市場交易實施方案,將陡山水庫灌區作為水權交易工作試點。
莒南縣水利局先后組織人員到六安市、長沙縣等地區學習水權交易工作經驗做法,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水權交易方案。2021 年莒南縣水利局委托編制的《莒南縣—臨港區鋼鐵基地與陡山灌區水權交易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省專家評審,充分論證了水權交易的必要性,分析了受讓方取用水的合理性、轉讓方可交易水量,明確了交易主體及流程,確保全省首例跨行業水權交易工作高質高效推進。
2021 年,莒南縣在山東省公共資源(國有產權)交易中心先后完成掛牌和交易工作,交易水量為500 萬m3,價格為0.1 元/m3。莒南縣將農業灌區的水節約下來用于新增工業項目,在優先滿足農業灌溉用水、生產生活用水、下游生態環境用水的情況下,為工業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和保障,水權收益反哺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增加節水動力,構建了“農業輔助工業、工業反哺農業”的良好格局,對莒南縣釋放改革活力、優化營商環境有重大意義。
莒南縣以水資源稅遠程在線監控管理試點工作為抓手,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水資源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全面覆蓋、多方共享、節能增效”新模式,全面提升水資源監管能力和水平。針對縣域面積大、用水戶分散、規模較小等實際,莒南縣先后分3 次投入資金66 萬元建設了水資源稅遠程在線監控平臺,安裝遠程計量水表67 塊,實現取用水戶遠程監控全覆蓋。通過該平臺,可實現財政、稅務、水利部門三方數據共享,構建了水利核準、納稅申報、稅務征收、聯合監管、信息共享的水資源稅征管體制。日常監管工作中,對取水用戶進行嚴格分類,一戶一檔,分別建立水量核定臺賬,嚴格用水戶監管和工作流程,實現取用水戶計量監管計劃用水、水量核定和信息錄入、審核、批準全流程無縫銜接,提高了管理效率。由于精確核定用水量,應納稅額增加了,倒逼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和技術革新,變原有“粗放式”用水模式為“集約式”用水模式。
統籌考慮縣域水資源條件、產業布局、體制機制、用水結構等方面因素,科學合理逐級分解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目標任務,積極穩妥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嚴格用水計劃管理、加強建設項目節水等具體工作。明確牽頭單位、配合單位,各單位對照節點目標,認真履行職責、主動參與配合,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將嚴守“三條紅線”作為工作重點:一是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按照“先規劃、后開發”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水資源規劃,開展水資源論證。二是嚴守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按照開發保護并重的原則,加強水功能區管理,切實保護飲用水水源。三是嚴守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按照節水減排要求和行業用水定額,大力推進節水“三同時”制度,強化節水考核管理。
1)發展節水灌溉。莒南縣加大資金投入,并且鼓勵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給予政策扶持,對管理主體、管理責任進行明晰劃分,擴展水利工程建設資金的來源渠道,切實發揮水利工程在農田灌溉中的價值。基于不同區域的環境、氣候以及土壤性質存在差異,在應用節水措施中,需要綜合考慮諸多因素科學選擇,尤其對于經濟發展較為滯后的偏遠山區,更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節水技術。鼓勵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農業灌溉公司、用水大戶等開展技術創新,積極推廣噴灌、微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目前,莒南縣實現農業節水350 萬m3,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
2)大力開展城鎮節水降耗行動,積極推動節水型單位和節水型社區等創建工作,建成一批制度完備、宣傳到位、設施完善、用水高效的節水型單位和社區,機關、醫院、學校等公共機構日常節水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帶動全社會加強節水管理和技術改造,形成科學利用、合理開發的城市水資源管理體系。
3)莒南縣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不斷健全完善工作考核推進機制,縣政府分管領導定期召開專題會議聽取工作推進情況匯報、協調解決問題,及時督促各成員單位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各項任務如期完成。
逐步建立取用水戶計劃內節水獎勵機制,鼓勵節約用水,根據節水量給予補貼、獎勵。通過對無證取水、超計劃用水納稅人嚴格按水源稅稅額標準執行三倍征收,有效加強了對違規取用水行為的打擊力度,形成有力震懾。目前,部分有條件的取用水企業已將原有地下水源轉換為地表水或中水,并投資建設循環水設施,水資源結構得到顯著優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資源型缺水與水質型缺水的問題日益突出,水成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莒南縣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節水優先方針,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協同發展、協同推進,結合全縣產業結構和水資源現狀,將嚴格的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在如何管好水、利用好水資源,莒南縣積極推行綠色發展,準確把握當前水利改革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積極踐行“節水優先”治水方針,多項改革舉措取得重大突破,推動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