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爍
11 月14 日,記者走進辰溪縣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辰溪中職學校),嶄新的教學樓、功能齊全的教室讓人側目。學校的怡心廣場上,陳潤霖的銅像矗立在廣場正中間,銅像下的“楚怡”精神注釋吸引著不少師生駐足觀看,楚怡文化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主題。
2021 年,省政府和教育部聯合發文,在全省職業院校大力推進職教高地建設,實施“楚怡行動計劃”,辰溪縣中等職業學校積極挖掘“惟楚有材,怡然樂育”的楚怡文化內涵,傳承“愛國、求知、創業、興工”的楚怡精神,從文化打造、教學創新、專業資源整合、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等方面積極響應楚怡行動計劃,探索新時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內涵。
傳承楚怡文化精神,提質校園內涵式發展
2022 年1 月,一所容納3000 人辦學規模的職業學校在辰溪縣城南建成,辰溪中等職業學校告別了破舊的校舍,走向嶄新的辦學之路。
“踐行楚怡精神,專業建設是重中之重。”辰溪中職學校校長劉生滿表示。
“針灸的穴位,一定要牢記。此外,下針的力度一定要把握好……”在辰溪中職學校針灸、推拿實訓展示中,教師張麗婷正向學生講述針灸、推拿課程的注意事項與細節。
“在開設專業前,縣里進行了廣泛調研,了解到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市場與契機,決定開設這個專業。”劉生滿說。除此之外,學校現有的拳頭專業為機械加工專業,正積極謀劃新建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力爭在機械加工方面打造特色突出、服務能力強的“楚怡”優質專業群。
這是辰溪中職學校以職業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案例。
專業建設離不開名師的耕耘。辰溪縣中職學校還通過不斷提升教學改革創新能力,培養名師團隊,打造了一批注重堅守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名師。
今年7 月,學校集中組織全體55 名班主任赴北京師范大學,進行為期6 天的“辰溪縣中等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研修”。每年暑假,專業教師赴湖南云箭集團、江西格勒瑪數控有限公司開展教師企業實踐活動,推動全面打造敬業型、學習型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此外,今年4 月,辰溪中職學校與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簽訂了“3+2”五年制大專班協議,從今年秋季學期,每學年開設一個30 人的貫通培養班。雙方將在探索課程模式研究、傳承“楚怡”職教精神、開展縱向貫通人才培養、培育高水平師資團隊、助力產業創新發展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實現中、高職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案深度融合、緊密銜接。學校將繼續拓展“3+2”貫通式培養渠道,讓每個孩子多樣化發展。
創新“訂單式”培養模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踐行楚怡精神,貴在“興工”。在辰溪中職學校,學生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實踐環境。近年來,辰溪中職學校通過引進知名企業與學校共建實訓基地、“訂單培養”為企業提供人才等方式,先后在學校建立了機械加工中心、校企合作班級,極大程度地改善了學生實踐經驗不足的狀況。
今年,辰溪中職學校對接產業發展趨勢,積極聯合行業企業,發揮學校專業、人才和資源優勢,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緊缺領域人才培養模式。
“在辰溪縣2023 屆初中畢業生中遴選30 名家庭經濟不富裕、品格優秀的學生,由旭聯公司承擔學生三年學雜費,畢業后入職該企業就業。”劉生滿告訴記者。辰溪中職學校和辰溪縣本地企業湖南旭聯有限公司達成共建“旭聯”訂單班,建立教科研活動基地、專業實訓基地等一系列合作,充分發揮學校自身的育人優勢,以及充分利用“旭聯科技”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培養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助力辰溪縣鄉村振興戰略,提升學校就業水平,為企業提供高質量、實用性人才。
如今就讀于“旭聯”訂單班的王平,十分感激辰溪中職學校與湖南旭聯有限公司給予的就學機會。“沒有考上重點高中,家里想讓我外出打工補貼家用。”隨著辰溪中職學校拋來了橄欖枝,王平進入“旭聯”訂單班就讀。而在得知王平的家庭情況后,湖南旭聯有限公司還為他的父母提供了工作,讓他能安心學習。
此外,訂單班采取學校、企業協商做好學生職業教育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實施等環節,為學生規劃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優質課程。企業與校方充分發揮各自在人才、技術、資源和人文方面的優勢,培育出優秀技能人才,打造出縣域領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今年畢業生有84%進入就業崗位,其中在縣域內就業的占比達38%。”辰溪縣教育局局長謝伯圣說,近年來,辰溪縣對職業教育堅持高規格布局,立足高融合辦學,通過加強專業與產業對接,企業助力產教融合等方式,推動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齊頭并進,為助力懷化國際陸港建設和實施辰溪“三區一高地”發展戰略提供人才保障!