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亞 張喆萍 包金洲 朱利婷
(江蘇省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江蘇 連云港 222200)
胃癌是腫瘤科常見、多發惡性腫瘤之一,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根據《胃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1]公布的數據來看,胃癌有顯著的地域性特征,全球年新發病例在120萬例左右,其中我國胃癌發病率高居第2位。按《中國胃癌發病趨勢及預測》[2]相關的數理模型分析發現,其所造成的負擔仍在持續上升。中醫療法是當前胃癌治療的有效輔助方法之一,因其良好的增效解毒、改善免疫功能和調節營養及心理作用,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極有益。臨床實踐就證實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中醫特色療法在胃癌治療方面效果顯著,辨證的正確與否決定著胃癌中醫的論治效果[3]。此外良好的營養支持不僅能夠有益患者術后化療的耐受度和預后,而且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應激反應,不僅能夠緩解胃癌術后臨床癥狀,還能夠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狀態。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們采用特色中醫聯合系統營養干預胃癌化療患者52例,并與單純系統營養干預51例對照,觀察對患者營養指標和心理狀況的影響,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103例均為我院腫瘤內科胃癌化療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20~75歲,平均(58.25±8.61)歲;病理分型:腺癌25例,黏液腺癌11例,黏液細胞癌16例。對照組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齡20~75歲,平均(58.52±8.62)歲;病理分型:腺癌24例,黏液腺癌10例,黏液細胞癌17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符合《胃癌規范化診療指南(試行)》[4]相關要求,中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
1.2.2 納入標準 ①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并行化療治療者,年齡20~75歲,男女不限;②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③擬接受特色中醫干預時間超過2周;④簽署《知情同意書》,各項臨床資料完整;⑤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6]醫學研究準則。
1.2.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且生存期低于3個月;②根治性手術治療有效者;③特色中醫藥鞏固治療低于3個月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單純的系統營養干預方法,具體如下:①患者入院時醫護人員均按營養風險篩查評分相關要求篩查營養攝入明細,發放《化療期飲食指導》手冊和《常見食物營養成分表》[7-8],評估每個患者的營養風險(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3分定為暫時無營養風險)并上報給主治醫生,組織營養師會診制定化療期系統營養(5階梯營養)干預方案:能量計算及具體給予能量方案:50%≤糖類(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無機鹽等)≤60%,10%≤蛋白質(大豆、奶、肉蛋等)≤15%,脂肪(硬果、油脂)<30%;全天總能量:早、中、晚餐分別占30%、40%和 30%。②常規飲食:堅持少量多餐、細嚼慢咽原則,禁食辣椒、花椒,禁煙禁酒,禁食含鹽量高、發霉和變質食物。化療期間盡量避免食用粗糙食物,多食新鮮水果、蔬菜、豆類、鮮魚等,可適當攝入適量的大蒜、綠茶等食物或飲品。③針對性飲食:對出現惡心、嘔吐者,可多食無花果、柚子、橘子及枇杷、梨子等新鮮水果,必要時也可適當食用藕、姜等;貧血者,宜食烏梅、蜂蜜、香蕉及芥菜等;免疫力低下者,宜食金針菜、山藥、扁豆等。沒有特殊誤吸風險者,麻醉前6 h適當攝入固體食物,術前10 h飲12.5%碳水化合物飲品800 mL,術前2 h飲用量≤400 mL或在無食用禁忌時飲適量麥芽糖精,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糖尿病抵抗,增加舒適度,減少化療期間發生低血糖、低體溫等不良反應。④營養治療并發癥及預防措施:穿刺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外源性細菌進入患者血液,術后定期對營養穿刺部位消毒和更換敷料。經管飼腸內營養者,輸時將床頭抬高30°~45°,避免腹瀉、惡心、血糖紊亂、吸入性肺炎的發生,術后營養治療期間,定時安撫患者,避免鼻飼管不耐受,影響用藥。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特色中醫干預。特色中醫干預由專業人員執行。①針灸:胃癌化療后出現胃痛、反酸等癥狀者選取中脘、足三里及內關等穴位進行針刺;對脾胃虛寒者,在中脘、足三里及內關的基礎上加關元、胃俞、氣海、脾俞等穴位;對氣滯血瘀者,加膈俞;對便秘者,加天樞、水道;行針手法均為平補平瀉,留針30 min后出針。②按摩:胃癌化療用藥6 h后按摩足三里,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對本穴位進行循序漸進的揉搓、按壓,直至患者感受到明顯的酸脹、麻、痛方止,10~15 min/次,每日3次。
1.3.3 療程 2組均干預2周。
1.4 觀察指標及方法 ①營養學指標: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轉鐵蛋白(TRF),分別于干預前后2周時抽取靜脈血,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②心理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和正負性情緒量表(PANAS)評估心理狀態。SAS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四級評分,1分為沒有或很少時間,2分為小部分時間,3分為相當多時間,4分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最低20分,最高80分,得分越高焦慮越顯著;SDS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四級評分,1分為沒有或很少時間,2分為小部分時間,3分為相當多時間,4分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最低20分,最高80分,得分越高抑郁越顯著;PANAS評分:含感興趣的、心煩的、精神活力高的、心神不寧的、勁頭足的、內疚的、恐懼的、敵意的、熱情的、自豪的、易怒的、警覺性高的、害羞的、備受鼓舞的、緊張的、意志堅定的、注意力集中的、坐立不安的、有活力的、害怕的2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5個等級,1分為幾乎沒有,2分為比較少,3分為中等程度,4分為比較多,5分為極其多,其中正性情緒代號分別為1、3、5、9、10、12、14、16、17、19條目,正性情緒分越高心理狀態越好,負性情緒代號為2、4、6、7、8、11、14、15、18、20條目,負性情緒分越高心理狀況越差。上述指標分別于干預前后各評估1次。

2.1 2組干預前后ALB、PAB、TRF比較 2組干預后ALB、PAB、TRF水平均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ALB、PAB、TRF比較
2.2 2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2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分,
2.3 2組干預前后PANAS評分比較 2組干預后正性情緒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干預后負性情緒評分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PANAS評分比較 分,
胃癌化療后多伴有各種應激反應。既往文獻研究發現,這些應激反應會導致患者機體分解代謝能力再次受到刺激,引起機體負氮平衡,最終影響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與利用,造成免疫功能降低。故為了達到更好的化療效果,胃癌患者在化療期多會采取腸內營養支持,以緩解機體的營養失衡和改善免疫功能[9-10]。而結合臨床來看,必要的腸內營養支持是有利的,一是腸內營養支持能有效修復胃癌患者的胃腸黏膜結構;二是腸內營養支持對腸道屏障有保護作用,可減輕腸道菌群失調所致的腸道感染;三是腸內營養支持可促進胃癌患者免疫球蛋白分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但單純的腸內營養支持療效仍然有限,故需聯合其他輔助治療方法,以促進胃癌化療患者機體對所攝入營養物質利用的最大化,促進機體康復。
胃癌化療患者體內的ALB、PAB及TRF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原因在于胃癌患者腫瘤和術后創傷的影響下,其攝入和吸收食物中營養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導致機體處于一定的營養不良狀態,而采用營養支持,符合人體生理需求,促進營養物質更好吸收[11-12]。從生理功能來看,ALB作為人體血漿中最主要的蛋白質,除了維持機體營養與滲透壓外,也參與機體其他活動,增高或降低均有損機體[11]。PAB主要由肝細胞合成,主要功能是轉運甲狀腺素,但在機體應激反應、壞死物質清除、組織修復等過程中也發揮著作用[11]。TRF是血漿中主要的含鐵蛋白,可供成熟紅細胞生成,TRF升高或降低均伴隨著相應疾病[11]。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干預后ALB、PAB、TRF水平均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特色中醫干預對胃癌化療患者的營養改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原因在于針刺中脘、足三里、內關等穴位,可寬胸行氣,滋陰養血,鎮定止痛。針刺足三里可燥化脾濕,升發胃氣,中脘則有緩解胃脘痛、嘔吐、腹脹之效。加之針對胃癌化療患者不同病癥針刺不同穴位。針刺關元、天樞、水道、胃俞、氣海、脾俞、膈俞等穴位溫通經絡、祛散寒邪,補益氣血,加之按摩,可有效改善胃癌化療患者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功能,調節腸蠕動,促進新陳代謝[13-16]。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均低于對照組(P<0.05)。2組干預后PANAS正性情緒評分均較本組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高于對照組(P<0.05);2組干預后負性情緒評分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低于對照組(P<0.05)。證明特色中醫干預聯合系統營養干預對情緒調節有促進作用。原因可能與胃癌化療患者營養狀態的改善,可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使其緊張、恐懼心理狀態得以緩解,心情愉悅,故而促進生理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特色中醫干預聯合系統營養干預能有效改善胃癌化療患者的營養狀態,繼而增加胃癌化療患者的治療信心,緩解各種負性情緒,調節心理情緒,促進生理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