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要充分注重課堂評價環節的優化創新,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評價活動,關注學生的整體語言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核心素養的提升,為學生的語言學習和能力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文章從當前小學英語課堂存在的評價問題入手,結合新課程標準,從情感激勵、延時引導、豐富主體等四個方面探討小學英語課堂評價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課堂評價
作者簡介:黃天娟(1989 —),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家紡城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師通過開展層次漸進的閱讀教學活動,有效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課堂評價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學習方式和學習表現的評價。小學英語教師應以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在課堂中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進步情況以及學習困難[1],讓學生成為課堂評價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通過評價結果完善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讓課堂評價貫穿于小學英語教與學的全過程,逐步建立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式多樣、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小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2]。
一、重視情感激勵,提升學習效能
部分小學英語教師缺乏對課堂評價價值和作用的深刻認識,不重視課堂評價,不認真進行課堂評價,從而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互動不積極。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利用課堂評價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善用評價語言感化、激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進行情感互動,及時肯定學生的優秀表現,并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適時給予學生學習的勇氣與信心。
(一)關注過程,激勵有效度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學習技能等發展情況,如學生對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是否感興趣,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時是否投入和專注,學生思考的角度是否合理、新穎,學生是否遇到了學習困難等,根據學生的表現對學生進行表揚和激勵,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8
“At Christmas”時,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繪制該課內容的思維導圖。評價時,筆者一方面關注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小組內是如何討論、如何合作的,對學生自主探究、溝通合作的行為予以鼓勵;另一方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關注小組制作的思維導圖是否內容完整、邏輯清晰,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
(二)語言評價,激勵有溫度
很多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不能及時地進行語言上的鼓勵,抑或是使用的評價用語模糊籠統,不愿意將時間花在課堂評價上,不能做到真正“走心”,教師與學生之間無法形成真實有效的情感互動,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如人意。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根據學生聽課的認真程度、小組討論、個性表達、自評互評、隨堂反饋等具體情況評價學生,盡量做到表揚激勵為主,側面批評為輔。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時,筆者提問:“Can you play football?”,學生回答:“Yes, I can.”,并做了踢球的動作。對此,筆者給予了學生激勵和肯定:“Very good! You have loud voice and vivid action.You are best!”。在課堂上,教師應善于觀察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對于表現積極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和肯定。
(三)啟迪思考,激勵有深度
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往往會出現回答不出問題或者回答不夠準確的情況。此時,教師要暫時地停下課堂教學節奏,采取講解和引導的方式來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一步步接近思維核心。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時,筆者讓學生猜測“Mike is good at play-
ing basketball.”這句話中“be good at”的意思,很多學生無法通過文本語境猜測出其正確的含義,筆者便這樣引導學生:“It means Mike plays basketball well.”。通過筆者的啟發,學生掌握了“be good at”的正確含義。
二、有效延時引導,發展思維能力
在一些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為了順利推進教學進度,在課前就開始提前規劃,在課堂教學環節進行特殊點名,師生看上去配合很是默契,學生回答精彩絕倫,課堂看似高效實則不然,真正引發學生思考的時間實則不多。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時,要摒棄造假思維,還原課堂真實生態,精心設計契合學生學情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
(一)給予空間,引發真實思考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4
“Where's the bird?”時,筆者用PPT課件呈現了一個尋鳥游戲,通過鳥飛翔的位置引導學生用英語描述相應的地理位置。筆者不提前準備,也不挑選那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而是采取隨機點名的形式引導學生回答。在學生回答不出問題的時候,筆者及時給予學生提示,啟發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
(二)機智引導,促進思維發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與課堂文本語言的有效連接,促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英語繪本Can I play with you ?時,筆者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Little Elephant?”,學生回答:“He is not polite.”“He is noisy.”。學生的回答較為單一,于是筆者這樣引導學生:“Little Elephant is not polite at first, but he changes later.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now?”。在得到啟發后,學生開始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小象的行為變化,辯證、深入地分析小象的性格特征,使得英語學習逐漸深入。
三、豐富評價主體,引導深度學習
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難以讓學生長久保持學習興趣。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確保課堂評價主體
的多元化,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整體上提升課堂評價的質效,促使學生在多元評價中逐步樹立學習自信心。
(一)教師評價,關注個體差異
教學評價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段的教學特點與評價目的,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認知水平等因素,選用合理的評價手段。比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時,筆者布置了一項課本劇表演任務,針對評價標準建立好評價細則,對學生的劇本改編、道具制作、人物演技、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下,通過課本劇表演活動獲得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初步懂得了應該如何客觀地進行評價,積累了一定的評價經驗,為今后進行自評和互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生生評價,凸顯學生地位
為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應為學生創造評價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在生生互評中不斷提升和完善。教師甚至可以讓學生自主制訂評價標準,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時,筆者布置了一個課本劇表演任務。首先,筆者讓學生結合經驗思考本次課本劇表演活動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確定一星、二星、三星的課本劇表演標準。學生經過討論后制訂了以下評價標準:“能完整地說出全部臺詞的小組可以拿一星;有道具支撐且臺詞能全部脫稿的小組拿兩星;有道具支撐、臺詞全部脫稿、且動作神情生動的小組拿三星。”學生參與評價標準的制訂和課本劇的評分,可以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凸顯小學英語課堂的“真”與“活”,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家長評價,培養良好習慣
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課后的學習表現情況設計調查問卷或學習評價表,讓家長通過觀察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各方面的表現做出有效評價,讓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這樣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采取個性化的輔導措施,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定期向學生家長發放單元學習評價單,讓家長對學生的背誦用時、作業書寫、做題時間、情感態度、思維能力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打星評價。教師再通過教學反饋了解學生
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發揮好教學評價的效果。
四、創新評價方式,實現素養提升
為確保小學英語課堂評價更為全面、系統地反饋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發展情況,教師要善于打破單一的評價模式壁壘,采取豐富多樣、靈活全面的課堂評價方式,使評價機制更加符合學生語言學習與關鍵能力發展的真實需求,全面反映出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情況。
(一)設計評價方案,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應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堂評價單,讓學生在自評和互評的過程中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及時摒棄無效的學習策略,汲取他人的長處,在評價中逐步提升自己。例如,筆者為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設計了如下獎懲結合的評價方案。課堂默寫全對的可以點亮一顆學習之星;課堂合作表演“Story time”“Cartoon time”板塊可以點亮兩顆學習之星;在家里和家長共讀英文繪本的可以點亮一顆學習之星;能創意完成單元主題實踐作業的可以點亮一顆學習之星;不能完成每日作業的要消除一顆學習之星,上課不認真聽講要消除一顆學習之星;等等。在填寫評價單的同時,學生可以清楚、直觀地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進而在激勵和督促之下端正學習態度,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繪制成長記錄,促進全面發展
小學生是具有獨立生命、自由個性的個體。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設計個性化的學生成長記錄本,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積極程度、作業整潔程度、作業完成效率、知識內容掌握情況等進行評估和記錄,以便實時調控、精準把握,并在家長開放日等家校活動中與家長分析、總結學生在各個階段的綜合學習情況,從而商討出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的策略,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
(三)善用信息技術,鼓勵持續學習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育信息化的大改革時代已經到來,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語言學習的廣度與深度,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交互式學習、自主探究性學習搭建平臺,促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教師應善于挖掘網絡資源,利用音像視聽資源擴大教學評價范圍,豐富教學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完成配音作業、錄制情景劇表演作業等方式有效提高聽、說、讀、寫、拼的綜合能力;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小學英語課堂評價方式,創設打地鼠、砸金蛋、拆禮物等趣味情境,讓學生在獲得獎勵的同時增強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英杰,馬傳莉.小學英語課堂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4,37(11):25-28.
[2]鐘宜君.小學英語課堂即時評價多元化體系的建構[J].教育觀察,2018,7(16):39-41.
[3]丁瑞.英語閱讀教學中培育學生高階思維的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2(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