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革新
(黑龍江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80)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大會的賀信中指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作為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助推我國經濟穩定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入探究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具體對策,能夠持續增強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促進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對完善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黑龍江職業學院始建于1981 年,是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雙高”計劃院校,同時也是黑龍江省內辦學規模最大、專業門類齊全、地理位置優越、師資力量雄厚的綜合性高職院校。學校內設14 個二級學院,培養層次覆蓋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與干部培訓三大領域,是省委組織部、省工信委、省人社廳、省國資委和省質監局等政府部門及國有大企業的干部和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始終致力于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學校所在的哈爾濱市南崗區是黑龍江省省會城市哈爾濱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醫療、交通中心,區域內經濟文化發達、科技力量雄厚。“十四五”期間,南崗區確立了“一廊、一帶、兩極、三區”的發展戰略布局,重點產業鏈與戰略新興產業將呈“一體兩翼”之勢,支撐區域產業發展,預計工業增加值GDP 占比將從2020 年的4.4%上升至2025 年的10%。根據奧肯定律,成熟經濟體的GDP產出與失業率之間存在約為-0.32 的相關系數,參照2021 年南崗區3.8%的GDP 增速,意味著未來三年內相關技術技能人才數量將以10%左右的速度飛速增長。他們迫切需要更新知識結構、掌握先進技術、提升專業水平、提高創新能力。
因此,合理發揮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職能,進一步強化校企對接合作,開展大規模知識更新繼續教育,壯大高水平工程師隊伍,推進分類分層的技術技能人才繼續教育體系建設,不僅能夠提高南崗區技術技能人才自主創新能力,為實現南崗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強而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進一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為勞動者成長創造良好條件”“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南崗區終身學習型社會建設。
具體表現為:一是隨著近年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加,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漸增強,大批企業主動或被迫轉型,員工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對知識更新的需求迫在眉睫;二是中小微企業在經濟下行趨勢下財務壓力增大,許多企業壓縮了非核心業務開銷,劃撥專項員工培訓資金不足,導致知識更新壓力層層傳導,最終轉嫁到員工身上;三是培訓供給與需求結構性失衡,南崗區內擁有大量高職院校,職業教育資源極為豐富,然而由于缺乏高效可信的官方渠道,企業員工的知識更新需求無法及時傳遞到相關院校,職業教育資源長期空置,供需失衡。
具體表現為:一是2021 年哈爾濱先后暴發數輪疫情,傳統線下培訓模式遭受巨大沖擊,培訓的班次與規模顯著收縮,企業員工參加線下培訓的機會銳減;二是企業員工線上培訓需求大幅增加,但釘釘會議、騰訊會議、ZOOM等常用遠程會議軟件并非專用網絡教學平臺,功能有限,不能充分滿足企業員工的培訓需求;三是區域內企業培訓公共平臺缺位,雖然部分高校通過自建平臺的方式解決了線上培訓難題,但相對封閉的平臺運行模式,一方面導致企業員工的線上培訓需求無法得到及時滿足,另一方面也導致了相關高校難以通過線上培訓來完善自有網絡平臺建設。
具體表現為:一是高校、政府、企業三方之間缺乏溝通機制,高校不能有效結合地方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培訓資源,空有服務能力與服務熱情卻不能為增強南崗區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體系協同發展和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有力支撐;二是專業人才培訓缺乏統一規劃與頂層設計,由于企業、高校及培訓機構各自為政,專業人才知識更新培訓項目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盲目追逐當下熱點,忽略學員真正需求;三是不同層次的培訓之間缺乏銜接,傳統專業人才知識更新僅針對特定專業領域,無法滿足專業人才興趣學習、轉型發展乃至學歷進修的學習需求,與真正的“終身學習”理念之間還有很大差距。
建議由南崗區政府牽頭,組織區內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高職院校與企業定期進行交流,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以人才智力作為支撐,重點在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及裝備制造產業方面,幫助區域化解行業、企業技術技能人才薄弱難題,打通知識更新繼續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在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之間搭建信息通道,為增強南崗區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體系協同發展和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部分資金緊張、經營困難、又有人才知識更新需求迫切的企業,區政府可通過委托培訓模式,指定區域內高職院校為企業員工進行培訓,以解企業的燃眉之急。
建議由南崗區教育局牽頭,基于區域內高校自有線上教學平臺,搭建南崗區企業教育公共平臺,規避培訓涉疫風險,推動技術技能人才知識更新繼續教育的“互聯網+”模式的發展。
可嘗試以黑龍江職業學院“龍知網”平臺為基礎,先由小范圍幾所高職院校組成聯盟進行試點,為區域內企業提供遠程培訓服務,繼而以點帶面,向外輻射,吸納更多高校加入。針對企業需求,校企之間可以通過公共平臺進行聯合培訓、課程開發及課程資源共享,并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培訓成本。
建議建立由區政府牽頭,區教育局、人社局、財政局等行政部門和高職院校、區域內重點企業等共同參與的終身學習社會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協商協調機制,定期對區域內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層次以及人才供給的數量、結構及類型等狀況進行通報,并對產業結構、行業的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及人才知識更新需求進行實地調研,以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高度融合。要以技術技能人才知識更新繼續教育為核心,依托互聯網+教育平臺,推動學歷教育與繼續教育的學分互認、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之間的互通銜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利用富余教育資源,在區域內大力發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推動“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的終身學習型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